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206 【介绍】: 东汉陈留人,字元才。袁绍甥。献帝时为并州刺史,素贵有名,士多归附。仲长统谓其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后降曹操,复为刺史。旋复叛,操自征之,为上洛都尉王琰捕斩。
人物简介
全三国文·卷六十六【介绍】: 三国吴吴郡人,字子休。为张温引致,仕选曹郎、尚书。性狷介,好清议。时郎署混杂,多非其人,欲加整顿,乃弹劾百僚,核选三署,贬高就下,降损数等。致怨声腾起,指艳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坐自杀。
艳字子休,吴郡人。为选曹郎,进尚书,为怨家所诬,自杀。有集三卷。
人物简介
【生卒】:约626或627—684后 【介绍】: 唐婺州义乌人。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四杰。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反则天,宾王为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说 排行四,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出身寒门,其父为青州博昌令,早卒。7岁能诗。高宗朝,初为道王府属,后历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武功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为奉礼郎时,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塞外还,又曾宦游蜀中。调露元年(679)冬,因数上疏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下除临海(今属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作檄传之天下斥其罪。敬业兵败,宾王被诛(一说逃亡不知所之)。《本事诗·微异》言宋之问于灵隐寺吟诗,遇骆宾王隐迹为僧,为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等句,传播甚广,而不可信。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纵放,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为代表作。其诗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层妇女爱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题材较为广泛。笔调宏肆,风格雄放。《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其诗集以清咸丰年间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为最通行。唐诗汇评
骆宾王(638?—685?),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弱冠为道王(元庆)府属。高宗咸亨年间,从军塞上。上元元年回京参选,历武功、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诬下狱。后任临海(今浙江天台)丞,怏怏失志,弃官去。文明元年,从徐敬业讨武,兵败,被杀。或谓“投江而死”,或谓“亡命不知所之”。宾王兼擅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四杰”。有《骆宾王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清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十卷。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宾王。婺州义乌人。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调长安。武后时数上书言事。下除临安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兵。署为府属。军中书檄。皆其词也。
作品评论
诗人玉屑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
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张逊业《骆宾王文集序》
宾王五言律诗,秀丽精绝,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绝唱也。《艺苑卮言》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扬、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诗薮
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唐音癸签
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三唐诗品
其源亦出阴、何,特能清远取神,苍然有骨,虽才非纯雅,面于胜处见优。存诗甚少,特见一斑,缘在初唐,仍称家数,《诗学渊源》
(宾王)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近体如《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
人物简介
【生卒】:?—154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选之,号石溪。陆称子。嘉靖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争大礼被廷杖。官至广东右布政使。甬上耆旧诗·卷九
维基先生字选之,按察副使称之第二子也。美风仪,质性英锐过人。读经史百家言,一览辄解,解辄能不忘。操笔为文,即奇气横发,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时论目为柳柳州苏文忠一流。以进士为刑部主事,值大礼议起,先生哭谏,廷杖几绝而苏。寻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数断大狱,若绳沈藩不法,处分哈密情罪,举朝不能决。先生直以片词折之。改武库员外郎。是岁朝廷初命内臣司外文柄。先生出主福建考,称得人。转礼部仪制郎中。上方稽古礼文、更新制作、创四郊亲、籍亲蚕诸议。内降、旁午。先生讨论陈奏、须臾凡数四。宗伯大臣尽倚以为办。上特颁白金采币旌其才。竟以永嘉所忌,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摄海道。漳故利窟,先生严立法禁,诸射利奸人无不敛迹。迁河南参政,值岁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劳心招恤,所复业数百万人。寻迁广西按察使,时弩滩猺贼侯公丁杂处胡、蓝二姓间,共为寇。当事议大举,兵歼之。先生曰:是坚贼党而分我兵力也。且顺逆难尽明,不若讨渠首而释其馀,弩滩果定。尚书毛公秉钺至安南,知先生才,密与谋。先生为画征抚之策,安南遂平。随迁广东布政使,以内艰归,卒于家。先生少负才,雄视当世豪杰,每诵陈同甫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意以自许。居官判棼解剧,应之常有馀。时方以丰功巨绩期之,竟赍志而殁,识者憾焉。所著诗文集藏于家。余尝手录先生诗七十一首,序之。曰书,曰诗,曰志,谓诗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由是谐之成声,束之中律,此论诗之本也。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尽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以至司马长卿所夜诵,苏属国所赠,枚生所唱叹铜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自钟嵘作诗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发一笑。后人祖其说,遂谓确有所本,然初未尝显然剽窃也。至西涯之后,北地勃兴,一时词人尽宗之,转相拟议,刻画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丰犬鸭,便谓得附正宗。于是天下之诗,俱言人所言,不复自言其志矣。吾乡诸先生耻之。自白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荦自持,不同于流俗。而吾石溪陆先生,更以奇气激亢,横绝其间。先生少负异才,意历落自许,睨视一世,慕古人仗节死义事,所过奇山水必登望。既以廷诤大礼受杖,每言及永嘉长鬣竖儒,辄欲横唾其面。试读其挽罗峰与李中溪叙别诸诗,执义忼慨,声詈并发,浩然沛然,直写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读之,亦有起色。盖先生论诗,专以性情为主,尝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汉魏。其似者,宋之唐,唐之汉魏耳。斯其持论独立若此,以俯视世人闭气噎声,句䜈字割,毕身作诗,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语,真𪘏𪘏可怜虫也。仲长统曰:百家杂碎,请用从火。唐荆川先生曰:若付祖龙,当使南山竹木减价,差快人意矣。先生诗惟家乘写本一卷,故词家无知先生者。其后人陆珍俟出此卷相示。余谓家藏神剑,长闭室中,使龙身虎气不得腾出人间,亦奚贵世有风胡子邪。因为手录其诗一卷,序而传之。万生允诚曰:先生方选白斋二集。今复录石溪诗,其伯仲若何?余曰:白斋高士,石溪奇男子,风格微不同。但白斋力去陈言,确以作者自命。石溪则无意求工,而芜言宿气亦能摆落。要诸两先生,真诗家之乌获也。
陆铨(1492年—?),字选之,号石溪,浙江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军籍。嘉靖二年进士。治《易经》,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国子生中式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名,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与弟弟陆釴同时参加大礼议之争,下诏狱并被廷杖。升兵部员外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与刑部主事江以达主持福建乡试。历迁福建按察司添注副使,尝摄海道,十三年九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十六年十一月升任广西按察使。奉命讨伐地方地方武装起义,事成后十八年(1539年)六月因功进山东右布政使,以内艰归。
人物简介
【生卒】:1519—1586 【介绍】: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禹乂。本富家,以诸生入资为国子生。长于诗,论诗苦爱仲长统“乘云无辔,骋风无足”之句,以为诗家风轨。有《汪禹乂诗集》、《徽郡集》。
人物简介
谢汝铨(1871~1953),字雪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日治后,迁居台北。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际,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马尼拉《公理报》,与《昭和新报》、《风月报》等主编。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洪以南等倡设台北「瀛社」,为北台第一大诗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继任第二任社长。战后曾担任台湾省通志馆顾问。平生所作诗文有《奎府楼吟草》三卷、《诗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说》等,多发表于报章杂志。〖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国语卒业,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刘篁村〈稻江见闻录〉,《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郑明珠〈谢雪渔小说《樱花梦》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硕论,2009年6月。〗王国璠认为谢氏诗:「词尚浅白,且多写实;尤以感旧、寄怀之作,更存台湾近代关系人物之事迹,以人存史,颇具文献价值。」《奎府楼诗草》及《蓬莱角楼诗存》两诗集曾于日治时期刊行,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将二者合印,总名为《雪渔诗集》。另有〈蓬莱角楼诗话〉、〈奎府楼诗话〉不定期刊载于《风月报》,未见刊行本。今谢氏诗作辑录自龙文版《雪渔诗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风月报》、《崇圣道德报》等诗集报刊,依时间先后排序编校。(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原名罗高哲,字尤青、慈卫,号慈威,广东大埔人。中华民国时期军事、政治人物,抗日名将。呼江吸海楼诗·自序
呼江吸海楼诗·贾序芦沟水咽,淞沪涛飞,全国军民一致奋起,奔集于神圣抗日大纛之下,接受最高统帅之指挥,进行保卫民族生存及国家独立之战争。盖自城下之辱已及半纪,鲸吞之祸,走避无所,不得已扬复仇之帜,兴教战之师,并力齐心,前仆后继,终使顽敌陷于泥淖,正义播之瀛寰。洎乎东西戎首,结为轴心,犯众怒,图一逞。民主国家亦互缔同盟,并肩制暴,中国更负重任,成为世界四大支柱之一,遂有联军远征扬威域外之盛举。卒也公理获伸,胜利在握。我国既索偿甲午战争以来中日间之如山血债,复取消鸦片战争以来列强间之不平条约,然战祸之烈、牺牲之钜,争存亡于呼吸,历八年如一朝,实旷古所未有也。卓英遭逢时会,躬与全役,督师所至,历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疆场生活,汗血淋漓,兴奋之情,敬哀之意恒蟠结于胸中,从未敢以少懈。偶值策划之馀,或当剧战之后,轩眉舒气,僚友倾谈,则国家兴复之思,袍泽死生之感,齐奔心坎,涌现笔端。虽有时弹雨落长空,硝烟笼战垒,而吾心光炯炯,意态閒閒不为动也。岁月已频,咏歌亦夥,欲存往迹,爰辑斯篇,名曰《呼江吸海楼诗》并以就正于高明焉。罗卓英自序。
古称少陵为诗史,西人则重史诗。此其性质或未尽同,要皆中有事在,不可以虚语为也。大埔罗慈威先生,军事名家,雅擅文采,比以所著《呼江吸海楼诗》见示,起丁丑讫丙戌,乃与抗日战争相始终。此数年者,无时不在兵中,无时不有吟咏,无时不有事实存其间。吾谓先生,此战时之诗史,亦诗中之战史也,求之古昔,殆未有以先之。诚以名将而兼诗人,失之文,则掩其本色,失之质,又未尽长才。是则操之在己,已不易惬心贵当至身世之际,尤有难于言者。都尉属国,词高而情戚,大忠如武穆,气壮矣志又不获伸。斯皆尚论古人,所为长太息也。今先生遭逢拨乱之世,与建殊世之勋,不独与暴敌周旋于国内也,且扬威于国外,蒐兵佛国,转战鬼方,四裔籍籍,称名字而望丰采。中复随扈统帅,戎轩飞驭,仰赞南图西顾之弘猷,蒙险犯难,初决必胜之志,尝辛茹苦,终成必胜之功。谏果回甘,不能有此愉快,武穆为之避席,况苏李耶?世人多言阳明之学,顾不甚重其文,湘乡曾氏始盛推之,犹未及诗也。今此集中集阳明句者几达三分之一焉,昌歇羊枣,几成酸咸之殊嗜,以钻研之熟,见服膺之深,天资超逸,异代同符,宜其施于事功则光明俊伟.发为文章,则轩爽洞达。所得于阳明者实弘以邃宁独诗歌而已哉抗战胜利,先生首膺简寄,还主当州之政,兴起凋残,慰安父老,阳春有脚,人传南海之诵声,为宪万邦,固所望于文武吉甫。倘他日有续集示我,更当以治谱读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沁水贾景德。呼江吸海楼诗·许序
慈威将军忠恕严毅,用兵如神,所将士卒能为效死。自暴邻横挑战衅以来,支拄艰危,名绩最著。曾驻军吾乡,枉过草堂,得胆风采领言论,盖才雄气壮,嵚崎磊落人也。馀暇时复理咏,自言不平则鸣,积三年以来之悲愤郁怒艰苦经历,一一喷薄出之。浩歌长吟,自摅胸臆,不事雕琢,而行间字外,腾跃飞舞,锵然皆金戈铁马声,精光夺人,不可逼视。读其诗知其人,吾益喟然于吾黄炎遗裔所以不终于沦胥者,固赖此正声壮节,与夫百折不回之劲气也。今将军之言将验矣,破虏收京,成功在即,承尧虽衰惫,犹当扶杖游军门,引满饮至唱凯旋之歌也。中华民国三十年三月,歙县许承尧。呼江吸海楼诗·李序
大埔罗慈威将军早嗜文史,斫习功深,弱冠掌教乡校,才名籍甚。顾念国家多故,世局艰虞,慨然有澄清六合之志。遂北上故都入保定军校,习万人敌焉,不数年而总师干拥节钺,丰采隐然动天下矣。民国二十一年春,余始识将军于金陵,同游西子湖上,推襟送抱,互有唱和。厥后驻军丽水,秉节羊城,余均襆被相访,若袁宏之于谢尚,订文字之契。有诗云"「我亦江湖老词客扁舟曾揖谢征西。盖纪实也。芦沟事起,国府西迁,余随节入蜀,将军则督师转战于苏沪京浙皖及豫鄂湘赣等地区,戎马驰驱,不废吟咏,每有佳句,辄以寄示。去岁冬罗君柏麓由军次来渝携将军《呼江吸海楼诗》嘱为之序,乃抗战以来所作也。自维谫陋,何敢率尔。然其中佳构有令余倾倒者,如战鼓开篇读孙子诸什,言简意赅,纯乎天籁,与汉高之《大风歌》斛律之《敕勒歌》词旨相似。又如钟山遐想绝句仅二十字,饶有香山乐府格调。此外赠人咏事之作,亦俱志和音雅,语不犹人。夫将军之诗,自述其志而已,奚暇吟风弄月,与时辈争一日之短长哉「忆识将军之初,见其恂恂儒雅,道味盎然,相交既久,益知其文章勋业,蕴蓄磅礴,未有涯涘。而平居待人接物,则仍谦逊若书生。此姚惜抱所谓事有旁观见其功名之美,而君子中心欲然者也。读将军之诗,因述交游聚散之迹,而叙其梗概如此。中华民国三十年一月,梅县李维源崧圃序于渝州。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