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严谨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桑拱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临汾人,字晖升。
自幼为人严谨,年十五,见《近思录》,即以圣贤为份内事。
受业于曹于汴。
书“敬”字悬于室以自警。
崇祯间中举人,屡被聘讲学于郡中或省城,尝三立书院于三乡。
后屡受荐,以母老辞不赴。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取京师,遂绝食死。
有《四书则》。
叶士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叶士彦(?
—17世纪),字无美,直隶庐州府巢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叶士彦是崇祯元年(1628年)选贡,崇祯九年(1636年)中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官职方,外任江西九江佥事。
到任后首个除夕,他日夜侦查城内外管辖的吴楚要道,无不严谨防守。
左良玉军队在郊外阻塞乡路,物资无法入城,他秘密和左良玉会面,晓以大义,说:「将军踏实没有他想,只不过士兵骄纵不听命令,累及主人而已。
」左良玉感到羞愧而撒兵。
游击胡以宁恃著宦官王德化撑腰,假借防寇名义招引无赖当兵,阴谋在江中行劫。
叶士彦告发胡以宁,请袁继咸驱逐胡以宁;他在任内安抚困苦民众,顾念民生疾苦,很快因为与袁继咸不和辞官归乡。
永历三年(1649年)五月,南明朝廷起用他为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联络安庆、庐州的义师。
他的儿子叶鼎跟随郑成功军队,永历十三年(1659年)入长江充当间谍,其后二人不知所终。
周应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应期(1567年10月29日—17世纪),字及卿、际明,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人。
周应期曾祖赠吏科给事中周绍吉,祖父按察司提学副使周琅,父亲县丞周鸣咸,母胡氏,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周延光是其弟。
早年出身国子生,以《易经》中万历十三年(1585年)第十七名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会试中式第二百十名,成三甲进士,获授行人,奉命册封益王,升任御史巡按岭南,执法严谨,有神明称誉。
他的祖父周琅曾在岭南督学有名声,人民都如父母般仰慕他,入祀名宦和乡贤祠,有《易解》流传。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裘祖诰,字伯芙,又字训臣,(1844—1934),河间市行别营村人。
清禦史裘晓华长子,与弟祖诒(字仲禺,号翼庵)俱有才名,兄弟同科考中举人,一时传为佳话。
祖诒特慧,多病未仕;祖诰青云得志,曾两次为慈禧召见,并先后任云南楚雄府、山东莱州府知府,宦途20馀年。
年近花甲,乞养还乡,日以诗字自娱。
其为诗敦厚朴实,才情并茂,格律严谨,佳句天成。
按裘氏为河间书香望族,族中嫡系,多存先辈诗文墨宝;惜“文革”期间,惨遭佚毁。
本书所选诗稿为祖诒嫡孙之桓先生(字肇初,1912—1994)珍藏。
之桓过世,由族人裘文博同志整理复印。
诚乃“百历风雷馀烬火,支言片语亦黄金”,诗家幸,后人尤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8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云客,号一庵。早有文名,顺治十六年始成进士。授惠州长宁知县。珑见县小民贫,以去苛政与民休息为宗旨。被诬劾归。初好佛、道二家,年六十后读明季高攀龙、顾宪成书,乃专心儒术,称信好老人,署室名为志矩斋。卒后,门人私谥仁简先生。
维基
彭珑(1613年—1689年),字云客,号一庵,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江西清江(今樟树市),清初政治人物、学者,进士出身。
早年有感于明末复社被奸党抨击而使明贤沦丧,便和宋德宜、尤侗等人创立慎交社,一时四方络绎,地方名宦和士绅群起响应,纷纷积极入社。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科顺天乡试举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进士,授广东长宁县知县,有惠政,但却遭同僚排挤中伤而被罢官免职。
彭珑回归故里后,在家乡讲学授课,将所居住的房屋命名为志矩斋。
每月的初一与十五,都会邀诸生在文星阁下以文会友,其门下学生多严谨修饬之士,江宁巡抚汤斌欣赏其学问,常屏除侍从亲自登门拜访,(1689)卒,享寿七十七岁,葬于玉遮山,门人私谥“仁简”。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
邵自昌,号楚帆,大兴人。乾隆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有《世麟堂诗》。
维基
邵自昌(?—1813年),字蕃孙,号楚帆,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
大臣,官至从一品都察院左都御史。
邵自昌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式戊戌科二甲第一名进士。
随后选庶吉士,散馆后改任兵部主事。
历任大理寺卿、福建学政等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邵自昌考上举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邵自昌以举人的身分考上从七品内阁中书,并于隔年补官。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二十五日,邵自昌在当年的戊戌科殿试中以总排名第四名的身分,考上二甲第一名进士,被赐予「进士出身」。
而后同年五月十四日,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三日,戊戌科散馆考试后,著以部属用,改任正六品兵部主事。
并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补官。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邵自昌升任从五品兵部员外郎,不久后又升任正五品兵部职方司郎中。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十日,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的邵自昌,经该部咨送堪胜(截取)繁缺知府。
但邵自昌却呈请留部继续担任兵部官员,并经由兵部堂官(长官)转奏乾隆帝。
乾隆帝看完后谕曰:「如今的各部司员,大多都乐于外任做官,而如今这个邵自昌已经在兵部任职多年,已经可以外放为知府,而后经由兵部堂官保送,足以担任繁缺的知府职位,但他却申请留部任用,可以说是一个严谨又节制的体面官员了,如果只是像往常一般准许其继续留职任用,则不足以展示劝勉,因此对邵自昌著加一级,以示嘉奖鼓励。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邵自昌以兵部郎中的身分,充任该年的会试同考官(助理考官)。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邵自昌外任为从五品江南道监察御史。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邵自昌以江南道监察御史的身分,充任该年的广东乡试副考官。
嘉庆元年(1796年),邵自昌转任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嘉庆三年(1799年),邵自昌升任正五品户科给事中。
嘉庆五年(1801年),邵自昌升任正四品吏科掌印给事中。
嘉庆六年(1802年),邵自昌选任为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
不久后又转任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
嘉庆七年(1803年)二月十九日,因为京城外的贫民来京城吃饭的人很多,嘉庆帝下令开设粥场,以赈济百姓,时任大理寺少卿的邵自昌也被任命一同督察给赈情况。
同年六月,邵自昌升任为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
十月,再升任从三品光禄寺卿。

人物简介

简介
谱名启俨,字次仪,一字次宜。
学者称为“次仪先生”。
清湖南省宁乡县五都廖家湾(现宁乡市东湖塘镇廖家湾)人。
清湖南著名教育家。
泸州知州廖廷相孙,廪贡生廖宗尧子,著名诗人陶汝鼐婿。
幼奇慧,七岁能属文,语多奇峭。
十岁为学官弟子。
弱冠后,友惟湘潭张璨、胡祁绪,攸县陈之駓,本县推陶氏一家。
充康熙戊寅(1698)年拔贡,其学行称盛一时。
为湖南巡抚赵申乔所重,荐举博学宏词,旋以“斗南文英”旌其庐。
康熙四十九年(1710)聘为岳麓书院第27任山长。
曾有督学使者考察其学行,廖俨讲授《中庸•天命》一章,词约义赅,督学使者赞叹说:“名下果无虚也!”廖俨性格仁义忠厚,聪敏豪爽,慷慨大方,乐于布施,教学严谨
其又常将薪俸分赠给家境困窘的学生,因此深受诸生爱戴。
知名学者、县人王文清、张锡麒即其门下士。
其臂力材勇绝世,尝徒手搏剧盗数辈。
卒祀岳麓山长祠。
曾作诗两千多首,惜大多散佚。
关于廖俨的学行及履历,《湖南通志》、《湖南省志•人物志》《岳麓续志》《长沙府志》及《宁乡县志》等均有记载。
生平轶事甚多,县人胡泽潢、黄遇隆、陶仕契三太史赠序言之甚详。
著有《警亭文稿》二卷(黄遇隆序)\《息六轩诗稿》三卷(陶士契序)、《次仪制艺》二卷(张发浚序)。
警亭遗草·陶仕契序
次仪廖先生,于予戚谊为祖行,于先君兰谱为同社,素树帜文坛而有声,湘泽闻者也。予成童时,即从先君子诗签酒盏后,窃聆廖先生论,议若泉涌,风发岸然,一往而酒酣耳热,慷慨啸歌,使座上如对鲁连、太白一流人,不敢言猥琐事。先生文固如其人哉!然抱负日深,闻誉日广,而名场轗轲,卒以明经老牖下,议者乃窃谓其文迂怪不协时宜,并摇手戒子弟勿学为廖君文。噫嘻!技虽不售,数十年来,精光犹炯炯射人也。大约先生平昔自命不可一世,同里中诗文,自先太史公密庵、先大父憺庵及先君子叔季外,鲜所推服许可,时俗眼孔亦遂讶且怪,而谬相为疵类,真诀未语玉霖金薤不逢韩愈,乌知其文之光怪陆离,有弗可泯没者哉?先生赍志矣。黄子天为是少游其门者,捧遗稿千馀首,先生堂侄南炎与堂孙如川,率其裔孙付锓,间序言于余。夫余则何能序先生文者,第以素所钦服而乐为之传诵,爰择集中深醇雅饬者若干篇,勉缀数言以归之。盖事颇艰赀,简则易就,集非患寡,要在可传耳。独是先生负才卓荦,抗志嶙峋,既不克致巍科上第,发抒当躬,复不获俾箧中虹草,早阐扬于身后,而徒令一二后进悲遇合之数奇,惧遗文之散佚,而存径寸于赤水也,是不能不为之掩卷三叹云。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严复,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文科进士,历官海军一等参谋官。有《瘉野堂诗集》。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词学图录
严复(1853-1921) 字又陵、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人。有《严复集》、译著《天演论》等。
瘉壄堂诗集·跋
先君子早岁能诗,逮辛丑以后,乃稍稍留藁。集中如《社燕》《过吕太微》《寄太微日本》《论书》等篇,均就记忆所及者录入,如《送陈彤卣归闽》,乃彤卣丈哲嗣季庭兄就先君所手书为赠者录以见示,足见早岁所作,无从追录者尚多。又光绪丁亥、戊子间有《赠海州邱履平丈一律》,不孝祗记其上四句云:「我爱海州邱心坦,瓣香独拜浣花翁。一生名位真无赖,千古诗人几不穷。」至光绪季年所作,虽已有藁,而漏未录入者,间亦有之。兹谨将遗诗裒成一集,分上下卷,上卷乃宣统三年以前所作,下卷则宣统三年以后以至于绝笔也。世之君子,有以此集所未录者见示,俾成完璧,其为德于不孝,宁有纪极耶?丙寅初冬,不孝璩谨识。
维基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祖籍河南固始。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曾为复旦大学校长,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等著作。
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
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幼年,求学,结婚

人物简介

维基
夏修恕(?
年—1840年),字浑初,又字浑夫,号森圃。
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今属南昌市)人。
嘉庆三年(1798年)壬戌科江西乡试第一百十六名举人。
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选翰林院庶吉士。
九年(1804年),加入消寒诗社。
十年(1805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充国史馆协修官、功臣馆纂修官。
十二年(1807年),充任丁卯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六年(1811年),充辛未科会试同考官。
十七年(1812年),考选都察院山西道监察御史。
十八年(1813年),四月,奏请「釐刑狱以省拖累」,嘉庆帝上谕:「所奏深合事理。
国家明刑弼教,意本期于无刑,有罪者不容轻纵,无罪者尤不可株连。
刑部虽总理谳狱,然案情较重、罪名大小,办理自有等差。
近日五城及步军统领衙门于寻常讼案罪止杖笞以下者,往往不察事理,概以送部了事,以致刑部现审之案日积日多,不能速为断结,迨至逐案审理,其事甚细,而到案之人久羁缧绁,隶徒中饱,赀产荡然。
又或查拿案犯,不辨真伪,辄请交部严鞫,及讯明无辜被累,而正犯转得远飏,纷纷株系,桎梏相望,皆足上干天和。
著刑部详查定例并酌定条款,凡轻罪细故、可由五城及步军统领衙门审结者,俱令自行拟结;其应送部而不送部者,固当照例参处,如不应送部而率意送部者,刑部将原案駮回并将该衙门题奏请旨。
至于刑部收禁人犯,尤当审度案情,其问徒以下轻罪人犯、以及干连待质之人,例应取保候审,今往往一概收禁,以致囹圄积滞、疾病颠连,甚或遭瘐毙之惨。
据该御史奏称本年正月以来,狱犯患病及病故者已数十起,殊堪悯恻。
著刑部查明现在监禁人犯,此内凡轻罪及传案待质者,立即清理省释,毋稍稽滞。
嗣后该堂官并随时查察,如司员等有滥传收禁者,均予参处;其内外问刑衙门引用律例,前曾有旨,不得用虽但字样、抑扬其词,今或以他字代用,仍复何所区别,著再行申禁。
断案总当援引正条,如本有专律,不得改引他条,意为重轻,文致人罪。
又该御史奏请饬令刑部于承审本司之外勿另行派审一条,谳狱之道,本当专其责成,即如刑部为执法之官,朕于一切案件皆交该部审拟;遇有案情重大者,特派大学士九卿或军机大臣会审,亦非事所恒有。
今刑部于签分各司之案,多派员会审,殊非覈实之法。
嗣后除实有疑难重案,仍准遴派干员会审外,其寻常案件总责令承办之司细心推鞫,俾令各举其职,以杜诿卸。
该堂官其加意整饬,钦恤惟刑,用协咸中之庆。
」八月,转京畿道监察御史。
十九年(1814年),正月,针对癸酉之变善后事宜奏请「严禁妄拿无辜」,上谕:「所奏甚是,此次办理叛案,其从贼逆党必当悉数捕诛,不容一名漏网。
但岂得因此株累查拿,扰及良善?
近日审讯各处查缉送部之人,多有妄报邀功、挟仇诬陷者,虽审明后即予昭雪,而其人羁禁囹圄,室家播弃,赀产荡然,且有因以瘐毙者。
似此妄行罗织,心实不忍,良民何辜,遭此苛政,其可以消沴戾而召祥和。
现在必应查拿之犯,俱经刑部将年貌住址根究明确,开单饬交京畿及各省按名踹缉,务获究办。
此外如再有妄拿无辜诱供刑逼、以及仇扳捏控者,审明俱按律坐诬治罪,庶矜慎刑狱,除莠安良,以靖人心而迓昊贶。
」后擢都察院兵科给事中。
冬季充巡城给事中巡视东仓、东城,罢黜奸猾吏员,铲除盗匪。
二十二年(1817年),擢刑科掌印给事中。
六月,弹劾直隶总督方受畴迟延不审理赵师氏呈控案件,奏请究查。
外授广东惠潮嘉兵备道,剿戮匪徒,抚平械斗,收缴民间鸟枪,训练州县壮丁,设置义学,整理韩山书院,改善风气。
二年(1822年),充任壬午科广东乡试提调官。
三年(1823年),四月,以惠潮嘉道署理肇罗道,兼摄肇庆府事务,平反罗定州冤狱。
五年(1825年),与肇庆府知府屠英、高要县知县韩际飞等重修《高要县志》。
迁广东督粮道,督办筑堤,亲自捐资,两次署理盐运使。
随后以督粮道护理广东布政使印务。
稽查严密,禁除若干积弊。
充任乙酉科广东乡试提调官。
受两广总督阮元委托总理辑纂刊刻《皇清经解》,并作序文。
七年(1827年),俸满离任,赴吏部引见。
十年(1830年),四月二十二日,升授湖南按察使,护理布政使印务。
清廉平易不苛徵。
十一月二十九日,调任山西按察使。
十二年(1832年),九月初一日,调任安徽按察使。
九月初四日,因山西按察使任内未能审明阳曲县知县「李联蒙藉案索赃案」案情,上谕与山西巡抚阿勒清阿、布政使邱鸣泰、冀宁道王志瀜、太原府知府王世绂等相关官员一同发交吏部议处,遭降三级调用,以从四品候补。
闰九月,又因湖南按察使任内「失察逆猺滋事」,追加处分于补官时再降二级留任。
怡然面对,请假归乡,县志称之「德让君子之遗风」。
十九年(1839年),补授贵州思南府知府。
清理积案,制造纺车,教导人民纺织,半年内街巷充斥纺织声。
主修《思南府续志》。
不久后卒于任上。
二十年(1840年),九月与充任贵州学政的次子夏廷矩相聚。
冬季卒于任上。
为人端正严谨,喜好洒脱的气节,旁人有过失就当面指摘,因此时有龃龉不合,然而心地仁慈温和,见善必为,怜悯丧家,乐于施与,死后受各处任官地的百姓追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北蕲州人,字祥人。咸丰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兵部郎中,充马馆监督。出为雅州知府,累擢署四川按察使,劝民事,理冤狱,设养济院。后以老罢归。主讲钟山、江汉书院数年。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黄云鹄(1819—1898年),黄侃之父。
字芸谷、翔云、缃芸,湖北蕲春县青石镇大樟树村人, 北宋黄庭坚十七代世孙,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进士,官至四川盐茶道,清廷二品大员。
是晚清著名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有多部著作传世。
他主张“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为官清廉正直,执法严谨,不畏强暴,被世人誉为“黄青天”。
因与当时官场不同流合污,得罪了权势,黄云鹄的官越做越小, 最后辞官返籍,回湖北潜心经学、书法。
为两湖、江汉、经心三个书院院长,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密友。
黄云鹄著书有《归田诗抄》、《学易浅说》、《清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续篇》等。
编纂《粥谱》流传甚广。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