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九川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38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良胜字子中,南城人。正德戊辰进土,授刑部主事。改吏部,迁员外郎,谏南巡,予杖夺职。嘉靖初起故官,进郎中,迁南太常少卿,未赴,转给中,谪茶陵知州,以在郎中时议劄,黜为民。再下狱论杖,谪戍辽东三万卫。隆庆初,赠太常卿。有《东洲稿》二十卷。 (《四库总目》:良胜两以直谏谪,风节凛然。其诗文无意求工,而皆岳岳有直气。)
维基
夏良胜(1480年—1538年),字于中,号东洲,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
同进士出身。
官至太常寺少卿。
夏良胜年少即得督学副使蔡清赏识,称“子异日必为良臣,当无有胜子者”。
正德二年(1507年)举江西乡试第一名。
正德三年(150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六十一名,三甲四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明武宗南巡之争中,夏良胜与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寺博士陈九川等联名上疏:武宗读毕大怒,夏良胜被罚跪于宫门五日,施杖五十,被除名。
夏良胜家乡后,以教书为业。
明世宗即位后,恢复官职。
尚书乔宇认为其有贤才,奏请其为文选郎中,公正廉洁的官员均多所提拔。
大礼议中,屡次偕同众官极力抗争。
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因皇帝直接下旨越级晋升,其又坚持不许可。
随后被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没有赴任。
随后给事中陈洸上疏,附和张璁议论,斥责夏良胜与尚书乔宇结尾朋党,任意排挤他人,被贬为茶陵州知州。
《明伦大典》编成后,被黜为民。
后因诬陷再次入狱,判杖刑,戍边辽东三万卫。
五年后死于卫所。
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寺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43 【介绍】: 明江西进贤人,字汝信,号立斋。
正德六年进士。
授宁国推官,入为礼部主事。
以谏武宗南巡,廷杖除名。
与舒芬、夏良胜、陈九川称“江西四谏”。
世宗即位,起复原官,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所在有政绩。
维基
万潮(1488年—1543年),字汝信,号五溪,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第八十九名。
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二名。
由宁国府推官入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因在明武宗南巡之争中上疏反对南巡,而与舒芬、夏良胜、陈九川共称「江西四谏」。
明世宗即位后,恢复官职,升兵部署职方司郎中事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升任浙江提学副使。
久之,八年三月升为浙江左参政,十一年正月考察,改调简僻,调任广西参政。
嘉靖十二年,升任广西按察使。
十三年升任陕西右布政使,九月转广西左布政使,以内艰去,服阕补陕西左布政使。
二十年(1541年)十一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地方,二十一年八月被弹劾离任,次年正月行至宜君县因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君仪。嘉靖二年进士。由礼部主事累官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以拒严嵩戚党吞没税钱,调山西。又以止晋王府蚕食诸王子禄,王怒而贿严嵩构陷之,遂落职归。卒年五十六。
维基
林应标(1499年—1554年),字君表,福建莆田县人。
治《书经》,行一,由府学附学生中式壬午科(1522年)福建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年二十五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六十五名,第二甲第一百九名进士。
授礼部主客司主事,会外国人进献玉石,郎中陈九川验收后丢失,被逮入诏狱。
陈言当日是林主事值署,应标佯装不省,坐诬服杖系狱。
久之,进玉者复至,司隶出二人,令译者通其意。
献者熟视应标,数摇头表示不识;见陈九川,拊掌颔首,诬始得白。
出为江西佥事,十七年正月升贵州按察司副使,二十三年正月升本省左参政,累升广东按察使,晋江西右布政,寻转左。
于时严嵩柄国,失其意,调山西,以晋王府事被弹劾,二十九年正月考察免官归乡,年五十六卒于家。
释慈源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慈源,字悟道,亦号守拙。
姓曾氏,新化人。
父传唯,母张氏,夙抱悲怀,事佛惟谨,诞源之夕,祥光烛隅,里人异之。
幼侍母食,同甘蔬菜。
母没,经堂佛像,亲絜供奉,不异存日。
尝自陈明水一盂祝曰:“此水不腐,吾当归依。
”瞬焉五载,清洁如初。
丙子父丧告终,乃礼邑中法华庵松华披剃,旋具戒于福严怡。
复依南岳祝圣默庵仁,亲炙既久,得力独多,深造堂奥,遂承心印,称南宗高足。
丙戌还新,独蠲钜赀,修葺城南承熙寺。
寺为宋章惇平蛮后所创建,年湮荒芜,至是辟为丛林,法席重晖,僧侣云集。
衡之悟真,邵之尊美,皆礼之首座,参同异焉。
甲午,说法邵阳师子峰龙华寺,集者数百人。
丙申,复依仁于祝圣,日诵《法华》,以为常课。
丙午,卓锡资东锦石峰,旧有古寺曰慧龙。
日就隤废,而山水之胜,甲于一郡。
源因拓其前址,廓其新式,栋宇有辉,金像赫赩,额曰四愿,从所志也。
寺中规制,一如丛社,道风翕然,溢于资流。
寂于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三日,年五十七,腊二十八,塔于锦石峰下,衡山戴鳌为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