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耷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或1636—1707或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全州清湘人,本名朱若极。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释号原济,一作元济,又有道济一号,或出于后人误传,字石涛,别号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有生趣。对绘画理论卓有所见,主张遗貌取神,著有《画语录》。晚年定居扬州,对明朝覆亡虽尚存隐痛,于康熙南巡亦往接驾。生卒年歧说甚多,上述分别为近人傅抱石、郑拙庐所考,别有1642年生之说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道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又号苦瓜和尚,又号瞎尊者,又号石公上人。靖江后人,明楚藩后。
词学图录
石涛(1642-1707) 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乙酉(一六四五)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又号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等。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有名句云"搜尽奇峰打草稿"。 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代表人物。王原祁尝云:"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其推重至此。尤工八分隶,擅诗文,每画必题,时寓亡国之痛。著有《画语录》,精癖卓绝,词义奥衍不易解。
黄鹤楼志·人物篇
石涛(约1642—约1718) 清代画家。
姓朱,名若极。
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
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系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书画大家,亦善诗,在画史上与清初的弘仁、髡残、朱耷并称“四僧”。
康熙元年(1662)深秋抵武昌登上黄鹤楼,被名山胜景吸引,作诗《登黄鹤楼》,感叹鹤去楼空,抒发悲凉惆怅之情。
并曾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绘成一幅山水画,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堪称与李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佳作。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道济,字法舟,秀水人,祝发芝溪东禅寺,晚居天宁,有《剩语》一卷。
万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人。
朱耷弟子。
能作一笔石画,而石之凹凸浅深曲折肥瘦无不毕呈。
所画花鸟及题款,均神似朱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0—1896 【介绍】: 清浙江绍兴人,原名润,字小楼,后改伯年。
幼时在家学画。
十四岁至上海,入扇庄为学徒。
曾冒任熊名绘扇出售,为熊所见,即收为弟子。
一度为岁荒被迫参加太平军,在军中掌旗。
后在上海卖画。
工于人物花鸟,尤喜用民间传说为题材。
所作不仅能得陈洪绶、八大山人、华岩等之长,且能突破传统,成为“海派”大师。
词学图录
任伯年(1840-1896) 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绍兴人。少承家学,日以楮墨自乐。擅花鸟,重写生,兼工人物,尤精肖像画,浅描淡染,笔墨简而传神,近陈洪绶。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与任熊、任薰,任预合称"四任"。
马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河南杞县人,字颀公。
顺治三年进士,官推官。
善画山水、花卉,有八大山人风骨。
维基
马颀(1609年5月22日—1655年),字人表,号蓼龛,河南开封府杞县人。马颀个性英敏,幼年失去父亲,由母亲亲自教育,文章诗画皆精,刚成年就入读县学,每次科考都名列前茅,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顺治三年(1646年)成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淮安推官,以宽大审理案件,让吏民驯服;淮安有三城,兵民杂处,他能调和两者,商人欣然复业,五年(1648年)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被嫉妒者中伤,六年(1649年)拾遗,其后降调为大名经历,他大为怨愤,数个月后去世,人们都感到可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6—1762 【介绍】: 名或作觯。
清江苏兴化人,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墨磨人、木头老子等。
康熙五十年举人,官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
善画,花鸟为蒋廷锡弟子,又师事指头画家高其佩,并取法徐渭、朱耷、石涛。
所画以破笔泼墨见长。
曾任宫廷画师数年,以不容于画院,乃卖画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吴灏,1930年生于佛山,字玉、又字子玉,号迟园、迟居士、退园词客,广东省佛山市人。
吴灏先生介绍他临《清明上河图卷》的情况吴灏先生介绍他临《清明上河图卷》的情况。
先祖吴荣光,精鉴别,善书画。
祖父吴赤云,父焕文。
叔伯均从事医业已三世,少年亦从父习医。
祖父富收藏,濡染极,即龄即好东涂西抹,长游学于穗垣香岛间。
一九四八年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为校长丁衍庸所器重,同年从赵少昂先生游。
一九五四年拜江南谢稚柳先生为师,学业精进,所临王渊《竹雀图》,师称其作笔致清新。
他于两宋绘画、元代水墨经过一段很长的力学过程,下及明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数十年寝馈其间,直取古人神理而后已。
所作粗放之笔,业师软叹曰:“其淋漓酣畅之致,足使青藤却步、苦瓜袖手”。
容庚教授与之结忘年交,数十年中相鉴评书画。
先生于绘画外于书法、诗词、篆刻其造就不亚于其绘书,可见文艺一门取学之法并无二致,先生诗词得五代二李(李煜、李璟)与北宋诸家者多,书学宋四家,尤用力于黄庭坚,偶作狂草则取法张旭与怀素,于治印则集历代各家之大成而自出新意。
其学也广然其风格却同一。
结构严识最谨中见灵动,简澹的情意又感其渊穆,豪放跃宕中含娇媚而绰约,是现代中国传统画派中的一位有力的继承者,著有《梦帘香阁词》、《吴子玉书画集》、《大笑草堂印存》。
梦帘香阁词
予所好者,诗词书画,尤以画为最,次则为词,垂老不改。少日戏为歌曲唱之,借古人之作以感慨人生,未尝刻意用力于此。中岁多故,笔砚书画几成灰烬,悲悼亡之凄凉,痛盛年之不再。儿女娇痴,亲故远离,竟成无告之人。寒夜孤灯更阑无寐,得以此自遣耳。未尝有与世人争一日长短之想,敢以词人自居耶。辱蒙拙作筹仁丈收入其丛书中,余既感且愧矣。因重抄一过,偶有新作及初刊未列入者,此编一并录之以为快慰矣。 春阴斜日山房枯寂草草漫记之时癸酉二月也 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