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延儒

相关人物:共 80 位
共 8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兆(1591年—1647年),字为之,号见可,四川顺庆府西充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兆生于万历十九年辛卯三月十日,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举人,和兄长李完一同在次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林县知县,调往安阳;之后历任稽勋主事、文选郎中,因忤逆周延儒转官光禄寺少卿,崇祯十五年出典山西乡试,进右通政。
他在任内刻苦警戒自己,在朝议收民田税时力陈此事不便民众,使朝廷中止计划。
后来周延儒失势,陈演当政,李兆上书得罪陈演而被任命出抚陕西,遂陷其死地,遂乞骸骨。
乃更升户部右侍郎,下俞旨给假归乡。
遂买舟南行,明年甲申春道次沅州,闻崇祯殉社稷,恸哭呕血数升,遂病重。
同年夏,张献忠陷蜀,四川道路断绝,李兆行至云南思南府,派人潜回四川查访消息,得知其家与兄李完一家尽被屠杀,只有次子李映庚九岁与一女婢逃脱,被查访者带回思南,李兆闻讯悲愤不已。
隆武帝继位后再次以原官起用他,和张夬共同监督钱法。
福京失守,他在思南酉阳龚滩隐居,与杨世禄遥遥唱和,南明灭亡后忧愤而死。
临终之际赋诗四首,有“数茎短发留残顶,一片荒碑勒本朝”之句,呼子映庚曰:尔父负国恩,无以见先皇帝,即死勿厚敛我,青衣免冠,俾得待罪地下,勿违吾言。
乃瞑目,得年五十七。
赵振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赵振基,又名赵振业,字在新,号暨垣,山东青州府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授邯郸县知县。
政为三辅最,徵拜云南道御史。
巡视漕运,回道管理章奏,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冬提督江南学政,以拒绝首辅周延儒请托,次年遂外转四川按察副使,分守川北。
九年丙子,升湖广参政,分巡荆西。
张献忠兵败求抚,赵振基与巡抚余应桂力主剿灭,经略熊文灿主抚,为熊劾二人执拗坏抚局,余下司寇,赵戴罪任事。
后一年,张献忠杀监军复叛,遂至燎原,又躬率奇兵败巨寇革里眼。
及新任巡抚至,不谙军务,处置乖方,振基知事不可为,乃称疾乞归。
归四阅月而郡城不守,阖境涂炭矣。
清顺治三年(1646年),抚按交荐,起为山西督粮道参议,举方面卓异,赐衣一袭,升庐州兵备道。
遂引年乞休,优游林下垂二十年,读书自娱,与诸生布衣为耆英之会。
卒年八十有四。

人物简介

维基
朱统鉓 (1591年10月28日—1644年2月20日),字章华,号甓园,明代宁藩瑞昌王府宗籍,瑞昌荣安王朱觐钖来孙,江西新建人,祖籍直隶凤阳,封辅国中尉,崇祯元年戊辰科进士。
是明代第二位宗室进士。
万历十九年辛卯九月十二日(1591年10月28日)寅时生。
由廪生中式天启辛酉科(1621年)三十四名举人。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九十九名进士,考选庶吉士,吏部以其宗室,不宜官禁近,改授中书舍人,告假三年,后入京具疏辨争,适周延儒新诏至京,统鉓乃其辛酉(天启元年)所录士也,奏复为馆员,六年癸酉授翰林院检讨。
历任右春坊右中允,充展书官,召对记注,编纂《六曹章奏》,升右谕德,经筵日讲,纂修《玉牒》、《大明会典》、《五经注书》。
崇祯八年(1635年)乙亥,册封襄藩。
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同考礼闱。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典试江南,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正月十三日(2月20日)寅时卒,历年五十四。
赠礼部侍郎,谥文恪。
其三弟朱统鎾和五弟朱统金厂鬒均为举人出身。
陆奋飞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陆奋飞(1592年—1658年),字翀霄,号紫霞,镇江府金坛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
户部观政,初授推官,改授嘉兴府学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助教,为靖江县一监生申辩,冤案得解。
升工部营缮司主事,十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丁母忧归乡。
十二年起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不久告假回乡。
周延儒再次出任首相,陆奋飞上疏省刑、停工、缓徭、起废、养士五大政,又举荐刘宗周、陈子壮、周镳、詹尔选、金铉等东林党诸人。
再起任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外任江西饶州府知府,改变当地滥讼、溺女的风俗。
江西土寇作乱,杀死浮梁知县,大肆杀掠,城中惊惧。
陆奋飞打开关门,放出老弱妇女数十万,独留丁壮守城,擒获内应贼人数十人,贼寇遂遁去。
晋升分守九江右参议,以积年得病告归,不久明朝灭亡,成为遗老,六十七岁时端坐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
历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
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
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
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维基
方士亮(16世纪—17世纪),字君绳,号慕庵,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方士亮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的进士,获授浙江嘉兴府推官,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丁忧。
服除,调往福州,再迁官兵科给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谢升,谢升说:「君主以不用聪明人为高招,今上太用聪明人,令天下朝政败坏。
」又说:「各位不用谈政事,皇上早有主意。
」他连同言官弹劾谢升诽谤泄密,使其被削籍。
之后他相继他弹劾陈新甲、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桂、吕大器、马爌,请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谠、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抚恤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葛枢的家人,推荐方岳贡、陈洪谧,朝廷大多采纳。
周延儒督师,他担任赞画军前,战败后入狱,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释放归乡。
弘光年间方士亮得起用为户科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声军队;隆武帝即位后升任太常卿,北征时受命和与何九云辅导唐王朱聿𨮁,福京沦陷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申葆,一字若柳,号八公。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累擢为礼部右侍郎。杨嗣昌死后,德璟请追正其罪,不从。十五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言边臣宜久任,论饷增而兵反少于往时之弊,思宗皆不能行。十七年,疏论行钞法及增派练饷之害,获谴去职,闻李自成军已近,移居外城,城陷时得逃去。南明隆武帝召为阁臣,以病辞归。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若椰,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有敬日草
维基
蒋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
崇祯时,迁少詹事。
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
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
”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
近加辽饷千馀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
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
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屯牧、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
”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与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
任天成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任天成,字仲玉,晚号退庵,南直隶庐州府舒城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任天成儿时听到父亲和客人谈论忠孝节义之事,一定寻根究底,问个明白,客人都赞赏他。
崇祯六年(1635年)举癸酉科乡试,崇祯七年(1636年)联捷甲戌科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充顺天府乡试考官,选拔吴邦臣、冯瑾、朱之纯等,皆成名士。
奉命恤刑两浙,断决如神,平反冤假错案。
途径舒城,正赶上灾荒之年,就在县城四周各条大路上设棚施粥,救民数千。
回到京城,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他一到任,就查出宜兴的前首辅周延儒有严重问题,马上上疏弹劾;周很快被罢官。
接著他又查出凤阳总督马士英坐拥重兵,只领军饷,兵丁不出军营半步。
当时天下盗贼蜂起,到处需要肃靖,而马士英毫不作为,任天成上疏弹劾恳请皇上严加惩处。
但而此时正值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帝焦头烂额,弹劾无果。
不久,任天成出为浙江巡按。
北京城破,崇祯帝自缢殉国。
马士英以拥立福王有功,封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督凤阳等处军务。
马士英得势后,立即追查任天成,幸有多人说情,仅撤职閒居。
清初,合肥龚鼎孳得势,显赫一时。
龚鼎孳和任天成是姻亲,派人带著亲笔信邀其担任要职。
任天成思虑再三,决定保持晚节,不事二主,谢绝不出。
隐居阙店横山二十馀年,每天作诗饮酒,登山寻寺,淡泊宁静,士君子仰望如泰山北斗,有诗传世。
卒年六十七,葬于梅心驿。
周瑞豹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瑞豹(?
—1654年),字玄叔,号飞石,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泥田人。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江西乡试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兵部观政,四年授湖广宁乡县知县,时魏忠贤柄政,南昌熊明遇、徐良彦、黄龙光皆被贬官谪戍,路过湖广,其他县令都不敢去拜见,只有周瑞豹在郊外行馆为他们送行。
天启七年任湖广乡试同考官,崇祯元年(1628年)调任江陵县。
四年考选,擢任兵科给事中,疏屡上,如责成枢辅,停遣内臣,审释淹滞,省发章奏,酌留援兵,皆军国大计。
六年(1633年)忌者追劾其令楚时催科数不足,被贬谪官。
崇祯十三年起补光禄寺监事,时周延儒复任首辅,他是周瑞豹乡举座主,瑞豹却不往谒,次年改行人司副,升尚宝司丞。
甲申之变,痛哭失明,杜门不出,甲午(1654年)被逮入章门,死于狱。
子周士窦,少为诸生有声誉。
甲申时与父同被逮入狱,后释放,于是放弃举子业,专心研究经史百家,所作文章博雅详该,卓然见称于世。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官修撰。国变后为僧。
维基
陈于泰(1596年—1649年),字大来,号谦茹。
直隶宜兴毫村(今江苏)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
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
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
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传闻殿试原取吴伟业,但陈于泰因为是主考官周延儒之姻亲且行贿通关而抡元。
后因周延儒牵连去职。
在宅内建「永世坊」,又名状元坊。
陈于泰曾三次抗疏直言朝政,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为宣府监视宦官王坤所诋毁,被革职。
明亡后,隐居不仕。
顺治六年(1649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江西德化人,字彦清。天启五年进士。崇祯中历兵部职方郎中,出阅蓟辽军务,尽晓边塞形势、战守机宜。十一年冬,以清兵入内地,擢密云巡抚,至即发监视中官邓希诏奸谋,帝遣中官孙茂霖核实,光抃反得罪,遣戍广东。十五年,兵事急,复官,拜兵部右侍郎,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时蓟州已陷,清军四出。光扑所督诸路援军,相互观望。次年,邀击北撤清军,兵败,坐诛。
维基
赵光抃(1595年—1643年),字彦清,号石谷,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江西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乡人曹钦程父事魏忠贤,骤得太仆少卿。
光抃语之曰:「富贵一时,名节千古,君不可不审。
」钦程恶之,即日出光抃父赞化为南宁知府。
南宁恶地,赞化侘傺而死。
光抃奔丧归。
崇祯初,服阕,除工部都水主事,榷清江关,又丁祖母李宜人丧归。
崇祯十年服阕,起升兵部职方员外郎,进职方郎中。
光抃喜谈兵,才气雄豪,出语无忌,兵部尚书杨嗣昌奇服之,曰:「吾不及光抃。
」屡疏荐之。
十年秋,升太仆寺少卿,遣阅蓟、辽戎务,尽得边塞形势,战守机宜,列十二事以献。
明年冬,清兵入密云,总督吴阿衡败殁,廷议增设巡抚一人,驻密云,遂擢光抃右佥都御史任之。
至即发监视中官邓希诏奸谋。
帝召希诏还,而令分守中官孙茂霖覈实。
茂霖为希诏解,光抃反得罪,遣戍广东。
后希诏卒诛。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兵事益棘,宜兴周延儒再柄国,有言荐光抃者,周以其年家子也,特起之戍中,微示意曰:以四万金进,可得永督。
光抃家素来富饶,闻命,持数万金入都为军资。
既至,帝召见德政殿。
奏对称旨,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
时清军已克蓟州,分兵四出,命光抃兼督诸路援军。
诸援军观望,河间迤南皆失守。
光抃不敢救,只领兵尾随清军而南。
又闻塞上警,又驱而向北。
廷臣交章劾光抃,谓列城被攻不救,退回高阳,坐视沦覆。
明年复论光抃及范志完。
四月,清兵北旋,光抃、唐通、白广恩等八镇兵邀于螺山,命放大将军炮,无敢应者,光抃下马自执炬放之,敌相顾指曰:好汉!
好汉!
终不敌败走。
帝闻,大怒。
清军退兵后,京城解严,遂与范志完并获罪免职。
帝召见雷演祚,演祚诋志完,而称赞光抃。
帝曰:「志完、光抃逗遛河间,独罪志完,渠服其心乎?
」遂并逮光抃。
光抃尝荐广恩,广恩抗不赴召,帝以是益恶光抃,卒与志完同日斩西市,人咸以为冤。
有《木笔斋集》 。
福王时,太仆少卿万元吉言光抃受事破军之馀,身先被创,与误国志完骈首西市,迄今文武贵贱咸为抱冤。
给事中熊维典亦以为言,乃复其官。
共 8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