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文仪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名标 (?
~?
),清康熙年间(1662~1723)台湾诸生。
〖编者按:王礼《台湾县志》收录诗作时标注「茂才」。
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收录诗作时标注「生员」。
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收录诗作时标注「生员王明标」。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蒋仕登(?
~?
),清康熙年间(1662~1723)人士。
台湾诸生。
〖编者按:王礼《台湾县志》收录诗作时标注「茂才」。
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收录诗作时标注「生员」。
《台海诗珠》误作「蔡仕登」。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42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玉圃,晚号笃斋。黄叔琳弟。康熙四十八年进士。由户部主事历吏部员外郎、御史、江南常镇扬道。以老致仕,家居七年卒。究心理学,以立诚为本。著有《广字义》、《近思录集注》、《既倦录》、《南台旧闻》、《南征纪程》、《中州金石考》等。
全台诗
黄叔璥(1666~1742),字玉圃,晚号笃斋,大兴县(今北京市)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
学宗朱子,以诚敬笃实著称。
曾任湖广道御史、浙江道御使等职。
康熙六十一年(1722)以首任巡台湾御史的身份东渡来台。
当时台湾甫经朱一贵事件,黄叔璥安辑流亡,扫除朱氏残馀势力,并能博采舆论,尤其关心台湾原住民处境,对地方建设贡献颇大。
閒暇之时,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
雍正元年(1723)秩满,奉旨留任一年,将在台观察所得,列为〈海疆十要〉,以供后来任职者参考。
回中原后,因流言所伤,遂落职。
乾隆元年(1736)起河南开归道,调驿盐道,补江南常镇扬道,以老致仕家居,年七十七卒。
  黄叔璥著有《台海使槎录》八卷,内分〈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杂记〉一卷,共一百二十二目,为清代台湾早期文献之一,后来修志者,往往取以为参考。
另有《南征纪程》,记录从京师到福建途中所见所闻,完成于来台初期。
台海使槎录》原刊于乾隆元年(1763),今台湾分馆有藏,成文出版社于1983年将之编入《中国方志丛书》。
另有光绪(1875~1909)年间刊的《几辅丛书》本,196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据之重新排印,编入《丛书集成简编》第六八九册。
以下乃以台银本的《台海使槎录》为底本,参考其它版本及方志所录作品编校。
〖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维基
黄叔璥(1682年—约1758年),字玉圃,号笃斋,顺天府大兴县人(今属北京),康熙己丑进士。为首任巡台御史。其所著之《台海使槎录》、《南征纪程》等书对于闽南、台湾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黄叔璥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顺天乡试举人,之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中进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文选司擢升为湖广道御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一月,任浙江道御史。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朱一贵事件结束,清廷任命黄叔璥与满人吴达礼共同担任巡台御史。翌年6月,黄叔璥抵达台湾后,除了致力与朱一贵残党作战外,也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访问原住民政权,著有《台海使槎录》(《使台录》)8卷,分为《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杂记》(一卷)三篇。其中蕃俗六考,详细记录台湾的山川地势、风土民俗。尤其对台湾原住民的样貌,更是观察入微,因此,该书为近现代考證平埔族历史之根基。另著《南征纪程》一书,记载来台前自燕京至福建内陆的途中见闻。雍正二年(1724年),黄叔璥离台,同年,受兄长黄叔琳案牵连,罢官回老家奉养母亲。乾隆元年(1736年)复官,补河南开分守通省粮储驿盐道,同年改任分巡开归陈许河务兵备道。乾隆四年(1739年)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任浙江镇扬道。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觉罗满保(?
~?
),字九如,号凫山,满洲旗人。
清康熙甲戌(1694)进士,改庶吉士,总制闽浙,有《检心堂稿》。
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反清,觉罗氏率师攻鹿耳门,以分其势。
果败朱一贵,恢复府治,南北二路,以次讨平,台湾遂定。
〖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维基
觉罗满保(1673年—1725年),爱新觉罗氏,字凫山,号九如,满洲正黄旗人,清景祖觉昌安三兄索长阿之后裔。清朝官员,进士出身。满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时隶正黄旗满洲查蒲图佐领下),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福建巡抚。五十四年(1715年),擢闽浙总督,平定台湾朱一贵事件。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官。《钦定八旗通志:大臣传十八》卷152、《清史稿》卷284有传。著有《检心堂集》,辑《小学实义》六卷。载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三。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54录其诗二首。入鹫峰逸人(日籍桑原忱,又桑原鹫峰)《清书画人名谱》(1855)。家族在康熙、乾隆朝出多位进士举人。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清运(?
~?
),字广侯。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武举人。
〖编者按:王礼《台湾县志》〈选举〉、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选举〉、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人物〉、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人物〉等皆记载其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武举人。
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选举〉则另标注其「字广侯;子如松,举人」。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凤池(?
~?
),台湾凤山人。
清康熙年间(1662~1723)廪生,雍正九年(1731)为贡生。
〖王礼《台湾县志》收录诗作时标注「廪生」。
编者按: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选举‧贡生〉、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人物‧乡贡〉、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人物‧乡贡〉九年俱记载王凤池姓名,并标注「凤山」。
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选举志‧贡生‧乡贡〉于王凤池姓名下标注「岁」。
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岁贡〉于王凤池姓名下标注「县学,闽籍」。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0—1766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载黄,一字虚船,又字竹所。雍正八年进士,官编修,乾隆间累迁左副都御史,敢于直言。官终通政使。有《道盥斋集》。
全台诗
孙灏(?
~?
),字戴黄,号虚船。
浙江仁和人。
清雍正年间(1723~1735)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著有《道盥斋集》。
〖参考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维基
孙灏(1700年—1760年),字载黄、号虚船、竹所,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进士出身。雍正八年登进士,二甲四十名,改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十年,担任编修。乾隆元年,担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乾隆三年,担任贵州道监察御史。乾隆六年,担任顺天府府丞。乾隆十年,掌京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一年,担任太常寺少卿。乾隆十二年,任顺天府府丞。乾隆十三年,任光禄寺卿。乾隆十四年,任湖南布政使。乾隆十六年,任少詹事、通政使司副使。乾隆十七年,任太仆寺卿。乾隆十八年,任通政使,后改河南学政。乾隆二十一年,在尚书房行走。乾隆二十二年,担任左副都御史。乾隆二十三年,改任通政使。乾隆二十五年,任顺天武乡试正考官。著有《道盥斋集》。有子孙同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贞吉,号九池。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御史,曾巡视台湾。有《周易原始》、《读经小识》、《碧山楼古今文稿》、《柱下奏议》、《台湾府志》、《浣浦诗钞》等。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五
范咸,字九池,号浣浦,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巡视台湾。有《浣浦诗钞》。
全台诗
范咸(?
~?
),字贞吉,号九池,又号浣浦。
浙江仁和人。
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入翰林院,以诸生跻侍从之职。
散馆后,曾任左庶子,督学山西。
乾隆十年(1745)四月任巡台御史兼理学政,任职两年,以故罢职。
在台期间,与六十七共同进行《重修台湾府志》之编纂。
著有《婆娑洋集》、《浣浦诗钞》。
〖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台银本。
〗以下所录诗作,乃据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等清代方志,并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等近人选集编校。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鹭洲,号南漪,又号柳渔。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工诗,与金志章、厉鹗等以诗相切磋。有《柳渔诗钞》。
全台诗
张湄(?
~?
),字鹭州,号南漪,又号柳渔,浙江钱塘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
曾任《大清一统志》编修。
乾隆六年(1741)四月十二日由翰林院迁巡台御史,兼理提督学政。
乾隆八年(1743)四月秩满,十月丁忧回籍。
乾隆十六年(1751),任工部科给事中;十八年(1753)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张湄书法俊秀,殿试时无人能出其右;又善于诗,常与厉鹗等人唱和,人谓其诗「舂容华润」。
在台二年馀,严查冒籍,校士公明,政绩卓著。
颇重文教,在台期间主岁、科两试,曾仿夏之芳《海天玉尺》编有《珊枝集》,选取诸生课艺佳作,纂集而成,以为士子科考撰文之楷模。
  张湄在台期间著有吟咏风物之作(瀛壖百咏),乃其自厦门至澎湖,自澎湖至台湾,及其在南、北两路之作。
每首四句,诗后皆附诂释,可作为采风者参考。
台湾道刘良璧曾推崇其作:「山川景物历历如绘,令观者如阅山海经,如读水经注。
光燄陆离,千态万状,皆于斯集见之」,并将之与苏轼的海外奇文并论。
连横在《台湾诗乘》中赞云:「张鹭洲之(瀛壖百咏),蜚声艺苑,传播东瀛」。
(瀛壖百咏)原有乾隆年间的精刊本,今未得见。
除(瀛壖百咏)外,张湄另著有《柳渔诗钞》十二卷,共一千一百多首,收在乾隆十年(1745)刊刻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其中,仅七、八卷收录其在台之作,但亦未见(瀛壖百咏)全貌。
近人林文龙曾做辑佚,去其重复,共收得五十七首(含断句)。
以下收录的作品乃以《柳渔诗钞》为底本,辅以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风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并参考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张湄与「瀛壖百咏」)〖此文刊于《台南文化》,新八号,1980年。
〗以进行校对、补充。
(施懿琳撰)
沧海遗珠
张湄,字鹭洲,号南漪,又号柳渔。浙江钱塘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其诗春容华润,不为险怪之体,著有《柳渔诗抄》。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宜青(?
~?
),江西宁都人。
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巡台御史。
现存诗作仅见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所录〈北巡旋署留别诸罗令〉一首。
(江宝钗撰)
维基
李宜青,号荆川,中国江西宁都州人,中国清朝官员,乾隆元年(1736年)高中进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至台湾担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留台约半年。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