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昌硕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赵石(一八七四—一九三三),字石农,号古泥,别署泥道人,常熟人。
著名篆刻家,深受吴昌硕器重,兼擅书法,又能诗、画。
有《泥道人诗草》及《拜缶庐印存》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衡恪(1876-1923) 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所居名唐石簃、染仓室(吴昌硕又字仓石,以示崇吴)、安阳石室等。
江西义宁(今修水)人。
陈三立长子,范当世婿。
工诗书画印。
曾任江西教育司长。
病逝于南京。
有《陈师曾遗诗》、《觭庵词》。
人物简介
陈师曾1876-1923.9.12,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觭庵,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生于湖南凤凰,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陈三立长子,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
浙江宁海冠庄人。
现代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
后师从吴昌硕,吴赠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
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身亡。
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 》等。
潘天寿诗存·序
诗言志,抒情之作也,汉魏后稍有诗律。唐以诗取士而律日严,诗之境遂日以窘。能掉臂游行律中不为律困者,杜少陵也。不受律束肆意以行者,韩昌黎、卢玉川也。韩之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二语得之。卢之诗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馀言杂居一篇中,虽导源于太白,太白无此奇险也。举昌黎玉川之诗与子美义山量短论长,或与乐天微之权轻比重,则颠矣。何也?彼固各言其志、各抒其情者也,今乃以己意为权量而长短轻重之,讵不谬乎?及门陈仲陶法梅宛陵钱琢如、效韩昌黎,予两善之,盖不欲以己意侧其间也。潘子天寿癸卯暮春出诗一卷、诗存二卷序见示。其古诗全似昌黎、玉川,其近体又参以倪鸿宝之笔。倪氏以文章经济名,其余技诗,书画皆精,而又大节凛然,予深慕之,为辑全集。而明清诸刊本皆有文无诗,后得诗集,又为采墨迹地方志,补数章,集乃大备。倪诗棱峭险拔,意出人表,予极爱之。今读此集,何其相似之甚也。潘子以画名世界,琢一章曰一味霸悍,其志之所在可知,宜其诗棱峭横肆如此也。喜有素心相同之友,为拉杂序之,一九六三年四月海宁张宗祥,时年八十有二。
潘天寿诗剩·自序
丁丑初秋,芦沟桥事起。延及冬仲,杭城沦亡。致二十年习作留存之书画全部损失,诗稿亦未携出。一年来辗转流离,由建德缙云经南昌、长沙至沅陵小住。沅陵即古辰州地,位湘西万山中,华夷杂处,百般落后。人情风习尤与江浙诸滨海地悬殊,远近山水亦少清丽雄奇可资游观。故外地人之来此者,除闭户外无徘徊地。然寂处无聊,每每忆及江东之水光山色,西湖之六桥三竺诸胜,倍增闷损,因常击节讽咏旧稿中一二可记得者以为消遣,辄觉吾身仍居处于江东时也。一月以来,随记随录凡百首,成一小册,名曰诗剩,实为一时闷损疗治之特剂耳。来日烽烟平熄,下沅水、渡洞庭、浮扬子、返杭州顾可,以是为流离纪念物,亦无聊中之胜事也,敢云公诗焉。戍寅夏仲寿记,于沅城甲第巷二十三号之容膝寓。(录入:左衽奴)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孝纾(1900-1964) 字頵士、公渚,号匑庵。
福建闽侯人。
黄曾源子。
工诗词古文,精版本目录学,工画山水。
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1926年晤况周颐,精研词章,与陈三立、朱祖谋、潘飞声、夏敬观、吴昌硕、诸宗元及黄宾虹、瞿兑、溥儒、寿石工等诗酒唱酬。
与陈三立、冯煦、朱孝臧、夏剑丞等结“沤社”。
有《匑厂文稿》、《黄山谷诗选注》、《碧虑簃琴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钱瘦铁(1897-1968)名厓,一字叔厓,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剪松阁、芋香宦、峰育馆、梅花书屋、临江观日楼、观帆阁、一席吾庐、煮墨、契石堂、宝董室、磅礴轩等。
无锡人。
曾被誉为“江南三铁”(吴昌硕称“苔铁”、王冠山称“冰铁”)之一。
14岁时到苏州汉贞阁碑帖铺当学徒,识郑文焯、吴昌硕、俞语霜等,习诗文、书法、篆刻和绘画。
郑曾为其书斋署名“瘦铁宦”,故自号瘦铁。
19岁到上海鬻艺谋生,篆刻已为人称誉,是吴昌硕所主持“题襟馆”书画会会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陶博吾(1900--1996)原名陶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江西彭泽人。
中国诗、书、画艺术大家,尤其他的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 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
1926年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诸先生学习书画。
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术专科学校,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诸闻韵、贺天健等先生学习书画,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文。
生性谈泊名利,不求闻达。
艺术上极为推崇吴昌硕,一生受其影响至深。
诗、书、画造诣皆深,书法绘画沉雄厚重、古傲拙朴、奇异生动,诗文情感真挚、意境超远。
著述颇丰,主要有《习篆一径》、《石鼓文集联》、《散氏盘集联》、《博吾诗存》、《博吾词存》、《博吾联存》、《题画诗抄》、《博吾随笔》等。
真、草、隶、篆四书皆精,然以大篆、行书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行书,全然不顾技巧、章法,凭感觉直书,随意而为,特别到晚年,更是纯真自然,无拘无束,使笔下作品有一种不假雕饰、稚拙天真的古典原始味道,读后令人既感陌生,又觉新鲜。
篆书,主要集中在散氏盘和石鼓文方面,最初受吴昌硕影响较深,但由于先生个性使然,凭自己的功底和胆识,对吴昌硕有取有舍,终于自成面目。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周炼霞(1909-2000) 字紫宜,号螺川,斋名“螺川诗屋”。
江西安吉人,生于湖南湘潭。
十四岁始学画,为吴昌硕、王一亭、张大千所称许。
三十年代与李秋君、陈小翠、吴青霞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
十七岁起学填词,师从朱古微,清丽可喜,后又从蒋碧薇之父蒋梅笙学诗。
《西江月·寒夜》一阕尤为时人称颂:“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
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长于咏物,如咏过滤嘴香烟的《清平乐》:“泥金镶裹,闪烁些儿个,引得神仙心可可,也爱人间烟火。
多情香草谁裁,骈将玉指拈来,宠受胭脂一吻,不辞化骨成灰。
” 与吴湖帆交密,常为其《佞宋词痕》润色甚至代笔,冒鹤亭序《佞宋词痕》多有赞辞,背后却说:“湖帆作词,做周炼霞的徒孙都不够格。
”周吴后交恶反目。
周容貌姣美,亦善交际,其时在沪上文场颇得艳名,人称“炼师娘”,及至暮年,苏渊雷仍赞她“七十犹倾城”。
唐圭璋读其词,相见恨晚。
早年曾自印《小螺川诗稿》,后编有《螺川韵语》,未见付版。
共 17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