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阮自嵩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顷有数小石家僮叠而为山且陶人物编屋宇植草木以拟山间景象颇有幽致宋石门折而图之因各纪二十字
拉伴事幽寻,古洞共探历。
马蹄相追随,岚气袭衣湿。
戴君六十诗 明 · 尹台
七言律诗
小石戴君少以才名著乡校中苦数奇不遂科选乃脩孝友之行以信之家而式之乡闾人莫不敬且颂云顷岁余与君伯氏郡守君议建乡社以导化里中众推君为之正俾领约事君迪率有方里中无少长咸归之或争曲直得君一言即帖帖服可不谓能以古道变今俗也耶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君周六十之辰社会诸君并乞言为君祝噫嘻君之贤众无间然矣余叹长倩之达不能易仲方之善化故为赋七言四韵效寿献焉
传经几试三千牍,阅世今周六十年。
为士岂誇长倩达,入乡应信彦方贤。
芝含晚媚朱霞绚,桂捧秋阴碧露悬。
醉引斑衣供戏舞,不招鸾鹤也堪仙。
云际飞梁压水开,翠岩丹壑自萦回。
扪萝欲记天台路,片片青霞屐底来。
栖贤舍利塔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康熙六年丁未夏六月,在家门人古薪唐郁文从燕邸南还,过匡山栖贤,持西堂石鉴覞子书,报本夏四月初旬于石桥之西麓下得舍利无数,极大如豆,极小如菽,皆五色莹彻。玻璃瓶载以瓦函,函上小石刻“皇宋咸平庚子岁建此舍利塔”十二字。因无佛世尊字,疑为诸祖、善知识阇维所获。向传佛舍利有五色光灿,铁椎,上下俱陷,馀即不及。乃大慧禅师亲见,真净文公与佛无异,此为不可辨识。余谓辨在石刻单写舍利塔字,若诸祖及善知识,则应写某禅师舍利,此为佛无疑也。盖耶舍尊者自西晋负铁金轮至,明天启间归宗半偈因修塔误出舍利,此在宋咸平之后。然耶舍来匡山,曾驻锡数载,安知无随身供养,别请作塔者。又铁轮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塔,役使鬼神一日一夜,分置国土。按神州所造,入八万四千数,惟十九处。而道俗兴福分建,亦何能测量。且佛法东流,神僧携来,其不及书载,殆无纪极。神异出兴,应有时节。残碑断碣,经兵火荒芜,终难埋没。今栖贤适当其运,宜尽诚庄严新塔,仍奉藏其中。函是谨稽首载缘起,并作诗以颂。诗曰:
佛性甚光明,能破一切暗。
佛性甚坚利,能断一切物。
流被千百骸,结成五色珠。
表此坚光体,法化无有二。
念我遗教者,睹珠如佛在。
一粒细如菽,供养福无异。
况聚千万珠,瞻仰发夙慧。
极果摄微因,感应通心臂。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
果即在因中,当念无终始。
我以此一心,供养诸如来。
获睹佛真身,朝暮常顶礼。
金轮触神光,三十年于此。
今复闻栖贤,古塔示瑰异。
将建窣堵坡,作诗寄千里。
佛身不可赞,我赞非言句。
愿佛鉴我心,与佛身无极。
遂我今日愿,心光泽营卫。
有理必有事,本举末自至。
广及诸未来,学佛到佛地。
题渔洋诗话草稿二首 其二 (辛亥)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妙香此瓣倩谁传,秃笔虞戈老更妍。
我为拈来石帆偈,鹊山寒食泰和年(先生极爱遗山、济南绝句。昨予于使院后轩题扁曰「小石帆亭」,正对鹊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