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梓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一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维基
戴亨(1691年1月9日—?),字通乾,号遂堂,清朝人。
戴梓第三子。
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四(1691年1月9日)生于北京。
他出生两个月,其父戴梓以罪被流放沈阳,在襁褓中“随亲从北陲”,此后隶籍沈阳。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
曾任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县)教授,自此离开辽东。
乾隆时,与陈景元、李锴并称为“辽东三老”。
有《庆芝堂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浮梁人,字鹿耕,号盱原。邓梦琴子。嘉庆十年进士,官至建宁知府。曾官台湾近十年,熟悉当地山川形势及民风土俗。有《蠡测汇钞》。
维基
邓传安(1764年—?
),字鹿耕,号菽原,江西浮梁人,同进士出身。
嘉庆十年(1805年)登殿试三甲第三名进士,授福建省罗源县知县一职。
道光元年(1821年)改闽县知县,未满一年,升任台湾府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盗同知,并驻于鹿港。
道光四年(1824年)因台湾北路械斗事件,以鹿港同知代理台湾府知府,任满调离台湾后,又于道光十年(1830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建宁府知府,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嘉恒接任。
在台湾任职接近十年,为政以振兴教育为先,曾经捐出除了正俸以外的养廉银,推动创建鹿港文开书院,并著有《蠡测汇钞》及《水沙连纪程》。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庄士勋(1856~1918),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
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
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
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
为「鹿苑吟社」成员。
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
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淑均(?
~?
),字友松,福建晋江人。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即选知县。
道光十年(1830)应聘入台,任噶玛兰(今宜兰)仰山书院山长,曾编纂《噶玛兰厅志》。
十四年(1834)内渡,十八年(1838)复来台主鹿港文开书院。
作品见于《噶玛兰厅志》、《噶玛兰志略》。
〖参考萨廉《噶玛兰厅志》。
编者按:柯培元《噶玛兰志略》作「陈洲均」,误。
〗(施懿琳撰)
吕乔南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乔南(1864~1918),号竹巢。
彰化鹿港人,光绪年间邑庠生。
性谨慎,博闻强记,有才名。
曾从当地文人陈才花学,读书自六经史汉外,更旁及汉魏唐宋典籍。
日本治台后,仕途之路中断,遂肆力于诗。
与当地文人庄士勋、王秋田、王舜年、蔡德宣等任教于鹿港文开书院,分课经史子集各科;又与蔡振丰、洪弃生等人共创「鹿苑吟社」,与同乡诗人施梅樵、许梦青、陈怀澄等相友善。
曾于鹿港、彰化、草湖等地设帐教学,晚年又返回文开书塾设教。
以舌耕为业,长达二十年之久,栽培弟子极多。
哲嗣吕申甫、外甥朱启南并皆能诗。
〖参考《彰化县志稿‧人物志》,彰化:彰化县政府,1961年。
〗 吕乔南诗深具唐人风韵、宋人新意;其文亦议论清新,博赡工整。
有《兰雪草堂诗稿》,惜泰半毁于战火。
1983年孙吕正雄出版其父吕岳诗集《醉雪轩吟草》,又辑录祖父吕乔南诗作残稿,附于其后。
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住江敬义编《江濒轩唱和集》、《栎社癸丑年鹿港小集诗稿》、鹰取田一郎编《寿星集》等,辑录编校。
(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