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申时行

相关人物:共 45 位
共 4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鸿(1558年—1607年),字渐卿,一字仪羽,别号为溪,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首辅申时行的女婿。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会试,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方考中进士。
次年,任江西上饶县知县,颇有政绩。
因与朝廷税监对抗,被诬削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0—163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敬中,号元渚。
申时行子。
万历十一年进士。
除刑部主事,累官兵部职方郎中,擢太仆少卿。
熹宗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忤魏忠贤,罢归。
崇祯初历兵部侍郎、尚书。
维基
申用懋(1560年—1638年),字敬中,号元渚,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民籍。万历癸未进士,崇祯间官至兵部尚书。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一名进士。除刑部主事,十四年改兵部车驾司主事,升武库司员外,二十三年补职方司员外,累官武选司郎中。万历三十年(1602年),以宁夏捷功,加五品京堂衔管事。次年,擢太仆寺少卿,仍管职方郎中事。久之,回寺,予告。天启二年起复原官,三年晋南太常寺卿,五年(1625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忤魏忠贤,罢归。崇祯初,复官,晋兵部侍郎、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耀州人,字之桢。
万历五年进士。
官御史。
出视屯田,清权贵侵地九千六百余顷。
张居正病重,荐其座主潘晟入内阁,国与同官抗言不可,乃止。
又极论中官冯保罪。
首辅申时行欲置所不悦者十九人于察典,国坚决拒绝,并与主持察政之马允登争吵。
出为四川副使。
十九人因此得免。
官至右都御史,巡抚保定。
维基
王国,字之桢,陕西西安府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礼部尚书王图之兄。陕西乡试第三十八名。万历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出视畿辅屯田,清理成国公朱允祯吞并民田。曾举荐王锡爵、陆树声、胡执礼、耿定向、海瑞、胡直、颜鲸、魏允贞。后出督南畿学政,因病归。后获起用,掌河南道。因与御史马允登相殴,吏部尚书杨巍上闻,万历十五年(1587年),改外任四川副使,称病归里。久之,起故官,莅山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改督河南学政,迁山东参政。召为太仆寺少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复出任山西副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南京鸿胪寺卿。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南京太常寺卿。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任南京太仆寺卿。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任南京太常寺卿。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任南京通政使。同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后进右都御史,巡抚如故。以刚介,为党人所忌,因被弹劾乞求致仕归乡。
刘觐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觐文,字叔熙,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人。
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举会试第六人,时辅臣某将置之首甲,欲先召见,觐文不往,乃得二甲,授直隶开州知州,居八月,遣母丧。
服除,赴阙上书,凡数万言,痛哭论当时大务。
补知汝州,蠲涤烦苛,以礼法绳豪右,无不凛肃。
汝故无城,觐文搜赎锾得七千金,倡诸士民范土程工,不期月而城成。
同里华钰以忤珰被逮,过汝,觐文郊劳钰,慷慨酾酒曰:德夫好为之,慎无负所学。
德夫钰字也,钰拜其言去。
已而觐文擢仪部员外郎,奉玺书存问申相国时行,时有泛海巨贾以违禁论系,敛万金冀觐文为解,却之。
与巡抚指陈地方要事,并官吏贤否,岳岳无所逊,告归卒于里,年仅三十七。
贫无以殓,同年生某醵金葬之。
觐文少清癯,眉颊秀朗,博综群书,议论风发,所至交其豪俊,尤以经济自负。
殁四十年,盗起秦,入豫,汝当其冲,城坚民凭以守,得免锋镝,相与祠而尸祝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20 【介绍】: 即朱翊钧。
明朝皇帝。
穆宗子。
隆庆六年,穆宗死后嗣位。
次年,改元万历。
初年,张居正以司礼监冯保为内助,排高拱而为首辅,以天下为己任,整顿武备,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国势颇振。
而神宗年少,颇以“大伴”(冯保)、“张先生”之约束为苦。
万历十年十二月,张居正死未半年,即黜逐冯保。
次年,追夺张居正官爵。
此后,申时行当国,遇事迁就。
言官对奏,空有抗直之声,其实徒争意气。
万历中期,帝不临朝,不批答章疏,不补缺官,政事荒怠日甚。
自二十四年起,遣宦官赴各地征税开矿,借此勒索。
十余年间,民变迭起。
帝宠郑贵妃,爱其所生福王朱常洵,以皇太后及群臣故,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而夺嫡之疑时起。
四十二年,福王赴洛阳就国,所给大量庄田,皆夺之民间,海内骚然。
朝臣门户之见日深。
其时后金(清)勃兴,辽东形势紧张。
四十七年,杨镐四路之师覆败。
军费匮乏,遂以辽饷为名,增赋三次。
民穷财尽,内外交困,明之灭亡,征兆已见。
死于四十八年七月,距甲申之变,不满二十四年。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神宗讳翊钧,穆宗长子,建元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崩,葬定陵。有集一卷。 (《野获编》:今上以冲圣禦宇,张江陵相公进《帝监图说》以劝讲,内列「圣哲芳规」、「任愚覆辙」二项,以寓劲戒。自是益勤史学,更命进讲《贞观政要》。至十六年,阁臣进太祖御劄在内阁者,凡七十馀通。上命留内恭藏,因索累朝实录进览,阁臣对以实录成时,史臣俱会同焚稿于芭蕉园,人间并无底稿,惟皇祖世宗特建皇史宬以藏列圣实录宝训,但册样稍广,宜减为书册,庶便展阅,容令中书官誊进,陆续上呈。上允之。由是金匮石室之藏,俱登乙览矣。 于慎行《谷城山房集》:上初即位,好为大书,内使环立求书者,常数十纸;而外廷臣僚得受赐者,惟内阁讲臣而已。字画遒劲,鸾回凤舞。时圣龄十馀岁矣。丙子,张公位及慎行补入讲幄,上顾相君曰:「新讲官二人尚未赐与大字。」内使已濡墨俟,上遂大书二幅,赐位及慎行。字画比赐诸公者稍大,庄劲胜前。时御龄已十五矣。 《续玉笥诗谈》:司礼张维,蓟人也,少侍今上春宫。为予言上初学诗,咏新月云:「天边一轮月,其形光皎洁。可比圣人心,乾坤多照彻。」帝王气象,宛然二十字中。 钱谦益《列朝诗集》:上天藻飞翔,留心翰墨,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论》、米芾《文赋》以自随。《劝学诗》一章,御书赐太监孙隆刻石吴中者也。内府藏颜鲁公书《孝经》,命江陵相装潢题识,珠囊绨几,未尝一日去左右。丧乱之后,朝士以百钱买得之。鲁公法书精楷,俨如《麻姑仙坛》,每章有吴道子画,精彩映发,手若未触。天球琬琰,零落人间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1633 【介绍】: 明云南宁州人,字伯举,号聚洲。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由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进工科。
居谏垣四年,力持清议。
巡厂库,极言惜薪司官多之害。
疏言时事,谓辅臣有三年未得一见帝者。
又请罢矿税,抨击辅臣申时行等。
忌者诬以奸赃,乃尽出其筐箧,置于国门,纵吏士简括,恸哭辞朝而去。
思宗即位,将召用,为尚书王永先所阻。
乃流寓南京而卒。
维基
王元翰(1565年—1633年),字伯举、横空,号聚洲,云南宁州(今云南华宁县)人。明代东林党政治人物。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九月九午时出生,十四岁补诸生,二十四岁,中万历十六年戊子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三十四年,任吏科给事中,升工科右,以敢言闻名,极言时政败坏,他的奏疏写道:“云南大害,莫甚于贡金、榷(征)税二事。民不堪命,至杀税使而征榷如故。贡金请减,反增益之。众心愤怒……”“举朝咸畏其口。”贬为刑部检校,后因皇帝不理政务,遂罢去。天启初年(1621年),由吏部尚书赵南星 奏起湖广按察司知事,升任工部主事。时奸宦魏忠贤专权,又遭罢免。崇祯元年恢复官职,不久病卒于白门。《明史》有传。
饶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进贤人,字抑之。饶位弟。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十六年,黄洪宪典顺天乡试多私弊,礼部郎中高桂发其事,反夺俸。伸抗疏争之,下诏狱削籍。旋起南京工部主事,改南京吏部,引疾归。熹宗立,起南京光禄寺少卿,累官刑部左侍郎。魏忠贤乱政,告归。辑《学海》六百余卷,以浩博称。
维基
饶伸,字抑之,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江西乡试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
万历十六年(1588年),顺天乡试导致物议沸腾,大学士王锡爵之子、申时行之婿侄皆牵连其中。
饶伸上疏抨击,导致王、申等人请辞,内阁无人,神宗慰留,将饶伸下狱。
给事中胡汝宁、御史林祖述等再上疏弹劾饶伸和高桂,以谄媚权贵。
御史毛在又提到孔兼,说高桂的上疏是他指使的。
孔兼上疏为自己辩护乞求离职。
于是皇上下诏各部门严格约束部下,不要越权沽名钓誉,而将饶伸削去名籍,将高桂贬官三级,孔兼得以免除惩罚。
饶伸遭到贬斥,朝廷人士多怪罪王锡爵。
王锡爵很不安,屡屡请求任用他。
艾穆被起用为南京工部主事,他改任南京吏部。
称病不出。
明熹宗即位,起用为南京光禄寺少卿。
天启二年,担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南京大理寺左寺丞。
天启二年,担任太常寺少卿。
天启三年,任太仆寺卿。
天启四年(1624年),饶伸任刑部左侍郎。
魏忠贤乱政后,他请求回乡。
饶伸弟饶位,官工部右侍郎。
两兄弟在母亲活到一百岁时,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1711 【介绍】: 清江南丹徒人,字素存。
顺治十八年进士。
康熙间授编修,历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詹事、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
卒谥文贞。
小心谨慎,远避权势,故为圣祖所信任。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一
张玉书,字素存,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谥文贞。
全台诗
张玉书(1876~1939),字笏山。草鞋墩(今南投草屯)人。原为商贩,好读书,自学有成。后于双冬富户黄春帆家任掌匮,因而结识雾峰林烈堂、林阶堂,与雾峰林家有生意及诗文上的往来。由于林家主管台中地方樟脑事务,张玉书因而得以在草屯创办「脑馆」,多年经营,终成地主。养子张深切为知名作家及民权斗士。 〖据张深切描述:「父亲的民族意识也是很强,但他是文人,不是实行家。他的诗文中,时常透露爱国的情绪,不过他不赞成直接行动。」,参考氏著《我与我的思想》,台中:中央书局,1948年。 〗大正九年(1920)张玉书加入栎社,大正十一年(1922)秋游历中国,赋诗多首。返台后〖唐羽《基隆颜氏家乘》载,「大正十一年(1922)秋,将游大陆,过基,尝作客陋园。」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载,1922年10月22日栎社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张玉书已远游大陆。1923年2月25日,栎社于雾峰林家宫保第大花厅召开春季例会时,张玉书已亲自出席。由此推知张玉书返台时间在1923年2月25日之前。 〗 ,陆续披载于《诗报》及其他报刊。曾参加台中「东墩吟社」、「墩风吟会」;复于草屯创「碧山吟社」,于南投创「南陔吟社」。著有《笏山诗草》,收于《栎社第一集》,未印行单行本 〖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银行,1963年;王建竹《台中诗乘》,台中市政府,1976年;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 〗。以下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三六九小报》、《风月报》、《诗报》以及《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栎社癸丑年第一期课卷》、《栎社第一集。笏山诗草》、《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铁峰山房唱和集》、《瀛海诗集》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
清诗别裁集
字素存,江南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文贞古今文俱以风度胜,诗品亦然,令读者如饮醇醪,自然心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14—约1605 【介绍】: 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
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
乞养去。
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
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
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
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
工诗,有《存家诗稿》。
明诗纪事·戊签·卷四
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丁未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出为山西佥事,历参议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改陕西,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入为兵部侍郎,改吏部,以终养归。起南户部尚书,召为工部尚书,改户部,进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赠少保。有《梦山存家诗稿》八卷。 (《四库总目》:魏中岁学诗,与唐高适相类。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海岳灵秀集》:萝山诗不事雕绘,旨趣天成。 邹观光《孚如集》:杨公诗高旷玄远,冲夷澹泊。河朔魏允中击节诵公《晋中》诗:「灯前梳白发,马上萝青山。」思沈而致远,非唐人不能道。 《分甘馀话》:吾郡杨太宰萝山五言冲古淡泊,在高子业、华子潜季孟间,如:「远道令人愁,况近单子垒」,「秋风入雁门,羽书日三至」,「微微齐景流,天坏色俱素」,乡心生塞草,世事入秋风」,「风雨楼国,关山李牧祠」,「闲将流水引,萝与古人居」,「雨响残秋地,城分不夜天」,「古石苔生偏,泉香麝过馀」,皆逼古作。 《静志居诗话》:读萝山诗,如水仙十囊,江梅一萼,嫣然薄冰残雪之外。 田按:《萝山集》五律最胜,直擅右丞、文房胜境,馀子不足道也。自书《存稿》后,乃谓得于曹纪山、吕时臣为多。雅抱冲襟,令人翛然意远。)
维基
杨巍(1516年—1608年),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山东海丰县尚义里(今无棣杨三里村)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6年),家贫好学,常借雪映月光苦读,十七岁考取生员,十九岁身染重病。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在楞严寺苦读。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成进士,次年授武进知县。
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选授兵科给事中,丁父忧归。
服阕,复除吏科给事中,三十五年二月升山西按察司佥事,进布政司右参议、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四十三年二月以疾乞归。
嘉靖四十五年闰十月,接替戴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三年八月升兵部右侍郎,四年二月以母老身病乞假归。
神宗继位,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起复原职,万历二年(1574年)四月改任吏部右侍郎,次月升左侍郎,三年二月乞致仕终养。
十年(1685年)五月起复原职,七月出任南京户部尚书。
次年授资政大夫衔,不久改任工部尚书。
十一年四月改任户部尚书,七月改任吏部尚书,十八年二月累疏乞休,特准致仕,著驰驿去。
万历三十三年(1608年)卒。
赠少保。
杨巍最初历任中外官职,甚有名声,但到官至吏部尚书秉铨时,已是年耄骫骳,故行事多听首辅申时行的指挥,故被御使江东之、李植等弹劾抨击,以致他名望大损,但是他为人有清操,性长厚,不为刻核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7 【介绍】: 清广东海康人,字文焕,号眉山。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历任台湾知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居官清廉。深研宋儒理学著作。卒后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陈瑸,字文焕,号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进士,由知县官至福建巡抚。赠礼部尚书,谥清端。有诗集。
全台诗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县人。
清康熙卅三年(1694)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
四十一年(1702)调知台湾县事,清操绝俗,慈惠利民。
公暇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
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
闻读书纺绩声,则重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
念商艘水丁,重困穷黎,详请豁免。
岁祲,设法赈贷,发仓平粜。
旱则日食脱粟饭以自励。
会水涨溃堤,势逼仓廒,躬亲土石,士民莫不争先趋役。
四十二年(1703)出为四川提学道。
四十九年(1710)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七月奉特旨调任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
民闻其再至,扶老携幼,欢呼载道。
陈瑸以廉静,两岁科试士,矢公矢慎,养育人材,士风丕振。
时,台湾有官庄之制,召民开垦,以其所入,为文武养廉之用。
陈瑸以其有弊,奏请废止,悉入于官。
始建万寿宫,中殿奉龙亭,以便文武朝贺。
五十年(1711)谕令各县设立义学,招集生徒,延师诲课。
隔年夏天集刻《台厦试牍》,爰梓其尤雅者若干篇示诸生,题曰:《海外人文》。
五十一年(1712)捐俸重修台湾府儒学明伦堂,兴建朱子祠及文昌阁。
设立十六斋以教士子,置学田以资师生膏火。
凡诸创造,亲董其事,终日不倦。
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1714)超擢偏沅巡抚,旋入觐,清圣祖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
是年十二月调福建巡抚。
五十五年(1716)冬兼摄闽浙总督。
五十六年(1717)奉命巡海至台,北及上淡水,往复一千四百馀里,自持糒糗,携小帐房以随,露宿风餐,不入邸舍,不受馈献。
五十七年(1718)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未几,卒于官,年六十三岁。
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著有《陈清端公文集》。
  陈瑸孙子良、子恭等辑其遗诗三百馀首,附于《陈清端公文集》之后,文详而诗略,同里丁瑶泉续搜遗诗达六百馀首,多至十卷,又编次《年谱》,并付剞劂。
编者所据版本主要援引自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道光六年(1826)木刻本,丁宗洛编辑《海康陈清端公诗集》〖道光丙戌镌,蒋丹林先生鉴定,板藏泲上东署不负斋。
书前印有徐宗干等人题诗,弁言标明内容系由孙人龙删定,卷首镂「同里后学丁宗洛瑶泉编辑,连州后学张大业立庵参校。
」书末署「同郡后学周烈亚校字,里人后学陈定邵校刊。
」〗,有关台湾诗作见于第七、十卷。
同时参考国家图书馆所藏《陈清端诗集》铅活字本加以编校。
(杨永智撰)
维基
陈瑸(1656年7月14日—1718年11月24日),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今雷州市)人,同进士出身。陈瑸生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登甲戌科进士,候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福建古田县知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转任台湾县知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行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授刑部主事。次年迁本部员外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充会试同考官,即出为四川提督学道。次年任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并重修《台湾府志》,任内废除「官庄」租赁收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擢为湖南巡抚,次年,福建巡抚开缺,康熙帝曰:「陈瑸操守清廉,是一正人,但无甚才能,江南地方烦剧紧要,非伊所能。福建地方伊尚熟悉,著调福建巡抚,令速赴任。」,遂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调任福建巡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同年十月初三日,卒于福建巡抚官署,享寿六十三岁。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雍正八年(1730年)入祀贤良祠。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恩赐其孙陈子良举人。
共 4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