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倪元璐

相关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
象美,字幼绳,平湖人。
崇祯辛未进士,授行人。
对策称旨,改翰林检讨,疏荐倪元璐、李邦华等三十七人。
寻罢归。
筑园郡城,建百杖廊,极泉石之胜。
后房广蓄姬妾,声伎繁艳。
乙酉,聚兵于郡,为怨家所杀。
与象美共事者,倪长玗也。
维基
屠象美(1592年—1645年),字幼绳,号愚仙,浙江平湖县人。
明末官员。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吏部观政,授行人。
七年回籍。
十年行取,十一年对策称旨,改翰林院检讨,东宫讲读,疏荐倪元璐、李邦华等三十七人,十三年闲住罢归。
筑园郡城,建百丈廊,极泉石之艺。
乙酉(1645年,清顺治二年)与总兵陈梧一同反清,为乱兵所害。
有婢红叶死于家,屠象美到城外安葬,婢女突然苏醒。
锦衣卫得知此事,趁机勒索不成,于是上奏。
屠象美因此去官,冠带閒住。
梁州杰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梁州杰,号皋廉,山西襄陵县下梁村人。
明末政治人物。
原姓李,是前南京工部尚书嘉善丁宾家的奴生子,为丁家公子的伴读,因聪明灵敏,得以成为秀才,改名丁中龙,蔑视丁家郎君,并作《黑大王传》讽刺他们。
文章被同学常晓送到丁宾手中,丁宾大怒,向浙江按察使陈良训告发,准备逮捕他,被他逃到松江府,改名姜中盛,再逃至湖州,改名孙玺,又补为秀才。
丁宾获知其下落,悬赏捉拿,再逃扬州,认山西盐商襄陵人梁尚亿为父,带回山西。
崇祯三年中庚午科山西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右中允倪元璐门下,户部观政,授城固县知县,六年调繁长安县,派人将浙江被关押的家人保释出狱,带回关中。
这时丁宾已死,其子丁镛恐被其反噬,委托丁宾门生松江张某,时任御史,揭发梁州杰秽黠无状,被下旨夺职。
梁州杰免官后,寓居关中四年,向大太监曹化淳贿赂数千金,十三年(1640年)起补为曹县知县,贪财好货,以朝中有人,升迁为刑部主事,因病未赴任,以消渴症(糖尿病)死于襄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申葆,一字若柳,号八公。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累擢为礼部右侍郎。杨嗣昌死后,德璟请追正其罪,不从。十五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言边臣宜久任,论饷增而兵反少于往时之弊,思宗皆不能行。十七年,疏论行钞法及增派练饷之害,获谴去职,闻李自成军已近,移居外城,城陷时得逃去。南明隆武帝召为阁臣,以病辞归。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若椰,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有敬日草
维基
蒋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
崇祯时,迁少詹事。
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
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
”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
近加辽饷千馀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
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
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屯牧、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
”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与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初拜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实庸懦无才略。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期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为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召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劾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掌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但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
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当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于坚,字不磷,汉族,清流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其父李灼官居浙江提学副使。
于坚天资聪敏,幼时日诵数千言,至长大成人仍能背诵。
他涉猎经史百家,学识广博,偕同并州倪鸿宝巡行各地时,所到名胜之处都留题勒石。
后于坚升为南京吏部郎,出理湖广政事,兴利除弊,革新时政。
旋而,出任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加参政,体恤寒士,教授学生,深孚众望。
维基
李于坚,字不磷,号介止,福建清流县人。同进士出身。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进士,工部观政,授潮州府推官,七年调任汾州司理,十一年升南京礼部主客司主事,管郎中事。十二年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十三年升湖广水利道佥事。后担任浙江按察使司提学副使,加布政使司参政。
陈扆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扆诵(?
—17世纪),字咏先,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
幼孤,由伯父陈伯友抚养训导。
崇祯十年(1637年)成丁丑科进士,知陕西三原县,县有彭寨者,恃秦王府护卫势利,为逋逃薮。
扆诵出其不意,破其巢。
又招降流寇首领高杰等,以卓异入为户部员外郎,管中府草场,供用库,督练饷。
时内帑匮乏,外解不至,扆诵剂量盈虚,会计精当。
济宁火灾,谕德杨士聪疏请蠲恤,部议欲免旧逋,扆诵以虚名非实惠,尚书倪元璐从之,得旨如所请。
甲申闯军陷京师,扆诵变姓名,羁旅江淮者十年,归里,衣短后衣,跨蹇东鄙,人不知其士大夫也。
野老争席,谢笑而已。
弟陈扆则,博学能文,崇祯三年庚午同举乡试,早卒,扆诵为抚其孤。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之椿(1600年—1651年),字大生,号徂徕,直隶扬州府如皋县人。
明末官员。
明天启元年(1621年)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与王思任、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合为“天崇五才子”。
授行人,崇祯四年(1631年)升吏部稽勋司主事,历验封司、考功司、文选司,因直言见忌,崇祯六年被贬官。
归里筑指树园閒居。
明亡后长期从事抗清活动,顺治四年与如皋人赵云、李七等举兵反清。
兵败被逮捕入狱。
顺治六年(1649年),大赦出狱,暗中与海上鲁王通信。
其子李旦被任命为御史。
后因家童谢庭兰告密被捕。
李之椿绝食七日死,李旦被斩于西市,同死者有48人。
李之椿妻许氏被关于嘉兴玄妙观,亦绝食亡。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瑄(1602年—1645年),字汉奉,号鸿逵,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进士出身。
先世为河南固始人。
祖父郑日休,官惠州府推官。
父郑元勋。
郑瑄出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七月初三。
自幼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
郑瑄喜好文学,与倪元璐、徐石麒等人“以文章相引重”。
天启四年(1624年)福建乡试中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登进士二甲三十九名。
,兵部观政,崇祯五年担任南户部主事,七年升广东司员外。
崇祯八年任嘉兴知府,崇祯十二年任浙江副使。
在浙江期间,“政务简静,听讼必折以理”。
崇祯十五年,授右佥都御史、任应天巡抚,后改江南巡抚。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郑瑄移镇芜湖,后徙池阳。
崇祯十七年,任南京大理寺卿。
,是年十一月罢大理寺卿。
隔年(1645年),闰六月,迎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擢刑部左侍郎,升工部尚书。
郑瑄曾为郑成功请发鸟铳,遭到隆武责备。
隆武二年(1646年),清将博洛进逼至福州。
郑瑄投降,跪泥沙中一整天,但不为博洛所接受,不久去世。
倪会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70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上虞人,字子新,晚号无功。
倪元璐子。
明诸生。
黄道周弟子,能传其学。
私谥孝靖。
有《治格会通》、《明儒源流录》、《古今疆域合志》、《越水詹言》等。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求,桐城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维基
齐心孝(?
—1629年),字君求,号未孩,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少敏惠,以神童称,与人角艺,一读其篇章,人皆咋舌汗流,退避三舍。
每得题,瞬目少许,伸纸疾书,文不加点,至今制举业传颂之者,犹惊奇绝艳,后学叹为不可企及。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乡试第三,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一百二十九名,二甲八名进士。
户部观政,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与黄道周、倪元璐等齐名都下。
及选翰林院编修,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官,所著诗文若干卷,多散佚。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