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还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曾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令。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逃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擅长诗、骈文、词,为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著有《樊山全书》。  樊增祥关系台湾诗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撰)
词学图录
樊增祥(1846-1931) 字嘉父,号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进士,改庶吉士,补陕西渭南知县,迁陕西按查史,调江宁布政使。有《樊山集》。
樊山全集
1846-1931,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五十麝斋词赓·序
余在渭南刻词二卷,曰《东溪草堂乐府》,始癸酉,终甲午,二十二年间所存,裁百数十首,所沙汰者,盖三倍于是。自尔以还,所作盖寡,良以官舍栖迟,无酬和则情孤,无感发则意怠。然亦有时孤花媚晚,好鸟啼春,缀锦欺霞,团酥拟雪。及己亥入都,与意园、鸥簃时时赠答。意园词不多作,作则必工。鸥簃不能词,以诗为词,而词亦工。要知此事具有根柢,惟邃于学者为真词人也。余年十二学诗,十六学为词,二十以后始读红友《词律》。岁庚午,与诸迟菊同年定交,迟菊精音律,相与往复讨论,乃知词学阃域。自后从{无/心}师、子珍游,而所学益进,始学苏、辛、龙洲,继乃专意南唐二主及清真、白石。居京师日,每一篇出,子珍必于桐花下置酒相属,命小伶弹金缕琵琶和之,团扇屏风,留题殆遍,即前所刻者是也。五十以后,不名一家,多师为师,取屈曲尽意而止。自甲午迄庚子春,可盈一卷。是年都下奇变,执殳前驱,历晋入秦,寖疏声律,会与研荪观察比邻而居,皆侘傺无聊,端忧多暇,相约和古词以寓今事,自秋徂春,得百余解。迨辛丑夏,骤躐柏台,遂尘薇省,笏卿、亚蘧、石甫、淇泉诸君,前喁后于,更唱迭和,余以公暇周旋其间,捣麝拗莲,雕云镂曰,味调鲭鲊,音合琴筝。长女阿频,女弟子祝蕊,并耽风雅,暝写晨书,逸兴遄飞,老怀弥慰。检视所作,又百许篇。遂裒七年所得,釐为三卷,以授梓人,命之曰《五十麝斋词赓》。余性好焚香,迷迭都梁,氤氲房户,故取《逸周书》语以名吾斋,又以名吾词云。 壬寅五月二十一日,樊山樊增祥自叙。
五十麝斋词赓·跋
世传侯朝宗刻集,凡属稿未竟者,一夕皆成之。
余刻《词赓》第三卷,仅数十阕,幕僚王君少之,乃议日课一词。
时余方还柏台,十二时中,常以六时接僚属、治公事,三时理咏,三时燕息。
不两旬,得慢令七十余首。
倘无劳形案牍、延谒宾客之累,壹意为文,则侯生毕世所作,可一岁竟耳。
世有得放翁残稿者,计一月作诗六十许篇。
吾未陈臬事时,率月得五六十篇,亦有及百篇者,此固不足难也。
嗟乎,文章之无用者,莫若诗词,世皆待余以有用之才而专为无益之事,知余之悲者鲜矣。
昔王蓝田颇好营造,语人曰:“足当自止。
”吾词已盈卷,当敛手如渭南时。
其实虽多作文,亦不废事。
世之陋人,作五个字几穷日夕之力,以己度人,谓吟啸必误公事,又一味掷金虚牝,皆瞽谈耳。
使有掐擢肝肾之苦,而无盘辟如志之乐,且受怠于政事之谤,吾岂为之哉。
今世学堂课程,率用积分之法,第其勤惰高下,不知资才相越,有人十而己百者,有人千而我一者。
计分则进千百而退十一,胥明强愚柔而齐一之,诚足以利惛惰,恐无以服高明也。
驽𩦺十驾,汗血千里,绳尺之间,乌足尽天下士哉。
吾作吏亦如作文,不为高奇刻深,但取行吾之意,亦能如乎人人之意而止。
其大要不过一熟字。
小子识之。
壬寅观莲节,身云居士书示家塾。
五十麝斋词赓·跋
熟之一字不可骤得,是中有工夫,有阅历,无是非。学与年俱进,及其既成,因方遇圆,自为圭璧。太史公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余一生服膺此语。学问、经济,并以知意为难。有终身为之而莫知其意者,断无知其意而不由于好学深思者。西人每作一事,皆积劳苦思而后成。中人则卤莽施之,灭裂报之,可谓官失而守在夷矣。吾三十以前,专骛词章,通籍后,乃复讨究世务。三十九岁作令,忆宋人笔记称欧公最精吏事,乃于民事悉心体验。犹记任务岁,秀水尚书与陈蓝洲书云:“作令十余年,于听讼稍有把握。”余当时以为过,及身亲之,而后知其难也。凡是知其难,乃益致其学与思,学与思交致,而后能知其意,此即熟之说也。抑又忌自恃,须时时勤以自课,虚以受人。勿论民生国计,所系者大,即雕虫小技,往往老手颓唐,高才跅𧿇者,自持故也。今人皆诋吾为守旧,不知吾作事甚似西人,其不合于时贤者,世皆袭西人之貌,吾则取其意也。吾于吏事文艺,皆由深思力学以底于熟,故能以吟啸自娱,而不妨公事。及门学我,学其有用,而置其无用者焉。斯善矣。是日烛下再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番禺人,居苏州,字东华,一字寄亭,晚号芬灵野人。
方还弟。
国学生。
幼失明,十三四岁始愈。
诗文与兄齐名,称广南二方,亦称吴中二方。
有《勺园集》。
清诗别裁集
字东华,广东番禺人。
国学生。
著有《勺湖集》。
○东华幼岁失明,复明时,年十三四矣。
考九谷先生,不令习时艺,文读诸子,诗读汉、魏、盛唐,宋、元以下书均未寓目,故著述无时下一点习气,喜结宾客,与乃史蓂朔同。
二方之名,远近交推之,而弟名尤著。
集中尤长五古,故所收诸体从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圣生,号磊斋。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治豪猾剧盗,治声日闻。崇祯五年擢吏科给事中,请罢任用内官,时不能行。十七年任太常少卿。后守西直门御李自成军,城破自缢。福王时,谥忠节。有《家诫要言》。
槜李诗系·卷十九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人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又请整饬江南为京师应援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禦甚难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疏留中遂寝客有周生者劝徵去徵曰去素志也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甲申三月迁太常少卿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德曰上入宫谁为趣起今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徵曰此声自贼阵非内禦也德曰姑还守所明日司马门议之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数实为之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相对泣下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后赠兵部侍郎谥忠节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来皇,海盐人。天启壬戌进士。历建昌兴化二府推官,徵拜吏科给事中,累迁太常少卿。殉难。谥忠节,定谥贞肃,有集。
维基
吴麟徵(?
—1644年),字来五,又字圣生,号磊斋,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军籍,明末政治人物,北京城破后自缢殉国。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应州郡试时,两兄弟“名誉日闻”、“共为州里所慕”。
四十六年(1618年)吴麟瑞、吴麟徵兄弟皆中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礼部观政,三年十月授江西建昌府推官,四年任江西乡试同考官,六年丁忧归里。
守丧期满,崇祯二年(1629年)补福建兴化府推官,三年任福建乡试同考官。
生平不蓄私产,两袖清风。
崇祯五年(1632年)擢吏科给事中,管皇城,有直言之名。
八年(1635年)丁父忧,上疏乞假葬父,数年后方还朝。
十一年(1638年)起复为兵科右给事中,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田唯嘉罢官。
再迁刑科左给事中,又因继母黄淑人丧事去职。
服阕,十五年(1642年)起为吏科都给事中。
十七年(1644年)春升太常寺少卿。
不久,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吴麟徵奉命守西直门。
敌军猛攻,吴麟徵紧急入朝禀报,至午门被魏藻德阻拦,返回西直门。
翌日,城陷。
邸宅已被敌兵佔据,于是道旁祠,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
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解带自缢,被家人救醒,央求其先与好友祝渊诀别。
再翌日,吴麟徵对祝渊慷慨陈词:「忆登第时梦隐士刘宗周吟文信国《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
」再度自缢。
赠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清朝赐谥贞肃。
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