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廷栋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7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先世于明永乐中迁京师。字耳伯,号北海、退谷。明崇祯四年进士。在明官至刑科都给事中。明亡,李自成授为防御使。入清,任吏科都给事中,历官兵、吏两部侍郎。年六十,引疾归,家居二十余年而卒。有《经翼》、《春明梦馀录》、《庚子销夏记》等。
维基
孙承泽(1592年—1676年),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上林苑监籍山东益都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孙承泽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户部观政,授陈留县知县,六年调祥符县,十年行取,十一年钦授刑科给事中。
在大顺政权中任四川防禦使。
入清后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极受多尔衮的宠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礼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听得下去。
顺治十年(1653年),因题奏保举大学士陈名夏担任吏部尚书,引起顺治帝不满,认为孙另有所图,于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隐居西山樱桃沟,顺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闲者轩、砚山斋(今孙公园处)。
晚号退谷。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卒,赐祭葬如例。
安徽会馆原为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
同治五年,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75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同治七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于同治八年二月修建安徽会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9—1868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初名士超,字鲁生。
治理学,尝与霍山吴廷栋、大学士倭仁往复论学。
有《毋不敬斋全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4—1871 【介绍】: 清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斋,亦字艮峰。道光九年进士。同治初擢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授皇帝书。精研理义之学,同治间号为理学大师。曾反对选用科甲官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为顽固派代表人物。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卒谥文端。有《倭文端公遗书》。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五
倭仁,字艮峰,蒙古旗人。道光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端。有《倭文端公遗书》。
维基
倭仁(1804年—1871年),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进士出身,晚清政治家、理学家、学者、儒生、保守派代表。
倭仁出身蒙古正红旗旗人家庭,成长于河南开封,道光九年(1829年)的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曾历中允、侍讲、侍读、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
二十二年,擢詹事。
二十四年迁大理寺卿。
同治十年,晋文华殿大学士,以疾再乞休。
寻卒,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端。
同治六年,同文馆议考选正途五品以下京外官入馆肄习天文算学,聘西人为教习。
在奏摺中倭仁强烈提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
」他对外籍教师是否真的会全心全意来培训国人成才也表示怀疑:「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
」 在洋务运动的当口强烈反对中国儒生奉「夷人」为师。
倭仁亦为清末理学领袖,与曾国藩、李棠阶、吴廷栋、何桂珍、窦垿讲求宋儒之学。
后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为清廷中兴名臣之冠;倭仁作帝师,正色不阿;李棠阶、吴廷栋亦卓然有以自见焉。
道光末年,曾国藩常与倭仁切磋理学, 倭仁教曾国藩写日课,曾国藩当天即开始,“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曾国藩请倭仁批阅指教,倭仁表示曾应“扫除一切,须另换一个人”,曾“读之悚然汗下”,以此为“药石之言”。
倭仁生活简朴,反对奢侈浪费,曾创立“吃糠会”,冬天衣服多次打补丁。
姻家赠送千两银子遭倭仁拒绝。
倭仁著有遗书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