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道周

相关人物:共 87 位
共 87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仙游人,字翰荃。崇祯四年进士。授临桂知县,擢南京御史。因抨击杨嗣昌忠孝两亏,被贬为浙江按察司照磨,迁光禄署丞。李自成入北京,被捕。大顺军西撤后,兰友南还。唐王任为佥都御史。事败,匿居海隅十余年而卒。
维基
林兰友,字翰荃,号自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中辛未科进士。
刑部观政,授临桂知县,十年(1637年)行取,十一年擢南京湖广道御史。
因夺情事弹劾杨嗣昌,贬为浙江按察司照磨。
与何楷、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
迁光禄寺丞。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陷北京,林兰友薙发自匿,仍为贼所捕获,拷挟备至,终不屈服。
李自成败,逃离北京。
唐王时,任太仆少卿,迁佥都御史。
清军攻进福州后,全家逃往海边,十余年后逝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龙游人,字君乂,号瞿父。力学好古,文章沉郁峻茂。崇祯七年进士。任漳浦知县,擢监察御史,迁山东巡按。上章荐刘宗周等,弹劾兵部尚书陈启新。后以太仆卿致仕。晚年好读史,尤精《周易》。
维基
余日新(?
—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登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
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
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
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1667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定海人,字时望,晚号天愚山人。明崇祯十年进士。任广东番禺知县,捕盗息讼,多所建树。升工部主事,为人中伤,谪为福建幕僚。南明隆武时为兵科给事中。入清称病不仕。生平手抄经史百余卷,诗文皆直抒胸臆。卒于康熙五年十二月中。有《天愚山人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三
谢泰宗,字时望,镇海人。明崇祯丁丑进士,官南安府推官。有《天愚山人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望,定海人。崇祯丁丑进士,除南安推官有天愚山人集
维基
谢泰宗(?
—17世纪),字默寘,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谢泰宗是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举人,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授广东番禺知县。
县境盘古十八峒流寇长期未能剿灭,渠帅苏凤宇称王,号称万人;他出任南路监军剿灭流寇,用计抓获得苏凤宇。
其同党潜伏山巅计划劫回首领,苏凤宇望见后大叫令绳子断裂,士兵不敢靠近;他立刻下马手与其搏斗,终于在军前斩杀苏凤宇示众。
部下参将打算杀掉投降的数百人,拿出金盘玉带为献礼,他严词拒绝,令降兵免被杀害。
谢泰宗因功迁任工部都水主事,遭中伤而谪为福建泉州推官。
流寇入侵时,巡行视察;不久调任南安,因贪污被罚八千金助饷。
隆武帝继位,黄道周推荐担任兵科给事中,受命前往浙江;福京失陷后加入柴楼军队,不接受张存仁推荐,到七十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9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
明总兵,本史可法部将,多铎下江南时迎降,隶汉军镶黄旗。
从破徽州,先后擒金声、黄道周等。
授江南提督。
后与明张名振战于吴淞等地。
坐匿失炮械罪夺官降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常熟人,字景之,号苍林。
赵用贤孙。
崇祯十年进士。
授编修。
黄道周、刘同升、何楷、林兰友等称长安五谏。
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复谋入阁,士春抗疏争劾之。
忤旨,谪广东布政司照磨。
后复官,终左中允。
维基
赵士春(1599年—1675年),字景之,号苍霖,晚号东田居士,直隶常熟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吏部侍郎赵用贤之孙,叙州知府赵隆美之子。
崇祯初年(1627年)入复社,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刘同升榜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
为人耿介不阿,杨嗣昌夺情入阁,赵士春上疏弹劾。
贬福建布政司检校。
不久复官,终官左春坊左中允。
时人称赵士春与林兰友、何楷、黄道周、刘同升为「长安五谏」。
入清不仕。
著有《保閒堂集》26卷,诗14卷。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十月十三日以疾卒于家。
徐乾学为其撰墓志铭。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之椿(1600年—1651年),字大生,号徂徕,直隶扬州府如皋县人。
明末官员。
明天启元年(1621年)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与王思任、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合为“天崇五才子”。
授行人,崇祯四年(1631年)升吏部稽勋司主事,历验封司、考功司、文选司,因直言见忌,崇祯六年被贬官。
归里筑指树园閒居。
明亡后长期从事抗清活动,顺治四年与如皋人赵云、李七等举兵反清。
兵败被逮捕入狱。
顺治六年(1649年),大赦出狱,暗中与海上鲁王通信。
其子李旦被任命为御史。
后因家童谢庭兰告密被捕。
李之椿绝食七日死,李旦被斩于西市,同死者有48人。
李之椿妻许氏被关于嘉兴玄妙观,亦绝食亡。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中柱,字石厓,号摩青,平湖人,崇祯庚辰进士授吉水令口吃于书无不读尤好管韩故为文雄深浩瀚卓然成家有怀木庵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石臣,平湖人。崇祯庚辰进士,除知吉水县有木庵诗草
维基
沈中柱,字右臣,号摩青,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同进士出身。
口吃不能言,熟于左国史汉,尤好管韩为文,纵横捭阖,落笔数千言立就。
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三甲进士,初授江西吉水县知县,请减租蠲税,当事者格不行。
复邹忠介书院以课士,黄道周以言事下狱,遗书刘彭岫,力救罢归。
后构建怀木庵,奉父隐其中,著有《怀木庵稿》、《问道录》。
晚为僧,名行燃,号无诤,往来灵隐、金粟间。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洪谧(1600年—1668年),字龙甫,号默庵,福建晋江人,进士出身。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八年(1635年)擢苏州府知府,十年被降级留任。
起迁登莱副使,晋太仆寺少卿 ,转升兵部右侍郎。
隆武帝时,授兵部左侍郎,改礼部侍郎。
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
因母老乞归。
年六十九岁卒。
有子陈俞侯。
孙陈元焻、陈元焱。
与卢若腾 、蔡肱明、张朝綖、吴韩起、黄锡衮、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杨明琅、沈佺期、许吉燝、何运亮、史赞圣、苏国瓓、王命岳、施显等人并称“鲁东同朝十八名士”。
曹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曹广,字远思,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庚辰科进士,大理寺观政,授汀州府推官,能清冤狱,在官五载,一介不扰于民。
调繁漳州,与黄道周交好,曹广作文治论赠之。
后擢刑部主事,以母老不赴,辞归,倡修学宫,周恤贫乏。
归时年未三十,顶嘉兴起兵事,不克。
监国擢给事中,进太仆卿。
后以蜡书致海上,频遭不测。
尝葬顺治五年翻城之役殉难之杨文琦、杨文琮、杨文瓒、杨文球四兄弟及其家属十棺于鄞县,人称高义,巡抚李某重其行,时问起居,而广未尝干以私。
卒年六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1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幼即嗜学,读书每反复手抄,因以“七录”为斋名。天启四年,同创应社。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归,于次年集郡中名士,创立复社,并与应社合而为一。三年,与吴伟业同中举人,并于南京开复社大会。四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六年,复社苏州虎丘之会,到者数千人。于是复社之声气通朝右。同里监生陆文声与张采有隙,求入社不许,乃诣阙告“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严旨穷究,及周延儒再相,事始得解,而溥已卒。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有《七录斋集》,又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词学图录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天启四年(1624)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崇祯元年(1628)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之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由是"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斗争,复社声势震动朝野。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天如,太仓州人。崇祯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有《七录斋集》。
维基
张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后改字天如,号侯在,改号西铭,直隶太仓州(属今江苏太仓市)人。
明代文学家、学者,复社领导人。
张溥幼年好读书,所读书必手抄写一遍,朗诵过后焚烧,如此者五六遍才止,右手握笔管的指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指受冻皲裂,每日用热水洗手数次,后来将幼时读书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即来缘于此。
与同邑张采同学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1628年)两张以选贡入京考试,张采成进士,两人名声大振于都下。
二年(1629年),张溥归乡,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以复古学为名,称为复社,成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
崇祯四年(1631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
张溥得授庶吉士。
以葬亲乞假归里。
崇祯十年(1637年),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与张溥一起推举周延儒复出。
同乡监生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乱天下,福建人周之夔曾经担任苏州府推官,因事被免职,怀疑是张溥所为,听闻陆文声举报复社,也弹劾张溥等人把持计典,复社等人恣横之状,章表送到巡抚张国维手中,张国维言周之夔去官并不关张溥之事,提学倪元珙也出面维护复社,俱遭到崇祯皇帝下旨斥责。
吴昌时对张溥下毒,张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年四十。
,无子嗣,学者私谥仁孝先生,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
共 87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