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未央,贡生。与陈继儒、范景文为友,并有名望。尝昼寝夜读,十年不出户。督漕吴邦臣、知州金堡数造访其庐,不纳;赠以金帛,不受。有《类巂》、《茗柯堂然否集》。
人物简介
顾云程(1535年—1608年),字务远,号襟宇,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进士。授浙江淳安县知县,调嘉兴县,十三年七月擢云南道试监察御史,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十七年二月升贵州布政司右参议分守思仁,升云南按察司副使,二十一年七月升四川右参政,转左参政,十一月调山东左参政兼佥事、整饬霸州,二十七年正月升为山东按察使、管永平道兵备事。二十八年四月升河南右布政,永平士民保留,留任山东右布政,照旧管事。三十五年官至南京太常寺卿。卒年七十三。
人物简介
陈与相(1545年—1628),字卜野,号虚舟,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浙江乡试第三十六名。万历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会试第四十一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二名进士。授吉水县知县,历官四川按察司副使,二十七年九月改任贵州副使,分守思仁,以考察落一级,后叙平播功,复原官,遇缺推用。三十八年三月起复广西副使兼右参议,四十一年三月官至贵州布政使司左参政。以曾孙陈元龙贵,赠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陈基虞(1565年—1643年),字志华,号宾门,福建同安县金门阳翟人。万历己丑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己丑科进士。初官浙江萧山县知县,升柳州府同知,贬徽州府学教授,迁广东南雄府推官。升调新会县知县,擢南京大理寺评事、南京刑部郎中,三十九年出知廉州府,丁母丧归。四十四年服阕谒选,改知顺德府。四十六年官广东兵备副使,分守岭东道(驻地潮州)。崇祯初,起复任彰德府知府。二年(1629年),清兵入寇,京师戒严,辅助河南巡抚范景文筹措军需,不久辞官归乡。陈基虞归籍后,居于同安县城西门内,故居俗称「陈厝内」。卒年七十九。
人物简介
【生卒】:?—1641 【介绍】: 明河南中牟人,字雍鸣。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南京御史。天启六年因忤魏忠贤夺职。崇祯二年起故官,累迁刑部侍郎,并代为本部尚书。后因处理南京给事中荆可栋贪墨事从轻发落,帝疑其受贿,下狱。十三年于狱中上书自白,置不省,竟瘐死。维基
刘之凤(1570年—1640年),字雍鸣,河南中牟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历南京监察御史。天启时,因忤魏忠贤夺职。崇祯间,起故官,累迁刑部尚书,会范景文劾南京给事中荆可栋贪墨,下部讯,刘之凤拟罪较轻,思宗疑其受贿,下狱,满朝无人敢言,瘐死狱中。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极。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为襄阳推官,居官守正。二十九年与湖广佥事冯应京同被税监陈奉诬陷,下狱。襄阳人赴阙诉冤,不听。及出狱,削籍归,家居十七年。天启初起南京兵部主事。辽阳陷落后,自请募兵往援,进太仆少卿,充军前赞划。以疏论熊廷弼、王化贞功罪,被劾下诏狱,谪戍滁阳。崇祯初复官,致仕卒。有《明祖四大法》、《南音》、《徂东草》、《摄园草》。人物简介
何栋如(1572年-1637),字充符,一字子极,号天玉。无锡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襄阳推官,居官守正,天启间,累官太仆少卿,因考察京官,用清朋党,朝贵大恨,下诏狱,戍滁阳,崇祯初,复官致士。有《明祖四大法》、《南言》、《徂东草》、《摄园草》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极,无锡人。万历戊戌进士,由推官擢兵部主事升太仆少卿有南音摄园二集维基
何栋如(1572年—1637年),字充符,一字子极,号天玉,南京留守左卫军籍常州府无锡县人,明代官员,同进士出身。何栋如之先祖世居江苏无锡,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徙居京师(今南京市),祖父何汝健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父何湛之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何栋如出生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初八,随父寄寓山寺读书,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甲午科应天乡试,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戊戌科进士,三代皆为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湖广襄阳府推官,与张宾王等素有往来。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二十二,因被陈奉诬陷“击杀天子税使”,皇帝下诏“星夜扭解来京究问”,襄阳人赴阙为何栋如诉冤,三十五年十二月出狱后削籍回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后金兵连克开原、铁岭(今辽宁铁岭),何栋如上《越缨疏》请筹兵,自称“系常州府无锡县军籍”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十一,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到杭州一带招募新兵,获得六千七百余人。此时广宁失陷,何栋如继续请求出关考查形势。乃进太仆少卿,充军前赞画。天启二年(1622年)至山海关,稳定军民情绪,重新布置防线,后金兵未敢妄动,但所召新兵惧怕出关,多逃亡。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六日,因上《清诛奸党疏》得罪魏忠贤,以侵吞军饷罪被逮进京,“五彪”之一的许显纯对他滥施酷刑,他宁死不屈,最后被发配滁阳。崇祯时,魏忠贤伏诛,何栋如赦还,闲居南京。崇祯六年(1633年),何栋如上《恢复辽东六议》;崇祯十年(1637年)又上《留都增设城垣疏》,受到兵部尚书范景文的重视,刘宗周亦为推荐。然而不久后,何栋如终病逝南京。
人物简介
【生卒】:?—1644 【介绍】: 明陕西韩城人,字仲玉。天启五年进士。授河南府推官。崇祯四年征为御史,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以父丧去。起原官,以疏救论温体仁下狱之言官,左迁。累官大理少卿。十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七年,李自成克大同,被执不肯降。自成不杀而囚之,自缢死。维基
卫景瑗(1586年—1644年),字仲玉,号带黄,陕西韩城县渚北村(今陕西省韩城市)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官至大同巡抚。李自成破大同,卫景瑗拒降,自缢殉国。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与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交往极深,授河南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年),因被时任巡抚都御史范景文赏识,故以卓异被征授山西道监察御史。期间弹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数事,又劾吏部侍郎曾楚卿憸邪。崇祯帝不听。卫景瑗出按真定诸府。父丧归。守丧期满,起为河南道御史。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因疏论温体仁下狱,卫景瑗疏救,因此左迁行人司正。历官尚宝司丞、大理寺丞,进少卿。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赈济饥民,训练火器,政绩卓著。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大同,总兵姜镶开城投降。卫景瑗拒降,初六日于佛寺自缢。福王时,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毅。《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席之。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供张远胜他省,玮悉不受。以大吏建魏忠贤生祠,即日引去。崇祯帝即位,复出,累迁左副都御史。不久病卒。有《如此斋诗》。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韦玉,武进人。万历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仕至都察院协理院事左副都御史谥清惠有如此斋集维基
张玮(1586年—1643年),字席之,号二无,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时欲玮典筦钥,玮谢不可,出为广东提学佥事。至即聚诸生讲学,士风大变。魏阉势滔天下,争建忠贤祠,抚臣某亦议建,移文于玮,欲玮撰上梁文,玮怒裂文,弃官归。崇祯二年,起为江西参议,历福建副使,改江西副使,备兵岭北,时山寇盘踞,蹂躏至数郡。玮至,身冒矢石,斩首千馀级,又谕贼众乞降,虽在军旅,未尝手释书卷。生徒负笈至者,讲学如平时。以里人大学士吴宗达荐,擢南京尚宝司正卿,进太仆少卿。时乌程相柄国,玮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又疏各镇兵号数万,半系本地豪贵占役与衙役,借名食粮,苟实实清汰,则兵食俱足。近大帅刘玘等纵兵焚掠,宜加卢象升部堂衔童,并赐剑印节制,皆不报。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疏言:「山东南北咽喉,军国命脉所系。今大盗披猖,道途梗塞,转输不通者三月矣。倘不早灭,害胡可言。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剿,否则起故尚书郑三俊、范景文任之。」帝以为借端市恩,降旨切责。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徐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寺卿,召为右佥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壮下狱,以玮代之。又奏宇内不靖,盗贼蝥起,皆由郡县不恤其民,巡方漫无激扬所致,上大悦。时总宪刘宗周、佥都金光辰与玮同视事,长安目之曰「三清」。未几,以病谢归。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病卒,年五十八。检视遗囊萧然,仅得遗表曰:「中原寇患宜用文臣,如王守仁用伍文定故事。又必稍宽文法,俾得展布。」遗命以布衾敛,毋受赙,毋易吾生时节。福王时,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清惠。
人物简介
石文器,字伯重,号玉完,江西建昌府泸溪县(今资溪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以选贡中顺天府乡试,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成进士,授广东曲江县知县,当地多盗,文器戢游博,绝主藏,盗皆徙。大水暴至,田庐坏,官廪粟皆湿。文器不待上报,尽发之以赈民,民大悦。以擅发被劾,降安庆府经历,摄太湖县令四十八日,政声茂著,民立生祠祀之。迁永平府司理,天启四年(1624年)丁外艰,补建宁府。擢大理寺左寺副,转右寺正,参与定魏忠贤等诸阉党逆案,得其平。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清兵入寇,都城戒严,有旨敛兵入城,以待援师。文器疏言敛兵城内十不便,请简精锐,棋布城外,鼓其忾怒,以与勤王师合,神臂飞驳之威有所施,反间潜伏之计有所用。于谦用石亨、洪彪于城外,而社稷固于苞桑,此已然之明验也。未几,袁崇焕复以入城休兵为言,帝遂下崇焕于理。河间府缺守,以畿南重地,擢文器为知府。文器浚壕治械,日夜以盗为事。盗发浚县,巡抚遣兵备道往捕,兵备怯,许盗自首,盗益恣驰突,城闉莫敢问。文器掩捕盗魁,尸诸市,盗稍逸去。孔游击叛,文器授计营将,伏兵潜伺,毙贼五十余人,生俘倍之,贼遂奔山东,破一郡七邑。静海县令是巡抚私人也,役民夫而中饱千金,直文器劾之,巡抚怒,劾文器设守擅杀,罪坐戍。久之,得放,便已经国变,素服哀号,卒年七十九。所著《翠筠亭集》行于世。吴桥范景文为之序,临川揭重熙表其墓。
人物简介
向日升,字青樠,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梁山令,调丹徒,迁兵部主事,升兵部员外郎,天启二年升贵州右参议,分守思仁,时奢安之乱起,安邦彦围困贵阳,贵州巡抚王三善于十二月分兵三路,自将二万人,与监军道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参将杨明楷、刘志敏、孙元谟、中等由中路,当贼锋,破贼于龙里、毕铺,获安邦彦亲弟阿伦等,遂抵贵阳城下,贼解围去。三年闰十月,三善督同总理鲁钦、总镇马炯、监军道尹伸、岳具仰、向日升等,各领兵渡渭河,贼众溃散,明军抵达安氏老巢大方,安位偕母奢社辉焚大方老巢,窜入火灼堡,贼首安邦彦、奢寅逃匿织金。十一月,录川贵捣巢解围功,向日升加升一级。后王三善陷贼而死,五年正月,贵州总督蔡复一疏题监军参议向日升从旧抚破贼,又运米以济兵食,旧抚颇慰藉之,然非所急也。所监一路军最弱,而所陈说,旧抚辄面折之。日升知军危,而不敢告,载胥及溺,宜与诸臣分罪。然自七月来,臣以板角一路九千馀卒付日升,督理道路,窎远饷,不时继,抚饥疲,冒凶惧,拮据亦勤矣。且与刘超同解围功,超拜大帅,日升未录也,以后日之罪,折前日之功,宜罚旧俸二年,免其戴罪。此后督兵理饷,果有成劳,亦以功论者也。后升陕西参政。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