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本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1—1529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汝成,号雷峰,一号嘿休。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郎,升湖广按察司佥事,摄辰沅兵备。防御宁王朱宸濠有功,擢郴桂兵备副使。辞归后,筑书院,聚生徒讲学。有《四书粹义》、《书经存疑》、《杂录记》、《敝箧留稿》。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汝成,世居大雷山下,故号雷峰。
少沈毅重厚,髫龀如成人。
年十六七,读五经、诸儒家言,潜思嘿发,忾然以古圣贤自期,人望之称为龙驹凤雏。
年二十一,举于乡。
在太学时,章枫山先生为祭酒,罗整庵先生为司业,深相器重,召语必移时,录其文为学中诸生法。
举进士,授刑部主事,稍迁员外郎,善执法,出为湖广按察佥事,再摄辰沅兵备。
永顺宣慰司故骁悍,数侵保靖地相控,又以重贿纳权贵,多为其左右。
公独力持之,卒正其罪。
初,永顺以黄金器数百来献,尚未入,公闻之,立命捕其使,使者轶去。
至是更使刺客伺公。
公起居常岸然,客望公手颤不能举,因叹曰:汪公神人也,竟不能害。
在沅再期,力锄奸祛弊,渐无事。
乃起书院于明山之麓,日聚诸生说经。
时御史周公广以言事谪沅之竹寨驿丞,公延登讲席,率诸生北面听之。
巳迁巡武昌、黄州。
会逆濠反,陷九江,地与黄蕲接壤,吏民豕骇,分守者称病不敢出。
公遽沿流入蕲,宣示大义,立修城埤,集兵为禦贼计。
时有粟万馀石在黄梅,距贼仅一水,俱谓罥虎牙间。
公使别将载入城,吏民为益定。
事平,御史毛伯温荐公才,擢副使,治郴、桂兵。
大盗王廷鉴为患,公率兵捣其窠窟,尽歼之,不以捷闻。
当事亦无白其功者。
以卓异,再迁山东按察使。
踰八月,即擢佥都御史,抚顺天。
公见西北边凋耗已极,俱坐将吏掊克,使士气日衰。
公至,申明约束,严赏罚奏,黜诸将中尤不法者;二人,边境𢥠震,壁垒为一新。
公性俭,常衣羊裘;诸将或以貂裘进,公亦不却。
至次春,返之曰:已藉禦寒矣,然未尝一日服也。
畿内贼杨恭作乱,公授参将郝通方略,斩其首。
京军后至,即冒为已功,公亦勿之辨也。
竟以积瘁成疾,乞骸骨,不许。
卒于官,得年四十九。
公少才高气刚,岸然独立,为学务造其实,身或有过,虽纤,毫不自蔽。
议论人物,则必极其心术邪正,见柔佞人疾之,痛于仇敌。
与里中太宰闻庄简公渊、张文定公邦奇、余南湖先生本相友善,各励名节,时称为甬上四君子。
复与王阳明先生交,至其论学,意不能尽同,阳明曲相辩折,终不答。
其自信若此。
所著书藏于家。
维基
汪玉(1481年—1529年),字汝成,号雷锋,一号默休,浙江鄞县人。 明朝儒学家、政治人物。治《易经》,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国子生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十七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第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署员外郎,九年(1514年)二月升湖广按察佥事,摄辰沅兵备。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攻陷九江城。汪玉因防御叛兵有功,十四年(1519年)八月擢湖广郴桂兵备副使。曾剿灭剿灭香炉山盗贼。丁忧归,嘉靖四年(1525年)七月服阕起补山东副使,六年正月升本省按察使,七年官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八年九月被劾去职,不久卒于遵化行院,年四十九。为官闲暇研习儒学。致仕回乡后,开办书院,授徒讲学。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六
先生字自立,以进士授南刑部主事。
初,提牢夜坐庭中,有从垣外投一青囊入,先生不发。
次日,持白尚书杨公宁,发视,俱白金,乃湖州粮长,求释系者,由是知名。
迁广东按察佥事,甫浃旬,流贼入境,公尽力禦之,贼遁去。
抚军叶公盛甚称其材。
略改福建,再以治行受玺书旌异。
时中贵黄赐势焰侵人,公卿俱为其母上寿,先生独不往。
迁四川按察副使。
到官谓治蜀当以赵清献为法,即立祠本司门左,日得仰止。
松潘与土番接壤,转输内地,率费十致一。
先生议开屯田,以内粮易银,军民称便。
遭父丧归里,遂不出。
先生性刚直,生平持操若一,未尝缁一尘。
家居二十馀年,手种竹,栽梅花十馀本,间以苍松。
与已而四乃筑四友亭,日觞咏其中。
年七十三卒。
所著曰南谷集。
吾乡前后耆旧会俱一时词家,而所传诗未尝有及会事者。
近得南谷先生一诗,有曰:耆英会数常忘约,始知当时诸老会期甚数,而诗俱失传,此李司空所以太息也。
维基
黄隆(1425年—?),字自立,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景泰四年(1453年)举癸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名。景泰五年(1454年)联捷甲戌科会试第五十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二十六名。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清光绪八年(1872)举人,累上春官不售,以诗古文辞为职志。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抚台,邀之入幕。举凡修筑铁路、设置电信、开山抚番等事无巨细悉咨询之。光绪十七年(1891),旅居上海;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张之洞幕。后任官报局总编、学部主事。清亡后,以诗文自娱。在台年馀,成诗文百馀篇,名曰《旅台诗钞》,今未得见。著有《石遗室诗文集》、《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等。编有《金诗记事》、《元诗记事》等。  以下所录,以1999年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与台湾相关者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荟》进行编校。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共收陈衍诗作十二卷,补遗一卷,合十三卷。诗作均选自家刻本,首印为武昌乙巳刻本,系《石遗室诗集》前三卷,收有1877至1905年间的作品;1914年又刻印1906年后九年之诗作,编为四卷至六卷;1921年再刻七卷至十卷,此十卷合称「初集」。同时,又从前三卷所选剩馀部分中再选一卷,名为「补遗」。1927年再刻1922至1926年之作品,成二卷,名「诗续」。陈氏最后十年之作,则未尝结集刊刻。(施懿琳撰)
词学图录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清亡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羽创办国学会。有《石遗室文集》、《石遗室诗集》、《朱丝词》、《石遗室诗话》、《近代诗钞》。
石遗室诗集·叙
余作诗三十年,所剩止此,所诣亦止此,乃分为三卷刻之。第一卷凡八年,多閒居及游览之作。第二卷凡十有三年,多行旅之作,有歌劳之思焉。第三卷凡八年,有悲伤之作,诗与人亦俱老矣。此后或三四年,或五六年、七八年,以至长辞人世,当更得一卷之诗,为第四卷,其诗境未知何如。然得自放于山颠水涯,则幼时之流连景光,览玩物华,意中有欲言而未能言,将如获故物,如履旧游焉,不亦既全其天矣乎?乙巳十一月陈衍石遗自叙于武昌寓庐。
石遗室诗集补遗·叙
余既写定三十年来所为诗,刻成三卷,其所未录者,尚存旧时钞本中,再择数十首,名曰补遗,亦山谷分诗文为内外集例也。
石遗室诗续集·叙
余老来静久思动,游走四方,续集诗未暇付梓者忽已八年。今年承海内友生寄助刻费,遂并他著作陆续刻之。惟诗多散佚,零星搜集,其年月前后,陈迹微茫,记忆不真而颠倒者甚多,亦有已刻而始觉其误者,惮于移改,遂复仍之。衰懒善忘,足一哂已。乙亥冬日,八十叟衍。
朱丝词·跋
慧情冶思,欲界天人。正使绝笔于斯,不妨与晚明诸公分席。若为之不已,将恐华鬘渐凋,身香浸减。耆卿、美成晚作皆尔,达者当有味斯言。戊戌,东湖庵主沈曾植记。
朱丝词·跋
余本不工词,又雅不喜为无题诗。
少壮日偶有缠绵怫恻之隐,则量移于长短句,非必绝无好语,而举止生硬,不能烟视媚行,良用自憎。
乙庵跋时,已绝笔十馀年,迄于今盖绝笔三十馀年矣。
此卷久欲焚弃,以先室人写本,未之忍也。
既而翻阅一及,则旧事历历上心。
虽酸辛,尤足咀味,遂竟存之。
著雍敦牂七月,石遗老人记。
(录入:顾青翎)
毛凤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毛凤(1472年—?
年),字鸣冈,台州府临海县人,浙江绍兴卫军籍。
治《诗经》,行五,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国子生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第九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
四年五月授南京四川道御史,十五年巡按广东。
后为副使余本所讦,以不谨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9 【介绍】: 明山西泽州人。洪武中举人。累官刑部侍郎。建文时为北平布政使,密命伺察燕王事。被掾吏李友直告发。被燕王所捕,不屈死。
甬上耆旧诗·卷六
公字仲明,号楝庄,又曰寓庵。
生有奇质,性刚,自为诸生时,已能自树立。
中进士,出知铅山,为治励心勤力。
时县中有加税田数百亩,岁输至数石,公以为不平,乃身出视田,疏请均诸县中。
方公出,见界上有大树,下蔽二十馀亩,不得耕,公谓芜田可惜,当伐之。
从吏父老俱谏,谓此树神丛,不可犯。
公怒,择日具鼓吹甲而往,手挥巨斧砍之,血随斧出,三日树始断。
其巅有巨巢,堕三妇人绝而苏,自言为风吹至楼上,与三少年俱,不知身在树巢也,驱之还家。
县俗尚巫,有巫厉人能隐形,吏莫敢捕,公遣伺驰至其家,以县印加背上,众箠之,立死。
公乃尽毁诸淫祠,逐巫,移文道路,使享祀以礼。
有节妇子为虎噬,具牒控虎。
公即移檄于神,与约五日系虎至。
及期,有二虎伏门外,公挟弓矢出,遥咒虎曰:谁杀吾民,当受死,无罪者免。
其一虎即敛尾去,一虎仍伏。
公抽矢三发,俱贯虎首,遣人舁虎尸归节妇家,一县称为神君。
诸异政甚多,不可尽录。
秩再满,徵为南京监察御史,益励风裁。
时威宁伯王钺挟其武力,与保国公朱永、太监汪直将挑衅北边。
公曰:是为国家害不小。
即抗章论之,复劾守备太监蒋琮鬻放军伍罪。
琮等遂诬公擅作威福,谪通政司经历。
寻以魏国公荐,迁四川按察佥事,进副使。
同事马太监信奸人周慧为能治黄白,将进之朝,公惊曰:是唐之柳泌也。
即捕慧论罪,徙之极边。
公自度终不为世容,乃和归去来辞,力请老,定家于鄞之楝庄,舍壁萧然,出入惟徒步,即糠籺时不给,而杜门著书,雍容自得。
都御史王公璟以赈至,奉公百金。
公再辞不得,乃受下户饥民例一分,以答其意。
郡守周公坤过访,见堂设敝床,叹曰:国有颜子,公之谓矣。
鄞令丁君,铅山人,至即以父礼事公,晨夕候兴居,为具蔬食。
公谢曰:吾诚不给芋栗,奈何以此烦令君。
坚不受。
久之,炊烟屡绝,家人至,不能忍饿。
其夫人乃出一金珥易米。
公问所从来,夫人曰:此令君奉我,无预公事。
公绐取视之,投于河,卒年七十有八。
至含殓不具,郡守令共经纪其丧。
所著有归田集、楝庄集、寓鸣集、经史训戒一百二十卷。
余尝览古为政,若西门豹投巫童,恢治虎罪,得一异,辄传之史册。
今读张公异政录,至不胜书,斯所谓神明之宰矣。
公生平胸怀如冰雪、不可小污、利害祸福、无待解遣、而自不能滞其中。
喜奖励后辈、常以道义相期。
通政余南湖先生本亲炙侍教有年,及公疾革,余先生尚侍侧,更张目视曰:善自爱。
方今人才肯自励者少。
若能扶持一日,是培国家士气一日也。
其立身报国之诚,至死不倦,岂不诚卓荦大丈夫哉。
即百世而下,得闻斯言,犹当感激强自立者也。
徒传公异政抑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