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谢升

相关人物:共 152 位
共 15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55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潜夫,号仁植。方以智父。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间为职方员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崇祯初,起故官。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连败农民军李万庆、罗汝才等部。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旋因部将兵败,为杨嗣昌所劾,下狱。后得释,再起督大名、广平军务,京师陷落后南奔。弘光时见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归隐不出。又十余年而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潜夫,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除知嘉定州调福宁入历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宝卿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维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潜夫,号仁植,晚号鹿湖。
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方孔炤为方大镇之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授嘉定州知州。
调任福宁知州,擢兵部员外郎。
天启初年,升为职方司郎中。
因忤崔呈秀,被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原职,复为尚宝司卿,次年丁父艰,庐墓三年。
崇祯七年甲戌发生民变,焚掠巨室,独不与而因靖乱,抚按表荐之,起南玺卿(南京尚宝司卿)。
孔炤精通医学、地理、军事。
崇祯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剿寇九战八捷,连败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因与杨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败,遂下大理寺狱。
后得减罪,仅戍绍兴。
不久召入陛见,任山东、河北屯抚,兼理大名、广平军务。
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马士英排挤去职归家。
归隐桐城白鹿山,读书著述。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枞阳横埠合明山,门人称之为贞述先生。
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环中堂诗文集》等。
其中《全边略记》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势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4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词学图录
陆深(1477-1544) 字子渊,号俨山,初名荣。松江上海人。谥文裕。工书,精鉴赏,善谈。有《俨山集》,词在集中。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
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司业、祭酒,谪延平同知,迁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历江西参政、四川布政使,召拜光禄卿,改太常,兼侍读学士,进詹事。赠礼部侍郎,谥文裕。有《俨山集》一百卷、《续集》十卷。 (唐锦《龙江集》:国初吾松多以书学名天下,久已绝响。公近奋起,遂淩耽前人而处其上。识者谓赵文敏后一人,非谀词也。 《艺苑卮言》:陆子渊持如入赀官作文语,雅步虽自有馀,未脱本来面目。 《词林人物考》:子渊字学比于赵松雪。每过同舍,见髹几辄纵笔涂写,旁若无人。品隋古今,商推事理,赏析文义,辨谶书画古品,谈锋洒然,一座尽倾。 莫是龙《石秀斋集》:陆文裕自言:「吾与吴兴同师北海,海内人以吾为取法于赵。」究论其风力,寅出吴兴之上。《明诗选》:陈卧子曰:「子渊气尚清拔,学非深造。」 田按:子渊论诗云:「近时李献吉、何仲默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然其自作乃平衍敷腴,去李、何尚远。书法在明人中,不失为第二流。)
维基
陆深(1477年—1544年),名一作,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书法家。
弘治辛酉解元,乙丑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
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即因其故宅得名。
成化十三年(1477年)出生,初名“荣”。
早年与徐祯卿一起读书,后来成为王阳明之父王华的门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成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此后宦官刘瑾专权,嫉恨翰林不附己,将翰林尽数外调。
陆深任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不久因病乞归。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瑾伏诛,回京复原职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会试同考官,取中舒芬、夏言等名士。
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十六日,任国子监司业。
丁父忧归里。
嘉靖七年(1528年),任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
嘉靖八年(1529年),以抗疏谪延平府同知,转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江西右参政,次年擢陕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
嘉靖十五年(1538年)拜光禄寺卿,次年为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府詹事。
嘉靖十九年(1542年)辞官归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
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王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咸宁人,字昭大。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谪国子学正。嘉靖初擢御史,以请恤议礼杖死诸臣,谪四川成县典史。累升南京户部员外郎。
维基
王懋(1477年—1538年),字昭大,号江涯,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人,军籍。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陕西乡试第六十三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八十四名,三甲第一百十九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授行人司行人,十四年(1519年)因参与兵部武选司郎中黄巩等疏谏明武宗南巡,谪任国子监学正。
明世宗即位后,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起复原职,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选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四年(1525年)三月因上疏请求优恤大礼议中杖刑死去的官员家属,而招致世宗大怒,被贬为高县典史,迁万泉县典史,官至河南怀庆府知府。
以子王用宾贵赠南京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公实。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金华推官。天启三年为吏科给事中。抗疏极论魏忠贤大逆不道,并论救赵南星、高攀龙,触忠贤怒,削秩归。崇祯时起官,以朝官互相构陷,言辄不用,削籍归。福王立,起光禄卿,不就。明亡为僧,久之卒。
维基
许誉卿,字公实,别号震城,直隶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工科都给事中。
明亡后出家为僧。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浙江金华府推官。
天启三年(1623年),征拜吏科给事中。
杨涟劾魏忠贤,许誉卿也抗疏极论魏忠贤大逆不道。
忠贤大怒。
赵南星、高攀龙被逐,许誉卿偕同官论救,撤职归里。
崇祯帝即位,许誉卿起为兵科给事中,屡次疏争,被讦为结党乱政。
誉卿上疏自陈,随即引去。
崇祯七年(1634年)起故官,历工科都给事中。
次年正月,农民军攻陷颍州,誉卿请急调五千人防守凤阳。
但上疏方入,凤阳已经陷落,皇陵被毁。
誉卿痛惜不已,弹劾张凤翼及大学士温体仁、王应熊,被崇祯帝以“苛求”责备。
最终被谢升、温体仁罗织罪名削籍。
崇祯十五年(1642年),御史刘逵及给事中杨枝起相继荐其复出,未及施行。
弘光帝在南京登极后,起许誉卿为光禄寺卿,不赴。
明亡,薙发为僧,多年后卒。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31 【介绍】: 絅一作纲。明河南郏县人,字锦夫,号苍谷。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改吏部,有声望,出为山西参政。三疏乞养,不待报即归,隐居十五年,时乘驴出游,又筑读书台,与古人神交。嘉靖初搜访遗逸,复起为陕西左参政,调浙江右布政使。卒于官,年五十四。有《苍谷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锦夫,郏县人。弘治壬戌进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以山西左参政归复起历浙江右布政使有苍谷集
维基
王尚絅(1478年—1531年),字锦夫,号苍谷,河南汝州郏县人,军籍。
弘治八年(1495年)河南乡试第五十五名。
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壬戌科第二甲第六名进士。
授兵部职方司主事。
次年因父丧丁忧去官。
正德元年(1506年)守丧期满,复原职
正德三年(1508年),调吏部稽勋司主事,验封司员外郎、稽勋司郎中。
正德七年(1512年)外放山西左参政,请归养。
正德十三年(1518年),调任四川左参政,坚辞不授。
嘉靖元年(1522年)奉诏起用,四年(1525年)起任陕西左参政,五年正月丁母忧。
嘉靖九年(1530年)迁浙江右布政使。
次年卒于任。

人物简介

维基
董允茂(?
—1640年代),字承初,号豸章,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获授刑部云南司主事,调官兵部员外郎,升任山东济南道佥事。
其时山东战乱烧燬村落,流寇横行,他同时剿灭与招抚盗贼,使地方安定;吏部尚书谢升看重他的才干,调官天津督饷参议,视察粮仓发现有数千石馀米,都好好贮藏以备急需,没有中饱私囊。
后因父丧回乡,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57 【介绍】: 明四川江津人,字世用。宣德五年进士。授编修。正统十二年以侍读入文渊阁肄业。土木之变后,陈固守之策,由侍讲超迁刑部侍郎。也先逼临京师,受命督军。景泰元年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工部尚书。英宗复辟,谪戍辽东。有《观光集》。
槜李诗系·卷八
渊字孔殷号梅谷
维基
江渊(1401年—?
),字时用,四川重庆府江津县人。
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
宣德五年(1430年)登庚戌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诏令与杜宁、裴纶、刘俨、商辂、陈文、杨鼎、吕原、刘俊、王玉共十人入学东阁,拜曹鼐等为师。
土木之变后,景帝监国,徐有贞倡议南迁,太监金英叱出,徐有贞行至左掖门时遇到江渊,有贞告之经过。
江渊觐见,极力陈述固守北京之策。
历翰林院侍讲,升为刑部右侍郎。
也先逼近京师,江渊参赞都督孙镗军务,参与京师保卫战。
景泰元年,出任紫荆关、倒马关、白羊关,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
同年秋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
之后改为户部侍郎。
次年改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学士。
上言称户部尚书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后下狱。
江渊则加太子少师,并因江言,罢免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
母丧丁忧,除服后恢复原职
五年春,山东、河南、江北等地饥荒,命江渊与同平江侯陈预抚恤赈灾,其进言构建常盈仓,以保护民用,均得以批准。
当时在转运粮草时,漕卒乘机侵耗,被监察御史调查,江渊被弹劾,被廷臣劝阻,景帝宽恕。
当时,内阁成员互不协助,其中陈循、王文尤其自私,江渊则好议论,然而每被同官压制,悒悒不乐。
恰逢兵部尚书于谦告病在家,景帝下诏请一人协助处理兵部事务,江渊想担任。
陈循则佯装推举江渊,而密令商辂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渊在旁不知。
待诏下,调工部尚书石璞于兵部,而以江渊代替石璞原职。
江渊大失所望。
明英宗复位后,江渊与陈循等俱谪戍辽东,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济阳人,字伯邻,号安厓。正德六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嘉靖三年,以议大礼,与群臣跪伏左顺门,忤旨廷杖。既而鉴其忠,甚委任之。七年,以副都御史督理两淮盐法。
维基
黄臣(1478年—1541年),字伯邻,号安厓(安崖),山东济南府济阳县人。
正德辛未进士,嘉靖间官至陕西巡抚。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授吏科给事中,以事黜职。
世宗继位,恢复原职,嘉靖元年四月刑科右,二年三月礼科左,三年(1524年)四月工科都给事中,大礼议期间,参与左顺门哭谏,被杖几死。
嘉靖五年去职。
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十年(1531年)五月四川右布政使,调陕西左布政使。
嘉靖十三年(1534年)六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十五年七月改任清理淮浙山东长芦盐法右副都御史,十九年三月屡疏乞休,嘉靖帝以黄臣奉命理盐,迄无成效,勒令致仕。
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卒,赐祭葬。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元晋,原名甫晋,字子蕃,山西黎城县人,同进士出身。
咸丰年间,因防堵太平军立功,授为道员,迁兵部郎中。
同治四年,登进士。
曾任四川绥定府知府,因当地百姓抗粮而革职。
光绪十二年复原职
著有《棣萼馆诗文集》。
雒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45 【介绍】: 明陕西三原人,字仲俛。嘉靖二年进士。历官吏科给事中。劾张璁、汪铉等,荐致仕尚书罗钦顺诸人,屡忤旨。二十三年,由河南右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次年,钧州知州陈吉发徽王阴事,王自辩。帝怒,逮吉及昂,杖死。
维基
雒昂(1479年5月6日—1545年12月17日),字仲俛,号三峪,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军籍。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陕西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中式癸未科会试第三百三十四名,三甲第二百四十二名进士。
三年,授太常寺博士。
五年,丁母王淑人忧。
八年,服阕,起复原职
九年,七月授吏科给事中,巡视皇城。
十一年,四月刑科右给事中。
十二年五月,四川按察司佥事、兵备安绵。
十五年,河南布政使司左参议。
十八年,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督粮储,修筑临清新城。
二十一年十二月,河南按察使。
二十二年,山东右布政使。
二十三年,河南左布政使。
同年七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二十四年十一月,被徽王朱厚爝弹劾,与巡按御史王三聘、钧州知州陈吉一起被锦衣卫逮至北京讯问,廷杖于阙下,革职为民,行至良乡县而卒,年六十七。
穆宗时追赠户部右侍郎。
共 15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