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汤宾尹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前明熊襄悯公督辽三稔,越甲不鸣。邵阳魏氏圣武记纪之颇详。独于其按辽时事略不之及,或有难言者。向从伯希祭酒处得见按辽奏议六大册。字大纸厚,南雍版式,其中言请复龙虎将军、请还六甸地、请增岁犒、又请十万之饷,练五万之兵、只可言防,不可言战,皆人臣所不敢言者。当时神宗答诏却令户部兵部看详(明制,票看详回话者,与该部知道不同。)。庙堂之上,同具远识,曷可及也。巡按一年而代,公独按辽三年,又力言镇珰虐民,为丛驱雀,公之发舒,无逾按辽时矣(阳湖赵氏深诋万历朝政,当分别观之,如此类是也。)。杨镐军覆,公以听勘御史在籍,超授辽督,部中初议加寺丞衔,帝少之,乃加侍郎,是以七品阶直陟三品也。辽事少缓,科臣姚某等起与为难,公遂乞归。辽沈继失,再起用公,尽谪言者,礼待愈隆,忌者愈众。出国门时,面忤枢臣,光熹非神宗比,从此孤立无能为矣。明史本传叙次功罪既不分明,末复羼言许贿未行,因是得祸。曰许贿,曰未行,外人那得知之,史当据事直书,最忌凭臆测隐。为是言者是刁珰义儿之余沫,而乃采及之也。盖公性气刚果,径情直遂,视南学牵于汤宾尹,颇不理于人口。又以生为楚人,远受太岳之余毒,近接大洪之巨怨,一死一走之勘即由此起(见黟俞氏癸巳类稿。)。或谓公不出关可不及罚,此不然,考公之死,由坐赇,不由失律。当时之谳斥入关,不及出关,出关尚微有功,广宁猝陷,胜兵何以不进,以公在军中,故护民徐行,悉烧糈草庐舍,大军失食宿之所,故不进耳。见于天命朝实录,明人固不知,亦不欲知也。嗟夫,生死成败不足为公辩,并不足为公惜。惟其先事远识,危言大计,历观史册,谋国而如是者,几于支一无两,岂不伟哉。后此袁崇焕五年平辽之对,何其率尔,而林侯官粤东之役亦少逊一筹矣。乾隆中特诏褒美,甄叙后裔,邦人士乃辑刊全集,间及按辽时疏牍,殊遗其重者(在荆闻金子东言曾见是书。),犹忆丁酉戊戌间与伯希返复计论,赞叹莫置,蒙举以见赠,逊谢未受,幸免劫灰。近唯郁华阁中书亦多零落,祝其尚在人间。好古君子求而得之,乃防边一大故实也。
一障乘边,是何人者,目光如炬。
盛诩天骄,尊忘天汉,良工心独苦。
请来缯絮,不期犁扫,于法宜徵对簿。
闻当日,九重嗟异,刘季无此大度。
奉春往事,料敌兵形势,汉廷谁及齐虏。
自古筹边,庞言多败,哙等难为伍。
十年冉冉,臣言可按,无那鼎湖龙去。
公行矣,犹遗翠墨,曝光海宇。
北阙晴霞绕,西山爽气来。
车尘纷郭市,花影傍郊台。
入夏薰风试,辞春落絮催。
谁人怀雅尚,何处骋新裁。
新裁属桂苑,雅尚存兰坂。
燃藜志独勤,拄笏心常远。
且听蝉鸣初,勿愁莺唤晚。
遂拟逐邹枚,相将挟刘阮。
阮饮何如刘,枚文亦似邹。
琼瑶堪并照,鸾鹤可为俦。
珠小随星聚,蝇微附骥游。
便应疏礼法,敢谓厕风流。
流深透寒沼,丛薄间疏筱。
胜事草桥边,逸兴云林表。
驱车尚患迟,策驷休嫌杳。
景物颇同吴,风色常如晓。
晓意在潜鳞,知心付绿蘋。
丹花纷满把,芳味暗沾唇。
共问土城迹,难寻野渡津。
颓基留怆念,宿莽迥清神。
神游九州隘,念决秋毫界。
秘理搜根荄,虚襟消芥蒂。
楚骚盛怀芳,齐谐多志怪。
偶谈岂用伸,就奕何妨败。
败英起扑衣,密柳暗藏扉。
挂瓢思任性,抱瓮羡忘机。
日夕牛羊下,烟沉鸟雀归。
群公犹致恋,贱子欲何依。
依依良有以,矫矫私自喜。
获遇李君车,愿进张良履。
不誇簪绂随,但歆色笑迩。
冀北蹇从鞭,司南迷可指。
指喻论难穷,圜连辨莫终。
彭殇宁异岁,鹏燕共乘风。
过去应成幻,将来岂尽空。
异时一念至,幽思满怀中。
默然对揖已无穷,何似音书日日通。
十载形魂凡屡定,一舟情事不堪终。
别经覆雨惊涛后,见在清风朗月中。
几欲过从托心口,君来予往亦相同。
雾气隐花枝,送君江上时。
竹深难护粉,柳弱不禁丝。
旧有池塘梦,归看春草辞。
转怜求仲子,何日赋相思。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