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修府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云暗少城东,看夕阴昏处,新绿初显。
惆怅独归路,送天边春眼。
湘水泛舟何时,早燕子、分明樯上见。
算别后、便佳期误了,垂杨如线。

七载西山看暮云,料旧梦无迹,郡斋苔暖
游屐更迢遥,独啼鹃相唤。
有些残剩山川,对暮色、付教天管。
客里放春归,讶道楚江潮满。
⑴ “送”字上,日记有“黯”字。
⑵ “七载”三句,日记作:“应忆七载,看西山苦远,郡斋冷,碧云空远。”
岁寒诸友各天涯,忽萃耆英盛会誇。
纵酒气浮空际月,敲诗雪涌笔头花。
古来良史谁完璧,海内名篇几作家。
惟有东邻宛园叟,不随坛坫竞才华(去冬与黄海华、胡恕堂、曹颖生、李次青、杨性农、罗研生、彭于蕃、张东墅诸君为消寒会。论史评文,诗事颇盛,惟君辞不至。)
绍基昔直史馆,恭录《高宗实录》,得四十册,欲以继《东华录》之后也。丙午充提调,因馆中照例进书,皆一二品大臣传,无三品以下传。虽经高宗屡次严旨申谕,史馆乃因循至今。因刱拟条例,欲遍蒐官书及前人文集,补办国初以来三品以下名臣各传。商之总裁穆师相,坚不见允,余即日辞提调矣。先是,办列传画一,见乾隆以前各传,于字号及家世箸述皆载入。嘉庆以后,则非官牍所有者,一字不许阑入。今次青所辑,指日成书。以后源源继之,岂非我朝一大掌故哉?研生于修《忠义录》之暇,蒐辑《沅湘文徵》,李小泉中丞复议修《湖南通志》,海华、恕堂、东墅、性农皆劬学箸书,期有传于后者。赞议古贤,斟斠时事,寒雨滴阶,尽欢始散。今日之聚,信非偶然,时余主讲城南书院之第三年也。
大清同治岁乙丑,二百二十有二年。
东南渐已埽妖祲,西北尚缓韬戈鋋。
三湘蚤脱兵火厄,老夫忝与文字缘。
清霜戒寒雪未落,残菊犹傲梅初妍。
呼尊折柬集俦侣,论文道古相磨镌。
平江李子秉特识,先正事略成巨编。
堪为国史补缺憾,亦令后学知古先。
是虽私书中律令,仰挹经心窥圣权。
溯惟纯皇屡申诫,立传贵采人才贤。
如何一例尚崇秩,三品以下咸缺焉。
因循故事不急敕,敷衍官牍多局蜷。
删除学术及家事,苟且画一尤歧偏。
小子昔直史馆久,伏读实录勤丹铅。
谓名臣传当补葺,官书别集堪溯沿。
时逢监修不省录,见谓多事转护前。
同馆诸贤尽太息,径辞提调身翩然。
后来使节牛马走,每念东华魂梦悬。
十年閒散猿鹤性,万里浩荡江湖天。
忽闻编摩志有合,不禁感激喜欲颠。
若非肝胆照今古,岂免煤麝随云烟。
取之贵博事愈尊,前有可守后乃传。
吾乡大启文献事,一座况皆才笔专。
汗青头白敢不勉,学衰道微谁与肩。
武功烜赫在区宇,会见中兴文事光气腾奎躔。
图成六十年,画外无一字。
当时老鸿胪,懒事诗与记。
弟子十八人,扶舆俨趋侍。
其中多隽才,后或陟崇位。
苍凉此卷中,名姓无题识。
图传与不传,神鬼岂呵庇。
安保荒山根,不随樵火弃。
明经贤从孙,赴道渴如骥。
蒐辑沅湘文,讨论乾嘉事。
谓是乡乘光,敢作家珍秘。
贉以新绨锦,出之古箧笥。
题咏慎择人,文章匪游戏。
欣闻诸彦集,欲以拙诗贽。
余年三十七,侥倖领秋试。
叨陪苹野游,聊洗矮檐泪。
若卜重宴期,当作百岁计。
居然春官选,躐厕香案吏。
岭海英荡节,殿阁云霄翅。
三年视蜀学,是公旧游地。
颇闻彼都颂,谓可前轨嗣。
谪官自省咎,建言信非易。
何如名御史,伏蒲昭谠议。
散漫竟无成,位业两俱愧。
乌乎科目事,何曾有成例。
迩来廿八科,秋元联捷四。
如公不必然,丁卯逮辛未。
后生景前哲,效其事与志。
高名罗慎斋,教泽三湘被。
我未及抠衣,今滥主讲肆。
亦拟撤皋比,空自兀猿臂。
昔展昆明集(钱南园通政文集有寿叙。),推许见高谊。
严陶两丈人,惜我垂带悸
乡邦峙典型,图像瞻盎睟。
遗文虽未睹,隆望如可跂。
旃蒙赤奋若,中兴值同治。
戊子月甲寅,五夜日南至。
消寒第三集,山园开旷寄。
披图话鹿鸣,数典比鸡次。
上元甲子岁,题篆在秋季。
麝煤扪尚湿,牛耳执难避。
一年积吟㝱,万里骋游辔。
嗟哉吴越乡,遗民几老稚。
尚幸潇湘间,英多起名帅。
军事渐澄肃,群才逾勉勚。
吾侪宦游倦,未可浪荡醉。
稍宜近文字,差胜逐声利。
千年太保家,新好脯来馈(李仲云适馈鹿肉。)
酩酊诗先成,剧望飞霙坠。
⑴ 云汀、乐园两先生皆以我不及见慎斋先生为憾。
重阳以前菊未开,匝旬不来开已半。
花身一一大于拳,玉立亭亭气傲岸。
五色纷披照眼迷,花光人影相淩乱。
六枳篱下景清幽,惭无卮酒来浇灌。
主人之意亦堪嗤,煮茗代酒慇勤劝。
惟有花枝解人意,朵朵迎人出墙畔。
有花无酒兴难酣,欲嚼花瓣当酒算。
相将大笑向花辞,明朝携酒重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