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以海

相关人物:共 38 位
共 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载宁,号鲵渊。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擢御史。崇祯间于屯田、筹饷、用兵等事,多所建议。十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南都失守,隆武帝立国闽中,加太子少保,兼户部、工部尚书,总制北征。率舟师由海道进向吴淞,而郑芝龙降清,闽中事败。乃至舟山。鲁监国至舟山后,任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然政事尽归张名振,肯堂不得有所预。鲁监国六年,张名振奉王捣吴淞,为留守。清兵来攻,坚守十余日,城破自经。
维基
张肯堂(?
—1651年),字载宁,号鲲渊、鲵渊。
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授河南浚县知县。
崇祯七年(1634年)擢御史。
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大理寺丞,不久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清兵入关后追随南明隆武帝,隆武被清兵俘虏后,肯堂遁入舟山,随宗室鲁王朱以海,曾为大学士,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破舟山,张肯堂自杀殉国。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专谥忠穆。
金兰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金兰(?
—17世纪),字谷生,绍兴府馀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金兰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获授婺源知县;朝廷提出禁止东林党,毁坏书院以充实粮饷,他提出当地是朱熹故乡而得以保全。
之后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以流寇问题严重上陈便宜四事,历任陕西巡按御史、长芦巡盐御史、应天督学御史,再转为应天府丞、太常卿后辞官归乡。
鲁王朱以海监国,起用金兰为太常卿,绍兴失陷后去世。
孙子金煜是清朝顺治十五年进士、金烜则擅长诗文。

人物简介

维基
谢三宾(1593年—1672年),字象三,号寒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五年(1625年)中乙丑科进士,为钱谦益门生,同年任嘉定县知县。
崇祯四年,擢授陕西道监察御史。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巡按山东、兼军前监纪。
至昌邑时,缇骑逮前督师刘宇烈者,既至,三宾恐宇烈就逮,诸军无主,乃身至行营,集将士宣布朝廷德意,取逃兵在狱者,斩之以徇,于军中人心悚然,于是按阅营垒,查核粮草,戒谕守河官兵,但有不奉公差,擅渡潍河者斩之,贼谍遂绝。
山东巡抚朱大典至昌邑行营,时主客兵共三万而暮气萎薾,鞭策不前,大典以为必申严纪律,乃可驱而用之,于是与巡按谢三宾合疏请斩逃帅王洪、刘国柱以明军法,得旨俱革职提问。
时各营俱抵登州,而行粮不继,督粮佥事有惧而投缳者,更委青州道杨进督之,车重行迟,诸兵乏食。
三宾以催粮亲至黄县,涖催于路,令朱桥、黄山守兵络绎递接,又破黄时所获驴颇多,以无食弃道上,三宾用贱值买之,分畀各营驱之驼粮,不三日,行营兵食遂充。
后以解莱复黄功,候补京堂,明年,登州平,六年十二月叙功进官至太仆寺少卿,丁忧归。
南明隆武时期,授大学士。
南明鲁王监国朱以海曾经任命他为大学士。
晚年与钱肃乐等为难,为乡评所薄。
清军下江南,谢三宾降清,多陷害江浙抗清义士。
朱兆柏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朱兆柏(1593年10月10日—1646年2月2日),字茂如,号承庵,浙江山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
由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庚午七月授简讨,壬申册封德藩,癸酉转右春坊左赞善,乙亥转谕德,己卯转庶子兼翰林院侍讲为武会总裁,转詹事府少詹,辛巳转正詹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九月丁内艰。
崇祯十七年(1644年),加凤阳总督。
鲁王朱以海监国时,任礼部尚书兼摄吏部事,历官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吏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署吏部尚书事。
行二十一。
何弘仁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浙江山阴人,字仲渊。崇祯十年进士。历任建平、高要知县,擢御史,谏章数万言,切中机宜。两京陷落,徒跣号呼,投于白峰岭下,绝而复苏。土人负之入陶介山,削发苦行。
维基
何弘仁(17世纪—17世纪),字书台,号仲渊,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何弘仁是刘宗周的门生,崇祯三年(1630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十年(1637年)成进士,先在礼部观政,次年(1638年)获授建平知县,福建有蝗灾和旱灾,但蝗虫从不进入建平界内,不久因母亲去世回乡,蝗虫也北去,县民都觉得奇异。
服阕后改任高要知县,夏天时贵州、广西等地流往当地的河水泛滥,肇庆府屡受水灾困扰,他就巡视河道,增厚堤防,同时定期视察榷关,又因父亲去世回乡。
鲁王朱以海监国,升何弘仁为云南道监察御史,监督江上军队,多次提出关于大局的奏疏;绍兴失陷,他来不及追随鲁王,跨过山岭时总带著书衣,写道:「有心扶日月,无计巩山河。
」经小路前往行在,得知台州也沦陷,便说:「算了,已经无法作为,我非我身,有何家呢。
为子者只能食贫守节。
」于是在白峰投崖自杀,却死而复苏,土人背负他到陶介山,在该处削发苦行,和李为芝、郭莲峰往来,不久去世,遗命暴尸三日后焚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46 【介绍】: 明浙江东阳人,字九一,号玉笥。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初擢刑科给事中,劾罢阉党副都御史杨所修等,尝谏帝“求治太锐,综核太严”。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以农民军势盛,请割安庆等府,另设巡抚。后代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辅,下狱,旋得释。命赴江南练兵输饷。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督师江上。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
维基
张国维(1595年—1646年),字九一,一字止庵,号玉笥,浙江金华府东阳县人。
明亡后,自尽殉国。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浙江四十六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会试十二名,三甲一百六十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广东番禺知县,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
四年本省同考,以政绩卓越,崇祯元年考选,授刑科给事中;三年升吏科右,四年升吏科左,五年升礼科都给事中,六年升太常寺少卿。
崇祯七年(1634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疏浚了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
十二年升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崇祯十五年升兵部尚书,十六年革任。
十七年(1644年)三月,以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
离开北京后,李自成攻破北京。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弘光帝召为戎政尚书。
因山东讨贼有功,加太子太保。
后与马士英不和,乞省亲归。
同年五月,清军陷南京。
国维在家闻变,召集义勇,至台州,与陈函煇、宋之普、柯夏卿及陈遵谦、熊汝霖、孙嘉绩等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移绍兴,国维任武英殿大学士,督师钱塘江。
次年六月初,方国安叛降,国维还守东阳。
二十五日,清兵破义乌,追至七里寺,国维召二子张世凤、张世鹏问其生死,长子表示不愿苟且偷生,次子犹豫不决,国维即怒以石砚掷击,不中。
世鹏泣曰:“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
午夜,国维遂整理衣冠,向母诀别,赋《绝命词》三章,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
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毋贻大母忧,使吾抱恨泉下!
”遗书于次子。
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
跳园中水池亡,年五十二。
国维既死,家人扶其尸于大厅。
清兵骑兵多为山东济宁人,见国维尸体叩头拜谢。
张世凤不屈而死,被杀于钱塘江畔。
浙江总督张存仁敬佩张国维,不忍断其香火,于是释放张世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忠敏。
著《吴中水利全书》。
曹惟才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曹惟才,号秋水,绍兴府会稽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解元,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
吏部观政,授兴化府推官,甲申之变时,被顺军拷夹一夹。
隆武元年(1645年)三月,受鲁王朱以海命出使福建隆武政权,加光禄寺卿。
王绍美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绍美(?
—17世纪),字子舆,一作子玙,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一作会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绍美相貌英俊,崇祯六年(1633年)举浙江乡试第二名,崇祯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授广东肇庆府推官,在当地施行仁政,赦免冤狱、豁免多馀税项。
鲁王朱以海监国,王绍美迁山东道监察御史,请求抚恤刘宗周、祁彪佳、王毓蓍、潘集、周卜年五位忠臣,并和沈䌽在金华迎接黄鸣俊。
王绍美辞官以后,身无长物,死后无钱殓葬。
刘沂春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泗哲。崇祯进士,累官刑部郎中。姜埰、熊开元以言下狱,移刑官定罪,沂春欲轻之,忤思宗,遂夺官归。
维基
刘沂春,字泗哲,号鲁庵,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长乐县人,明朝末年官员。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科福建乡试八十三名举人,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年),刘沂春中甲戌科三甲209名进士。
八年任浙江乌程县知县,十二年升南京工部主事,官至郎中,后来被夺官。
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时,因为钱肃乐推荐,擢升为右都御史。
1648年,以右都御史兼任东阁大学士,1649年十月,刘沂春因病免官。
刘沂春隐居深山,卒于侯官凤冈。

人物简介

维基
余飏,字赓之,号季节,福建兴化府莆田县黄石镇人。
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以制举业,与同年生夏允彝、陈子龙齐名,海内争传诵之。
授宣城县知县,未考满,膺首荐,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六月大蝗灾,飏仿古捕捉法,又虔祷于城隍,忽大风起,蝗虫尽卷入南湖。
十二年己卯分校乡闱,所取士如王亦临辈皆知名士。
十三年庚辰丁外艰,贫不能具行李,邑人资助,乃立生祠祀之。
服阕,补知宝应县,移上虞县。
明亡归莆田。
弘光立,授礼部文选司、稽勋司员外郎,改广东副使。
鲁王朱以海入闽监国,擢右副都御史,与朱继祚在家乡共同组织义兵抗清。
兵败被俘,逾年得释。
此后,隐居海隅,杜门读书著述。
有《芦中诗文集》四十卷、《芦蜡》、《史论》、《识小集》各若干卷。
飏天性孝友,事伯兄余光爱敬特至,白首之中,言必称名。
余光字希之,郡诸生,有文名。
共 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