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穆

共 9 首
李评事子伯胤赴平安兵营。赋满江红。侑别
画戟森在眼,正宜伟笔收拾。
江山风土,奚囊里括。
万里从军天有意,幢巾城上春云结。
望白山黑水,吊兴亡,诗几阕。
一盏酒,三年别。
杨柳条,无情绿。
对晚湖握手,西阳易夕。
白日长安回首杳,先春岭上流遐瞩。
记旧游朋伴,隔暮云空相忆。
余生世之眇末。
廓无与而寡俦。
负弧矢于初载。
迹徒系于海陬。
恒兀兀而无所适兮。
怅此身之如拘。
岁辛亥之元正。
充下介而观周。
出国门而西迈兮。
路曼曼其阻脩。
历松京之遗墟。
伤麋鹿之来游。
过箕都而纵目兮。
馀井画之田畴。
点七佛于萨水。
记往事之谬悠。
临九龙之斗岸。
窥铁牛兮深湫。
凌鸭江之洪波。
冰龙鳞兮难容舟。
蓬墟极兮五百里。
狼烟积兮走惊麀。
曰玆为渤海之旧疆兮。
忆全盛于高句。
地气旺而复衰。
人物生而亦休。
主安市兮何人。
抗大邦兮为雠。
婴千里之孤郭。
挫百万使逗遛。
婆娑故府。
犹有残垒兮。
埋没金虏之戈矛。
凤凰新堡。
谩留佳名兮。
不闻岐山之啾啾。
指连山以右转兮。
怕草莱之奸媮。
忽鼙鼓之动地。
拥数千之貔貅。
风光泼于旗纛。
日色耀于兜鍪。
知辽将之来迎。
感劳来之远猷。
趁落照而下营。
胡笳杂于边讴。
霜雪稠兮山坂涩。
河渡阻兮跋涉幽。
寻自达于辽阳。
喜馆待之颇优。
睹城郭之周遭。
见民物之渐稠。
鹤飞华表兮天地老。
一留语兮三千秋。
管幼安兮姱节。
王彦方兮好修。
共携手而避地。
运方熄于炎刘。
抱遗经兮穿床。
著潜德于盗牛。
检余行之莫及。
望君庐而还羞。
胡贞观之天子。
驻清跸兮此夷犹。
逞英心而未已。
困小丑而悔尤。
鹤野阔以茫茫兮。
千里属于一眸。
一带水兮东西。
认渡辽之前筹。
至辽河而乃息。
抗一苇兮常浮。
媚狼娘之水庙。
扣吉签而屡抽。
高平岸上。
极目而西望兮。
黛色横天。
如振鬣之驺。
是谓医无闾之山兮。
屹作镇于青邱。
思禹迹之东至兮。
念明德兮永惆。
迤广野而驰骛兮。
计历历兮几邮。
维山海之雄关。
古长城之东头。
秦皇筑以禦胡。
尽威棱兮难比侔。
胡未至而内溃。
空转民于深沟。
尚勤后代之增筑。
要以卫乎中州。
纷纷刘,石,慕容,耶律,完颜,铁木。
迭入而扰攘兮。
不能隔此毡裘。
信重险之虚设兮。
跨万里兮徒自由。
逮大明之区分。
先控扼其咽喉。
既定鼎于幽燕。
建万世之深谋。
置关吏而讥察兮。
鼓不惊于援枹。
览平州之山河兮。
实形胜而寡仇。
争一州而启衅。
陷五国之孤囚。
不内修而外攘。
犹去医而决疣。
瞻孤竹而竖发。
风万古兮飕飕。
县昌黎兮孕韩。
学远绍而旁搜。
度蓟门而立马。
讶禄儿之凶魗。
满目太平之桑柘。
杳烟树兮相樛。
张家湾兮列青帘。
直沽渡兮泼渌油。
迷官津之舸舰。
邈解缆于闽瓯。
兹寰宇之通衢。
集四夷之群酋。
夕余极于京师。
沓车马之腾蹂。
繁华文物值百年之盛兮。
九陌处处捲侯家之帘钩。
馆乌蛮兮费大官。
荷皇恩之怀柔。
同万国而贺正。
拜殿上之冕旒。
闻仙乐之飘飘。
杂胡部之箜篌。
仰龙衮之穆穆。
咏鹿苹之呦呦。
列彤墀而都俞。
总肤敏之公侯。
惭异言而殊制。
情莫接乎绸缪。
恍心醉而归馆。
月一彀兮岁已遒。
谒先圣于国子。
慨余衣之未抠。
考石鼓而摩挲。
想岐阳之大蒐。
陈仓野之弃物。
获大厦之庇庥。
景韩苏二子之大鸣于两间兮。
恨吾生之蚍蜉。
来逢掖之贸贸兮。
相怪问兮杂薰莸。
贽短章而求友。
愧明月之暗投。
吊文山于祠下。
想仪形而增愁。
一死兮终古。
浑百世兮土一抔。
怀召伯而不见。
市骏骨兮空髑髅。
客宇宙之几过。
但逆旅兮长留。
院太极兮无迹。
堂万柳兮摧为棷。
访屠狗于市上。
悲歌断兮谁与酬。
俗与化而推移。
人向下而益偷。
吾有两眼。
独不见至德之世。
盍早归乎锄耰。
白日忽忽其西驰。
春草绵绵兮玉河洲。
白云飞兮海东。
归梦溢于衾裯。
昔孔圣之皇皇。
终发叹于乘桴。
固吾道之在是。
初不暇乎他求。
信美而不可驻兮。
遂驾言而回辀。
行既返乎故国。
若众楚之外咻。
潜一室之书史。
神六合以周流。
送君之归兮。
起南浦之离忧。
悲凉千古激君之方寸兮。
落日何处兮独登楼。
沿途百物困君之嘲弄兮。
恐不堪乎雕锼。
明年上元兮。
两地相望。
幸对月而思不归来兮。
春风披锦囊之所收。
赋罢三都万口传,才名端合左思先。
吟诗到处江山助,题柱当年志气怜。
冲斗常看埋狱剑,雕虫何用读书毡。
关山远别愁无奈,聚散悲欢问老天(三都用李穆实事)
再别(演雅体) 明 · 权五福
五言排律
玉润鸿名远,冰清凫舄新。
庭多金鸑鷟,家有石麒麟。
总是屠龙手,谁为画虎人。
溟鹏风自顺,篱鴳笑何因。
丹穴凤毛健,渥洼骐足神。
善题鹦鹉赋,合着鹭鹓尘。
一阕骊驹曲,蚁浮若下春(府尹之子泗昌。婿李穆,李蘋。皆工于举业。以文鸣于侪辈。己酉进士第二名云。)
登兹亭而寄傲兮,匪耽欢而淹留(胄之)
有荷香之馥郁兮,实君子之好述仲雍
追古人兮濂洛兮,邀夫君兮停辀(胄之)
惟余志之未修兮,骋精神于千古仲雍句失)
知前后之一心兮,愿因斯而求道仲雍
孔蹠鸡鸣而孜孜兮,夫惟善恶之分也(胄之)
虽前脩之莫见兮,尚六艺之馀芬仲雍
将绪馀而发叹兮,君独我兮北门(胄之)
铁岭峨峨而造天兮,恋君亲而南望仲雍
况期游江亭兮,值急雨之颠狂(胄之)
魂已逝于极浦兮,周流乎烟霞之苍芒仲雍
柳岸没而为岛兮,天风爽而纳凉(胄之)
既解佩而相乐兮,又何七泽与三湘仲雍
独恨夫君北而我南兮,岂王事之靡盬(胄之)
勉同心而异居兮,分白璧而肺腑仲雍
学古琴时父母欢,吾兄吾弟发班班。
仲雍所愿不过此,底事来今楚泽兰。
中原文献地。贤人君子之多。固不可论。吾东方自箕子以来。人才亦盛矣。然近百馀年间。以言为官。而能面击权臣。凛然若秋霜烈日不可犯者。独李正言存吾而已。于今忽有继之者。呜呼美哉。社稷之福也。古人云。君明则臣直。此岂非吾君仁明之所致欤。昔张万福。武人也。尚知阳城之忠。而以大平贺其主。贱且累。虽不得呼万岁于赤墀下。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自古年高而志不衰。家贫而不苟禄。首唱大臣之非。忠犯人主之怒。不以祸福动其心一发。如公之辈。岂多也哉。群圣作成之效。于以益验。山林直士之气。于以益壮。万万世社稷之本。于以益固。此所以扶病起立。而感泣为贺者也。或曰。今谏官论宰相。宰相怒谏官。子以布衣。彼此于其间。不亦可笑且危乎。此避嫌不忠之论也。宋仁宗朝。唐介论文彦博罢相。彦博不以为毁已。而反引用介。后世亦不以介为过论。大抵就一身论之。君。心腹也。宰相。股肱也。谏官。耳目也。假使耳目。见股肱之将陷于汤火而不告之。则岂徒心腹之痛也。股肱亦将烂矣。然则宰相虽云不喜谏官之论己。不忧谏官之见罢。不可得也。又何暇怒乎。且闻鲁有处女。三年不笑。其母问之。曰。忧君继嗣之不定也。虽布衣。所学何事。而乃反不如一女子之用心。嘿嘿不贺明朝廷有直言骨鲠之君子乎。于是。摘用唐参政渡淮诗一联。及关东第一人五字。并十五字排冠句头。又假归去来辞韵三十字。双押撰歌四章以进。伏惟裁决。
平人不识达人归,得之何喜失何悲。
生意如天迥难追,见义不见人是非。
杖策妙年拂朝衣,东门挂冠还翠微。
忠怀落落日下奔,德星夜夜高阳门。
信矣当时白发存,北堂献寿南山尊。
今公本好一瓢颜,那计东山起谢安。
日色重华照九关,寸云欲蔽群生观。
任重命轻泣乞还,回天意气何桓桓。
风闻昨许故山游,新秋行乐随所求。
波绿山紫百不忧,况复黄云香满畴。
关关水鸟唤仙舟,灿灿山果颓丹丘。
东方人物是上流,名高万世传不休。
第恐圣主悔追留,青山不得终老之。
一身行止贵自期,二疏毕竟归耘耔。
人吊相公我歌诗,公乎公乎公勿疑
⑴ 大宪名应贤。字宝臣。江陵人。参判致云之子。公之外祖母之弟。
序曰。弘文馆者。右集贤殿也。犹汉之有天禄,石渠。唐之崇文,丕显。宋之翰林,金銮也。三代以上。圣人之道行。至春秋寖衰。吾夫子惧其失也。书之六艺。以垂于后。后之瞽者。因得以有目。其聋者。因得以有闻。不为异端所害者。犹绵绵数千载间。为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书以得其言。因言以求其实。其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虽不及圣人。然圣人。亦人也。人与圣人。初未尝有异。故因其所为而求之不已。则亦庶几焉。此典籍之官所由设也。昔杨雄,司马相如。善于赋。然未闻有天禄,石渠之作。以赞扬斯文。而徒务为长杨,上林荒乱之词。以眩惑其君。李白,杜甫。虽不追二子。然亦唐之作者也。未闻有崇文,丕显之述。以羽翼当时之世教。而虚誇明堂郊庙之文。其为词靡而不正。宋以赋取士。然以拙俗为程文。该博为支离。虽有作者。奚足玩焉。且赋者。古诗之流也。讽之者含意。言之者无罪。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也。以海外固陋。何敢窃喻于扬马诸君子哉。若言顺而义切。避邪而慕德。则亦所不让。乃作弘文馆赋。其词曰。
若稽古昔我先王之偃武修文也。
握乾符阐坤,珍。
薄汉唐之造。
接汤,武之仁。
尘清于外。
兽还于农。
爰定鼎于华阳兮。
郁瑞气之葱茏。
树金城之万雉兮。
屹左右乎社稷。
双阙崨嶪以造天。
千门磢磕而敞豁。
于时子来之万姓欣戴。
般输之巧手未讫。
搢绅先生有若周召之羽翼乎姬室者。
乃昌言曰。
易云天垂象。
圣人则之。
制作之谓也。
天有紫微上帝之宅。
惟奎及璧。
是近是侧。
是谓文星。
委精则晋有良相。
增彩则周用再平。
所以辅理乎天文者也。
故有天禄,石渠之府。
崇文,金銮之作。
嵥峛乎正寝之南隅。
崒嵂乎未央之左掖。
讲六艺百家之书。
考二帝三王之术。
此隆代之所设。
而为治之上法也。
而况圣上。
体元创始。
诞敷文德。
将使论兵之口。
宣礼让之风。
弯弓之手。
秉游夏之笔者乎。
请先立所以主乎人文者以则天。
王曰俞哉。
宏儒硕生。
闻之踊跃。
莫不明目张胆。
从有司卜。
于是。
素灵射彩乎正位。
坤母不秘其所宝。
爰构丰宇。
廓我大道。
其为状也崙菌葱翠。
瑰玮噏倏。
霮䨴瞟眇。
爽朗昭廓。
翔若鸟跂。
滞若峰矫。
虹梁偃骞兮龙骧。
云窗窈窕兮电绕。
夜月纱棂。
春风珠箔。
若乃温房面阳而南牖。
凉室纳飔而西辟。
三冬而秋衣犹暖。
六月而香灯可亲。
银屏吐霞。
玉阶生春。
接天语之轧轧。
沦余骨兮鸿恩。
荐珍羞于七宝。
若星罗乎晴旻。
和气吞吐乎流苏。
瑞霭缭缛乎金杯。
可令巢父不敢洗其耳。
颜阖不敢凿其坏。
伯夷,子陵之徒。
亦相与谋曰。
盍归乎来。
是以怀瑾握瑜之士。
释来莘野。
收纶渭滨。
元元本本。
骈阗云屯。
朝夕论思。
日月献纳者也。
嗟夫。
沧海宜龙鲲之游。
太山非蚊蜹之托。
盛恩不可以虚受。
特位岂为乎凡材。
苟非其器。
终缠厥灾。
故千选而百拣。
经累世而靡怠。
虽金,张之势胄。
许,史之豪贵。
族联三后。
权倾四海。
千窥百觊。
曾不得蹑其一足。
况世之龌龊者哉。
其谓之天上然也。
先王以之而遗后。
列圣由是而作式。
盖自宇宙以来。
礼乐,文物,天经,地志,阴阳,性命之说。
万匮千架。
于是乎积焉。
自秘书之所未尝有。
邺侯之所未尝闻。
秦火以后。
此焉具存。
徒观其缤纷云委。
狼藉土积。
玉轴牙签。
缥襄缃帙。
残编只字。
价直百璧。
芸香辟蠹。
木天穹隆。
虽苍梧之野晒。
不可一日而终也。
于是管辂之聪明。
世南之善读。
史迁之普览。
杨修之博识。
自青春而黄发。
亘兀兀而不辍。
徒唇腐而齿豁。
曾何记于百一。
宜其陋瀛洲之彦。
鄙云台之宠。
鬼荐青藜者。
非刘向耶。
拭吐龙巾者。
非李白耶。
金莲以游者。
非苏轼耶。
悦主以义者。
非君实耶。
累代之英。
于焉咸集。
何谋不遂。
曷愿难获。
万理无所碍其怀。
千古莫能逃其口。
栖青云之缥缈。
携天香兮满袖。
纫椒兰以为佩兮。
聆舜弦于南薰。
呈琅玕以披腹兮。
非尧舜其焉陈。
风文化于草上兮。
作耳目乎王室。
落清眺于白屋兮。
叫九天之阊阖。
岂厥宠之无缘兮。
默有补乎缺失。
时或风雨凄凄。
哦新诗也。
冰释泉涌。
摅清思也。
凤飘龙起。
纵妙笔也。
周情孔思。
待诏策也。
岳海溟濛。
奏上林也。
峨峨洋洋。
谁患乎无知音也。
时或金殿宴罢。
玉堂更深。
骨冷魂清。
那得有梦。
玉漏已罢于人间。
先生犹卧于天上。
或有进而问曰。
古语有之。
文必由贤。
贤必有文。
文者。
贤之枝叶。
贤者。
文之本源。
今改集贤之号。
而为弘文者。
岂有说乎。
得无舍本而就末者耶。
先生听言若惊。
搢笏而咍曰。
子以今之文。
为文翰之文乎哉。
果如是。
白面少年。
雕虫弄文墨者皆是。
可乎。
夫文者。
天以日月星辰。
地以山川草木。
人于其间。
参三而立。
以忠信为体。
而刑政为用。
以三纲为本。
而四维为末。
五帝由体而务本。
其发也冲漠。
三王开用而示末。
其光也翕赫。
自文王之没。
文丧于天下。
惟天独付之一人。
曰仲尼。
宜其叹文不在兹乎。
嗟梁木之既颓。
斯道寓于文词。
托命蛊简。
不绝如缕。
端木。
仅得其一闻。
濂溪。
溯流而焉究。
然其源在于人心兮。
历万古如一日。
紧我后之明圣兮。
驱庶物于寿域。
穷洙泗之渊渊兮。
履三五之玄辙。
散皇明以烛幽兮。
铸唐虞于至诚。
虑圣德之或愆兮。
日亲近乎老成。
鉴得失于前车兮。
戒金马之荒迹。
孰不焦思而竭力兮。
誓殚节于今夕。
方将有事乎无事之地。
有为乎无为之天。
沕穆坱圠。
与天地同文兮。
通淳化于自然。
此其所以名弘文者也。
遂颂曰。
于皇我后。
冥符太上。
吾道盛兮。
营之不日。
守我骏宝。
勋无竞兮。
虎殿龙楼。
左之右之。
神攸敬兮。
蜷𨄉岿㠑。
洞寘礧磈。
吁可畏兮。
准则八方。
玄化洋洋。
弥亿载兮。
名虽自唐。
大道之行。
由我始兮。
文必有质。
所谓彬彬。
惟圣指兮。
万古斯文。
复形人心于胥乐兮。
乐只君子。
夙兴夜寐。
彰圣德兮。
大人所处。
小人所视。
天其临兮。
大学生某。
恭赞鸿业。
示来今兮。
死别音容已五年,岂知今日梦相亲。
情怀未了还先起,觉后相思倍惨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