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蕃

共 10 首
① 汉第四曲上之回。改为道亡。言东昏丧道。义师起樊邓也。
道亡数极归永元。悠悠兆庶尽含冤。
沈河莫极皆无安。赴海谁授矫龙翰。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救此倒悬拯涂炭
誓师刘旅赫灵断。率兹八百驱十乱。
登我圣明去多难。长夜杳冥忽云旦
⑴ ○《乐府诗集》二十。《诗纪》九十五。又《类聚》四十二引元、冤、汉、乱、难五韵。
白云山人机鉴高,了见万法栖秋毫。
龟肠蝉腹耐清苦,空山坐听鼪鼯号。
无心索价惊众耳,尚恐名出终难逃。
一朝解去薜萝服,鬋剔须发披方袍。
黄龙宗旨人难凑,涓滴不容消息漏。
一到禾山谒老方,全机不露三关透。
城中军马正纷纷,红尘涨空日色瘦。
问师触热有底忙,云向疏山聊宿留。
蒐奇猎怪穷端倪,诗胆大于身数围。
勿忧平淡少人爱,此去定逢韩退之。
年来世味种种薄,文字习气黏如黐。
自信文通才未尽,犹堪重拟碧云诗。
王充者何。
会稽上虞。
本自元城。
爰来徙居。
师事班彪。
家贫无书。
阅书于肆。
韨肆是游。
一见诵忆。
遂通众流。
闭门潜思。
论衡以修。
为州治中。
自免归欤。
同郡友人。
谢姓夷吾。
上书荐之。
待诏公车。
以病不行。
年七十馀。
乃作养性一十六篇。
肃宗之时。
终于永元
海山夜黑风雨吼,鲸吞鳌掷蛟螭走。
快剑斫断生盘拿,挂上神峰大如斗。
陈仓石鼓多差讹,岣嵝磨崖难晰剖。
史颉消沉史籀死,六国破体纷刍狗。
上蔡丞相变简易,峄山之罘小蝌蚪。
永元诸儒竞祖述,《说文》独推许祭酒。
后来歇绝六百年,纷纷作者谁其偶。
有唐大历李少监,千秋擅名挂人口。
斯翁之后直小生,此言不怍亦不苟。
君家侍郎三坟记,片石人间重鼎卣。
外此落落难购求,传者十遗其八九。
我邦薛老峰头石,虬龙二十四缠纠(石上共二十四字。)
围以径尺深径寸,度量不实见者狃。
骨屈肉强无折波,长戈短刃屹相受。
玉箸双垂折钗脚,金鼎半沉露铁钮。
何年飘忽镵高青,牛鬼蛇神脱跟肘。
天教斑驳南山阿,不作盘敦狎座右。
我来捩眼苦画肚,翻恨摩挲不及手。
敲火砺角敢向迩,山鬼呵之野狐守。
华岩勒以增宝光,香台销歇亦无有。
山川终护虫鱼文,雨淋日炙不得朽。
文字千秋面壁青,此是西来无量寿。
⑴ 李阳冰云:「斯翁之后,直至小生。」
浑天仪赋 宋末元初 · 罗椅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
日月其争于所乎?
孰为其纲,孰为其主?
此古之神人驾风鞭霆,游乎寥廓而不得其说,况可以管窥而蠡觑?
虽知巧之有作,亦彷佛其行度。
虽然,彼以彷佛言之,我以彷佛赋之,可乎?
粤自唐虞,羲和具职,璿玑玉衡,粲然典籍。
何三代以来,其说不一?
宣夜以泯灭而不传,周髀亦参差而未密。
浑然造制,超乎独出。
夫何秦乱天纪,此道湮芜?
事之谬而旌旗尚黑,时之悖而十月岁初。
蛙声紫色,□为闰馀。
汉兴百年,稍稍复初。
始经营于洛下,复量度于鲜于。
迨至永元,范铜益巧;
岂期开皇,铸铁仍迂。
伟淳风与一行,垂百世之宏谟。
纷纷五代,犹存王朴。
后出愈工,东都制作。
三议相成,盘纠交错。
外立三环,名曰六合。
单环平置,以象地浊。
天经跨地之平,而子午贯轴;
地纬带天之弦,而卯酉缀鄂。
其去极之远近,与赤道度数,皆一一其可准度。
次内三辰,双环复侧。
黄赤二道,由之以挈。
赤道则外天纬,而列在前之度数;
黄道则斜倚赤道,而为三分之晷刻。
最其内者,四游之仪。
亦立双环,以贯两倪。
直距当要中以受衡,玉衡随直距而转移。
南枢北枢,一隐一见;
昏中旦中,必考必稽。
激之以水,匪驶匪迟。
凡抱珥薄蚀之象,飞流背玦之机,如烛照而数计,不少失于毫釐。
噫,是仪也,敛之一掌,舒之弥天。
蹙八万里于寻表,括十二万九千五百年于一丸。
是老子三十辐而共一毂也,杨松五千文而起一原也。
伏羲《河图》,奇耦各变;
濂溪《太极》,阴阳互根也。
彼如鸡之弹,如磨之旋,又何足以拟哉?
是故卿云郁兮太史奏瑞,妖祲兴兮灵台视祥。
圣人于此,极参赞裁成之道;
世主因之,得恐惧修省之方,夫岂彷佛云乎哉?
抑吾闻之,郑灶犹昧于知天,鲁官或讥其失日。
周宣侧身而旱魃消,齐景一言而荧惑失。
王道明则天街清润,君德平则皇风宁谧。
是又不浑仪而浑仪,在吾心之太极。
荔支叹(1095年) 北宋 · 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⑴ 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驰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
⑵ 洛下贡花自钱惟演始。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
荔枝 明 · 王佐(汝学)
五言律诗
东园丹荔熟,扶杖亦闲过
土产无中贯,园丁荐绿罗
永元存谏草,天宝泯馀波。
泰运真难遇,林泉奈老何。
⑴ 亦,民国刊本原作“一”,据明正德《琼台志》卷八改。
⑵ 贯,民国刊本原作“贡”,据明正德《琼台志》卷八改。
⑶ 中贯、绿罗,皆闽中上品荔名。民国刊本原无小注,据明正德《琼台志》卷八补。
屋头无炊烟,门外一丈雪。
此时屋中人,巳恐不能活。
永平及永元,三世弼天子。
此时屋中人,如何遽能死。
闭门一卧历一时,门外雪深殊不知。
洛阳县令来何巧,从事汝南饥欲倒,门外雪花飞入灶。
从兹举足一出门,衣被四海皆阳春。
眼前高卧匪无意,预想俗敝当还醇。
君不见丈夫一世归怀抱,有事日多无事少。
即论无事亦须眠,那得閒心访安道。
题影宋钞新仪象法要(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梁代浑仪已制之,失传苏颂乃重为。
有经有纬述前验,具说具图期后垂。
亦曰用心究钩股,即看影椠悉毫釐。
大成圆象精锱黍,皇祖鸿贻万世规。
按:玑衡虽昉自尧时其制法今昔异同则不可深考后世仪象若洛下闳若张衡若李淳风若一行皆有所作而贾逵蔡邕王蕃陆绩何承天辈议各不一自元时郭守敬造为浑仪后人因之明代相沿不改若西洋法明中叶即入中国颇有宗其说者而徐光启李之藻推之尤至率格于众议不果行我皇祖洞见西法之精审学焉而会通之益知其可垂永久乃敕灵台专行弗失既而钦定数理精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予虽未习其事然幼闻皇祖闳论因得笃信而敬守之即如明以前之法每日以百刻计而西法则以九十六刻计夫一时八刻其理明简易晓不待智者而知之闻本朝初曾有讼西洋人私窃四刻者时刻乃一定之数窃将安往不亦大可笑乎又如日出入之早晚节气之长短薄蚀之分数今每验之辄不爽铢黍非其法至精至密曷克臻此或云尧时玑衡之法西洋得之其说当存而弗论第自皇祖表章以来迄今百馀年行之无弊虽百世不易可也此苏颂所撰新仪象法要以其影抄宋刊且为钱曾述古堂所藏之物因视为旧籍而题弆之又岂见异思迁乎详识诗后用示来许
岭南荔支词 其一 (己卯) 清 · 阮元
七言绝句
岭外书传唐伯游,风枝露叶汉宫秋
如何天宝年间事,欲把涪州换广州(荔支叹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自注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进入胡三省通鉴注用苏说)
⑴ 苏文忠公荔支叹诗自注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埃奔腾死亡罗猛兽毒蛊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王十朋苏诗注引李注云谢承后汉书唐羌上书云伏见交阯七郡献生荔支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士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云云后汉和帝纪元兴元年唐羌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⑵ 荔支叹风枝露叶如新采三辅黄图汉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宫扶荔者以荔得各自交阯移植百株于庭
⑶ 通鉴天宝五载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