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衡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66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
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文选》张衡《归田赋》注作「天道悠昧」,又司马彪《赠山涛诗》注、陆机《塘上行》注作「天道悠昧人理促兮」,则跨涉下句。)
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之鄙也。
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炤炤洞达,胸中豁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
理不可据,智不可恃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
委之自然,终归一矣(《艺文类聚》三十)
⑴ 二句从《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注补。
雅琴赋 西汉 · 刘向
观听之所至,乃知其美也(《文选·蜀都赋》注)
潜坐蓬庐之中,岩石之下(《文选》张衡《归田赋》注,又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注。)
游予心以广观,且德乐之愔愔(《文选·琴赋》注)
末世锁才兮知音寡(《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注)
穷音之至入于神(《文选·古诗十九首》注)
弹少宫之际天,授中徵以及泉(《文选·七命》注)
葳蕤心而息诉兮,伏雅操之循则(《初学记》十六)
同声歌 东汉 · 张衡
乐府解题曰:同声歌。张衡所作也。言归人自谓幸得充闺房。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思为莞簟。在下以蔽匡床衾裯。在上以护霜露。缱绻枕席。没齿不忘焉。以喻臣子之事君也。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阁,奉礼助烝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狄香
重户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玉台新咏一。《乐府诗集》七十六。广《文选》十三。《诗纪》三。○吴骞拜经楼诗话引虫获轩笔记云。平子同声歌。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王制西方曰狄鞮。古诗中所谓迷迭、兜纳诸香。大都出于西域。故曰鞮芬狄香。鞮芬即狄香。重言之者。古人常有此文法。素女为我师。仪态刑万方。众夫所希见。天姥教轩皇。刑今本作盈。姥今本作老。皆非。《抱朴子》。黄帝论导养而质元素二女。徐孝穆文。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天。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与此意同。○逮案。鞮芬、狄香。重言之。说甚是。谓盈旧作刑。老旧作姥。不知根据何本。惟天老、天姥本同。又黄节汉魏乐府笺注云。张衡七辩曰:假明兰灯。指图观列。蝉绵宜愧。夭绍纡折。此女色之丽也。盖即所言列图陈、仪态万方也。《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有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列图以下。盖即汉志所言房中也。玉房秘决黄帝问素女玄女阴阳之事。皆黄帝养阳方遗说也。)
四愁诗 东汉 · 张衡
张衡不乐久处机密。阳嘉中。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下车。治威严。能内察属县。奸猾行巧劫。皆密知名。下吏收捕。尽服擒。诸豪侠游客。悉惶惧逃出境。郡中大治。争讼息。狱无系囚。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为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其辞曰:(○《文选》二十九。又《文选》二十一咏史诗注引一句。○逯案。此序乃后人伪托。而非所作。王观国学林辨之甚详。兹不列举。)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⑴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九。《类聚》三十五。《诗纪》三。又《御览》三百四十六、八百九并引刀、瑶二韵。
⑵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九。《类聚》三十五。《诗纪》三。又《御览》七百八引一韵。
⑶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九。《诗纪》三。又《书钞》百三十三引被、案二韵。《类聚》三十五引门、纷、巾、段、案五韵。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东汉 · 张衡
四言诗
为太史令。尝忧及难。作思玄赋。系此。
天地烟煴,百卉含葩。
鸣鹤交颈,雎鸠相和。
处子怀春,精魂回移
如何淑明,忘我实多(○《后汉书》张衡传。《文选》十五。○逯案。《诗纪》载思玄诗一首。细检知乃思玄系辞。今从删。而《别录》此歌。)
东汉 · 张衡
四言诗
作东巡诰。系此。
皇皇者凤,通玄知时。
萃于山趾,与帝邀期。
吉事有祥,惟汉之祺(○《类聚》三十九。)
怨诗 东汉 · 张衡
四言诗
文心雕龙曰:张衡怨篇。清曲可诵。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之远,我劳如何
我闻其声,载坐载起
同心离居,绝我中肠
⑴ 秋兰。咏嘉美人也。嘉而不获。用故作是诗也。
⑵ ○《御览》九百八十三。困学纪闻十八。广《文选》九。《诗纪》三。○逯案。《诗纪》作怨篇。今据《御览》改之。《诗纪》从广《文选》。不载序文。今为补入。
⑶ ○《文选》二十三赠士孙文始诗注。范晞文对床夜语。
⑷ ○《文选》二十三赠士孙文始诗注。
东汉 · 张衡
作舞赋。系此。
惊雄逝兮孤雌翔。临归风兮思故乡
⑴ ○《类聚》四十三。《初学记》十五。
髑髅赋 东汉 · 张衡
张平子将游目于九野,观化乎八方。
星回日运,凤举龙骧。
南游赤野,北陟幽乡。
西经昧谷,东极扶桑。
于是季秋之辰,微风起凉。
联回轩驾,左翔右昂。
步马于畴阜,逍遥乎陵冈。
顾见髑髅,委于路旁。
下居淤壤,上负玄霜。
平子怅然而问之曰:「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
本丧此土,流迁来乎?
为是上智,为是下愚?
为是女人,为是丈夫」?
于是肃然有灵,但闻神响,不见其形。
答曰:「吾,宋人也。
姓庄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寿命终极,来此玄幽。
公子何以问之」?
对曰:「我欲告之于五岳,祷之于神祇。
起子素骨,反子四肢。
取耳北坎,求目南离。
使东震献足,西坤援腹。
五内皆还,六神尽复。
子欲之不乎」?
髑蝼曰:「公子之言殊难也。
死为休息,生为役劳。
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
荣位在身,不亦轻于尘毛?
飞风曜景,秉尺持刀。
巢、许所耻,伯成所逃。
况我已化,与道逍遥。
离朱不能见,子野不能听。
尧舜不能赏,桀纣不能刑。
虎豹不能害,剑戟不能伤。
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朴。
以造化为父母,以天地为床褥。
以雷电为鼓扇,以日月为灯烛。
以云汉为川池,以星宿为珠玉。
合体自然,无情无欲。
澄之不清,浑之不浊。
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除灭。
顾盼发轸,乃命仆夫,假之以缟巾,衾之以玄尘,为之伤涕,酹于路滨
⑴ 《古文苑》,《艺文类聚》十七,《初学记》十四,《御览》三百七十四,又略见《文选·颜延之五君咏》注,郭泰机《赠傅咸诗》注
张平子作四愁诗。体小而俗。七言类也。聊拟而作之。名曰拟四愁诗。其辞曰:(《诗纪》无此三字。)
我所思兮在瀛洲,愿为双鹄戏中流。
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
悯予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
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
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
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泄
⑴ ○玉台新咏九。《诗纪》二十二。又《御览》四百七十八引珠、鱼二韵。
共 66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