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震孟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延祖。天启五年进士。授莆田知县,崇祯四年以治行高等擢御史。大凌河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登州用兵,请设监岛中官。寻以疏荐刘宗周等削籍。
维基
吴彦芳,榜名吴彦方,字延祖,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民籍,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石桥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初令莆田,设靖寇方略,先事伐谋,海氛旋扫,以廉卓报政,擢四川道御史,九阅月疏十一上,所论皆关切民生军国利病。
大凌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
登州用兵,请撒监岛中官,及刑科给事吴执御疏劾周延儒而论荐刘宗周、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惠世扬诸贤,彦芳因言执御所举真君子,言侍郎李谨等皆忠良当用,通政使章光岳当斥。
帝怒其朋比行私,削籍,下法司讯,释系归。
后以闽抚题覆论靖寇功,诏赐白金,自是杜门不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1—1636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明卿,号芝台。
年十九,中万历二十五年举人。
尝从武进钱一本学《》,得其旨要。
天启二年进士。
文震孟同科。
授编修,典诰敕。
以忤魏忠贤被削职为民。
崇祯初召复故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
卒谥文庄。
讲求经济,有志天下事,性好学、喜著书。
有《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赐进士第三,授翰林编修累迁南国子祭酒追谥文庄有无梦园集
维基
陈仁锡(1581年—1636年),字明卿,号芝台,直隶长洲人,天启二年探花及第。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生于万历九年(1581年),性好学,喜著述,十九岁举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试,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因不肯帮魏忠贤在铁券上撰文遭罢黜。崇祯初年(1628年)召复原官,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卒于崇祯七年(1634年)。谥文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全粤诗·卷五七八
何吾驺,字龙友,号象冈。
香山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拟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历官少詹事。
明思宗崇祯初,晋左春坊充经筵日讲官。
会纂修《神庙实录》成,晋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历官正詹事。
明思宗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礼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温体仁久柄政,欲斥给事中许誉卿,已拟旨,文震孟争之,吾驺亦助为言。
体仁讦奏,帝夺震孟官,兼罢吾驺。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
闽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赵昱等所攻,引疾去。
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称号于肇庆,适唐王聿键弟聿𨮁嗣为唐王者,与大学士何吾驺自闽浮海至南海,关捷先等首倡兄终弟及议。
大学士苏观生遂与吾驺及布政使顾元镜、侍郎东莞王应华、南海曾道唯、总督林察等拥立聿𨮁,改年绍武。
就都司署为行宫,应华、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
招海上四姓盗,授总兵等官,与肇庆相拒。
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广州,时唐王聿𨮁方事阅射,急易服逾垣匿王应华家,俄缒城走,为追骑所获,投缳而绝。
何吾驺及应华等悉降。
卒于家。
有《元气堂诗文集》三十卷、《经筵日讲拜稽录》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云笈轩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种》。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维基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驺一名出自中国上古神兽驺吾,其形象一说是头黑色纹路的白老虎,另一说则是头五彩斑斓的长尾虎,因驺吾心地善良,从不吃有生命的物体,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故何吾驺初字曰:“瑞虎”。
,又字龙友,号象冈,晚号閒足道人。
广东香山小榄镇(今中山市)人。
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
崇祯六年(1633年)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代理首辅。
因与文震孟为给事中许誉卿辩护,为温体仁讦奏,罢归。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召任首辅,与郑芝龙不合,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绍武帝,有足疾,后绍武帝殉国,遂回广东,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吾驺投降。
称疾还乡,卒于家。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萃桢,字君聚,号裒中,平湖人,万历癸丑进士授工部主事𣙜关荆州尽革小税以羡金筑堤沙市民称沈公堤历兵部员外郎中升苏州知府福藩白粮诏协济五年而七运未止桢格不供升福建副使备兵兴泉平红夷于海上先是守苏揭吴江令曹钦程贪墨后钦程附魏珰诬劾之遂与周宗建同落职珰败台省交荐起补湖广江防道转闽藩寻移苏松乞养归生平熟于政事凡军兵多寡钱谷出入以及土俗形势经济大略无不矫尾厉角抗论凿然一代治才也
维基
沈萃桢,字君聚,号裒中,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灶籍。
与弟沈杞桢同举于乡,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榷荆州关税,尽革诸小税名目,以羡金筑堤沙市,避水冲民,称沈公堤。
历南兵部员外、郎中,出知南直苏州府,识文震孟、陈仁锡于未第时,亲诣其门,修主客礼。
天启二年(1622年),举卓异天下第一,赐宴礼部,升福建副使,备兵兴泉。
红夷犯铜山,直侵中左,萃桢即日移驻同安,身冒矢石,出奇兵挠之,五阅月而就款。
转本省参政,职驿传。
以亲老乞归。
当萃桢守苏州时,吴江知县曹钦程赃私狼藉,以淫刑博强项声,巡抚周起元几为所惑,乃列贪迹注下考上之,起元劾钦程落级。
及魏忠贤乱政,钦程夤缘复官,乘机报复,镌萃桢三级。
崇祯元年(1628年),刑科给事中张国维极论钦程罪恶,中有参清正府官之语,帝问府官何人,国维以萃桢对,且曰:萃桢为曹钦程所劾,则其人可知;与周宗建等诸正人为伍,则其人又可知。
得旨,原职起用,补湖广参政,备兵岳州,寻升湖广按察使,备兵苏松,以疾不赴。
复补福建按察使,备兵福州,时山海寇盗叵测,巡抚邹维琏新任未习闽事,投诚者意破观望,闻萃桢至,皆曰:沈公来,吾属无虞矣。
遂委心归顺,危疆以安,赐金加俸一级。
寻升湖广右布政使,仍备兵苏松,复以亲老乞归,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河南商丘人,字霖苍。
崇祯三年举人。
七年对策言国势已危,天子不可不及时收人心,若崇任苛深,深责文法,天下乱且不可挽。
文震孟见之大赏,署上第。
宰相温体仁恶其言直,斥之后遂不复登第。
作霖少有隽才,为文奇丽,与吴伯胤、张渭、侯方域等皆为郡中名士。
死于李自成占领归德之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九山。
崇祯元年进士。
官至南京户科给事中。
十一年,疏荐黄道周、惠世扬、陈子壮等,并为文震孟请恤。
帝以沽名市恩切责。
又以纠史𡎊,被讦,罢职。
十六年起用,北上抵临清,遇清兵,被害。
维基
张焜芳(?
—1643年),号九山,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张焜芳在天启元年(1621年)中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担任福建南平县知县,有政声,升南京户科给事中。
曾上奏责斥幸阉、推崇谏臣、褒奖遗孤十多道奏疏,令小人怨恨,借事重拟,崇祯帝知道其德行,只令改拟。
十一年(1638年),他疏荐黄道周、惠世扬、陈子壮等人,并为文震孟请恤,遭崇祯帝斥责他沽名钓誉,又因为弹劾史𡎊被攻击,降级罢职回乡。
回乡后他和刘宗周同修证人社,讲学谈经,悠然自得。
崇祯十六年(1643年),得朝廷再次起用,北上到临清时遇上清兵,不屈被害,妻金氏赴井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益吾。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擢南京御史,削官里居。
崇祯初复职,巡抚河南,曾率左良玉、祖宽救洛阳御农民军,解任归。
思宗尝书文震孟、刘宗周、黄道周及必谦名于御屏,称为清官。
后以工部侍郎召。
太顺军破京师,被执不降,得间亡归,卒。
维基
陈必谦(?
—1644年),字益吾,号旦融,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匠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知辉县,仿古常平仓法,积谷赈饥。
浚卓水、万泉等河,民利赖之。
秩满入觐,御史左光斗特荐,左都御史邹元标、吏部周顺昌辈争相引重。
以目眚,天启二年四月考补为南京江西道御史。
值挺击、红丸二案罪人未得,特疏参戚臣郑养性及大臣之婿戚入阁者,群奸侧目,削籍归里。
崇祯初,起补南京御史,当京察,陈六事曰:正纪纲、明职业、重操守、破情面、禁借端、息党议,疏入称旨,申谕掌察诸臣,而逆案、计典遂定,然而小人之恨益深,朋党之属不解矣。
二年升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
数年后,擢河南巡抚。
昔日汴宋汝雒之间,所在皆有农民起事,必谦所部士卒不满千人,援剿边兵多驻雒西,必谦亟檄至,令主客兵分道杀贼,边将左良玉与敌战于鄢陵之张桥,又战郏县之神垕山,部将李云程战鄢陵之彭祖店,皆斩首不计其数。
部将赵柱战叶,馘其渠帅伪兴世王,贼攻信阳,部将李国祯与知信阳州严栻却敌。
部将陈永福自陈趋沈丘,攻贼无意,贼溃为两,奔颍上及巩洛之间。
必谦曰:濠颍接壤,园陵不可再惊,而西贼又不容缓图。
乃自引兵而西,命陈永福率兵赴颍力战,贼走黄州,西贼亦奔雒西。
时永宁、灵宝告急,必谦遣别将救永宁,而自救灵宝,贼依朱阳山而阵,我师薄之,贼溃走,死川谷皆满。
别将亦败贼于河底村,两县得完。
已而贼帅伪号闯王者拥众出关,又有号八大王、整齐王者数万众共寇河南。
必谦率边将祖宽、左良玉等救之,战于嵩之九皋山,又大战于汝州之圪料镇,斩贼闯塌天、整齐王二魁,贼皆溃走。
或西入秦,或南入楚,而闯王则由汝宁入南直界以去。
当是时,贼惟伪闯王最为枭雄,必谦谓先擒闯,馀党自溃,遂上疏乞敕督师总理镇守诸文武大臣,会诸道兵先剿闯贼一部总理兵部侍郎常州卢象升亦誓与必谦戮力讨贼,刻期进兵。
会贼别部复自秦楚分道入寇,雒下大震,闯贼知我有西顾忧,复进窥归德、开封。
必谦督诸将迎击,贼败走,西贼闻亦气夺。
必谦度闯贼必西,分兵汝雒,设险以待,贼果西,边将王进忠、祖大乐、左良玉、部将汤九州等前后夹击,破之。
会楚郧二抚不能同心,又京师戒严,边帅在河南者皆召入卫,贼势复猖。
必谦与贼转战宛雒之间,斩贼伪扫地玉,擒伪军师金龙腾,饶有劳绩,执政以盟门户计忌其成功,必谦荐陈永福战功,多劾左良玉部将不用命,皆不报,遂以该抚堕计,土寇不戢二事为罪,解任归。
必谦归而河南益不可问矣。
崇祯帝曾在御屏上书写天下清官四人,首为文震孟,次即必谦,次刘宗周、黄道周。
久之,思必谦废弃非罪,召为工部侍郎,督修明永陵暨皇贵妃坟。
坟例费三十余万,必谦以军需孔急,奏请省三之二,疏荐祥符史可法可大倚任。
晋工部尚书,未几而三月十九日之难作矣。
必谦被执,清军入关,得间逃亡归乡,发愤病死。
必谦少有清望,与顾宪成、高攀龙、文震孟等人交好,诸正人成推许之。
性好论时艺,自河南归,犹与士子论文,娓娓不倦。

人物简介

维基
顾宗孟,号岩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
少孤,母庄氏守节教之。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授定海知县。
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有调援之役,定海兵怒其帅贪婪侵吞军饷,鼓噪劫掠,变起仓卒,宗孟至武场,谕以大义,即解散就伍,乃按藉抽选,严队进发,而潜疏渠首于巡抚正法焉。
滨海多盗,潜侦关上多见擒,当事以为被虏冤民,行县释放,宗孟于众中忽识一人,叱之曰:若非周某乎?
周叩头请死,盖其先被擒,既释而复为盗者,立斩之。
在任五年,及去,民争攀留追送。
天启五年四月考选,擢广西道御史,首疏参赵彦父子并方孔炤各启贿门武官有定价。
又疏陈铨政。
周顺昌逮下诏狱,宗孟力任橐𫗴之事,寻乞终养归。
崇祯初,起为福建参议,以母老恳辞不赴,居丧哀毁,三年不御酒肉。
卒年五十二,人称孝介先生。
当时与文震孟、姚希孟并称“吴中三孟”。
墓在匠门塘,杨果撰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仲嘉。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以屡上疏坚持恢复《光宗实录》被魏忠贤削改前之原录,为辅臣温体仁所阻,乃具揭争之,触怒体仁,出为南京国子祭酒,进尚宝少卿,卒。
维基
许士柔(1587年—1642年),字仲嘉,号石门,晚号朗庵,南京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六十五名,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
吏部观政,改任庶吉士,四年授翰林院检讨,五年养病。
崇祯元年补原职,升侍讲,管诰敕撰文,充经筵日讲官。
四年顺天同考,六年升右中允,七年升右谕德,八年充经筵讲官,升任右庶子,负责右春坊事务。
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因《光宗实录》的记载和《要典》相矛盾,于是称叶向高等人所编撰的不真实,应该重新撰写,恣意篡改删削与《要典》相抵触的地方。
崇祯改元,烧毁了《要典》,而被篡改的《光宗实录》如故。
崇祯六年,少詹事文震孟奏称:“先帝实录是阉党的曲笔之作,应当改正依照原来的实录。
”当时温体仁当权,与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便沉寂下来。
许士柔愤然地说:“如此,则《要典》也不必焚毁。
”于是上奏说“先帝的实录的总记,唯独省略了世系。
皇帝孕育的年份,诞生的日期,没有记载。
命名的大典,养育的府邸名号,没有记载。
皇帝母亲出自哪个家族,封号是什么,没有记载。
这些都是原实录详细记载的,而篡改的实录有意删除了。
原实录的修成,在皇帝进入养育府邸的日子,犹且详细慎重如此。
新实录的呈奉,在皇帝登基之初,却怎么如此粗略草率,使本朝的皇父子、母后、兄弟等大伦,都含混不明,空缺而不做考察。
它怎么称得上是信史?
”奏疏皇帝,庄烈帝并未省悟。
温体仁命令中书官将明穆宗总记出示给许士柔看,许士柔详细做揭文与他争辩:“先帝的实录与列位先圣的条例不同。
列位先圣在位时间长,登基后的事,编年的排比编纂,总记可以不做书写。
先帝在位一个月,三位太后养育圣上都是在皇帝没有登基之前,不记录在总记,将记录在什么书中?
穆庙大婚的礼仪,生育皇子,在嘉靖年间,所以总记没有记载,至于册立大典,编年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先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辞世,熹庙的册立应该记载,皇帝的册封唯独不应该记载吗?
”温体仁发怒,准备弹劾他,被同僚阻止了。
许士柔又上奏说:“各朝的实录,没有不记载世系的例子。
我所以选择抉发篡改实录事,正是因它与各朝的既定例制不相吻合。
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亲母亲,原实录详细记载了她保护先帝的功绩,而修改的实录删去了,为什么?
当时,太子险些不保,坤宁皇后从中调理保护,真是达到孝义、慈善的最高准则,父母养育的深厚恩情,史官轻易就用笔将它们抹杀了,这最不可理解。
”奏疏呈上,庄烈帝答复同意。
温体仁更加不高兴。
正好温体仁教唆刘孔昭弹劾国子监祭酒倪元璐,就称许士柔的族子许重熙私自撰写《五朝注略》,准备株连许士柔。
许士柔赶紧将《注略》呈献上去,才得以解脱。
不久,在崇祯九年出京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温体仁离职后,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
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
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
崇祯初年,对各位忠臣的褒扬、抚恤,翰林中能够行文的人有时行使了此事,而中书认为这是侵犯了权限。
崇祯三年,禁止诰令中使用骈体、华丽语句。
高攀龙的家人请求追赠,离许士柔草拟诰令已有几年,主事的人仍然将许士柔先前的撰文呈入。
中书黄应恩将此事告知张至发,张至发因此很高兴,接机弹劾许士柔,将他降了两级官阶调用。
司业周凤翔上奏争辩说:“词林的旧制,内阁大臣份内是撰写文字,或者亲自详细审定,或者进行篡改,没有亲自纠劾的。
诰书敕令用御印,每年有固定时间,没有十年之后加盖御印呈献,还溯及既今的。
赠封诰令专归中书负责,是崇祯三年才开始强调。
不能追究崇祯元年的史官,反而定罪他们越俎代庖。
”崇祯帝没有答复。
许士柔不久于崇祯十四年补任尚宝司丞,十五年升任少卿,不久告病归乡,直至去世。
他的儿子到朝门申辩冤枉之事,方才给士柔恢复原职,追赠詹事兼侍读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九畴,号瑞屏。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天启中被魏忠贤指为东林党人,降调,削籍。崇祯中,复故官,累迁礼部左侍郎。复忤杨嗣昌,遭谗削籍。十五年,廷臣交荐,起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福王立,进本部尚书,请补建文帝、景皇帝庙号及建文朝忠臣赠谥,又请夺温体仁谥。与马士英不协去,遂致仕。南都失守,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总兵贺君尧所害。有《纲鉴正史约》、《秦汉鸿文》。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中削籍崇祯初以原官起用历国子祭酒少詹事礼部左侍郎进尚书有握日草
维基
顾锡畴(1585年—1646年),字九畴,号瑞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
弘光时任礼部尚书。
隆武时,加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
因欲弹劾总兵贺君尧被杀。
顾锡畴十三岁时,以诸生身份参加应天府乡试,魏国公徐弘基将女儿许配给他。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顺天乡试第二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天启四年(1624年),与给事中董承业为福建乡试主考,取中五经奇才颜茂猷。
魏忠贤党羽指责他们是东林党人,两人一起降职。
最后,被削夺官籍。
崇祯初,得崇祯帝召见,官复原职。
升任国子监祭酒。
他奏请恢复积分法,礼官阻挠不予施行。
顾锡畴又申诉此事,并请求选择监生担任州县长官。
此后,奏请订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担当国子博士的进士能参与考核、录用。
崇祯帝均同意。
之后他母丧回乡,并请求不再出仕。
丧期满后,起用为少詹事,晋升詹事,加封礼部左侍郎,负责部中事务。
皇帝曾经召见他面商国事,询问理财用人的问题。
顾锡畴告退后,陈述了用人方面的五点失误,称:“考察选官没有法度,文网太严峻,议论太多,太拘泥于资格,对人没有鼓励效果。
请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
精心鉴别,依照才能任用,这是好处一。
赦免小过失而不完全废弃,这是好处二。
减少议论而专门责其成事效率,这是好处三。
选择奇异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规章,这是好处四。
积极奖励而宽缓督察、责备,这是好处五。
”最后极力陈述耗靡钱财的弊端,仍然归其根源在于用人。
皇帝对他的奏疏称好。
杨嗣昌奏疏请求招抚流寇,其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和“善战者服上刑”的话。
顾锡畴争辩,称这是诸侯间交战的事情,引用不合伦理,与杨嗣昌互相攻击。
杨嗣昌当时主持政务,诸位言官都攻击他,杨嗣昌很怀疑顾锡畴所为。
遇上驸马都尉王奁犯罪,顾锡畴准备从轻发落,杨嗣昌借机攻击,便削夺了他的官籍。
崇祯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皇帝召他回朝。
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又称不应该任用他。
皇帝不听,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左侍郎。
甲申国难后,福王朱由崧立位,顾锡畴升任本部尚书。
福王尊奉福恭王为恭皇帝,准备商议庙祀,顾锡畴奏请另外设立专门的庙宇。
不久,请求增补建文帝的庙祀谥号、明景帝的庙号和建文朝忠臣的赠封与谥号,均获准施行。
东平伯刘泽清称:“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纪元,以遵从民望。
我请求从今年五月改为弘光纪元。
”顾锡畴明确地说诏令已经颁布,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罢。
当时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称“思”不是美称,引经据典核证,顾锡畴也认为如此,上奏请求更改。
大学士高弘图因为前面提议极力坚持,于是事情搁置。
温体仁去世,特谥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都没有获得谥号。
顾锡畴称:“温体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为专横而且长久,他对先帝所负的罪大且深重,请求将文忠谥号,或者删削或者更改,而增补文震孟等大臣的谥号,使普天下奖惩有度。
”答复可以。
于是增补诸臣的谥号,剥夺了温体仁谥号。
吏部尚书张慎言离职,顶替的徐石麒没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顾锡畴负责事务。
当时马士英掌握国政,顾锡畴一向与他不和。
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弹劾他,于是他请求到南海祭祀而离去。
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张孙振极力颂扬温体仁的功绩,请求恢复他原来的谥号。
便勒令顾锡畴退休。
五月,清军破南京,昆山也被攻占。
顾锡畴的正遭父丧,由小路赴福建。
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职,他极力推辞,在温州江心寺寓居。
总兵贺君尧鞭挞侮辱诸生,顾锡畴准备弹劾,被贺君尧乘夜色派人杀害,尸体投入江中。
温州人寻找多日,方得收葬。
共 3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