人物:章懋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书。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卒后复官,谥文襄。有《渔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龙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进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龙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集为蔡子木所编辑。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
谥文襄。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
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
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
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
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
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
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
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
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
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
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
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
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58 【介绍】: 明四川泸州人,字东玉,号少岷山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建昌知府。宁王朱宸濠叛,从王守仁破之,收复南康。致仕归后,构茅斋数楹,藏书数万卷,以著述自娱。有《少岷拾存稿》。
维基
曾玙(1480年—16世纪),字东石,号少岷,四川泸州直隶州人。
曾玙是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四川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进士,获授户部郎中,因为忤逆刘瑾遭外任建昌府知府。
宁王之乱期间,他带著书生和广信府知府周朝佐攻下南康、九江,协助王守仁讨平叛乱,当地人将踏入祀名宦祠。
曾玙擅长诗文,和新都杨慎、州人章懋等人友好,有作品《计部大事记》、《少岷存藁》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道卿。
师事章懋
入太学,出为南昌府学训导,官至感恩知县。
平居以孝闻。
卒年七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玉山人,字少华。
正德十六年进士。
章懋弟子,以讲学为己任。
官至礼科给事中。
诗文别具一格,有《少华集》。
维基
詹泮(1490年—?),字文化,号少华,江西广信府玉山县人,民籍。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给事中。江西乡试第二十一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进士。早年从章懋学习,以讲学自任,诗文别具一格。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改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授礼科给事中。平生淡泊名利,无意于仕进。以亲老乞养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士广。天顺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成化三年偕六科诸臣谏帝省游戏宴饮之娱。在掖垣负气敢言,声震朝宇,帝颇厌之,而弘慷慨议论无所屈。成化间迁都给事中。得疾暴卒。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士广少禀至性每读书至古忠臣烈士辄抵掌自喜中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九年进都给事中公在谏垣时言论激昂天下望其风采凡关时政得失廷臣有邪正辄直言无所避上每见公疏辄曰昨日毛弘今日毛弘然终用其言翰林章懋黄仲昭庄昶以谏鳌山忤旨廷杖谪外公抗言三臣出自草茅初居史院能不顾其身敢言直谏此真盛世事乞复三臣原官先是翰林罗伦亦以论李贤起复被贬公言之益力谓伦不足惜恐天下将以言为讳遂得旨四人俱改官南京会慈懿皇太后崩上命议祔葬礼公首具疏曰慈懿皇太后为先帝配为皇上之母慈爱兼至今焘终后自应合葬裕陵居左皇太后万岁后居右一体祔庙诚合天下万世公论今上谕谓于圣母有碍当在裕陵相近择地安葬臣等肉颤心惊不胜鸣咽皇上奉两宫生事如一不应于其身后别而二之皇太后即不从当再三几谏无陷圣母于有过之地且深恐天下或有窃发以正名为词则祸将不可言臣等敢以死谏由是太后亦开悟上即批答曰所言俱合朕意遂得祔葬如礼公直声益震太后欲识其面垂帘见之宫人俱呼为毛秀才时有上所幸臣望一见公数使客致意公但答以将往竟不与通前后执谏十馀年上方大用公会中疾暴卒天下惜之
维基
毛弘,字士广,南直隶鄞县人。明朝官吏、同进士出身。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天顺六年,授刑科给事中。宪宗成化三年,进言劝停赏筵,得到批准。慈懿太后崩,宪宗下旨另择葬地(英宗遗愿是与慈懿太后同葬),毛弘上疏阻劝,未被接纳。毛弘遂与众官伏哭文华门,宪宗最终同意慈懿太后与英宗合葬。后三迁至都给事中,因病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2—1498 【介绍】: 明应天府江浦人,字孔旸,学者称定山先生。成化二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因谏内廷张灯忤旨,谪桂阳州判官,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刻意为诗,而喜用道学语。有《庄定山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定山江浦人官吏部郎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昶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以谏谪桂阳州判,迁南行人司副,进礼部郎中。天启初,追谥文节。有《定山集》。 (《四库总目》:昶癖于讲学,故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诗亦全作击壤集主体。然如「山随病起青逾峻,菊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颜」,「酒残漫倾刚月上,钓丝绕扬觉风和」,录之以备别格,亦论唐诗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 《麓堂诗话》:庄定山未第时,已有诗名,苦思精链,累日不成一章。如「江稳得秋天」,「露冕春停江上树」,往往为人传诵。晚年益豪纵,出入规格,如「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类」之类。陈公甫有曰「百练不如庄定山」,有以也。 《升庵集》:庄定山早有诗名,诗集刻于生前。浅学者相与效其「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以为奇绝。又有绝可笑者,如「赠我一壶陶靖节,还他两首邵尧夫」,本不是佳语,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诗云「赠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疋好南京」,闻者捧腹。然定山晚年诗入细有可并唐人者。古诗如《题竹》及《养庵》雨篇,七言如《题玉川尽》。五言律如「野暝微孤树,江清著数鸥。与君真自厚,不是两相留」,七言律如《游琅邪寺》「偶上蓬莱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尘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岩七十峰」,又「秋灯小榻留孤艇,疏雨寒城打二更」,「北海风回帆腹饱,长河霜冷岸痕高」,和沈仲律原字韵「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寄刘东山云「尘外有人占紫气,镜中疑我尚朱颜」,《次东桥》诗云「电悬双眼疑秋水,髻拥三花禦野风」,又「岂无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当紫芝」,又「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不独为穷愁」,《木昌道中》云「行客自知无岁暮,宾鸿不记有家归」,《寄邓五羊》云「后时自许甘丘壑,前席将无问鬼神」,「浮世虚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却悲人」,「别时笑语风吹断,会处迷离梦写真」,此数首若隐其姓名以示人,观者决不谓定山作也。 (《艺苑卮言》:庄孔旸佳处不必言,恶处如村巫降神,里老骂坐。)
维基
庄(1437年—1499年),字孔抃,又字孟旸,号定山,直隶江浦县(今属江苏省南京市)人。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编修章懋、黄仲昭疏谏内廷张灯,后忤旨廷杖二十,谪桂阳州判官。
后改南京行人司副,三年后母丧丁忧,之后父丧,哀毁,丧除不复出。
学者称「定山先生」。
弘治七年,因举荐奉诏起用,担任行人司副,后升南京吏部郎中。
次年因病乞归,部臣不为代奏。
次年京察,尚书倪岳以老疾罢其官。
居二年卒,年六十三。
天启初年,追谥文节。

人物简介

维基
姚文炤(1495年—?
),字在明,号虚谷,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盐籍。
明朝官员。
治《书经》,行八,由府学增广生中式壬午科(1522年)福建乡试第六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五名,第二甲第五名进士。
授刑部主事,升郎中。
嘉靖九年,知金华府。
葺丽泽四贤书院,建章文懿、陆鹤山诸祠,寻以奏最行,老稚填道泣下,刻石纪恩。
历任至湖广右布政、浙江左布政。
三十二年京察以中途托疾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508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仲昭名潜,以字行,莆田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纶修。
坐谏鳖山烟火予杖,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副,乞休。
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寻致仕。
有《未轩集》十四卷。
(《升庵文集》:宋时御前内宴,翰林撰致语,八节撰帖子,虽欧、苏、曾、王、司马、范镇皆为之,盖张而不弛,文武不能,百日之蜡,一日之泽,圣人亦不之非也。
成化中,黄编修仲昭、庄检讨昶不撰元宵词,又上疏论列以去,以此得名。
然自是而后,内外隔绝,每有文字,别开幸门,有文华门、仁智殿辈,每得美官,至蠹政害人,曷若仍旧之愈乎!
愚谓于丽语中寓规谏意,如六一公「玉辇经年不游幸,上林花好莫争开」,「君王念旧怜遗族,长使无权保厥家」,亦何不可?
田按:成化三年,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
仲昭与编修章懋、检讨庄昶谏:张灯岂尧舜之道?
诗词岂仁义之言?
乞将烟火停止。
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仲昭等妄言,并杖之阙下,左迁其官。
时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人称翰林四谏。
检程克勤《篁墩集》有《元夕观灯应制》诗云:「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入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赏心一日非为多。
」未免近于迎合上旨矣!
维基
黄仲昭(1435年—1508年),名潜,字仲昭,以字行,号未轩,福建莆田县(今莆田市)东里(今荔城区英龙街东里巷)人,明朝官员。
明宣宗宣德九年(1435年)出生,“性端谨”,“年十五、六即有志正学”。
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与编修章懋等上《谏<元宵烟火>诗》疏,讽朝廷耽于逸乐,谪为湘潭知县。
弘治元年(1488年),由吏部尚书推荐,弘治三年(1490)任江西提学佥事。
弘治八年(1495年),辞官返乡。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一日,黄仲昭病逝,葬于华亭云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7—1559 【介绍】: 明浙江永康人,字舜敷,号松溪。
初师从章懋,后从王守仁游。
嘉靖八年进士。
授翰林编修。
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
三十三年,供事西苑。
所撰青词,颇有所规讽,帝衔之。
后以上疏辞南京工部右侍郎,劝帝享安静和平之福,被诬为谤讪,除其名。
卒谥文恭。
有《松溪集》、《程文恭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舜敷,永康人。嘉靖己丑赐进士第二,累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改南工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恭有松溪集
维基
程文德(1497年—1559年),字舜敷,初号益斋、后号质庵、复号松溪,学称松溪先生,浙江永康县(今浙江省永康市)人,榜眼,翰林院学士、南京国子监祭酒。
父亲程銈为弘治十二年进士,曾因忤逆刘瑾,多年不升;刘瑾被诛杀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司副使。
程文德早年接受家庭影响,首先受业于胡琏、林文俊。
十四岁,再拜朱芳、李沧为师。
十五岁,进入县学为秀才。
十八岁时,前往兰溪,拜章懋为师;后赴余姚,求学于王守仁,为姚江学派门人。
正德十四年,程文德举浙江乡试第八名。
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四名,殿试第二名进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嘉靖帝特例加封其父程銈为中宪大夫。
嘉靖十一年,进士杨名弹劾吏部尚书汪鋐、武定侯郭勋、太常陈道瀛、金赟仁等,严厉指责嘉靖帝任用不当,嘉靖帝震怒,当即逮捕杨名入狱,杨名被拷打将近昏死,但只供说奏章草案曾让程文德过目。
程文德因此受牵连,一并下诏狱。
在被嘉靖帝命人拷问后,程自称是幕后主使者,后被贬为信宜县典史。
他在途径梧州时,被两广总督陶谐留下,聘任为岭表书院主讲。
次年,奔赴信宜县,被邀至高明书院主讲。
嘉靖十四年,汪鋐被罢免致仕,程文德升任江西安福县知县,任内建造复古书院,并治理民政有方。
不久父丧离职,丁忧除服后,起用为南京兵部员外郎。
嘉靖二十年,转为南京兵部郎中。
后升为广东提学副使,未赴任,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再升至礼部右侍郎。
俺答汗入犯京师,程文德镇守宣武门,当时京师外难民纷纷奔来入城,京师九门中,唯独宣武门放行,数万人因此得以生还;不久,转任吏部左侍郎。
嘉靖三十二年,出任会试主考官,后兼任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教授庶吉士。
嘉靖三十三年,北直隶、南直隶、河南、山东四省饥荒,程文德上书请赈灾,得到批准。
同年,供事于西苑的程文德,感叹宫中每年设醮祈祷,耗费大量经费,撰写《元宵词》中言语讽刺,嘉靖帝因此怀恨在心。
当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当时朝廷推举程文德担任;严嵩父子控制朝廷,严世藩向程文德索贿,遭到拒绝。
次年,南京吏部尚书一职空缺,朝廷举荐程文德;此时,严嵩上疏称其写青词有欺君之心,程文德因而再次得罪明世宗,而被贬南京工部右侍郎;随后他进谏劝嘉靖帝享平静和平之福,明世宗认为他是诽谤嘲弄,而将程文德贬为民。
程文德回籍后,专注于著书。
死后,监察御史王好问请体恤;万历初年,加赠程文德礼部尚书,谥文恭。
程文德墓现为永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杨守陈弟。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寻掌翰林院。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守阯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学行与兄相埒。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维立学者称碧川先生六岁受经传即通大义以兄文懿公为师于书无所不读然必以六经四书为宗笃行力脩不专事文艺中进士廷试一甲第二授国史编修在馆九年适从兄康简公为奸人所中谪外遂并出公南京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怼耶孝宗即位召充日讲官每进言进君子退小人为治乱之机言甚激切上改容听之冉出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变陈五事上嘉纳焉复召脩会典记载精详史氏莫不推之年七十力请老进吏部尚书致仕公孝友天至终其身少事文懿公比殁为位哭奠者三年目视为不良兄弟三人长文懿次公少弟与妇俱早世所遗二孤养之逾于已出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众请分食公乃以上田十馀亩奉父祀文懿公诸子受田九十馀亩弟遗孤受田六十八亩公自受十九亩人俱谓不均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少弟不禄早世二子孤贫稍以此资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公初归田有积俸隶四百金将分授二子适康简公为逆瑾罚输米千二百石苦无措公尽出与之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难岂暇顾其子耶公性重默与人语温温易接若义有不可辄怫然终莫能夺家居有贡使造谒公上座置之席隅与语甚严正既退客谓公宜少霁颜色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国体御史张君公门士也初按郡乘夜先诣公公问曰御史未谒庙何先枉临张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赐教耳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岂待我意耶遂默不答张君惶恐而去尝与郡守褚公从兄康简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简曰特具小羔奉饯褚守笑谓公曰若老先生当直言小羊耳公怫然曰先兄初发解予忝继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为学士人亦呼小学士后俱为吏部侍郎人复称小侍郎未闻直以小杨见呼公何从得此语褚守至谢罪乃已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诸子置酒陈鼓乐尽召同族数百人欢饮竟日别去公徐曰此会后未可期也众茫然至中秋先生无疾而逝所著诗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种初杨氏里中花木往往有连理双瓣者里人窃异之不知其何祥也既而公与兄守陈皆举乡试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对掌两京学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余尝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栖芸先生范赠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长自惩公父赠吏部侍郎子守陈进士礼部尚书谥文懿次即公进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次自悆公仲父赠大理寺卿子守随进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谥康简少自忞公季父赠兵部员外郎子守隅进士广西布政使文懿公二子茂元进士刑部右侍郎茂仁进士四川按察使而公婿陆称进士按察副使三外孙长钶进士副都御史次铨进士广东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东按察副使次婿李堂进士工部侍郎盖公少传文懿之学一门次授七业俱成并为国家名臣及陆氏诸外孙俱经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盖东南文献于斯为极盛矣
维基
杨守阯(1436年—1512年),字维立,号碧川,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曾任《大明会典》副总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乡试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两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诏加吏部尚书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如例。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