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刚毅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满洲正白旗人,库雅拉氏,字颖之。
同治四年进士。
光绪间,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义和团运动中,附和载漪、刚毅,支持围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
后订立辛丑条约时,被指为首祸处死。
英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汉军正白旗人,隶内务府,何氏,字菊侪。
以贡生考取笔帖式,累迁郎中兼护军参领。
光绪中,历奉宸苑卿,左翼总兵,副都统,工部右侍郎,调户部。
协助载勋、刚毅统率京津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充行在查营大臣。
辛丑条约后,被指为袒护义和团“祸首”之一,被迫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陕西长安人,字展如。同治十三年进士。光绪间官至刑部尚书,充军机大臣兼任顺天府尹。义和团起,赴涿州探虚实。迎合端王、刚毅,主抚用拳民。八国联军陷京,随慈禧太后至西安。和议成,以祸首赐自尽。
维基
赵舒翘(1848年—1901年),字展如,号琴舫,晚号慎斋,陕西长安县人,晚清大臣。
八国联军后,庚子拳乱时支持义和团杀害外国人,八国联军时随慈禧西逃,后在《辛丑和约》第二条被指为战犯应予赐死,由此自尽多次但未死,被岑春煊命士兵将之闷死。
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起,历任刑部员外郎、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
二十一年,任江苏巡抚。
二十三年,内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礼部左侍郎,次年升刑部尚书。
二十五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庚子拳乱爆发,与大学士刚毅奉旨调查回奏。
赵认为「拳匪不可恃」,但屈从刚毅,遂提出「抚而用之,统以得帅,编入行伍」、「因势利导」的招安政策。
二十六年,八国联军陷燕京,随慈禧太后逃至西安。
《辛丑条约》签订时,联军指赵为拳乱「祸首」,逼清政府严惩。
慈禧太后把赵的「革职留任」,改「交部严惩」,再改「斩监候」,最后定「斩立决」。
西安绅民闻讯,连署为赵请命,愿以全城之命,保其免死。
太后不敢将其押往刑场,怕引发民变,命「赐死于其门第」,令陕西巡抚岑春煊监督执行。
赵素来体健,试吞黄金、吞鸦片、服砒霜,十几个小时皆不死,痛苦不堪。
后岑春煊施以「糊加官」,命武士以烧酒喷纸,糊其七窍方才窒息身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9—1913 【介绍】: 清安徽庐江人,字彦复,号君遂。
吴长庆子。
荫生。
官刑部主事,与刚毅争一案,愤而自脱公服出署。
弃官后居上海,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
后以唐才常事牵连,避往日本年余而归。
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
有《未焚草》、《北山楼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吴保初,字彦复,一字君遂,庐江人。荫生,官刑部主事。有《北山楼集》。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达,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
淮军将领吴长庆之子,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
光绪二十一年(1895)授刑部山东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事,秋审处帮办。
甲午中日战争后,保初上《陈时事疏》,刑部尚书刚毅抑不上达,乃愤然引疾南归。
宣统三年(1911)在上海卧病,民国三年(1913)卒。
遗著有《未焚草》、《北山楼集》、《北山楼续集》,安徽古籍整理委员会编辑为《北山楼集》,黄山书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