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照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6—1791 【介绍】: 清山东曲阜人,字体实,号信夫,又号谷园。
孔子六十九世孙。
乾隆三十三年举人。
学岳父刑部尚书张照书法,有小司寇之目。
嗜古人墨迹碑版,精鉴别。
刻有《玉虹楼帖》、《鉴真帖》、《摹古帖》、《国朝名人法书》。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八
蔡以台,字季实,号兰圃,嘉善人。乾隆丁丑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有《三友斋遗稿》。
维基
蔡以台(1729年—?
),字季实,号兰圃。
泾南镇(今上海金山)人。
是枫泾两状元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顺天通州人,字纯斋,一字淳斋,又字茶仙,号拙存。
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江苏淮徐道。
画梅法张照,笔墨苍秀,气味醇古。
亦精书法。
有《十砚斋集》、《快晴小筑词》。
维基
刘锡嘏,字纯斋,号拙存,顺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人。清朝官员。刘锡嘏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第八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淮徐道。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真圆。
字大方。
遍融其别号也。
蜀之营山人。
姓鲜氏。
幼业儒。
身长七尺馀。
音吐洪亮。
年将立。
感生死无常。
遂舍家入云华山。
礼可和尚为师。
落发受具。
一钵东下。
至洪州。
葺马祖庵居之。
复舍庵入京师。
遍游讲席。
深入华严法界。
心念口演。
不离此经。
复束钵入匡山。
值岁凶。
鬻薪度日。
采薪遇有材坚寔可为器杖者。
辄削成。
杂薪中。
卖之不论价。
随得钱米无多少。
一以供众。
为之不避风雨寒暑。
如是二十馀年。
庵居狮子岩。
地幽僻多魈伥。
常横一棒坐岩口。
行脚僧来。
辄棒之出。
竟无契其机者。
前后四入京师。
初住龙华寺。
听通公讲法。
次住柏林阅藏。
又移世刹海。
接待云水。
最后慈圣太后。
建千佛丛林。
请师居之。
陈文端赵文肃二公。
为护持。
道望赫然。
尝在杲日寺。
讲华严经。
有狂僧。
触太宰下狱。
词连师。
因并逮师下狱。
两狱卒甚苦患师。
置师于匣。
师不胜苦。
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铁栓檀匣。
轰然尽裂。
狱卒骇异感化。
因不复为狱卒。
师在狱时。
送供入狱者甚众。
然必狱众均沾。
精好一如始受。
否即力却。
终不独入口。
狱众以此感动。
相率皈依。
圜扉之中。
佛声浩浩矣。
师在狱凡三阅月。
文肃公疏请。
得免。
师念苦缘当百日。
今未满。
且不能舍狱众。
坚不肯出。
比出。
隐谷积山。
块然独坐。
见人不起。
亦不举手。
会中贵杨某。
奉慈圣命。
请居世刹海。
赐内帑紫衣宝幡龙藏。
时江陵方柄国。
尝诣师。
侍者屡促师迎。
不应。
江陵至榻前。
始徐起。
执其手曰。
公来何为。
曰来问佛法。
师曰。
尽心佐理朝廷。
此真佛法。
舍此俱为戏论耳。
张默然。
张。
又尝偕文肃谒师。
问如何是文殊智。
曰。
不随心外境。
如何是普贤行。
曰。
调理一切心。
师性耿直。
高声硬语。
闻者凛然。
不能为豪贵人温愞。
此亦其槩也。
初师法躯修伟。
而不甚肥大。
自住刹海。
日渐丰硕。
至须人扶掖始得行。
隆冬冱寒。
日必数浴。
居恒危坐。
默持法界观。
或诵华严无停𠷳。
甲申九月。
师命梓人造龛。
促其期曰。
宜速成。
缓无及也。
前三日。
孤雁集方丈。
师抚之点头曰。
尔来乎。
盖雁去而师灭。
师原无疾。
独觉气力渐微弱。
至重九日。
尚坐绳床。
听诵晚课。
闻愿生西方句。
泊然而化。
世寿七十九。
僧腊五十。
全身瘗德胜门外。
普同塔。
吴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蕃宣,号存初。
康熙二十九年副贡。
通经史,年四十余始成诸生。
曾为张照授经于杭州西湖,顾成天等人亦从之学。
有《存初文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723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实君,号东江,晚号息庐老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召试,授礼部主事,调吏部,以事去官。工诗,有《东江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九
唐孙华,字实君,太仓人。康熙戊辰进士,官吏部主事。有《东江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实君,江南太仓人。康熙戊辰进士,官吏部主事。著有《东江诗钞》。○东江勤于学殖,不重绂冕。归田后,与二三老友登临宴饮,有香山洛下之风,至九十余乃辞世,生平故天爵自尊者也。论诗谓诗必有为作,每与史事相表里,故其诗不趋高超,专崇质实,皆其言有物者。《咏门神诗》偶然戏笔,而外间传诵,和者纷纷,毋乃探骊龙而专取鳞爪耶!
维基
唐孙华(1634年—1723年),字实君,别字东江,晚号息庐老人。
江南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
生于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年),居太仓城东港,幼有神童之目,参与慎交社,有文名,为徐乾学所重视。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进士,授陕西朝邑知县,迁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兼翰林院行走。
康熙三十五年,充任浙江主考官,因失职辞官。
与查慎行唱和,登临游宴。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卒。
葬于太仓璜泾南原。
著有《东江诗钞》,收于《四库禁毁书丛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5—1862 【介绍】: 清江苏娄县人,字诗舲。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道光间历户部郎中、河南按察使、广西布政使、陕西巡抚。在豫治祥符决口能始终其事。咸丰间,官至工部尚书。工诗词,善画山水花卉。有《小重山房集》。卒谥温和。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张祥河,字诗舲,江苏华亭人。嘉庆庚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温和。有《小重山房集》。
诗舲词
张祥河,字诗舲,江苏华亭人,嘉庆庚辰进士,官陕西、河南巡抚,至工部尚书。
谥温和。
性耽诗酒,工书善画,《晚晴簃诗汇》谓其得董香光及其先天瓶居士家法,诗亦守娄东宗派,笔力精悍。
其词亦颇有可观,且于闺秀词人颇多注目,与周之琦、杜文澜、董国华、屠倬、陶梁等词人多有交往,如曾为稚圭《心日斋十六家词选》作序:“式观乐律,五音相生,是出雅正,务删靡曼。
尊前花间,集句长短,崇宁晟府,始审古音,乐府遗意,吭舌莺燕,郑卫若邻,缠令何异,要之清空,不取质实,玉田有云,斯足尚矣。
世多通才,动轻前哲,倦事修择,但知驰骋,不有鍊锤,羌无顿住。
丝豪竹滥,操觚等率,其曰可读,寔与古违。
”拈出音律,可称知言。
其文集存世有清道光刻光绪增修本《小重山房诗词全集》,中有诗舲词录两卷及诗舲词续,惜坊间未见流传,乃不揣谫陋勉力为之,其间衍字、乱字稍作修补,多存昏愦不明处,存此以候指正。
丙申年十月,谨识。
(调玉斋)
维基
张祥河(1785年—1862年),原名公璠(藩),字元卿,号诗舲、鹤在、法华山人,江苏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人,进士出身。
张照从孙。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登进士,庚辰科二甲第七十四名。
授内阁中书。
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任河南按察使,九月丁父忧。
道光二十年(1840年)服阕再任。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初八,由河南按察使升任广西布政使。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丁母忧,免。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任甘肃布政使,十二月任陕西巡抚。
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奉命赴京。
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任吏部右侍郎,十一月任吏部左侍郎。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任顺天府学政,次年正月因病卸任。
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再任吏部右侍郎。
咸丰八年(1858年)十一月任左都御史。
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任工部尚书,咸丰十一年十二月(1862年)因病卸任。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卒于京邸,谥温和。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通和,字朗清,兰陵人也。
九龄得染于大林,弱冠受具于宝华。
研几戒典,参究宗乘,发明大义,遂受抚生记莂,首众持律。
一时龙象,靡不奉为轨范。
抚生谢代,乃继其席。
扇馥律门,毕其遗愿。
四众云臻,戒光圆遍。
既而示疾,因付衣钵于品木实森。
寂于雍正十年十月十五日,春秋五十五,僧腊三十五,坐夏二十四,塔于维扬城北建隆寺西。
十三年,世宗命集三宗义学沙门校刊《龙藏》。
律宗品木,躬际盛会,选充棱雔,时有纠正,足匡秕缪。
乾隆三年,工始告竣。
乃述通和行状,而乞尚书张照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8 【介绍】: 清河北河间人,字天章。
出身行伍,康熙间历把总、守备、都司。
雍正间以参与镇压贵州苗民,升参将。
旋擢云南提督,调贵州提督。
后以扬威将军,统军镇压古州苗民,与钦差大臣张照意见不合,历久无功,坐革职免死。
乾隆元年以副将衔、赴西路军营效力。
卒于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济宁人,字襄西。乾隆元年进士,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劾步军统领鄂善受贿,擢佥都御史,再擢左副都御史。七年,以密奏留中事泄于鄂容安,革职问罪,寻病死狱中。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四
仲永檀,字襄溪,号乐园,济宁人。乾隆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左副都御史。有《乐园诗草偶存》。
维基
仲永檀(?
—1743年),字襄溪,号乐园。
山东济宁人。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五年(1740年),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
历官左副都御史。
乾隆六年(1741年)参奏步军统领鄂善收受俞姓富户贿赂白银一万两,并借故牵连出张廷玉、徐本、赵国麟等人皆有吊丧致礼之嫌。
乾隆帝称赞他“胸有所见,直陈无隐,是其可嘉处”,以功晋封至佥都御史。
但张廷玉、赵国麟致礼吊丧之事,经审查确属“无事生非、子虚乌有”之事。
赵国麟对仲永檀的诬告,心怀不满,上疏乞求引退。
乾隆擢赵国麟为礼部尚书,以示安抚。
赵国麟仍耿耿于怀,多次求退,终被削夺官职。
乾隆七年(1742年),仲永檀弹劾刑部尚书兼领乐部张照“以九卿之尊亲操戏鼓”。
张照则反击仲永檀曾将留中密奏的疏稿内容泄露给鄂尔泰之子鄂容安,最后仲永檀以“依附师门”、“暗结党援”的罪名下狱。
乾隆七年十二月(1743年),仲永檀死于狱中。
一说为张照所鸩杀。
著有《乐园诗草偶存》。
清史稿》有传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