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三桂

相关人物:共 189 位
共 189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程源(1613年12月3日—1661年),字企一,又字培元,号云阉,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江津县(今重庆江津)五岔乡人,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
崇祯十五年壬午科第五十七名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诗一房会试第242名,殿试三甲241名,工部观政。
十七年甲申授行人。
李自成军攻打潼关,程源上疏朝廷防御十策,没有被采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攻克北京。
次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隆武帝,程源前往投奔,被任命为太常寺卿,奉使到广东。
1646年,隆武政权灭亡后,程源在广东参与拥立桂王朱由榔称永历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负责经营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督战获胜有功。
偏桥之役,叛将王祥俘获程源,他晓以大义劝说王祥归顺明朝。
永历十五年(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
程源背发毒疽,含恨而终。

人物简介

维基
佘一元(?—?),字占一,号潜沧,山海卫人。
清朝官员。
明末举人出身,崇祯十七年(1644)参预吴三桂守山海关对抗李自成之役。
顺治四年丁亥进士。
康熙八年(1669年)主编《山海关志》。
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
以疾告归。
著有《潜沧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3 【介绍】: 清汉军正黄旗人。
顺治间由贡生授固安知县,累擢江南巡抚。
十八年,指苏、松、常、镇欠赋之文武绅衿万余人为“抗粮”,悉予褫革。
又指诸生金人瑞、倪用宾等以知县贪酷而聚哭文庙为“震惊先帝之灵”(时顺治新卒),致诸人悉遭凌迟处斩之祸。
康熙间任云南巡抚,吴三桂反,被杀。
蔡禄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明末清初福建海澄人。
初为郑成功裨将,顺治间降清,授左都督。
康熙间授河南河北镇总兵。
十三年,暗结杨来嘉叛应吴三桂,为清将阿密达擒获,旋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清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
初授刑部理事官。
康熙间,累擢山西、陕西总督。
初附鳌拜,以为官清正,免处分。
旋内调为刑部尚书。
十三年,与明珠等力主撤藩。
吴三桂反后,命莫洛经略陕西。
至宁羌,王辅臣叛,力战受伤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钦邻(?
—1674年),字邻臣,号江屏,江南仪徵人。
清朝官员。
刘钦邻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科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进士。
康熙八年(1669年),出任广西富川县知县。
康熙十三年(1674年),广西将军孙延龄响应吴三桂反清,攻陷平乐府,不久围攻富川。
钦邻招募乡勇守城,与敌军对峙五十多天。
同城把总杨虎夜引敌军入城,钦邻率领家丁力战,杀敌三十馀人,终被敌军捕获,身受重刑,缚送桂林。
孙延龄用官印诱降,钦邻严词拒绝,遂被羁押,在狱中赋绝命诗,自缢而死。
清廷追授太仆寺少卿,谥忠节。
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
鲁仁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号元长。
以守备署汉凤营千总。
康熙间吴三桂叛兵至,城陷不屈死。
有《春秋评解》。
白色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5 【介绍】: 清汉军镶白旗人,白如梅子。
初任内院副理事官,官至江西巡抚。
吴三桂、耿精忠叛,色纯遣兵败耿精忠于会昌,克吴兵于杨村。
卒谥勤僖。

人物简介

简介
白文选(1615年—1674年),本名可哲,字毓公,陕西吴堡人。
明末清初人物。
早年随张献忠征战,屡立战功。
张献忠死,随孙可望、李定国抗清。
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发兵十四万攻昆明,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直扑云南。
白文选反与李定国共同反击孙可望。
以功封为巩昌王。
次年,率军驻守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战败后入滇,与李定国转战滇西,有兵五万余众。
永历十五年(1661年),败于腾越茶山,南明降将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等追赶白文选,十一月二十五日两军相会于孟养,马宝带着吴三桂的书信劝他投降。
白文选仓皇之间投降清军。
后任太子少师,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封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
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文选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历城人,字怍庭,号溯玉。顺治十二年进士,累官兵部侍郎。有《澹馀轩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七
孙光祀,字怍庭,号溯玉,平阴人。顺治乙未进士,改庶吉士,由给事中官至兵部侍郎。有《胆余轩集》。
维基
孙光祀(1614年—1698年),字怍庭,号溯玉。
其先为山东平阴人,通籍后迁于历城。
进士出身。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山东乡试,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式乙未科二甲第六名进士,选庶吉士。
次年,改礼科给事中,上疏陈“慎诠选、核镇将、核赎锾、剔衙蠹、禁滥征、酌科议”六事,皆中利弊,部议允行。
历任刑、兵、户、吏四科都给事中。
六年中,疏凡二十余上,悉奉温旨褒嘉。
出典湖广乡试,取士百六十人,而捷南宫者六十四,得士称最盛。
选太常寺少卿,假归。
康熙元年(1662年)补四译馆少卿,修葺馆署,考校译字生四十人;请复旧制,兼翰林职,著为令,馆中勒石纪德;转右通政使。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充殿试读卷官,晋太常寺卿。
会天坛有牧马者,上遣内侍察堂官职名。
或谓光祀任甫三日,可勿预。
光祀曰:“居其职,敢诿其过乎!
”遂与同官俱列名,罚俸三月。
其年,迁通政使,擢兵部右侍郎。
康熙十二年(1774年)十二月初,吴三桂起兵叛清,孙光祀密疏请诛杀其子吴应熊,以杜绝内患。
三藩之乱平定,中枢有力焉。
康熙十八年(1679年)充殿试读卷官。
京察,自陈乞休,赐蟒服回籍。
时岁大祲,出粟五百石以赈,全活无算。
至如睦族党、周贫乏、设义学、建桥梁,懿行班班,又其余事云。
年八十五,卒,入祀乡贤祠。
共 189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