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写竹有清气,满纸墨光浮翠筠。
萧郎已远丹渊死,欲写此君惟此人。
六研斋笔记:李息斋为吴兴别驾,喜写墨竹,用文与可法,动笔郁然,非凉薄者可窥。余得其一幅,作老木二尺,丛筱拥之,叶皆焦墨所成,略不露罅,而神韵变动,真奇作也。赵松雪竹法疏逸,与公殊调,然亦雅重公,其题此幅云云。
六研斋笔记:吴仲圭为松岩和尚写竹枝一卷,简淡萧远,有天成之趣。自题云云。至正庚寅,梅沙弥奉为松岩和尚助喜。
无多茅屋沧波远,一半青山竹树遮。
宛似吾乡荒寂地,直疑割我白鸥沙。
六研斋笔记:元陈慎独名植,写江浦树石,苍莽疏宕,有子久气韵。上书一绝云云。
翠玉萧萧在屋东,主人号作竹西翁。
品题莫说扬州梦,好写閒云入卷中。
六研斋笔记:杨瑀为江浙行省掾属,晚栖峰泖间,植竹千竿,自号竹西居士。赵仲穆为作图,杨廉夫为作记。自题句云云。仲穆诗云:「篱外涓涓涧水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张伯雨诗云:「问讯扬雄宅,深居在竹西。风林宜月影,春日听莺啼。东老应同乐,南邻忆旧题。东风又花草,相与及幽栖。」马文璧云:「杨子宅前好修竹,因看万个碧交加。薰风满簟吹苍雪,春雨充庖尽玉芽。茶臼或闻来北牖,箨龙未许过东家。时时仿像扬州去,拄杖寻君又日斜。」钱惟善诗曰【钱惟善 「惟」原作「维」,按钱惟善字思复,钱塘人,因据六研斋笔记(有正书局石印本)卷一改正。】 :「为竹移家亦苦辛,我如东道竹如宾。石头路滑机锋峻,岘首碑沈感慨新。淡月半窗金弄影,清风一径玉传神。明当拄杖敲门去,爱汝草玄亭上人。」
案:此诗李日华以为杨元诚作。癸集据松江志载杨谦别号竹西,而引谦不碍云山楼歌咏事为證。又疑元诚谢归鹤沙时,变易名号。又疑日华笔记多舛误,未可为据。然癸集庚上赵茂原橚有杨竹西草亭图卷诗,序云:至正乙未春,余来浦东,张溪杨君平山植竹数百竿于西林,结亭苍翠间,扁曰竹西,因以为号焉。云云。平山为杨谦号,其非元诚无疑。
徒羡芙蕖与牡丹,繁华瞬息易凋残。
何如竹石常清淡,冬雪春风一样看。
六研斋笔记:子昂拟东坡竹石,明勾四笔,作马卵石,细筱面面丛丛,不露根节,真所谓筼筜耶?石背一梅树,槎枒有势,仍杂以棘枝,古澹之极。陈孔彦题一绝云云。款云:华亭赞邑陈孔彦题。孔彦字士美。元之县丞称赞府,亦科目中人,非今佐领比也。
日暮东溪上,秋深景寂寥。
叶稀林影薄,水落岸痕高。
野烧明江岛,渔舟入浦桥。
故人烟水隔,怅望首空搔。
六研斋笔记:觉隐写石与茭蒲溪鸟最妙。又作疏林平远,托坾仙笔,题云:蜀畤坾公作画,觉隐题印。又题云:余尝为此卷,坾仙亦到。坾仙喜,遂援笔写此图,余因题此诗云云。
一初阇黎诸法解,吹得道人双剑箫。
大道不知宗北秀,看山直欲尽南条。
六研斋笔记:元僧仁一初,隐富阳妙智寺。杨廉夫与之善。廉夫铁篴,惟一初能吹。杨赠之诗云云。
三月十日春濛濛,满江花雨湿东风。
美人盈盈烟雨里,唱彻湖烟与湖水。
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
美人凌空蹑飞步,步上山头小真墓。
华阳老仙海上来,五湖吐纳掌中杯。
宝山枯禅开茗碗,木鲸吼罢催花板。
老仙醉笔石阑西,一片飞花落粉题。
蓬莱宫中花报使,花信明朝二十四。
老仙更试蜀麻笺,写尽春愁子夜篇。
注:已上凡二十有二首高情远致见于方外仙怪及名山胜水之记游而大人道人二歌则先生闻大道之所自托也读之使人神游八表而人间贵富为不足道矣复识
六研斋笔记:至正戊子三月十日,会稽杨维桢同贞居张伯雨诸人游石湖,有侑者琼英与坐,各为花游曲一章,词情美丽,实一时之盛。
江湖寥阔竟谁之,短疏徒令费我辞。
若以能存鹘等帖,也知足办草堂资。
尘中两足未得憩,林下一亭何不宜。
缥卷展来聊塞白,落成还许再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