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梅鼎

共 8 首
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
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
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
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
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
莺啼呖呖,也啄飞花。
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
日转蓬窗影渐移,罗浮旧隐到多时。
瀛洲伴侣无消息,风撼岩前紫桂枝(《玉照新志》:熙宁辛亥壬子闻李侯事,忘其名,以供奉官为汾州管界巡检。一日,捕盗入九疑山,深历岩洞,人迹罕到,忽瞻绝岩,路穷不可上。徘徊民舍,遥见岭中有青烟一点,了然可辨。村民云:“居常见之,但不知何人取燎,樵夫牧子皆不能到。”李识其处,归以告同姓李彦高者。李君业文,志未就,尝以养生不死为意。每闻有方士异人必访之,与游处,去者皆此类,恨未有得也。闻侯言颇喜,即裹粮同行诣之。至其所,则缘岭寻烟起处,攀跻而上。有草堂三数间,叩门入,见一老人燕坐其中。李问老人姓名,言唐末人,避世来此,姓邢,名氏不必问。李因告以熙宁天子姓名,传序年月,仙老颔之而已。赠李十二诗,临行又书一绝,皆天篆古文。李初莫能识,其后竟不往复,莫知所之也。李得诗凡与同志或吾徒中善隶篆者讨寻十八年,方尽十三篇,遂以传世,诗列其题云“诗赠晚学李君”。)
红岩古迹七首 其一 清末 · 姚华
七言律诗
古迹传闻诡夏殷,红岩一石几纷纭。
字青石赤疑天篆,藓蚀苔封学咒文。
墨拓盛时书屦缩,灰填劫后石如焚。
《奇觚》考释犹堪校,旧本珍宜嗣典坟。
注:邹汉勋叔子遗书《红崖释文》云:“右摩崖古刻,在贵州永宁州东六十里红崖后山诸葛营旁。字大者周尺三四尺,小者尺馀,深五六寸许,行列不整。”赵之谦撝叔《补寰宇访碑录》:是刻俗称诸葛誓苗碑,新化邹汉勋释为殷高宗伐鬼方刻石,独山莫友芝复辨为三危禹迹,之谦疑是苗民古书云云。诸说纷纭,讫未定也。吴臞翁《黔语》:字若大书深刻者,然迫视之,无斧凿痕也。好事者架木猱升,以毡蜡拓之。体若篆籀,又似符箓文,而卒不可识云云。天篆,吾乡语也;凡书迹之不可识者,着以天篆目之。红岩传拓,皆按书迹钩勒,得其周廓而后墨其廓外,常有以苔藓痕误为书迹者,故增减时有,间或讹误,至似道家符箓,诚如《黔语》所云。抚拓既艰,故安顺府署乃有别刻,大吏责供,则拓以应之。又故布政司署有缩刻,是咸丰壬子阳湖吕佺孙尧仙所为,凡二刻,一据张春潭太守本,一据吴寅邦拔贡本删,本文亦小异。光绪初,有好事者饬工刷洗苔藓,以灰填迹外,意便抚拓,遂失其旧,臃肿不堪,并增多草书“虎”字,盖苗乱甫平时武人为之也。忆其时有提督周达武者,湘人,好书“虎”字。红崖去安顺西百里,提督驻安顺,故疑周所为。余得光绪中拓本,嫌其不类,访之安顺人,所述如是。亦古迹一厄也。此迹旧拓难得,况是未填灰时本,更可珍矣。数函属乡人求之,不报。戊午岁暮,乃于厂肆得一整幅,云是潘文勤公家物,亟收而藏之。先是,得嘉鱼刘幼丹心源《奇觚室乐石文述》,有《红崖刻石考释》,会经屡校,文亦小异,而吕缩张本则相与符合,乃定潘本为初访得时拓矣。
辋川路转红桥下。
巷僻多车马。
牙签玉轴富装潢,堆绕一庭书画。
薜萝牵屋,烟花满砌,曲院真潇洒。

宜城细酿杯频把。
侍立都闲雅。
行厨雪片斫吴羹,银烛冰盘高驾。
分曹戏采,挥毫觅句,烂醉须今夜。
问康山。
重门窈窕深藏,曲巷回环。
正路转层台百折,堂开峰顶三楹,萧然掩关。

良朋缓步跻攀。
绕郭帆云樯影,隔江雾髻云鬟。
恰三月烟花,短垣纵目,万家楼阁,小亭徙倚,又见槛内名葩婀娜,枝头好鸟绵蛮。
客心闲。
解衣坐啸忘还。
熟梅时候苏苏雨,遥望君家疑隔浦。
我垫巾来,小坐欧公画舫斋。

觥船何用频催酒,鹰爪凤团须瀹取。
说鬼谈经,风味依稀退院僧。
银涛作阵溪花舞,双桨如何去。
半欹绿箬舀潭香,分取水禽飞处一丝凉。

秃衿翠茗煎花乳,可少留侬处。
湖山大似有乡情,故遣石尤迟我不成行。
紫府玲珑,丹房窈窕,长就枝头娇嫭。
看花人逐蝶蜂忙,隔花试寻游侣。
醮坛侧去。
露几朵、檀痕浅注。
羡盈盈、比人间金谷,更饶幽趣。
花如语。
低撼金铃,小向暮春诉。
红颜最怕落花风,乞鍊师、为花重铸。
师还念取。
刘郎鬓、已经如许。
待来春、元都观又成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