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伯行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8—1709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耳公,号达庵。
康熙十一年举人。
历绩溪、英山教谕,升镇江府教授。
所至修学规,讲理学。
应苏抚张伯行聘,主讲苏州紫阳书院。
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1719 【介绍】: 清江南金匮人,字天沐,号霞峰。
穿古衣冠,谢绝庆吊宴会,键户读书,日夜不倦。
穷究经学,博览先儒之说,而折衷于至当。
张伯行抚苏,延主东林讲会,不赴。
有《仪礼丧服答问》、《春秋类考》、《春秋疑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4 【介绍】: 清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
何和里四世孙。
自荫生授吏部主事再迁郎中。
康熙中随帝征噶尔丹,以运米得力,累迁山西巡抚,官至两江总督。
性贪婪,虐吏害民,后与巡抚张伯行互劾,夺职。
寻以谋害母命,赐自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7 【介绍】: 清广东海康人,字文焕,号眉山。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历任台湾知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居官清廉。深研宋儒理学著作。卒后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陈瑸,字文焕,号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进士,由知县官至福建巡抚。赠礼部尚书,谥清端。有诗集。
全台诗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县人。
清康熙卅三年(1694)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
四十一年(1702)调知台湾县事,清操绝俗,慈惠利民。
公暇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
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
闻读书纺绩声,则重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
念商艘水丁,重困穷黎,详请豁免。
岁祲,设法赈贷,发仓平粜。
旱则日食脱粟饭以自励。
会水涨溃堤,势逼仓廒,躬亲土石,士民莫不争先趋役。
四十二年(1703)出为四川提学道。
四十九年(1710)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七月奉特旨调任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
民闻其再至,扶老携幼,欢呼载道。
陈瑸以廉静,两岁科试士,矢公矢慎,养育人材,士风丕振。
时,台湾有官庄之制,召民开垦,以其所入,为文武养廉之用。
陈瑸以其有弊,奏请废止,悉入于官。
始建万寿宫,中殿奉龙亭,以便文武朝贺。
五十年(1711)谕令各县设立义学,招集生徒,延师诲课。
隔年夏天集刻《台厦试牍》,爰梓其尤雅者若干篇示诸生,题曰:《海外人文》。
五十一年(1712)捐俸重修台湾府儒学明伦堂,兴建朱子祠及文昌阁。
设立十六斋以教士子,置学田以资师生膏火。
凡诸创造,亲董其事,终日不倦。
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1714)超擢偏沅巡抚,旋入觐,清圣祖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
是年十二月调福建巡抚。
五十五年(1716)冬兼摄闽浙总督。
五十六年(1717)奉命巡海至台,北及上淡水,往复一千四百馀里,自持糒糗,携小帐房以随,露宿风餐,不入邸舍,不受馈献。
五十七年(1718)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未几,卒于官,年六十三岁。
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著有《陈清端公文集》。
  陈瑸孙子良、子恭等辑其遗诗三百馀首,附于《陈清端公文集》之后,文详而诗略,同里丁瑶泉续搜遗诗达六百馀首,多至十卷,又编次《年谱》,并付剞劂。
编者所据版本主要援引自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道光六年(1826)木刻本,丁宗洛编辑《海康陈清端公诗集》〖道光丙戌镌,蒋丹林先生鉴定,板藏泲上东署不负斋。
书前印有徐宗干等人题诗,弁言标明内容系由孙人龙删定,卷首镂「同里后学丁宗洛瑶泉编辑,连州后学张大业立庵参校。
」书末署「同郡后学周烈亚校字,里人后学陈定邵校刊。
」〗,有关台湾诗作见于第七、十卷。
同时参考国家图书馆所藏《陈清端诗集》铅活字本加以编校。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2—1751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豫原,号剑光,又号芋园。康熙五十九年举人,授泾县训导。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赴试。有《延绿阁集》等。
清诗别裁集
字豫原,江南无锡人。
康熙庚子举人。
著有《延绿阁集》。
○豫原名节自负,遂宁张公审督抚互揭一案,归罪张清恪公,避制府气焰也。
豫原不平,上书斥之,几罹于法,后圣祖直清恪而罪制府,豫原得以无事,即此一节,异于模棱媕婀者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应球(?
~?
),字桐君,凤山县人。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凤山县恩贡生。
性情耿介,崇尚气节。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起事,同党郭国祯强行召募,郑不从,夜晚携妻子遁逃而去。
招募者遍寻不著,怒焚其屋,尽为灰烬。
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巡抚张伯行荐举为孝廉方正,婉拒不赴。
主掌县书院教席长达十馀年,有益地方文教甚多,年近八十而逝。
〖参考李丕煜《凤山县志》〈人物〉、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人物〉。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1—1756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浦山,号瓜田逸史,晚号弥伽居士。
不应科举,善画,又精研《文选》、群经注疏、《史》、《汉》等典籍。
所绘山水,笔墨气韵过人。
乾隆初举鸿博,未中。
有《张恕斋诗文集》、《画征录》、《续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三
张庚,原名焘,字浦山,秀水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强恕斋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73 【介绍】: 本名敦实。宋道州营道人,字茂叔,号濂溪。周辅成子。以荫为分宁县主簿,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有治绩。神宗熙宁初,知郴州,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后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精于《》学,喜谈名理,提出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哲学范畴,以及立诚、主静学说,为道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皆从其受业。卒谥元。有《太极图说》、《通书》及文集,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
全宋诗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历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
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
六年卒,年五十七。
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
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少孤,养于外家。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郑向荫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州郴、桂阳二县令。知洪州南昌县,签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摄邵州事。熙宁中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移知南康军,自请分司南京而归。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嘉定中赐谥曰「元」。喜谈名理,精于《》学,程颢、程颐从之学,为宋代理学开山之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见朱熹《濂溪先生事实记》,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凤举,江南长洲人。
雍正乙卯举人。
著有《乐圃诗钞》。
○凤举受知张清恪公清恪被诬,几蹈不测,凤举蹑险尾行,士林重之。
生平好义多类此。
所著《条上张抚饬吏议十则》、《笺注杜樊川集》若干卷,诗其馀事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6—1764 【介绍】: 清河南仪封人,字又渠,号愚斋。
张伯行子。
康熙五十六年举人。
以荫授户部员外郎,乾隆间官至河东河道总督,熟悉河务。
卒谥悫敬。
有《改过斋文集》、《读书日钞》等。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