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呈润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林铭球,字彤右,一字紫涛。普宁人,原籍漳浦。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官大理寺右副。著有《谷云草》、《浮湘》、《怡云堂》、《铁崖》等集。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维基
林铭球,字彤石,号紫涛,本姓蓝,先世为福建漳浦县人,登第后始籍广东潮州府普宁县人,同进士出身。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补海丰监诸生,举天启四年甲子乡试第七名,忌者以异籍攻之,被除名。
崇祯即位,伏阙上书,准附福建会试。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奉使谕祭唐藩,又命册封岷藩,擢江西道监察御史,申救蓟辽总督洪承畴免逮,荐黄道周起废籍召用。
兵科给事中魏呈润以争监视宣府中官王坤、劾御史胡良机事贬外,铭球论救之。
巡视西城,巡按宣大,移按湖广,奉敕监军。
十一年戊寅(1638年),总理熊文灿招抚张献忠,铭球与分巡道王瑞楠、总兵左良玉谋俟献忠至,执之。
文灿不从。
后张献忠果据榖城以叛。
十二年己卯,监临楚闱。
因与岷藩结怨,左都御史受贿赂,借口楚饷稽迟,镌秩左迁河南臬幕。
旋以护陵功,起补光禄寺监事,转大理寺右寺副。
闯军陷京师,被迫任伪职,后遁归。
乙酉(1645年),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铭球在乡集子弟为兵,守望相助,救揭阳郭之奇于贼中。
清兵入潮广,与之奇谋起义兵,图恢复,以积劳忧愤,悒悒寝疾卒,年六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因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维基
方士亮(16世纪—17世纪),字君绳,号慕庵,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方士亮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的进士,获授浙江嘉兴府推官,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丁忧。
服除,调往福州,再迁官兵科给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谢升,谢升说:「君主以不用聪明人为高招,今上太用聪明人,令天下朝政败坏。
」又说:「各位不用谈政事,皇上早有主意。
」他连同言官弹劾谢升诽谤泄密,使其被削籍。
之后他相继他弹劾陈新甲、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桂、吕大器、马爌,请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谠、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抚恤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葛枢的家人,推荐方岳贡、陈洪谧,朝廷大多采纳。
周延儒督师,他担任赞画军前,战败后入狱,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释放归乡。
弘光年间方士亮得起用为户科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声军队;隆武帝即位后升任太常卿,北征时受命和与何九云辅导唐王朱聿𨮁,福京沦陷后去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
冒禹书,字玉简,如皋人。
诸生,候选训导。
有《倩石居遗草》。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如璨(?
—1645年),又作李汝灿,字用章、衡峤,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葛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如璨是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湖广蕲水知县,转任刑科给事中。
崇祯十年(1638年)闰正月,因为朝廷渴求直言,他上陈回天四要,谈论财用政要弊病,大意指:「国家祖制原本是好的。
但自从不用军而设兵,人民开始不得安身;自从屯军不耕而收饷,农夫开始不得维生。
有兵不练习,士兵增加而饷粮减少;有饷不核查,饷粮多而多假冒士兵。
近来核实使四出查核,而屡闻他们聚敛饷粮,冒名占有者没有又减少,可谓有才能吗!
魏呈润、詹尔选、李化龙、刘宗周都是一上表问题就遭罢黜,今天皇上下诏求直言,若能倘赦免他们,收为左右,那样直言可以不求而至。
辅成君道,尤其在于大臣,今天大臣瞻前顾后,结党营私,又怎能怪经常发现盗贼啊。
」崇祯帝怒,将李如璨入狱及削籍。
黄道周营救未果。
弘光帝继位,起用李如璨继续担任刑科给事中,清军破南京,他身著丧服,伤心哀号,作祈死文以祈死,不久去世。
姜思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姜思睿,字颛愚,一字谓明,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
思睿少孤,事母至孝。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改湖广道御史。
崇祯四年上陈天下五大弊,皆切中时病,其所言加派之害民心,毒怨得小患,巨与节省无法裁至驿递,递民失所,必将驱而为盗,后盗益起,略如思睿所言。
四月管理屯马,六月巡按顺天。
四年,帝分命内官往宣大、三边监视,思睿言祖法禁用宦官,不听。
已,劾首辅周延儒奸邪,以家人周文为副将,弟素儒为锦衣,叔人瑞为中书,受赇行私诸不法状,请罢斥之。
明年,给事魏呈润、御史李日辅建言被谪。
踰月,仝官王绩灿疏荐刘宗周、惠世扬、李邦华、张凤翔,下法司拟问。
思睿皆抗疏申救之,不听。
五年七月,命巡按云南,濒行自陈万里远辞,百虑交集,窃见当今事势,四方无一宁宇,百姓无一安生,而阁部以阿顺取容,诸司以委蛇自固,讲幄之体貌日亵,言路之纠驳不灵。
抚按以案牍为事功,守令以催科为殿最,阃外之抚剿游移靡定,帷中之遥制牵掣不尝,缇骑接踵于道途,冠裳骈迹于狴犴,举朝拯焚救溺之精神,专用之摘抉细微,而以察吏诘戎,予夺大柄,仅付之于二三阉寺,实事不做,做事不实,嘉言不用,用言不嘉,厝火自安,不知变计。
悠悠天下,安望有太平之日哉!
疏上,旨切责之。
云南时普酋怀异死妻范氏,遂结诸峒反,出扰临安、大理诸郡县,抚镇屡征不克。
思睿至,自随数骑抵其峒,抚降之。
滇两水,一昆明池,一澄江,皆广二三百里,泓口淤塞,山雨奔涨,久之淹没庐舍及田二百余万亩。
思睿亲行视,先募民修堤外子河,以防暴水。
后挖河中积滩,以泄大流。
筑洱淙、邢园、白塔等七坝,四月而工成。
又以滇咽喉要地,多空隙,未城,新筑城八,其旧土者皆易以砖,民咸赖之。
思睿为御史久,再劾辅臣周延儒、成基命,后温体仁私书发,复劾其欺误,与温体仁互相诋毁,夺俸。
出视山西河东盐政,为安邑故都御史曹于汴修建讲学书院,公余亲莅书院讲授。
云南、山西两省俱肖像祀之,告假归里,未几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