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传庭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商丘人,字若谷,号六真。侯执蒲子。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中议三案,持清议。巡按贵州,与王三善同平安邦产叛乱。旋以东林党案罢官。崇祯中官御史,疏请定逆案,为温体仁所恶,迁兵部侍郎,视师昌平,提拔尤世威、左良玉为将。遭劾下狱论死。十五年,以李自成军围汴急,乃起原官,督良玉等援汴,而良玉斗志已衰,援汴无功。复征下狱。李自成入京师,被留用。既而逃归。
维基
侯恂(1590年—1659年—Hou侯恂),字大真,号若谷。
河南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人。
明末政治人物。
先世为开封人。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三甲第31名。
天启时,授山西道御史,因魏忠贤专权罢归。
崇祯元年(1628年)任河南道御史,次年转太仆少卿。
任户部尚书,因得罪首辅温体仁而下狱。
崇祯九年(1636年)李自成攻陷开封,以按兵不救之罪入狱。
十五年(1642年)三月,李自成军在河南东部连克十馀城,四月二十四日起第三次围攻开封。
明廷起用侯恂为兵部侍郎,负责山东、河南、湖北军务,侯恂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陕西总督孙传庭增援河南,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李自成部于战前挖堀战壕,左良玉大败,退至襄阳,史称“朱仙镇之战”;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十六日洪水入城,第三次开封之战结束。
明亡后,归家隐居。
丁启睿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丁魁楚从子。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十一年代孙传庭巡抚陕西,以杨嗣昌荐,代郑崇俭督军,累加兵部尚书。
时形势紧张,他无法措置。
旋被迫进军朱仙镇,督诸将拒李自成军,不战即溃。
以此下狱,旋得释。
南明弘光时曾充事官。
维基
丁启睿(1595年—1647年6月23日),字性如,号圣临。
明末河南永城人。
丁魁楚之侄,弟丁启光。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
崇祯初年,任山东右参政,因罪贬为山西副使。
崇祯九年(1636年)宁夏兵变,丁启睿斩王辑等为首者六人,功升任右布政使,随巡抚孙传庭镇压农民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孙传庭巡抚陕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杨嗣昌荐为兵部右侍郎,代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次年升兵部尚书。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数次围攻开封,丁启睿督催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傅宗龙等人率兵解围。
后左良玉逃走,其他各军阵脚大乱。
九月,李自成军在马家口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开封失陷。
丁启睿与杨文岳逃奔汝宁,明军一路死伤无数,傅宗龙战死,启睿的敕书、尚方宝剑等全部丢夫。
崇祯大怒,将其革职入狱,不久释放。
明亡后,丁启睿靠马士英当上事官,总督河南,后因擒斩归德伪官,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启睿归乡里。
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二十一日,因与部分降清官员涉入「王道士案」,以谋反跟兄弟儿子一起被处死。
刘含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含辉(16世纪—1645年),字四勿,陕西西安府耀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官山东恩县知县、高唐知州,入为吏科给事中,上言「秦中地方开采不便,请求免除陕西八年以上的通赋。
」当地士兵缺乏粮饷,洪承畴兵散,他哭著向崇祯帝说:「孙传庭兵少,请给予边兵一万人,春夏之际贼人饥饿、马匹疲倦,州县守城堡、四川兵守隘口,各督抚合力追击,就可扫平流寇。
」不被采用。
崇祯十年(1637年),他弹劾郧阳抚治陈良训杀害良民冒领功劳,却因为不依附宦官而十年未调官,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才得朝廷命令前往兰州,回山西后北京已经失陷,与儿子诸生刘思远前往福建。
隆武帝起用他为兵科给事中兼大理寺丞,很快忧愤去世。
黄世清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山东滕县人,字澄海。崇祯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累官右参议,分守商、□,驻商州。李自成部攻占商州,被执不肯受职,杀。
维基
黄世清(1602年10月12日—1643年),本名黄祖年,字澄海,滕县人。
黄祖年登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中二榜二甲,被赐名黄世清,除授户部山西司主事,在浒墅关主管官卖事宜,有清白的节操。
历任河南司员外郎、郎中,十一年屡迁为山西汾州道右参议,十三年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分守商、雒,驻商州。
商州屡遭兵祸,四野萧然,百姓都入城以求自保。
客兵所过淫掠,百姓受他们的苦胜于贼人的。
黄世清下令兵不得夜间入城。
不久,关中兵路过此地,有二卒敲门,黄世清榜责以徇。
督抚发兵,告诫手下不要冒犯黄参议的命令。
李自成起兵,劫掠荆、襄,远近震动。
黄世清一子还年幼,黄世清嘱托友人抚养,誓以身殉国。
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败孙传庭军,长驱入关,遣右营十万人从南阳犯商州。
黄世清凭城而守,有奸民投靠李自成,到城下说降,黄世清假装和他说话,发炮击毙他,悬其首于城上,说:“怀二心者视此!
”士民都效死,炮、箭用完了,就用石头,石头用完了,妇人掘大街和台阶继续用。
城陷时,黄世清坐在堂上,叫其仆人朱化凤离开,朱化凤愿意同死。
李自成军牵黄世清下堂,朱化凤叱道:“奴才不得无礼!
”李自成军打朱化凤脸颊,朱化凤愈发厉声。
黄世清被擒到李自成手下将帅袁宗第大营,直立,袁宗第欲屈之,朱化凤说:“吾主堂堂宪司,肯拜贼耶!
”袁宗第的士兵先杀了朱化凤,把防御札授给黄世清。
黄世清骂而不受,与一家十三人皆遇害。
赠光禄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45 【介绍】: 明陕西米脂人,初名鸿基,小名黄来儿、枣儿、硙生。
幼年贫苦。
天启六年,为米脂县银川驿驿卒,崇祯三年被裁,遂聚众起事,投高迎祥。
迎祥号闯王,被俘遇害,自成继其名号,后为孙传庭所败,首领多降,独自成隐匿于豫陕山中,坚持不稍屈。
然复起复败。
后入河南,采李岩等建议,以“迎闯王,不纳粮”为号召,复聚众至百万,下洛阳,破开封,占襄阳,称新顺王。
又占领西安,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崇祯十七年占领北京。
旋为清兵及吴三桂军所败。
四月二十九日,称帝于北京。
次日,弃城西走。
永昌二年,于湖北九宫山遇害。
杨嗣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号景欧,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廷试后,连丁父母忧,万历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诏册封崇、益二王。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迁户部主事。
万历己未(1619年),迁湖广衡州府知府,天启壬戌(1622年)调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迁山东海防道副使。
丙寅(1626年),升陕西布政司东路神木参政、陕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为宁夏巡抚,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大饥荒,延绥缺饷,固原兵变发生,杨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弹劾,于崇祯二年正月回籍听堪。
杨嗣修返乡后,发展教育,设立义学。
在沁河渡口,捐资购买船只,用以济人。
捐资修河治渠,发展农业生产。
崇祯十三年大饥荒,他设粥蓬赈济,收留弃婴,贱粜种子,救活人无数。
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击败孙传庭官军后,横扫山西河南,怀庆府及左右的县城均被攻破,当地的官绅被全部掳掠到陕西西安。
时年八十一岁的杨嗣修全家也被迫迁到西安,关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长达五十日。
杨家在一日夜中逃出,从武关出关渡河,入闻喜、阳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内。
清军入关后,其子杨挺生被任命为平阳府推官,将杨嗣修接到官署奉养,但一月后即病逝,时顺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一名如岳。
明末陕西安塞人,李自成舅。
崇祯初,陕西大饥,起义于安塞,称闯王。
为十三家七十二营主要首领之一。
曾与张献忠率军东下,攻陷凤阳等地。
崇祯八年,在渭南为洪承畴所败,东走河南,退入陕南,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盩厘被俘牺牲。
余应桂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矶。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武康、龙岩、海澄知县,有治绩。
崇祯四年迁御史,以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媚首辅周延儒,取其亲戚陈于泰殿试第一,又劾周延儒纳杨鹤等贿,贬归。
后以言张献忠降后必反,当先发图之。
事泄被纠,遣戍,献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起用为兵部侍郎。
孙传庭败死,代为督师,而无兵无饷,竟以“逗留”夺职。
大顺军克京师后,家居不出。
寻被杀。
维基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进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丁艰去职。
六年(1626年)授福建龙岩县县令,崇祯元年(1628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
……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
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
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
永历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万谷春(16世纪—17世纪),字孟旸,号汝水、拙庵,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三十七都人。
万谷春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同年授吴县知县,以清廉自矢,亲自收足粮饷,又搜括义租币而不扰民,每年省下民间一千八百纶银,同时解决苇典匮铺役等弊政,并严惩部下窝访贪污,县民将其事迹勒入士民德政碑中。
天启五年(1625年)升兵部主事,再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崇祯四年(1631年)出为浙江金衢道右参政,调四川西川道,升陕西关西道副使,管辖凤翔、平凉二府勤劳有功,孙传庭的荐疏有「复五城于残破,易风鹤为泽雁」等称赞他的句子,其后因事罢归。
他个性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论事井井有条,教导学生有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米脂人。
初以守备隶延绥巡抚洪承畴,镇压农民军,屡迁至总兵,守延绥。
崇祯九年,从孙传庭擒高迎祥。
十三年,与左良玉破张献忠于玛瑙山。
初督师杨嗣昌许人龙进平贼将军,既而食言。
人龙大失望,遂不奉约束。
帝怒,诏夺职,戴罪视事,寻授意督师孙传庭以计杀之。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