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倬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自号海岸道人。崇祯元年进士,历宁波、杭州两府推官,以丁忧归。南明弘光时,授仪制主事。清军破南京,被执不屈死。有《瑶光阁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历宁波杭州二府推官累迁礼部郎中有瑶光阁集
维基
黄端伯(?
—1645年),字元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省黎川县)人,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因拒降清廷而殉国。
黄端伯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次年授浙江宁波府推官。
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
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
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
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
崇祯五年(1632年),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府推官。
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
崇祯十年(1637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
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
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
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陷北京,崇祯帝自缢。
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即于南京称帝,黄端伯面北动哭,盼为国效力。
经礼部尚书姜曰广推荐,授为正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仪制司郎中。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失守,朱由崧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及忻城伯赵之龙等百官皆迎降,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十二个人,其中高级官员仅刑部尚书高倬,其馀皆是中下级官吏以及一般读书人,故时人叹曰:“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
”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书写“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大字,拒不出迎。
清豫亲王多铎,命兵卒将端伯押至面前,并吆喝使跪,端伯不屈。
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不愿多说一句。
多铎问:“马士英何等臣属?
”端伯答曰:“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
”黄端伯断然拒绝并斥责迎清失节之人,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
多铎将其关押在江宁逾四个月,其间端伯一再拒绝清廷劝降。
虽然身处牢狱之中,依然谈笑如常,且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
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
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道:“不降则戳!
”黄端伯誓死拒降,多铎遂命杀之。
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
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高喊:“何不刺我心!
”临刑前,面北遥拜,颜色自若,观者万馀,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北向叩头,口呼高皇帝、烈皇帝就死”。
口占绝命词曰: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余文𪹓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余文𪹓(16世纪—17世纪),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余文𪹓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获授江都知县,公正判决案件,然而为人坦恕不严苛,每晚为民事通宵端坐。
天启五年(1625年)行取福建道监察御史,转任湖广道御史,疏陈贵州军事,请求削叶向高籍遭罢归;崇祯初年恢复原职,但在四年(1631年)监考武会试不力被削籍,又和马思理、高倬因事下大理寺,得陈于廷抗疏救回。
后来余文𪹓得起用为南京大理寺右丞,历任左少卿、大理卿后回乡;永历三年二月(1649年)他前往肇庆谒见永历帝,擢官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和宗室朱盛浓审问永历朝五虎(袁彭年、刘湘客、金堡、丁时魁、蒙正发),再调左都御史署都察院,很快投降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