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传庭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杨嗣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号景欧,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廷试后,连丁父母忧,万历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诏册封崇、益二王。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迁户部主事。
万历己未(1619年),迁湖广衡州府知府,天启壬戌(1622年)调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迁山东海防道副使。
丙寅(1626年),升陕西布政司东路神木参政、陕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为宁夏巡抚,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大饥荒,延绥缺饷,固原兵变发生,杨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弹劾,于崇祯二年正月回籍听堪。
杨嗣修返乡后,发展教育,设立义学。
在沁河渡口,捐资购买船只,用以济人。
捐资修河治渠,发展农业生产。
崇祯十三年大饥荒,他设粥蓬赈济,收留弃婴,贱粜种子,救活人无数。
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击败孙传庭官军后,横扫山西河南,怀庆府及左右的县城均被攻破,当地的官绅被全部掳掠到陕西西安。
时年八十一岁的杨嗣修全家也被迫迁到西安,关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长达五十日。
杨家在一日夜中逃出,从武关出关渡河,入闻喜、阳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内。
清军入关后,其子杨挺生被任命为平阳府推官,将杨嗣修接到官署奉养,但一月后即病逝,时顺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余应桂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矶。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武康、龙岩、海澄知县,有治绩。
崇祯四年迁御史,以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媚首辅周延儒,取其亲戚陈于泰殿试第一,又劾周延儒纳杨鹤等贿,贬归。
后以言张献忠降后必反,当先发图之。
事泄被纠,遣戍,献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起用为兵部侍郎。
孙传庭败死,代为督师,而无兵无饷,竟以“逗留”夺职。
大顺军克京师后,家居不出。
寻被杀。
维基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进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丁艰去职。
六年(1626年)授福建龙岩县县令,崇祯元年(1628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
……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
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
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
永历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人物简介

维基
万谷春(16世纪—17世纪),字孟旸,号汝水、拙庵,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三十七都人。
万谷春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同年授吴县知县,以清廉自矢,亲自收足粮饷,又搜括义租币而不扰民,每年省下民间一千八百纶银,同时解决苇典匮铺役等弊政,并严惩部下窝访贪污,县民将其事迹勒入士民德政碑中。
天启五年(1625年)升兵部主事,再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崇祯四年(1631年)出为浙江金衢道右参政,调四川西川道,升陕西关西道副使,管辖凤翔、平凉二府勤劳有功,孙传庭的荐疏有「复五城于残破,易风鹤为泽雁」等称赞他的句子,其后因事罢归。
他个性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论事井井有条,教导学生有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丁魁楚从子。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十一年代孙传庭巡抚陕西,以杨嗣昌荐,代郑崇俭督军,累加兵部尚书。
时形势紧张,他无法措置。
旋被迫进军朱仙镇,督诸将拒李自成军,不战即溃。
以此下狱,旋得释。
南明弘光时曾充事官。
维基
丁启睿(1595年—1647年6月23日),字性如,号圣临。
明末河南永城人。
丁魁楚之侄,弟丁启光。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
崇祯初年,任山东右参政,因罪贬为山西副使。
崇祯九年(1636年)宁夏兵变,丁启睿斩王辑等为首者六人,功升任右布政使,随巡抚孙传庭镇压农民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孙传庭巡抚陕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杨嗣昌荐为兵部右侍郎,代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次年升兵部尚书。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数次围攻开封,丁启睿督催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傅宗龙等人率兵解围。
后左良玉逃走,其他各军阵脚大乱。
九月,李自成军在马家口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开封失陷。
丁启睿与杨文岳逃奔汝宁,明军一路死伤无数,傅宗龙战死,启睿的敕书、尚方宝剑等全部丢夫。
崇祯大怒,将其革职入狱,不久释放。
明亡后,丁启睿靠马士英当上事官,总督河南,后因擒斩归德伪官,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启睿归乡里。
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二十一日,因与部分降清官员涉入「王道士案」,以谋反跟兄弟儿子一起被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一名如岳。
明末陕西安塞人,李自成舅。
崇祯初,陕西大饥,起义于安塞,称闯王。
为十三家七十二营主要首领之一。
曾与张献忠率军东下,攻陷凤阳等地。
崇祯八年,在渭南为洪承畴所败,东走河南,退入陕南,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盩厘被俘牺牲。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宇英(17世纪—17世纪),字仲渊,四川都司利州卫籍,四川保宁府广元县人。
吴宇英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获授良乡知县,于城东修建魁楼振兴文教,改任清苑,入朝为工科给事中,弹劾孙传庭纵容流寇进入四川,升户科左给事中,之后辞官回乡。
崇祯十年(1637年),张献忠礼聘吴宇英担任其属下川北巡抚,他烧毁聘书、斩杀来使,散尽家财招募五千名勇士镇守神仙洞,受围三月粮食耗尽,吴氏全家与洞中二千人一同自杀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商丘人,字若谷,号六真。侯执蒲子。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中议三案,持清议。巡按贵州,与王三善同平安邦产叛乱。旋以东林党案罢官。崇祯中官御史,疏请定逆案,为温体仁所恶,迁兵部侍郎,视师昌平,提拔尤世威、左良玉为将。遭劾下狱论死。十五年,以李自成军围汴急,乃起原官,督良玉等援汴,而良玉斗志已衰,援汴无功。复征下狱。李自成入京师,被留用。既而逃归。
维基
侯恂(1590年—1659年—Hou侯恂),字大真,号若谷。
河南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人。
明末政治人物。
先世为开封人。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三甲第31名。
天启时,授山西道御史,因魏忠贤专权罢归。
崇祯元年(1628年)任河南道御史,次年转太仆少卿。
任户部尚书,因得罪首辅温体仁而下狱。
崇祯九年(1636年)李自成攻陷开封,以按兵不救之罪入狱。
十五年(1642年)三月,李自成军在河南东部连克十馀城,四月二十四日起第三次围攻开封。
明廷起用侯恂为兵部侍郎,负责山东、河南、湖北军务,侯恂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陕西总督孙传庭增援河南,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李自成部于战前挖堀战壕,左良玉大败,退至襄阳,史称“朱仙镇之战”;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十六日洪水入城,第三次开封之战结束。
明亡后,归家隐居。

人物简介

维基
李贞佐(?
—1642年),字无欲,山西平阳府安邑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
年少时拜同乡曹于汴为师,以学问、品行称著于世,后中崇祯九年乡举、十三年赐特用。
崇祯十四年为郏县知县。
时闯军刚攻陷县城,前任邵可灼遇害,贞佐甫到任,即练乡兵,括土寇财充饷,时出郊劳耕者,月课士;又礼贤下士,亲访孝子王锡胤、礼葬遇闯军而殉节的姊妹二人,士民大悦。
十五年二月汝州之役,明军督师孙传庭与闯军李自成战于汝州、郏县一带。
乡人劝其遁走避祸,不从,誓与城池共存亡,与汝州吏目顾王家协守。
孙传庭战没,闯军再度攻陷县城,贞佐被俘,见闯军杀人,辄厉声曰:「驱百姓固守者,我也,妄杀何为!
」闯军遂割其舌,支解而死,顾王家亦大声叱贼,被乱刃砍死。
友人王昱,相随不去,闯军义之,让其收葬贞佐于南郊。
朝廷闻讯,赠其河南按察使司佥事,谥忠烈。
母乔氏同死,子李国杀闯军数人报家仇。
杨文岳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四川南充人,字斗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崇祯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十四年,李自成军攻开封,率兵往救,小胜。旋败于汝宁。次年再救开封。以无功解总督。继而与丁启睿等驻朱仙镇,兵溃,败走汝宁。城破被杀。李自成备礼敛之。
维基
杨文岳(?
—1642年),字斗望,四川南充人。
明末官员,死于李自成军下。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行人。
天启五年(1625年),擢兵科给事中,屡迁礼科都给事中。
崇祯二年(1629年),出为江西右参政,历湖广、广西按察使,云南、山西左右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
崇祯十二年(1639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犯开封,文岳率总兵虎大威赴援,趋邓州,斩贼首一条龙、一只龙。
是年九月丁丑,傅宗龙驻军新蔡,与杨文岳军会合。
己卯(八日),遇李自成部,贺人龙、郑嘉栋不战而走,李国奇战不胜,亦走项城,于是明军大溃于孟家庄(今平舆境内),再溃于火烧店,宗龙被围,九日,部将挟文岳夜入于项城,文岳走陈州,与丁启睿驻军汝宁。
事后文岳被革职,充为事官,以期戴罪自赎。
李自成部遂破叶县、泌阳,乘胜陷南阳,杀唐王。
连下邓州等十四城,再围开封。
崇祯十五年(1642年)文岳驰救开封,论功复官,九月,在汝宁夜袭贼营有功。
闰十一月中旬,孙传庭战死,李自成率罗汝才等部,合围汝宁。
文岳战事不利,退入城中固守,李自成以人海战术猛攻不休,城陷被俘,傅汝为自杀。
杨文岳拒降,破口大骂,被绑在城南三里铺,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而死。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