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芾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五
张修府,字悔斋,号东墅,嘉定人。道光甲辰进士,历官永顺知府。有《小琅环园诗录》。
维基
张修府(1822年—1880年),字允六,一字东墅,江苏省嘉定县南翔(今属上海市)人。
同进士出身。
官至湖南永州知府。
张修府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联捷张之万榜三甲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咸丰三年(1853年)假归。
正逢小刀会起事占据上海,修府经巡抚吉尔杭阿奏请朝廷,留办本籍团练。
官军克服上海之后,论功赏戴花翎,以知府用,补湖南岳州缺,因父丧未能就职。
张芾督办皖南军务,征召其赴军效力。
守丧结束后,代理长沙知府,补永顺府知府,任内政绩卓著。
又调署长沙,请假养病,不久又因母丧停职守丧,之后署任永州府知府。
光绪六年(1880年)卒,年五十九岁。
光绪《嘉定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殿邦,字翰屏,号叠云,泗州人,嘉庆甲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咸间官至漕运总督,著《菜香小圃诗集》。
维基
杨殿邦(1777年—1859年),字翰屏,号叠云,安徽泗州人,进士出身。
杨殿邦早年曾任芜湖县学教谕,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先后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贵州按察使、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署)、山西布政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仓场侍郎等职,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漕运总督,在沿海抗击入侵有功,咸丰年间在扬州一带阻击太平军,咸丰九年(1859年)卒于军中,恤赠太仆寺卿。
其人天资聪慧,善书画,工诗词古文,精武术骑射。
著有《菜香小圃诗集》、《心太平居文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 【介绍】: 清安徽泾县人,字芸阁。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官至南河河道总督,任事十载无河患。以病乞归。卒谥文慎。
维基
潘锡恩(1785年—1866年),字纯夫,号芸阁,安徽泾县人,进士出身。
嘉庆十六年(1811年)登进士,与林则徐同榜,改庶吉士。
嘉庆二十三年七月十七(1818年8月18日)由翰林院侍读调任广西学政。
道光四年(1824年)大考一等,擢侍读学士。
历官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督顺天府学政。
主持增订《史籍考》。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咸丰五年(1865年)奉旨办理团练,太平军至,则闻警逃遁,张芾参劾潘锡恩“坐拥厚资,心存悭吝,闻警则先期逃遁”。
晚年晋封太子少保,赐谥文慎。
其故居在今安徽泾县茂林中学。
吴其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 【介绍】: 清河南固始人,字希郭,自号橘生。
嘉庆二十五年进士。
道光间历浙江湖、杭两州知府,有能名。
咸丰间任江西粮储道,助巡抚张芾守城御太平军九十六日,得援解围。
迁江苏按察使。
兼理江苏军储,平息吴江陆孝中聚众抗粮案,不动干戈,仅杀孝中等数人。
有《一蒂十七实斋全集》、《地理纂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8—1866 【介绍】: 清贵州贵筑人,字琴坞。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咸丰初回籍办团练。同治初,撰《营田辑要》呈陕抚刘蓉。被擢为凤邠道,主持垦田事务。有《小酉山房文集》。
维基
黄辅辰(1798年—1866年),谱名安轸,字星北,号琴坞,贵州贵筑(今贵阳)人,籍贯湖南醴陵,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科贵州乡试举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进士,授吏部主事。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升验封司员外郎,不久迁考功司郎中。
辅辰为人刚毅,持正不阿,屡忤尚书恩桂,又因知州易某贪渎之事,而与吏部侍郎张芾争执,并且再三表达抗议。
同官或目之曰「硬黄」,便将这两字刻在石碑上送给他。
咸丰初年(1851年)于贵筑办团练。
咸丰九年(1859年)调直隶前线防务要员。
同治五年(1866年)任陕西凤邠盐法道道员,积极推广营田,并发给耕牛、籽种、农具等,寓兵于农。
著有《营田辑要》三卷。
有子黄彭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原名尔政,字西雍,号匏庐。
嘉庆十五年,未冠中举。
咸丰初,署江西盐法道,随巡抚张芾守南昌,拒太平军。
授兴泉永道。
未到官,病卒。
精考订,喜金石。
有《常山贞石志》、《说文古本考》、《铜熨斗斋随笔》、《交翠轩笔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一
沈涛,原名尔政,字西雍,一字季寿,号匏庐,嘉兴人。嘉庆庚午举人,历官福建兴泉永道。有《柴辟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56 【介绍】: 清安徽石埭人,字子符,号槐卿。道光十五年进士。任鄱阳知县时,两遇水灾,尽力赈济。咸丰间,御太平军,城破而死。有《槐卿遗稿》、《槐卿政绩》等。
人物简介
沈衍庆,字槐卿,安徽池州府石埭人,道光乙未进士,官江西鄱阳知县,咸丰癸丑寇陷饶州,殉难,年四十一,赠道衔,著《槐卿遗稿》。
维基
沈衍庆(1813年—1853年),字槐卿,安徽石埭人。
清朝进士、知县。
沈衍庆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先后任江西兴国、泰和知县。
道光二十五年(1645年),调鄱阳县,期间尽力围剿盗贼,赈抚水灾。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占湖北武昌,衍庆请兵驻守康山,控制鄱阳门户。
三年(1853年),九江陷落,谣言四起,居民逃亡,无法禁止。
衍庆率兵勇巡视东门,人心始定。
因南昌被围,衍庆应江西巡抚张芾檄文前往救援,并会同各省清军与太平军交战获胜。
太平军残部转而向东,衍庆恐怕鄱阳有危,向巡抚申请返回。
当时鄱阳县事务暂时交与乐平令李仁元统摄,衍庆与其商议防守事宜。
最终太平军攻至鄱阳,衍庆与仁元共同力战,城破而死。
朝廷追赠道衔,并在鄱阳立祠纪念。
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6 【介绍】: 清江西新城人。
字子鹤。
陈希曾子。
道光间拔贡生。
分吏部,累擢为刑部尚书。
咸丰初在籍帮办团练,助巡抚张芾拒太平军守省城。
官至吏部尚书。
同治初以党附载垣、肃顺革职戍伊犁。
伊犁陷,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62 【介绍】: 清云南昆明人,字根云。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咸丰二年督学江苏。太平军起,授浙江巡抚,擢两江总督,驻常州,主江南大营饷事。江南大营溃后,逃至上海。同治元年褫职逮京,弃市。
维基
何桂清(1816—1862年12月21日),字根云。
云南省云南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
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军事人物。
官至两江总督。
因抵抗太平天国不力,以失封疆之罪,弃市。
何桂清的父亲是王英九之父王燮的家丁。
王燮担任太守,为王英九请来家教,何桂清伴读。
王英九愚钝又喜欢玩乐嬉闹,不喜欢八股文,因而读书失败,何桂清思绪清明,过目不忘,反而造就了何桂清。
后来王英九捐纳为盐使时,何桂清出资,报答此恩。
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桂清中式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河南乡试副主考官。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主贵州乡试。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司经局洗马,右赞善,改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翰林院侍讲,仍任洗马。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升太仆寺少卿,为广东乡试正主考,会试同考官。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升光禄寺卿,改太常寺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为山东学政。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加内阁学士,仍提督山东学政。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五日,迁兵部右侍郎。
丁忧去职,服满后补任原官。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日,署理吏部右侍郎,闰八月十三日授兵部右侍郎。
十二月十四日改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南书房行走,顺天乡试覆试阅卷大臣,顺天武乡试较射大臣,兼管三库事务,充实录馆副总裁。
二年(1852年),署理经筵讲官。
三月六日充会试副总裁、覆试阅卷大臣,大考翰詹阅卷大臣,考试荫生阅卷大臣,八月六日授江苏学政。
太平天国袭江南,何桂清以江苏学政身份疏陈军事,抨击封疆大吏软弱,无所顾忌侃侃而谈,咸丰帝感到惊奇。
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日改礼部左侍郎。
四年(1854年)三月十日,改吏部右侍郎,仍充江苏学政,四月十八日改仓场侍郎,九月二十一日升授浙江巡抚。
太平军攻陷江宁,东南震动。
安徽徽州府、宁国府是浙江屏障,何桂清驻兵黄池,扼守要冲,与浙江提督邓绍良击退太平军。
五年(1855年),桂清檄令道员徐荣攻黟县、石埭,太平军主力到达后徽勇溃败,徐荣战死。
何桂清上疏主张安徽浙江互为唇齿,主客一心方有胜算,咸丰帝上谕令地方官吏不分畛域剿敌。
安徽巡抚移驻庐州,徽州、宁国二府暂由何桂清管辖,桂清令徽州府知府石景芬、副将魁龄等收复徽州府城及休宁县,布防堵敌军来路。
江西太平军入侵浙江,攻陷衢州府开化县,进犯严州府遂安县,桂清檄令邓绍良等夹攻,击退太平军,周天受、石景芬等克复黟县、石埭县。
何桂清奏请增补道员缺额,以石景芬任徽宁池太道;总兵豫祺战绩不佳,革职,以江长贵代;团练大臣前侍郎张芾驻皖南,督办徽、宁防务,兼顾浙江衢州、严州二府。
六年(1856年),檄令邓绍良、秦如虎、都兴阿等合攻宁国府,江长贵击败来援的太平军,收宁国府城,获得嘉奖。
浙江杭州府知府王有龄被通判徐徵讦控,桂清复奏有微词,被朝廷责问,十一月六日以病免职。
七年(1857年)春,两江总督怡良因病出缺,桂清同年的文渊阁大学士彭蕴章保荐以何继任,统筹粮饷。
四月十二日,以二品顶戴署理两江总督。
六月六日,实授两江总督。
桂清保荐王有龄升授江苏布政使,获准。
此时江宁已沦陷多年,总督驻常州,军事由江宁将军和春主导,江南提督张国梁为帮办,前任总督怡良专责转运粮饷。
桂清屡次奏陈方略,符合咸丰帝期望,谕饬和春与桂清和衷商酌。
冬季,攻克江苏镇江府,以办理军饷功加太子少保。
十二月二十六日充钦差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办理通商各口事务。
八年(1858)十一月,会同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英、法、美三国改订税则、通商章程:有限承认鸦片贸易;依《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上海创建关税总局;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抽5%关税,洋货远销内地一律按时价抽2.5%子口税;各口税收划一办理,聘请英人李泰国帮办海关税务等。
十年(1860年)张国梁攻克江宁城外九洑洲,与和春挖壕筑垒,完成合围江宁(第二次江南大营)。
桂清以济饷之功,晋加太子太保。
三月二十一日,太平军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李秀成等合兵十馀万攻陷建平县、东坝。
李秀成为了解围,由安徽广德州急袭杭州,杭州将军瑞昌死守,上谕令何桂清、和春尽速救援;桂清急檄帮办江南军务广西提督张玉良驰援,到达后以600兵击破太平军,并收复临安县、孝丰县、安吉县,获朝廷嘉奖。
何桂清又传檄宣化镇总兵马德昭、寿春镇总兵熊天喜、游击曾秉忠,副将刘成元水陆分路进剿,造成兵力分散。
太平军一支由东坝进江宁府,一支由溧阳县攻常州府,进而攻陷溧阳县、进围金坛县。
桂清檄令马德昭救援常州、总兵衔周天孚及潮勇救援金坛县,太平军于是退出武进县界,全部进围金坛。
闰三月初三日,太平军攻陷句容县,江南大营后路断绝。
初四日,张玉良回军到达常州。
初五日,参将罗希贤率军自宜兴进驻常州城,初六日,寿春镇总兵熊天喜自安徽广德抵达常州城。
江宁将军和春飞檄求援,何桂清不准张玉良赴援,和春又调马德昭急援,桂清也不准。
浙江巡抚王有龄递书告诫何桂清勿逃离常州:「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
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
」初七日,太平军自江宁城外攻击江南大营,张国梁激励将士激战七昼夜。
张国梁九次传檄常州诸军救援,何桂清皆不回应。
十四日,大风雨后降下大雪,人多冻僵,将士因缺饷而噪乱,十五日,江南大营失火,全军溃败。
十六日,张国梁退守镇江,和春退守丹阳县。
何桂清惧怕张、和弹劾,极力致书慰劳,请张国梁移防丹阳。
和春遣熊天喜扎营于白堍,张国梁招集溃兵,十八日,张国梁统兵一万三千人抵达丹阳,留西宁镇总兵冯子材一万二千人守镇江。
何桂清遣张玉良于常州城外西南五里至西北横列二十营,并上奏:「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
常州军务,臣与张玉良主之。
部署稍定,即进规溧阳。
」其实是空言,企图推诿责任。
常州、丹阳失陷,弃守出逃,枪杀百姓 何桂清催促张国梁、和春援救金坛县,但因刚遭遇大败,士气不振,未及休养;而太平军已由金坛珥村绕道出丹阳南侧,马德昭于奔牛迎击,太平军转往吕城,隔绝丹阳、常州大道,熊天喜于白堍溃败自杀。
二十九日,李秀成率太平军十万人进逼丹阳,张国梁开南门迎击,李秀成望见张国梁旗帜而退。
张国梁向常州索要锅、帐、军械而不得,部众再度溃逃,张国梁指挥亲军驰骋鏖战,被溃兵阻挡,太平军混入溃兵中狙击张,张战死,丹阳城破,和春突围前往常州。
何桂清大为震惊,已革江苏按察使、总理江南粮台事务的查文经等人洞悉桂清心意,建议退守苏州。
桂清便奏言军事已交托和春、自赴苏州筹饷,作为逃跑藉口。
出逃时,常州士绅跪道请求桂清留守,戈什哈枪杀跪留其中19人才脱身,张玉良也随即出逃。
何桂清弃守后常州士民自筹登陴守城。
数日后常州城破,李秀成愤恨人民抵抗而屠城。
和春督兵迎敌,兵溃重伤,退至无锡县,自杀殉节。
无锡城破,湖北提督王浚战死。
苏州守军闻讯大为愤恨,何桂清到达后,驻扎于浒墅关,江苏巡抚徐有壬拒绝打开城门,并弹劾何桂清「弃城丧师」及亲兵在途中焚掠的罪行。
和春四月十三日,苏州城沦陷,徐有壬于巷战战死殉节,遗疏再弹劾何桂清多条罪状。
朝廷降谕将何桂清革职解京审讯。
何桂清逃至常熟县,托言借外兵,逃进上海租界。
何桂清统领十馀万清军弃城潜逃,导致常州、常熟、苏州皆失守,咸丰帝上谕革职,捕送北京审讯。
然凑巧遇英法联军之役,咸丰帝避难热河,何案搁置两年。
期间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等相继上疏乞恩,未获允准。
同治元年(1862年),言官交章弹劾何桂清,于是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将其逮捕下狱。
秋审处总办、直隶司郎中余光倬,照「各省督抚提镇失陷城寨律」拟斩监候,并以情罪重大,「击杀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忍心害理,罪当加重」,应即行处决,而改拟「斩立决」请旨定夺。
刑部尚书赵光,因与帮办江南军务的许乃钊有交情,瞭解何桂清失陷苏常殃民细节,覆奏:「不杀何桂清,何以谢江南百万战难生灵?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降旨命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会议。
大理寺卿李棠阶认为何桂清清为两江总督,骄横颟顸,治军无方,克扣军饷导致将士哗变、全军覆没,弃城而逃又嫁祸他人,其罪不容诛。
然而太后为求慎重,另有旨:「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员,用刑宜慎,如有疑义,不妨各陈所见。
」有17人上疏论救,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祁寯藻,引用嘉庆帝谕旨:「刑部议狱,不得有加重字样。
」认为刑部所拟不合制。
另有工部尚书万青藜、御史高延祜,而新任江苏巡抚薛焕以重金疏通,故拖延未决。
言官仍交章弹劾,户科掌印给事中郭祥瑞、吏科给事中谢增等奏请速正典刑;礼科给事中卞宝第(曾于浙江道监察御史任内弹劾桂清)抗章驳祁寯藻:「仁宗上谕,只就承平时期寻常罪名而言。
」又言:「道光年间浙江提督余步云失定海,咸丰年间湖北巡抚青麟失武昌,皆以失陷封疆伏法,其时祁寯藻当军机大臣,何独于何桂清护惜若此?
」大理寺卿李棠阶以东南战事尚未结束,求顾全大局再上密摺主张不应拖延:「刑赏大政,不可为谬悠之议所挠,今欲平贼,而先庇逃帅,何以作中兴将士之气?
」刑部审讯时,桂清提出一份薛焕等人具名之公禀,请其退到苏州,以保饷源重地,作为其本不欲弃地的證明。
公禀出于当时或事后伪造已无从查究,朝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查核具奏。
曾国藩认为守土之责与公禀无关,覆奏:「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为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
」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议覆,由刑部主稿,六月十三日,余光倬疏奏:「已革两江总督何桂清身膺疆寄,受国厚恩,岂不知军旅之事,有进无退,守土之责,城存与存?
况其时常州有兵有饷,并非不可固守,乃首先弃城逃避,致令全局溃散。
望亭为无锡至苏州要冲,业经奏明截留长龙船,扎营于此,乃并未身经一战,命杀一贼,忽于苏州失陷之前一日,率师船退驻福山海口,是其撤兵远遁,纵寇殃民,尤罪迹之昭著者。
至刑部历年审办军营失事成案,均视此为轻,惟馀步云系由斩候加至斩决,情罪相等。
虽带兵提督与统兵总督稍有不同,然论疆寄,则文臣视武臣为重;论军法,则逃官与逃将同诛;论情节,则闻警屡逃,非被攻被围变出不测者可比;论地方,则全省糜烂,非一城一寨偶致疏防屠可比。
请仍照原拟,从重拟以斩立决。
」得旨,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12月21日在京师菜市口法场处斩。
陈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韨,字象衡。
江苏仪征籍,居江苏扬州。
进士出身。
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
户部主事。
同治年间,陈韨在夹剪桥10号兴建小圃,占地面积650平方米。
现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父:陈嘉树(号仲云,1781—1841),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进士*弟:陈彝(字六舟,1827—1890),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进士;*子:陈咸庆,过继给大哥陈辂为子,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