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贵州威清卫人,字梦范,一字小范。万历举人。知孟津县,清苦自持。迁河间府同知,告归。孙可望入黔,被杀。有《秦游草》、《峨石斋集》。
人物简介
又有大错者,丹徒钱邦芑也。明季官云南巡抚,品节学问,冠绝流辈。明桂藩称帝,建号永历,邦芑竭方翊卫,为结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以阻抑孙可望,其功最多。帝仓卒奔缅甸,相从不及,乃削发改僧服,自号“大错”。往来滇黔,晚至衡岳,死即塔焉。《鸡足山志》徐霞客创稿,简略未刋。大错居山一年,大有增补,为《滇中山志》善本,所著《蕉书》及《诗文集》皆散佚。剑川赵联元,搜辑编为《遗稿》四卷,其咏梅柳诗,旧有传本已刋入《云南丛书》。
人物简介
曾高捷(1587年—1667年),榜名曾高桓,号云驭,云南大理府宾川州籍江西安福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306年)丙午科云南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兵部观政,累官吏部验封司员外,致仕归,山居读书,精求性命之学。生平慷慨好施,至老不倦。丁亥(1647年),孙可望入滇,胁之以官,抗节不屈,弃家入鸡足山削发为僧,名宗本,字还源。在天池山下建白云居,昼夜参究佛理,精勤不息。清康熙六年(1667年)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47 【介绍】: 明四川巴县人,字非熊。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中,历官詹事,丁忧归。崇祯三年召拜礼部侍郎。博学多才,熟谙典故,而性尖刻强狠。周延儒、温体仁为首辅,皆援以自助。体仁援尤力,六年冬,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朝野震惊,而言官劾之者多得罪。后以匿义军陷凤阳奏报罢。周延儒再为首辅,力请召应熊。应熊至,延儒已罢。南明福王立,改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孙可望破遵义,应熊遁入永宁山中,死于毕节。
王应熊(1589年—1646年),字非熊,号春石,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除补翰林院检讨。次年,任会试同考官。历官翰林院修撰、司经局洗马、左春坊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三(1627年1月10日)丁忧归里。崇祯三年(1630年)拜礼部右侍郎,敢于任事,为人刚狠,屡被弹劾。崇祯五年(1632年)进左侍郎。六年冬,廷推阁臣,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由于未经廷推,被给事中章正宸、范淑泰、御史吴履中等人所攻击,王应熊无奈,只好请辞。王应熊归里后,其弟应熙仗势横于乡里,与同邑乡绅前侍郎倪斯蕙子倪天和互相争斗,天和被告发入狱,倪家失败毁家。乡人赴京击登闻鼓,起讼应熙居乡不法,凡四百八十事,词连应熊。诏下抚按勘究。崇祯十五年冬,应熊被召入京,事情得解。次年六月赴京,因被首辅陈演所排挤,宿朝房四十日后即被允许归乡。南明弘光帝时,任王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湘、云、贵军务,应对张献忠。不久南明灭亡,部下各据州县,拥兵自雄,应熊不能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等南走重庆,部将曾英战死。可望袭破遵义,应熊欲遁入永宁山,隆武二年(1646年)至贵州毕节卫仁怀县土城病逝。独子王阳禧,死于兵,竟无后。
人物简介
何闳中(?—1651年),字絅卿,号蘧宿,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甲午五月初一日生。何闳中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湖广乡试八十五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三百八十一名,三甲二十名进士,初授镇江府推官,改苏州府教授,七年升国子监博士。崇祯元年升刑部主事,改仪制司,教习驸马,五年升祠祭司员外,升四川参政,七年任提学参政。十一年调松潘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洱海道参议,十六年升本省临安道副使。在当地防备灾患,爱护士民,优异的士子必定奖励。弘光元年(1645年),沙定洲作乱攻打楚雄,何闳中带兵会合杨畏知据守城池,坚壁清野,到邻县请求支援,多次却敌。很快沙定洲大量部众来到,他和杨畏知日夜登城,以忠义激励人民守城;适逢孙可望来到解除困局,破城西走,他就前往大理交付粮食工具。孙可望受杨畏知约束,于是迎接他和沐天波回来。永历三年(1649年),南明朝廷任命何闳中为太常卿管理云南学政,士子都庆祝得师,多人向学。可是南明疆土日益狭窄,措置不一,孙可望愈发骄横,使他担忧。不久孙可望要胁封王而杀害杨畏知,他得知后痛哭弃官,隐居在洱海东城。他在该处建立蘧庵书院,道袍披身,寄情诗酒;谈及国事时总会哽咽到无法进食,至永历五年(1651年)冬天去世。有子何昌祚。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51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秋野。崇祯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南明永历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官洁廉,遇事持平,不为李元胤等“五虎”所容,被诋为邪党。以阻孙可望封王,被杀。
严起恒(?—1651年),字震生,号秋冶(秋野、秋壑),真定籍浙江山阴人。壬寅十二月二十七日生。天启四年甲子科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六年除刑部河南司主事,八年广东恤刑,九年升贵州司员外,十三年官广州府知府,在广东任职。为政宽平不苛,爱民如子,百姓感之,迁任之日,乡民千馀,拥绕不得行,众复舆归署。迁湖广衡永兵备副使。隆武帝时,任户部右侍郎,总督湖南钱法。永历帝立,兼督湖南军饷。王驻武冈,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领钱法。后从王至肇庆。时朝政决于李元胤,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金堡、蒙正发五人附之,揽权结党,人称“五虎”。起恒居其间,无所匡正。桂林破,从王奔南宁。永历帝时,擢拔为太仆卿,不久晋为户部侍郎,又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永历四年(1650年)二月,孙可望在贵州自称秦王,严起恒与吴贞毓皆竭力反对,可望怀恨在心。是年十一月,孙可望派贺九仪带兵五千人,刺杀严起恒和杨鼎和、兵科给事中刘尧珍、吴霖、张载述等五人,投其尸于水,当天吴贞毓出差在外得免。
人物简介
【生卒】:1602—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丹徒人,字开少。南明永历时,官至右佥都御史。在贵州余庆县他山下辟柳湖,号他山湖。以避孙可望搜捕,为僧,号大错。南明亡,移居云南鸡足山,又迁湖南衡山。诗多怨音。有《大错遗集》。
人物简介
丁胤甲(1605年—1670年),字子冠,号庚先,又号岸庵,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福建乡试举人,曾任海澄县教谕,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吏部观政。授淮安府推官,擢浙江道御史,巡按贵州。永历时,逆寇孙可望乘隙入黔,劫胤甲于酉阳界。执见时,众官皆跪,胤甲独挺然不屈。乃令引出,羁民房中。后晋太仆兼佥都巡抚黔南,终以中书舍人致仕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