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蔡邕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会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唐永徽中。会稽永欣寺。有一僧。立逝于山门之内。其将逝也。谓其人曰。吾吴之康僧会也。苟能奉吾遗身于尔伽蓝。则顾为福。且未慗。其人因坚以胶漆而迁祠之。其灵迹之著。至于今不衰。初寺尤苦军旅屯寓。娶妇产子。杀羊豕。植韭蒜。污蔑甚。时李公若初方廉问闽。忽僧有自会稽来谒者曰。越于浙东为大藩。君侯行将领之。其教条之下。愿必尽屏旧习。而军旅之寓佛寺。最为急务。幸君侯之留意焉。公诡曰。诺。未几果有是命。俄而入寺睨之曰。此非预言今日之除者乎。应验若此。凡所授记。敢不听。于是顿绝其弊。会昌六年。永欣毁迁遗身于大善寺。会昙休律师。创堂宇。治供具。乡里之祈福禳灾者。举归焉。世号超化大师。其前身行事。史有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后僧会者。
本康居国人也。
以吴赤乌年中谒大帝。
初吴人未识僧形。
止曰胡人入境。
乃祈舍利。
已令帝开悟末主天纪四年。
会尸解真身隐焉。
至唐高宗永徽中见形于越。
称是游方僧。
而神气瑰异眉高隆准。
颐峭眸碧而瘦露奇骨。
真梵容也。
见者悚然罔知阶位。
时寺纲紏诘其厥由。
骂而驱逐会行及门。
乃语之曰。
吾康僧会也。
苟能留吾真体福尔伽蓝。
躧步之间立而息绝。
既而青目微瞑精爽不销举手如迎揖焉。
足跨似欲行焉。
众议偃其灵躯窴于窀穸。
人力殚矣略不倾移。
虽色身坚牢而彊事胶漆。
迁于胜地别立崇堂。
时越人竞以香华灯明。
缯䌽幡盖果实衣器。
请祈心愿。
多谐人意。
初越之军旅多寓永欣。
其妇女生产兵士荤血触污僧蓝。
人不堪其淹秽。
会乃化形往谒闽廉使李若初。
且曰。
君侯即领越之藩条。
托为迁之军旅语罢拂衣而去。
寻失踪迹。
李公喜而骇。
且记其言。
后果赴是郡。
及上事讫便谒灵迹认于时言者则斯僧也。
命撤军家勒就营幕。
又疋妇夜临蓐席。
且无脂烛。
邻无隙光。
俄有一僧秉烛自牖而入。
其夫旦入永欣。
认会貌即是授火救产厄之僧。
自尔民间多就求男女焉。
属会昌毁永欣也。
唯今大善独留号开元矣。
遂移会身入是寺中。
大中之后有昙休律师。
为会别创堂宇广其供具。
又尝就闾阎家求草屦。
至今越人多以芒鞋油幡上献。
感应[月*(夸-大+八)]蚃。
各赴人家不可周述。
今号超化大师。
从永徽至今未尝阙其供施焉。
沙门虚受为碑纪述焉。
系曰。
蔡邕是张衡后身。
智威本徐陵前事。
验皆昭晰理且弗虚。
至于圣人功用自在此亡彼出。
利见无方。
僧会捐世既遐唐来化越。
立逝屹然异中之异。
苟非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孰能预于是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1001 【介绍】: 宋僧。德清人,俗姓高。幼出家杭州龙兴寺,受业于祥符寺。精南山律,时称“律虎”。兼通六经史书庄老百氏之学。吴越王钱镠署为两浙僧统。随钱俶入朝,太宗召对于滋福殿,赐号通慧大师。真宗咸平初加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卒谥圆明。奉诏撰有《宋高僧传》,另有《物类相感志》、《荀谱》、《内典集》、《外学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1001 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明宗天成间,于杭州祥符寺出家。习《南山律》,时称为“律虎”。诗文俊捷,又称为“文虎”。任两浙僧统数十年,赐号明义宗文。吴越纳土,随钱俶入汴京,宋太宗召对,改号通惠大师。不久奉诏撰《宋高僧传》30卷。晚年住汴京天寿寺。《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六、《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著有《宋高僧传》,记唐高宗至宋初三百年间六百多位僧人事迹。另著《大宋僧史略》、《笋谱》、《传载》等书。《宋高僧诗选》、《吴郡志》、《瀛奎律髓》、《南村辍耕录》、《吟窗杂录》等书存诗7首,断句8,《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宋诗
释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小畜集》卷二○《左街僧录通慧大师文集序》)。通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中,置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入宋,改赐通慧大师。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咸淳临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释氏疑年录》卷六)。一说咸平二年卒(《释氏稽古略》卷四)。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加谥圆明。有《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学集》四十九卷。《西湖高僧事略》等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唐诗补逸
赞宁,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龙兴寺,吴越武肃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入宋,至道二年示寂。诗二首。(《全唐诗》无赞宁诗)
全宋文·卷四○
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德清县(今浙江德清)。吴越宝正中,舍身杭州灵隐寺为僧,已而入天台山。精于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太宗尝召对,赐号「通慧大师」,命充史馆编修。后住东京天寿寺,知西京教门事,充东京右街僧录,寻迁左街。咸平四年卒,年八十三。谥圆明大师,葬龙井。所著有《宋高僧传》三十卷(存)、《大宋僧史略》三卷(存)、《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等。见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通惠大师文集序》,《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释氏稽古略》卷四,《十国春秋》卷八九本传,陈垣《释氏疑年录》卷六。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赞宁。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天祐中。师生于吴兴郡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诏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改赐通慧。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咸平初加右街僧录。师又著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偁作文集序。极其赞美。及有书称其文辞。末云。所谓时雨降矣。日月出矣。灌溉爝火复何为哉。至道二年示寂。葬龙井坞。崇宁四年加谥圆明。 赞曰。 学富道充  名闻邦国  纶巾屡膺  爰宠其职 史馆译场  削浮纂实  曰古曰今  光明罔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赞宁,姓高氏,德清人。
初出家于馀杭祥符,后栖灵隐,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称“律虎”。
钱武肃王钦其声望,署为两浙僧统。
宋太祖徵入京锡,号“通慧”,兼赐紫衣。
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馆编修。
宁博物强记,辩语纵横。
尝著《通论》,有驳董仲舒、难王充、斥颜师古、證蔡邕非史通等说,王禹偁深服之。
兴国三年,太守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更号“通慧”。
七年敕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
端拱元年,书成,都三十卷,曰《有宋高僧传》,令弟子显忠拜表进纳,有敕嘉许。
略云:“一乘妙道,六度玄门。
代有奇人,迭恢圣教。
若无纂述,何以显扬。
繄尔真流,栖心法苑,成兹编集,颇效辛勤。
备观该总之能,深切叹嘉之意。
”其所进《高僧传》已令僧录司编入大藏。
今赐绢三千匹,至可领也,故兹奖谕,想宜知之。
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
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事。
咸平中加右街僧录。
年七十,入至道九老会,后二年示寂,塔龙井坞。
所著更有《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
内翰王禹偁为之序,极其赞许。
宁博闻多识,虽张茂先不能远过。
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箠之流血,掣缰却立,铉遗书赞宁。
宁答曰: “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是也。
”铉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兽骨。
上胫可长五尺,膝面下长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积薪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沤之,遂烂焉。
徐谔尝画牛一辐,昼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持以献后主煜,煜献之宋,太宗以示诸臣,无能辨其理。
宁曰:“南倭海水或灭,滩碛微露。
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馀泪,和色著物则昼隐夜见。
沃焦山或风烧飘击,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则昼见夜隐,此二形殆二物所画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郡宜城人,字文考。
王逸子。
有俊才。
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
蔡邕亦作此赋,及见延寿所为,遂辍作。
年二十余溺水死。
全后汉文·卷五十八
延寿,字文考,一字子山,逸子。度湘江溺死。
赵晔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会稽山阴人,字长君。
少为县吏,耻于迎送上官,遂弃车马去。
诣犍为从杜抚学《韩诗》,积二十年乃归。
州召补从事,不就。
后举有道,卒于家。
有《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
蔡邕以为《诗细》长于《论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63 【介绍】: 东汉南阳宛人,字公叔。
朱晖孙。
笃于学,举孝廉。
桓帝时拜侍御史,谏大将军梁冀求贤能,戒侈暴,不听。
永兴元年为冀州刺史,举劾权贵,为政严明。
以忤宦官被输作左校,太学生数千人为讼其冤。
后拜尚书。
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
及卒,蔡邕与门人谥为文忠先生。
全后汉文·卷二十八
穆,字公叔,晖孙。
元初末,为郡督邮,后举孝廉。
顺帝末,辟大将军梁冀府。
桓帝初,举高第,为侍御史。
永兴中,擢冀州刺史,坐事征诣廷尉,输作左校,释归乡里。
征拜尚书。
延熹六年,发疽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太守,蔡邕与门人议谥曰文忠先生。
有《集》二卷。
夏承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170 【介绍】: 东汉人,字仲兖。
习《》、《》,博览群籍。
官冀州从事、淳于长。
卒后立碑,传为蔡邕所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 【介绍】: 东汉陈留圉人,字子文。
蔡邕叔。
尝任卫尉、下邳相。
灵帝熹平七年,与蔡邕同被中常侍程璜等陷害下狱,得中常侍吕强之言而免死。
著有《汉职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69 【介绍】: 名或作太。
东汉太原界休人,字林宗。
博通典籍,善谈论。
尝游洛阳,与河南尹李膺相友善,名震京师。
后归乡里,官府徵召,不就。
善品评海内人士,然不为危言刻论。
党锢之祸起,泰独得免,闭门教授,弟子数千。
及卒,蔡邕为撰碑文。
全后汉文·卷六十八
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累辟公府,皆不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4 【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翁叔。
马融族子。
少传融业,以才学进。
与杨彪、卢植、蔡邕等典校中书,历位九卿,献帝时为太傅。
袁术欲逼为军师,恚恨而卒。
李咸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汝南西平人,字元卓。性廉介,家贫,躬耕养亲。学《鲁诗》、《春秋公羊传》、《三礼》。灵帝初拜太尉,约身率下,不与州郡交通。以老乞归,悉还所赐物,乘敝牛车,使子男御,晨发京师。百僚追送盈涂,不能得见。
全后汉文·卷六十一
咸,字元卓,(《陈球传》作「元贞」,与《琉纪》注及蔡邕撰碑不合。
)汝南西平人,前将军李广之后。
顺帝时举孝廉,除郎中。
光禄又举茂才,迁卫相,授高密令,迁徐州刺史,拜渔阳太守,迁度辽将军,徵为河南尹。
母忧去官。
桓帝时徵拜尚书,历仆射、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
建宁四年,代闻人袭为太尉。
熹平二年以疾致仕。
四年卒,年七十六。
(《广传》注引《谢承书》,「李咸以建宁三年自大鸿胪为太尉,」《袁宏纪》则「熹平三年,以河南尹李咸代段颎为太尉。
」《袁纪》当误。
然《范史》载咸为太尉,在建宁四年三月,而蔡质《典仪》,「是年七月立宋皇后,袭授玺绶,」又似袭尚未免。
诸书互异,所未详也。)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