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成栋

相关人物:共 31 位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崇祯七年以兵部侍郎代傅宗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九年,以清兵攻入关内,下吏,久之放还。
弘光时起故官,代沈犹龙为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
隆武帝时,封平粤伯,留镇两广。
闽中事败,又与瞿式耜共立桂王于肇庆,进东阁大学士。
清兵至,逃梧州,又走至岑溪,不得脱,乃降于李成栋,与家属部众数百人皆被杀。
维基
丁魁楚(1563年—1647年),字中翘,号光三,圣名路加(拉丁语:Lucas),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村人,祖籍山东诸城,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丑科进士。
初官户部陕西司主事。
善事权要。
崇祯四年(1631年)春,以右佥都御史为保定巡抚,崇祯七年(1634年)任兵部右侍郎,代傅宗龙任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因后金入塞,畿辅被兵,魁楚被究失机之责遣戍,崇祯十一年(1638年)之后释放。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甲申国难后,由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同年十月,以原官起用,以兵部右侍郎总督河南、湖广兼巡抚承天、德安、襄阳等地,未及赴任,随即代沈犹龙任广东巡抚,总督两广军务。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命丁魁楚以原官协理戎政,寻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赐尚方宝剑。
靖江王朱亨嘉于桂林反叛,攻下梧州,监禁广西巡抚瞿式耜,丁魁楚檄令思恩参将陈邦传等突袭朱亨嘉,于桂林捕获朱亨嘉押送福州。
隆武帝封丁魁楚为平粤伯,仍留镇两广。
唐王灭亡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兵部尚书吕大器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是为永历帝,进东阁大学士,兼理戎政。
丁魁楚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端砚,并将其制成精美的砚台。
清兵南下攻下广州,进逼肇庆,丁魁楚奉永历帝逃亡梧州,随即又改道去岑溪,因锱重太多,有船三百馀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馀万两,被清将李成栋追上,丁魁楚投降。
李成栋与丁魁楚曾经结怨,李成栋于是杀魁楚家人数百人。
魁楚乞求饶恕保全一个儿子,李成栋笑说:「汝身且莫保,尚求活人耶?
」一并被杀。
幼孙为李成栋部将罗成曜收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四○
曾道唯,字元鲁,一字自庵。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进士,授刑部主事,转郎中奉差,江南审决,浙江恤刑多所平反,升常镇兵备道。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历升湖广左参政,晋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九十在堂,陈情终养。卒年七十六,有《介石斋》诸集。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有传。
维基
曾道唯(1573年—1648年),字元鲁,号自庵,广东南海县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登庚辰科进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张差梃击案,授刑部主事,转郎中。
刑部会同十三司官员举行会审,曾道唯参与。
出参常镇兵备,转山东按察使,寻以病归。
天启间起江西右布政,兵备抚州。
时巨珰魏忠贤用事,道唯力辞不就。
崇祯间起浙江右辖,调湖广左辖。
时楚藩禄米外,庶宗口粮悉多虚伪,道唯厘剔滥冒,岁省公帑数万金。
晋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九十在堂,陈情终养归。
防广郡荒旱,捐助赈济,乡人赖焉。
先是南海县向有定弓加赋,道唯与兵部侍郎郭尚宾等公揭两府疏,除以他邑沙坦抵额,民困苏焉。
居乡非公不谒当涂,历方伯,陟卿贰,如一日。
明隆武二年(1646年)他在广州拥立唐王朱聿𨮁即位,年号绍武,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
清军南下,攻克广州,绍武政权灭亡,曾道唯降清。
永历二年(1648),李成栋反清复明,召用曾道唯,未至而卒。
暮年究心医术,得养生法,卒年七十六。
有《介石斋诗稿》传世。

人物简介

维基
晏清(1578年—1650年),字玄洲,一字泰征,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冈县人。
晏清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
授芜湖知县,有清廉的名声;改吴江知县,芜湖民请他留任。
吴江吏来迎接,在路上相争,不得行,再宿乃去。
吴江水涝,他为民请命,擢升为吏部验封司主事。
天启年间,魏忠贤请封其从子魏良臣为伯爵;晏清阻止。
吏部尚书周应秋削晏清籍。
崇祯初年,以原官起用。
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骚扰蕲州、黄州,焚黄冈县枫香桥一带;文学邓云程兜甲执铁鞭,率乡兵数千格斗退敌。
张献忠驻黄冈县白杨山,县民被杀六、七万人;晏清率父老向湖广巡抚王梦尹请兵,王梦尹不应。
晏清任验封司郎中,周延儒勾结太监王化民入吏部,奏转任晏清为广东盐法道佥事。
弘光元年(1645年),晏清任尚宝司卿;隆武二年(1646年),晏清任太仆寺卿:但都没有赴任。
当时江州、黄州已经沦陷至满清。
朱由榔即位,擢升他为吏部左侍郎,辞官不至。
李成栋破广东,晏清避地浔南。
永历帝在南宁,擢升为吏部尚书。
吴贞毓以主事任吏部侍郎,诋毁晏清。
晏清为方端士所重,吴贞毓没有什么作为。
永历四年(1650年),吴贞毓为户部尚书,与王化澄一起陷害晏清,晏清辞官;皇帝不许。
诏狱兴起,晏清进谏,皇帝不听;于是移病不起,拜表即行。
在浔州不久病卒,年七十三岁。

人物简介

维基
潘曾玮(16世纪—17世纪),字采生,号二岳,南直隶镇江府溧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潘曾玮年少贫而力学,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次年(1598年)联捷进士,授浙江杭州教授,迁任国子监博士,上呈《北雍条议》。
擢户部主事后,革除夙弊,在芜湖榷关时,谢绝馈赠。
升广东分巡副使,平定海盗李朝天、刘铁臂等万馀人。
明亡仕清,不久随李成栋反正,和洪天擢、李绮到南宁迎接永历帝,升任光禄寺少卿,转任大理寺卿。
不久辞官归乡,杜门教学。
有子八人、孙三十人。
卒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4—1651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
天聪、崇德间为本旗固山额真(都统),屡与明军战,功最著。
顺治元年从入关,受摄政王多尔衮信任。
旋坐事论死,下狱,不久得出。
授征南大将军,败金声桓、李成栋
世祖亲政初,授以吏部尚书。
后以专横营私及阿附多尔衮等罪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46 【介绍】: 明江西进贤人,字元甫,或作元辅、元父。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崇祯十年,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以误书放归。南明隆武时以原官督师江西,旋致仕。清兵下江西,为门人汪(一作江)亨龙出卖,被害于汀州。有《宝纶楼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父,进贤人。天启壬戌赐进士第二,授编修历官祭酒詹事掌翰林院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文渊阁有宝纶楼集
维基
傅冠(1595年—1646年),初名元范,字元甫,号寄庵。
江西进贤人。
明末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崇祯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罢归。
隆武时起用,督师江西,事败被俘,坚拒投降,在汀州殉国。
天启二年(1622年)文震孟榜进士第二人。
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讲官,掌翰林院事。
崇祯十年,调任实录馆副总裁。
崇祯十年(1637年)秋,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生活奢靡,有姬妾数十名,夜夜笙歌豪饮。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因督师饷绝,罢归。
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隆武帝诏旨傅冠以尚书兼大学士原官督师江西。
清兵攻陷江西,傅冠躲在邵武府泰宁县门人江亨龙家中,亨龙怕遭连累,与子江养源把他献给清军。
李成栋执礼甚恭,并劝他投降,傅冠拒绝说:“吾乡无叩头宰相,但有断头宰相尔!
”两次自杀未遂。
后押送至汀洲(今福建长汀县)由镇将李发管押,清廷下令斩决。
永历元年(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傅冠整衣冠南向拜曰:“负国无状,死不足赎。
”遂就死。
临刑前赋诗: “幻影落红尘,倏忽成今古。
名义重为山,以身弃如土。
四顾环刀戟,展转不得死。
矢念终不移,皎日有如此。
”《明史》有传。
清朝追谥忠烈。

人物简介

维基
卫胤文(?
—1645年),字祥趾,号紫庵,又号紫岫,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卫胤文是天启元年举人卫之琚的儿子,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次年(1631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中允、左谕德后告归。
十四年(1641年)时李自成入关,陕西军力崩溃,他在家乡连夜赶到北京,痛哭上陈作战计划,表示西方危险,将祸及社稷,并请求徵召四大镇入朝保卫京师;他连续呈上十五道奏疏,捐出三千金犒军。
崇祯帝认为他切实,在朝堂当面褒劳他。
北京失陷,他匿藏在民间,被李自成部下搜获,在审讯前逃到南京。
弘光帝继位,仍然让卫胤文担任左谕德,迎合马士英意思而奏请罢史可法兵马,弘光帝下诏责备他,马士英就和他遂渐亲䁥。
不久他到兴平营,高杰因为他是同里而上疏让他留下监军;高杰去世,卫胤文在马士英推荐下即时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兴平的部队,经略开封、归德。
很快朝廷下令安庆巡抚并入应天巡抚,屯抚并入凤阳总督,王永吉兼巡抚淮安,他则兼巡抚徐扬。
当时柳城人高金高自修筑土城,训练壮丁,不接受李自成命令,卫胤文上疏让他担任副总兵。
归德失陷,清兵徘徊不前,令徐州人民惊慌,王永吉请求急调阁标以及甘肃团练营救;但忽然传来密旨要求撤军入卫,因此各军队前向江上,徐州空虚。
王永吉再次上书说:「清兵已进入虹县,距离泗州二百里,万一泗州沦陷,就会直达盱眙。
盱眙东南一路可达淮安,正南一路可达扬州,西南一路可达六合、浦口,不但淮安、扬州无法支撑,而且随时会渡江攻入南京。
请求让卫胤文、刘泽清全力守住徐州、泗州,保全南直隶的门户,同时以南直隶全力防寇防清,才不会四面受敌。
」朝廷不采纳。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朝廷才命令他和李成栋屯驻泗州,未出发扬州已沦陷,他投水而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
朱学熙(?
--一六四七),字叔子。
清远人。
诸生。
师事陈邦彦。
明桂王永历初,授翰林待韶。
会邦彦战败,与李成栋鏖战,互有胜负。
学熙乘间执知县杀之,举清远城以迎,邦彦遂入死守。
兵食不足,学熙辄倾资以供。
城破,取先人兵法焚之,肃衣冠,自缢而死。
著有《南越》、《广艾》及诗赋等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清汉军正蓝旗人,原籍抚顺,字陆海。
佟养性堂兄弟。
太宗时直内院理事。
顺治间以总兵衔从博洛南下,与李成栋进兵广东,擒明唐王弟朱聿锷等,署两广总督,驻广州。
明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反攻广州,均为所败。
五年,李成栋反清投明,被劫至肇庆。
遂被杀。
萧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萧琦(?
—1648年3月10日),字韩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萧琦原名萧嗣琦,天启七年(1627年)高中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授广东始兴知县,调高要县,兴建阅江楼和诸生讲学,因事连坐罢官。
李邦华、李日宣为他辩护,迁工部都水主事,又谪浙江诸暨知县,案件未留下任何文书。
许都作乱,与陈子龙招降他,转为刑部河南司主事、仪制主事。
隆武年间,杨廷麟命他到广东,他却侵吞事例银数万;除授礼科给事中,住在郝永忠军营内,获推荐担任左佥都御史监督粮饷、恢复国土和剿灭敌匪。
郝永忠索求粮饷,他出力聚敛。
永历帝打算进入土州,萧琦疏上「十方便、十不方便」劝止,擢升为兵部左侍郎。
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代王化澄出任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推荐书记刘方夏自中书舍人迁官职方主事。
萧琦本来有民望,注重名节,但到此时是未能保持廉洁;其时国库空虚,卖官取财,积得数万也无济于事。
次年(1648年),永历帝到南宁,萧琦和王化澄、严起恒、马吉翔、庞天寿、许兆进、吴其雷、尹三聘、洪士彭同行。
李成栋反正,他贿赂北镇抚赵元符向罗成耀自荐;陈邦傅掌政,让家丁包围萧琦的船辱骂,将其财产丢到象州水中。
十月,朝廷驻扎韶州,萧琦追问劫饷的人民,被地方民众群殴,受重伤,走到南雄时去世。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