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姜埰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刘沂春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泗哲。
崇祯进士,累官刑部郎中。
姜埰、熊开元以言下狱,移刑官定罪,沂春欲轻之,忤思宗,遂夺官归。
维基
刘沂春,字泗哲,号鲁庵,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长乐县人,明朝末年官员。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科福建乡试八十三名举人,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年),刘沂春中甲戌科三甲209名进士。八年任浙江乌程县知县,十二年升南京工部主事,官至郎中,后来被夺官。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时,因为钱肃乐推荐,擢升为右都御史。1648年,以右都御史兼任东阁大学士,1649年十月,刘沂春因病免官。刘沂春隐居深山,卒于侯官凤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53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须。
姜埰弟。
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以建言触帝怒下狱,垓尽力营护。
又见署中题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请去之。
去官后居苏州。
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志,欲杀之。
乃变姓名走宁波,国亡,还吴中卒。
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有《筼筜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如须,埰弟。崇祯庚辰进士,除行人有筼筜集
维基
姜垓(1614年—1653年),字如须,号筼筜,晚号伫石山人。山东莱阳县人。明末官员,官至行人司行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行人,曾上书请求《题名碑》的阮大铖名字。方以智以“畏辞”讽诫姜垓。弘光年间,阮大铖得势,欲杀之,姜垓逃到宁波,后隐居苏州,与徐枋友善。卒葬西山之竺坞。私谥贞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74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浙江按察使。顺治中,康熙初两遭诬告,被囚数年。晚年复起为四川按察使。工诗,多愁苦之音。与施闰章齐名,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户部主事,历官四川按察使。有《安雅堂集》及未刻稿《入蜀集》。
词学图录
宋琬(1614-1673) 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工诗,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加严沆、丁澎、陈祚明、张文光、赵宾又有"燕台七子"之目。其诗以才情隽丽、格合声谐见称。其词有"忧谗"之语,人服其赋情之真挚、用语之苍古。有《安雅堂全集》。词集名《二乡亭词》。
简介
莱阳宋荔裳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久矣。乃人称其登临宴集之暇,好为小词,甫脱稿,辄为好事袖去。尚书红杏,郎中花影之句,恒津津人齿颊间云。间读《安雅堂》所载古文辞,暨各体韵语,绝似昌黎庐陵诸大家,与建安开元时人,不禁叹曰“美哉,泱泱乎,东海之风。于鳞以后,一人而已。”顾以未得读其诗馀为恨。一日,先生驻骖五茸,得追随杖履,采莼淀湖,玩月九峰,历寿梦之遗墟,吊平原之故馆。夕阳蔓草,流水寒鸦,相与徘徊不忍去。于是出其奚囊中诸长调歌之,多商羽之音。秋飙拂林,哀泉动壑,不足喻其峥嵘萧瑟也。已而置酒名园,银屏绛蜡,掩映于花榭竹屿间,檀板红牙,肉倡丝和,先生复出其小令,为曼声歌之,如新筝乍调,雏莺初啭,尖佻新艳,不数齐梁《子夜》、《读曲》诸歌。噫,观止矣,湖海之作,伧父辛刘;闺帷之制,衙官秦柳。此真子建天人之才,邯郸生能不为之咋舌汗下乎。余尝谓之曰“不朽之道,人患其少,公患其多,岂欲占尽文苑诸家耶?抑公以生平风波危惧,跋胡疐尾者尚少,而更将深造物之忌耶。”先生为之扪腹微笑而已。康熙己酉暮春下浣,云间年家后学董俞苍水题于玉屏梵阁。
清诗别裁集
字玉叔,山东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浙江按察使。著有《安雅堂集》。○观察天才俊上,跨越众人,中岁以非辜系狱,故时多悲愤激宕之音。而溯厥指归,仍不盩于中正,此诗中之变雅也。王新城称为“南施北宋”,惟愚山足以俪之,洵为定论。
维基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
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
清顺治丁亥进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
为一代诗宗、清八大诗家之一,亦为南施北宋、燕台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的首位进士。
宋琬之父宋应亨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清丰知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应亨于清兵陷莱阳时遇害。
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少能诗,有才名”。
曾随仲兄宋璜游学京师,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识。
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
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
一度因“文字余孽”为逆仆所陷,下狱。
顺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
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亲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诬告宋琬与登州于七起义有关,下狱,三年后释放,流寓江南八年,与宋荤、朱彝尊、王士禄等人诗酒唱和。
康熙十一年春任四川按察使,次年进京述职,遭逢三藩之乱,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于兵火,忧苦成疾,卒于京城。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捷(1567年—1633年),字心泰,号龙门,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
曾祖高禄,祖高拱,父高凌烟,赠文林郎江西道御史,再赠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
母王氏,封太孺人,赠太宜人。
兄高推,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十四名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寻丁父忧,天启二年(1622年)授河南固始知县,平白莲教李思贤等乱,中州刊传《高侯平妖集》。
旋以母忧去,服除,再令固始,崇祯元年授山东道御史,三月疏劾工部主事杨惟和、袁熿冒居副宪,少卿加衔陕西新督臣史永安、王之采以建祠互相推诿,词臣吴孔嘉借黄山献謏,流毒乡井,章下所司。
八月,以疏紏辅臣刘鸿训,帝以捷肆意妄言,夺俸三月示惩。
已而告归。
崇祯二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具疏特荐,以特旨起用,起补江西道御史。
时袁崇焕被逮下狱,十二月高捷即疏参辅臣钱龙锡与崇焕奸逆相倚,崇焕之杀毛文龙也,龙锡密语手书,不一而足,即崇焕疏中亦有辅臣龙锡低徊私商之句,两人阴谋诡计,目中安知有皇上乎?
三年奉命巡按山东,劾府道四州县二十人,东省肃然。
三年庚午科山东乡试,拔来仪、左懋第、姜埰等人,四年监试礼部会试,又主武举。
会噪军经山左,为侍御出境后两月事,坐谪补上林苑左丞,寻晋南铨主政,历稽勋正郎,升山东东昌道副使,驻临清。
后以失陷属邑,兵部拟遣戍,疏辨,下旨免戍。
卒年六十七。
墓在县北十五里曹古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1709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居苏州,字学在,号鹤涧。
姜埰子。
以布衣终老。
善书,笔势如篆籀。
画山水法倪瓒。
工诗,擅七绝。
有《焚馀草》。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
姜实节,字学在,号鹤涧,一号仲子,莱阳人。有《焚余草》。
清诗别裁集
字学在,山东莱阳人。流寓吴中。○此贞毅先生仲子也,好古畏荣,布衣终老。诗工七言断句,每于若不用力处遇之。

人物简介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或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
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
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
同年,八国联军入京,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至西安。
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
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曾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
直、晋、秦、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
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
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
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
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
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原额勒登保褒忠祠基础上重建)。
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
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
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
授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
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求孝钦删去贻谷名。
贻谷兄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由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
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督垦直、晋、秦、陇、长城、河套等地。
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
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秦、晋、陇沿边各厅州县。
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兼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垦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
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和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
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
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
光绪三十年至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
贻谷在任钦差垦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
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
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中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
送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
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
定亲王溥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
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
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
《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
《荣禄存劄》中,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定兴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
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任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
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
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定罪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
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
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
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
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
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菊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
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
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果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
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
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
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
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中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
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
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果湘林、俞菊笙。
俞菊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
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
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章扳倒处死,押解王宪章赴刑的正是贻谷之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
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
军机大臣中,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因贻谷案、王宪章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
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
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
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
监国载沣欲保全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
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友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
贻谷居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
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
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
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派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
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
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向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
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闻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
“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兄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建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讳贻谷入吉林先哲祠”。
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
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
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
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
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
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
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
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
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东,绍兴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自行人迁礼部主事历官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有蕺山诗集
维基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后人称其为蕺山先生。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明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人物。“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刘宗周为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章颖颇有学问却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人均出其门下。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中式丁酉科浙江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不久因母丧,守孝三年。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封行人,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官太仆寺少卿,“必三四辞而后受事”。天启时,因得罪魏忠贤,削籍。明思宗继位,替杨涟、左光斗等平反,命宗周为顺天府(今北京)府尹。崇祯元年(1628年),刘宗周指出崇祯帝施政弊病,上疏言:“陛下救治之心,操之太急。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崇祯帝以为他迂阔,但仍叹其忠。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起,京师被围,米价腾跃,刘宗周上疏请罢九门税,又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安定民心。刘宗周在任京尹期间,政令一新,力挫豪强。对太监无理请求都不答应,而被指责攻击,宗周治事如常,武清伯手下殴国子监学生,宗周捶之,枷武清门外,又持明法纪,周恤贫民,后谢病归,都人为之罢市。崇祯九年下旨起用,授工部左侍郎,又上疏曰:“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繁,进退天下士太轻。诸臣罪饰非,不肯尽职业,故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不能治兵,有兵不能杀贼。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屡次直言上疏,每受贬斥。崇祯十四年九月,吏部缺左侍郎,崇祯帝上朝时叹气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于是再次起用了他,后官至左都御史,常起常罢。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刘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又与故侍郎朱大典,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以备勤王。五月,福王朱由崧登极于南京,以宗周为左都御史。宗周自称草莽孤臣,屡次上书讨贼复仇,后因劾马士英、阮大铖,被黜归里。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陷杭州,刘宗周正在进餐,闻讯推食恸哭:“此余正命之时也”,决定绝食殉国。其门人王毓蓍率先投水自尽,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遂绝食二十日,闰六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八。另一门生祝渊,在刘宗周卒前两日,亦自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
天启二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限惜薪司索物,忤魏忠贤削籍。
崇祯初起南礼部主事,累官刑部侍郎。
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朝士多营救。
石麒执法断斩。
奏上,新甲弃市。
寻擢尚书。
坐拟姜埰、熊开元罪轻,忤帝意,落职闲住。
福王监国,召拜右都御史,改吏部尚书,为马士英等所扼,郁郁不得志,乞归。
清兵下江南,嘉兴城陷,自缢死。
隆武谥忠襄。
清谥忠懿。
有《可经堂集》。
槜李诗系·卷十九
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善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管节慎库为魏珰所嫉以新城侯王升坟价事夺职崇祯改元由考功郎累晋刑部尚书时法官引律大抵深文石麒奉旨清狱多所宽减至陈新甲以失事下狱石麒力争论斩其党大恨复谳张若麒许定国丁启睿等大法赫然无倖免者寻科臣姜埰行人熊开元以言事下狱疏救不允责令对状罢归十七年南京起右都御史转吏部尚书上定官制慎破格行久任禁营求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其时官方浊乱石麒以年例出户科陆朗御史黄耳鼎为藩臬二人夤缘留用疏讦石麒遂乞休明年失国入郡城自经死谥忠襄仆祖敏李升皆从死嗣子尔谷辑遗文曰可经堂集予谓士人委身王家不幸遭逢世变纵不能杀身殉国亦当飘然行遁与草木同腐耳何至弃封疆贪利禄腼颜自活绝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乎吾郡死节数公名炳天壤慨慕流风宛然如在予辑是卷不能无三叹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宝摩,嘉兴籍青浦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削籍崇祯初起南礼部历官吏部尚书有可经堂集
维基
徐石麒(1577年—1645年),原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进士出身。世居钟带镇画水乡(今平湖市钟埭镇)。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因忤魏忠贤被削职。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即位,徐石麒被重新起用,任南京礼部郎中,调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左通政、光禄卿、通政使。为人有正义,“急人之患难,虽侧踵焦原,不忘援手。”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召为右都御史,改任吏部尚书,被给事中陆朗排挤,遂辞官。晚年居枫泾。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围攻嘉兴。徐石麒闻讯叹曰:“吾大臣也,城亡与亡”。城陷时,自缢死。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六
字涵碧,莱阳人,吴县诸生杨去病室。有《古柏轩集》。
众香词
涵碧,为明都谏如农公孙女,徵士勉中女,少承庭训,精工书画,皈依施亮生真人,通《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