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十一【介绍】: 新莽末安定三水人,字君期。王莽时,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于三水起兵。刘玄更始政权时,征为骑都尉,使镇抚安定以西。刘玄败,被三水豪杰拥为上将军、西平王。遣使与西羌、匈奴和亲。匈奴立为汉帝,据五原、朔方等五郡。光武建武十二年因众叛亲离,亡入匈奴。十六年降汉,封代王。十八年又叛亡,病死匈奴中。
芳,字君期,安定三水人。诈自称武帝曾孙刘文伯。莽末起兵,更始入长安,征为骑都尉,使镇抚安定以西。更始败,自为上将军西平王,匈奴立以为汉帝。建武十二年亡入匈奴,十六年来降,立为代王。后复叛出塞,留匈奴十余年,病死。
人物简介
【介绍】: 三国吴襄阳人。东汉末入吴为武昌庶民。羊道荐为郎。见孙权面陈校事吕壹之罪。壹被诛,大见显擢。曾为诸葛恪司马。入蜀说姜维伐魏。迁丹阳太守。时孙休在郡治,衡数以法绳之。及休立,自囚请罪,得释,加威远将军。衡密遣客于武陵种甘橘千株,临死谓儿云有千头木奴,可得衣食,后家道殷足。
人物简介
【介绍】: 东汉吴郡富春人。孙坚之祖。性至孝。以种瓜为业。传说一日,有三少年乞瓜,钟厚待之。三人示以山下地,谓葬之当出天子,忽乘白鹤飞去,钟死即葬其地。钟曾孙权,建吴国称帝。
人物简介
【生卒】:137—226 【介绍】: 三国吴苍梧广信人,字威彦。少游学京师,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以事免。后举茂才,累迁交趾太守。汉末大乱,燮雄长一州,不废贡职,拜安远将军。建安末附孙权,诱导益州豪强雍闿附吴,迁卫将军,封龙编侯。性宽厚,在郡四十余年,谦虚下士,中原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八十一【生卒】:155—191 【介绍】: 东汉末吴郡富春人,字文台。少为县吏,曾镇压许生(一作许昌)起事。灵帝中平元年,从朱俊镇压黄巾军,拜别部司马。寻迁长沙太守,又镇压区星等起义,封乌程侯。后与袁术合兵讨董卓,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讨卓得胜,入洛阳,后至鲁阳,拥有大量部曲。献帝初平二年,攻荆州刘表,被表将黄祖部下射死。次子孙权称帝后,追谥武烈皇帝。
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建宁末,府召署假尉。熹平中,历盐渎、盱眙、下邳丞。中平初,中郎将朱俊讨黄巾,请为佐军司马,以功拜别部司马。寻为张温司空参军,迁议郎,拜长沙太守,以功封乌程侯。义兵起,袁术表假中郎将,又表行破将军,领豫州刺史。初平三年,为术击刘表,战死。权称尊号,追谥曰武烈皇帝,庙号始祖。(案:孙策造吴,当编入《三国文》,孙坚当列前代。梁宣帝父统,情文帝父忠,从此例。)
人物简介
全三国文·卷一【生卒】:155—220 【介绍】: 即魏武帝。东汉末沛国谯人,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曹嵩子。少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迁顿丘令。拜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献帝初平三年,任兖州牧,分化诱降黄巾军,编其精锐为青州兵。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破吕布、袁术、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封魏王。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以利于社会经济之恢复与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卒谥武,魏文帝黄初时追尊武帝,庙号太祖。今存《曹操集》。
帝姓曹讳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相国参之后。灵帝时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光和末拜骑都尉,迁济南相,征为东郡太守,不就,寻徵为典军校尉。献帝初,董卓表为骁骑校尉,逃归。起兵,行奋武将军,寻领兖州牧。建安元年拜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假节、录尚书事,寻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进司空,行车骑将军。九年领冀州牧,十三年为丞相,十八年策命为魏公,加九锡,二十一年进爵魏王,二十五年薨,谥曰武王。文帝受禅,追尊曰武皇帝,庙号太祖。有《孙子略解》一卷,《兵书接要》十卷,《兵法接要》三卷,《兵书要略》九卷,《兵法》一卷,集三十卷,逸集十卷。
人物简介
全三国文·卷六十五【生卒】:156—236 【介绍】: 三国吴彭城人,字子布。弱冠举孝廉不就。东汉末避难江东,任孙策长史、抚军中郎将,大见信重。策薨,受命辅孙权。赤壁战前,力主投降曹操,为权所不满。累迁军师、辅吴将军,封娄侯。有《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今佚。卒谥文。
昭字子布,彭城人。为孙策长史、抚军中郎将。权统事,复为长史,后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权称尊号,拜辅吴将军,改封娄侯。食邑万户,有《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卒年八十一,谥曰文侯。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