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廷和

相关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1 【介绍】: 明江西安仁人,字子实,号古山。正德六年进士。授丹徒知县。嘉靖初迁南京刑部主事。时帝欲尊崇本生父母,萼与张璁迎合帝意,疏请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由是受知。累迁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开尚书兼学士之例。性多疑猜,排斥异己,言官交章论劾,宠渐衰,遂致仕。后又召还,不久引疾归。有《桂文襄奏议》等。
维基
桂萼(1478年—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古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
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正德二年(1507年),桂萼中式丁卯科江西乡试丁卯科江西乡试第十九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登辛未科会试326名,三甲62名进士,历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屡忤长官,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元年(1522年),由成安县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
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爆发大礼议事件,桂萼上疏请斥逐杨廷和,并率先与张璁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
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詹事,仍兼翰林学士,因为屡次支持世宗,而受到廷臣反对,其与张璁接连成功弹劾费宏与石宝等人。
此后屡次被给事中弹劾,但仍然留用,他亦请求世宗开言路并惩治奸臣浪费等,得到实行。
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仍然兼翰林学士。
同年九月,改吏部左侍郎,又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明代尚书兼学士自桂萼始。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加太子太保。
《明伦大典》书成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之后接连弹劾不依附其的官员。
嘉靖八年(1529年)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
其升迁之速,史上罕见。
同年八月,因恐被弹劾,自请退休,同年九月复奉召回京,帝赞为“俊彦宿学”,赐银质印章两方,一刻“忠诚敬慎”;另一镌“绳愆匡违”。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以疾归,八月卒于家中,葬于安仁七都杨源塘(今锦江镇铁山山底邱家村),清同治年间尚存有墓志铭。
追赐太傅,谥文襄。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廷仪(?—1540年),字正夫,四川成都马家镇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杨春之子,杨廷和之弟。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甲第四名进士。
历官吏部文选司郎中,正德五年(1510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七年十二月升太仆寺卿,十年正月升太常寺卿,三月丁忧守制。
服阕,起复原职,十二年七月升工部右侍郎,管理易州山厂,十四年七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十六年三月奉命领官军三千人迎护兴王朱厚熜赴京,五月升本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王宪去位,署掌部事,为御史方凤所劾,称病去职。
曾作《八阵图修复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54 【介绍】: 明顺天府涿州人,字克弘,号鹿野。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逵己。嘉靖十五年擢大同巡抚,创建五堡,声势联络,开拓田土以给边粮。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史道(1486年—1555年),字克弘,号鹿野,直隶顺天府涿州人。
正德癸酉解元,丁丑进士。
嘉靖初,曾出使朝鲜。
累官兵部尚书。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联捷,未及廷对,翁柏庵去世。
史道哀毁过礼,庐于墓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应丁丑科殿试,名列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达,救吏部尚书王琼。
嘉靖改元,奉命赐玉带一品服,出使朝鲜,馈赆一无所受,虽《皇华集》亦却之。
朝鲜国王以史道之清介奏闻,且以《皇华集》封进。
敕礼部颁给。
回国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因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被下诏狱,二年(1523年)二月贬河南南阳府通判,再贬金坛县县丞。
三年八月恢复给事中官职,四年起复,升授河南按察司佥事,六年十一月升光禄寺少卿,九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年正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一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卿,十二年五月廷推时失误被吏部尚书汪鋐所劾,降为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寻令闲住。
嘉靖十五年(1538年)十一月起复,擢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六年三月鞑虏入侵大同,总兵官梁震斩首百馀级,梁震、史道俱升官一级,史道晋右副都御史,十八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二十年六月升兵部左侍郎,令回部管事,二十一年二月因山西三关失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入寇至京师,史道被重新起用,令赴京听用,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不久因俺答多次要求开放马市交易,史道再次被任命以原职兼右佥都御史,前赴大同经略边事。
七月因成功主持马市交易,升兵部尚书,十月回京协理戎政,不久因科道弹劾,乞休归。
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荫一子兼锦衣卫百户。

人物简介

维基
叶桂章(1485年—1527年),字叔晦,号少峨,四川雅州名山县民籍,江西贵溪县人。
由国子生中式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十四名,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
历官翰林院编修,升侍讲。
嘉靖六年(1527年)大学士杨廷和被锦衣卫百户王邦奇弹劾,其子杨敦下狱,义子叶桂章被令戴捕至京审讯,行至柏乡,桂章以小刀自刺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
杨廷和子。
正德六年进士。
授翰林修撰。
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
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
卒于戍所。
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
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
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
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
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
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谥文宪。以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业于李东阳门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升庵成都人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
正德辛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一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
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议礼杖谪永昌。
天启初,追谥文宁。
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
薛宁《考功集》: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
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
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
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
」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
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
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
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
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
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
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
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
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
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
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
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
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
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
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
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
《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
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
《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
」内使以复。
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
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
」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
上令问内阁,不知也。
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
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
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
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
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
」楚今故在。
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
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
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
」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
」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
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
地当西晋且风流。
」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
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
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
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
大抵皆自古乐府出。
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
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
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
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
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
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
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
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
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杨慎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
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
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
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6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惟仁。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行人。
嘉靖时历官礼科给事中,屡上疏论事,言词切直,往往不被纳。
六年,锦衣百户王邦奇诬讦杨廷和、彭泽等,言上书力争。
帝怒,亲审于午门,言备受酷刑,断一指,卒无挠词,狱亦以解。
后累官湖广参议。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先生字惟仁年十六为诸生即开门授弟子经中进士以行人使于代王故好学闻先生名重因从受易且疏留使授代诸生经其高弟后多为名臣先生甫复命而代乱王出奔上再使往安代王得归国迁礼科给事中时议崇兴献礼既定复有进世室之说即抗疏言陛下考献帝而祀之观德殿明亲亲也不复跻于太庙以干正统明尊尊也斯协诸义而协者也献帝虽有圣德非若周文武之兴王创业也而欲袭世室名舛矣我太祖太宗既正祀世室而复参以献帝可乎若以献帝为所自出之帝是前无祖宗也以献帝为祢而宗之是近无敬毅也诸所云云俱为不经陛下前既罪医士刘惠之言而今乃纳署丞何渊之言前既俞礼卿席书之议而今乃咈书之后议臣不知其何说也臣非不知陛下顺旨则喜逆旨则怒不逢喜而逢怒岂臣之情但义有不可即殒首阙下臣必不敢奉诏未报凡三疏争之会廷臣亦多谏者事得已他如谏张璁不可为兵部侍郎谏璁萼不可典两都乡试谏杨一清不可召还内阁因天变极陈六科失职致用人行政颠倒已又独为杨公廷和讼冤曰先帝晏驾时江彬挟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内外汹汹元辅杨廷和不爱其死用密谋诛之顷刻间寻定大计以伦序迎立陛下此社稷之勋非止开国佐命者也即使有罪尚当十世宥之今以奸人之言既褫其爵矣又逮其子若婿矣乃又听百户王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诬为蜀党圣明之朝何意忽有此举臣谓若编修叶桂章辈唯有自愤无辜非缢则刎耳至言费宏石瑶之阴私曾无左證岂小人之言必可听大臣之行必尽可疑耶唯陛下裁察不以无藉暧昧之词辱陷社稷重臣为圣世大累书奏上大怒刑鞫于午门至折指终不易词谪判宿州以知溧阳三迁至吏部郎稍稍起矣而忌者倾之再谪知彝陵州三迁至湖广参议又稍稍起矣而忌者复倾之竟落职归先生所在有治行溧阳夷陵皆为生立祠初在蜀传恩诏至有曰唯议礼诸臣不赦先生题诗驿亭志感读者洒泪次宿一驿梦有客绿衣相迎曰忠良亦来此耶次日询之即编修叶公桂章就逮自缢处盖先生前疏所云其人必感愤自杀者也年七十五卒于家郡人称其居曰忠谏里所著集行世读先生疏草忠愤之气塞于两间而其诗宛秀明丽几近子房之貌余既录诗十三首复采其佳句曰月落明渔火风轻稳钓舟曰短竹生幽响高松落午阴曰沙寒稀荻雁木落露松虬水涨鸥移渚芹香燕猎泥曰孤舟虚白日双鬓落青丝并足传也
维基
杨言,字惟仁,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
曾任给事中,以敢于直谏闻名。
官至湖广参议。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杨维聪榜进士。
授行人。
嘉靖四年(1525年)擢礼科给事中。
数日后即上书痛陈朝廷弊端,世宗以“无中生有”斥责之。
同年,光禄署丞何渊请求扩建宗庙,祭祀世宗生父兴献王,杨言与诸臣抗争,不被采纳。
杨言又上书指陈利害,言辞激烈。
嘉靖六年(1527年),锦衣百户王邦奇借事诬陷杨廷和、彭泽、费宏等,将兴大狱。
杨言再次抗疏,斥责王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诟辱大臣,荧惑圣听”,世宗大怒,将杨言收押,并在午门亲自审问。
杨言备受刑讯,折断一指,却毫不屈服。
世宗命下五府九卿继续审议。
但兴大狱之事也不了了之。
杨言被贬为宿州判官。
迁溧阳知县,历南京吏部郎中。
又因事谪守夷陵。
累官湖广参议。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举之,号少石子。陆铨弟。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预修《武宗实录》,进修撰。出为湖广佥事,官至山东按察副使。有《病逸漫记》、《贤识录》、《少石集》。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公字举之,甫能言,母杨太淑人命以字,百试不爽。稍长,神智锐发,读书数行下。中进士,廷试一甲,授翰林编修,益尽览中秘书,意驰骋古今。馆中宿老俱下之少励名节自许古人不肯𪘏𪘏从俗时议礼诸臣骤贵俱倾心于公欲引为重公漠然卒不应其人以为少已深衔之会大礼告成议礼者已当轴遂出公为湖广按察佥事治江防其官新设凡簿书文牒尽属草创公定制俱足为后法外台诸君相顾曰陆君自史馆来其治才即老吏莫及也稍迁江西参议治粮储其于转输能酌诸郡赢缩验物产之登耗与时损益之人以为便再迁山东督学副使敦尚风俗易郡中所奉神祠崇祀先贤诸生有文而行笃者引之若肺腑士习为变山东旧无通志公慨然曰圣贤百世之师也泰山五岳之宗也六经斯文之祖也此一方文献而天下古今之事备焉志奚可废也遂汇古采今补遗正陋穷日夜力不懈踰年书成而公病矣遂上书乞骸骨不报卒于官公性温厚口未尝言人短而正气不挠卒与时忤位终于外台天下惜之长兄都御史钶号石楼次兄布政使铨号石溪公号少石时称陆氏三石并擅文章所著少石子集十三卷公之前昆山陆釴字鼎仪中天顺癸未进士一甲第二公姓名适同中正德庚辰进士一甲第二鼎仪自史馆出为太常被疾乞归公亦自史馆出为外台被疾乞归两公并有文名年位未称俱适相合斯亦一奇也
维基
陆釴(1495年—1534年),字举之,号少石子,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正德末年榜眼及第。
累官山东副使。
陆铨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
正德十五年(1520年)联捷礼部会试第五十五名。
礼部按例请殿试,然武宗南巡未归,阁老杨廷和认为「临轩策问,必天子亲御」,因此殿试未能举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无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统,即皇帝位,是为世宗。
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门赐策问贡士。
陆釴位列杨维聪榜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因大礼议被廷杖。
《武宗实录》预修完成,晋升修撰。
后来,因为大礼议之事牵连,出任湖广按察佥事,迁江西参议,又迁山东提学副使。
当时山东尚无通志,陆釴感叹山东为「山川之宗,圣贤人物之望,六经文章之祖」,应修通志而备录古今之事。
逾年,通志修成,上疏告老还乡,没有答覆,卒于官。
《鄞县志》有传。
明史》附其事于王慎中传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5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元之,号留耕。成化十七年进士。弘治初授行人司正,擢湖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考核诸生以德行为先,所识鉴之士多登科第。
维基
杨春(1436年—1516年),字符之,号留耕,四川成都马家镇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杨廷仪之父,状元杨慎祖父。
在其子杨廷和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进士之后,杨春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名进士,历行人司正,官至湖广提学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83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嘉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忤张孚敬,斥为延平府推官。累官为国子祭酒,迁礼部侍郎,改吏部。接见庶官,常咨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寻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尚书。为严嵩所忌,度未可与争,乃谨事之,而精治斋祠迎帝意,嵩不能图。未几,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仇鸾罪恶,鸾因此诛。进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书。四十一年,使邹应龙劾嵩子世蕃,勒嵩致仕,代为首辅。世宗卒,阶草遗诏,悉罢斋醮、土木等弊政,牵复言事得罪诸臣。后为高拱所扼,于隆庆二年致仕归。卒赠太保、谥文贞。有《世经堂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
号存斋华亭人官宰相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癸未赐进士第三,授编修斥延平府推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召为司经局洗马累官少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少湖集
维基
徐阶(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徐阶自幼善于读书,少年时期结识阳明学江右学派门人聂豹。
他弱冠之年乡试中举,殿试联登探花,受到杨廷和极高的赞赏。
嘉靖早年张璁执掌朝廷时,徐阶直言反对张璁的提议,被贬出京城。
当时嘉靖帝因此刻石说「徐阶小人,永不录用」,而徐阶在地方督学十数年后,在夏言的帮助下回到京城。
徐阶回京后先主事国子监数年,在内结识杨继盛等谏臣,随后辗转六部之间。
他先后主事礼部、吏部、翰林院等重要机构,在翰林院结识了后来的重臣张居正、高拱等学生。
徐阶随后依靠其出众的青词入直无逸殿,冷静处理了危在旦夕的庚戌之变,期间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北京城防,拖延敌军,成功保护京城不被攻入。
他又改革了吏部、礼部、太医院所存在的旧弊,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于嘉靖三十一年入阁后徐阶因严嵩独断朝政,隐忍多年,最终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尽反严嵩之政,试图以“三语”政纲改良内阁的运作现状。
嘉靖末,徐阶成功劝阻皇帝南幸承天府,叫停当地大兴土木;帝弥留之际,徐阶又劝其停服丹药,并将左右方士和相勾结的太监一体斩决。
嘉靖驾崩后徐阶拟写了《嘉靖遗诏》和《隆庆登极诏》,在两张诏书下达后,朝野大臣都举手相贺,将此举和杨廷和所拟《嘉靖登极诏》被统称为正始正终第一政。
但是,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说他只是依靠玄奇的青词入直,在任期间献媚讨好他人,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只有到了隆庆时期才有所改善。
嘉靖死后,由于早年辅佐穆宗有功,隆庆年间徐阶依旧担任首辅,他多次调和穆宗和外廷的矛盾,在两年中多次上疏阻止宦官(中官)获得更多的权力,于隆庆二年成功引退致仕。
徐阶共入内阁十七年,元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
他不但足智多谋,本身度量、器识都是上品,受到冯梦龙等人的推崇;现代学者对其则多有争议,也有一些人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如谭平先生认为徐阶对比与其学生张居正,更加沉稳也更少贪恋权位。
徐阶在任内培养了张居正等政治家,在任期间试图改变内阁在朝廷中的位置,对后期内阁制度做出很大影响;同时又试用新晋官员用他的方法教导宦官,试图依靠义理让他们不成为刘瑾等人的后继者,也可以藉此改变宦官在朝廷的面貌和作用。
另一方面,抗倭寇名将张经被冤杀,以及胡宗宪瘐死狱中,也都是徐阶所一手造就,甚至高拱与张居正日后不和,亦与徐阶不无关系。。
在徐阶致仕后,由于家中子弟作恶多端,徐阶被牵扯其中,多次与牢狱只有毫厘之差,甚至不得不致书好友求救,高拱等人同时又以旧案诘难徐阶。
直到万历十一年,徐阶于华亭家中逝世,赠太师、谥文贞。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宗儒(15世纪—16世纪),字希雍,云南云南府昆明县人。
李宗儒是成化十九年(1483年)的举人,次年(1484年)联捷进士,因父亲逝世回乡庐墓三年,服阕后获授刑部主事,任内以平允称;升官员外郎,兄长李宗泗以南京监察御史入觐,二人同时谒见杨廷和,皆获称为人才,不久在任内去世,行李没有馀物,只有《进退食》、《漫吟遗稿》一卷,金齿张志淳为他写下墓志铭。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