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景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
于祚子。
袭父爵,以贪酒多过,为叔父于景所挝杀。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四
通公道人者。
不知其氏族。
居处无常所语狂谲。
然必有应验。
饮酒食肉游行民间。
侯景甚信之。
扬州未陷之日。
多拾无数死鱼头积于西明门外。
又拔青草荆棘栽市里。
及侯景渡江。
先屠东府一城尽毙。
置其首于西明门外。
为京观焉。
朝市破落所在荒芜耳。
通公言说得失于景不便。
恶之。
又惮非常人不敢加害。
私遣小将于子悦将武士四人往候之。
谓子悦云。
若知杀者勿害。
不知则密捉之。
子悦立四人于门外。
独入见通脱衣火燎。
逆谓子悦曰。
汝来杀我。
我是何人。
汝敢辄杀。
子悦作礼拜云不敢。
于是驰往报
景礼拜谢之。
卒不敢害。
后因宴召通。
通取肉揾盐以进于景
问曰好否。
曰太咸。
通曰不咸则烂。
死数日众以盐五石置腹。
中送尸于建康。
市百姓争屠脍羹食皆。
尽后竟不知所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 【介绍】: 即梁豫章王。
字元吉。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长孙。
梁简文帝大宝末,侯景废帝立栋。
未几,禅位于景,封淮阴王与二弟桥、樛锁于密室。
败,得出。
元帝使人杀之。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如谷,字日海,初号慧空。
嘉善人。
为人端谨。
初依栖霞,后游荆山。
月庭讲席名震丛林,归,闭阁于景莲精舍。
三年诣台山。
不数月,安坐而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周(?
~一一五四),俗姓璩,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
于景德尊胜院染削问道有年。
住温州光孝寺。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惟清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卒。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沈众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仲师。
沈旋子。
颇有文词,仕梁为太子舍人。
武帝制《千字诗》,为之注解。
侯景之乱时,率宗族入援。
台城陷,降于景
乱平,元帝以为司徒左长史。
承圣三年,西魏攻陷江陵,被俘,寻逃还。
入陈,任中书令。
性吝啬,朝士共诮其所为,因忿恨,遂历诋公卿,非毁朝廷。
被武帝赐死,年五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15 【介绍】: 唐僧。临川人。俗姓饶。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德宗贞元初徙居豫章龙兴寺,与姜公辅、颜真卿等友善。坐坛二十余年,卒于庐山东林寺,白居易为作《石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饶氏。临川南城人。志学之年。从舅氏出家。日诵佛经。计千言。逮壮从南岳大园师得戒。而听禀虽勤。惮于远涉。大历中。请隶景云寺。以便侍养。亟淹岁序。脩习无亏。尤于南山事钞讲贯通畅。贞元初。徙居预章龙兴寺。与庐阜法贞。天台灵祐。荆门法裔。兴果神凑。建昌慧琎。友善。又相国姜公辅。鲁公颜真卿。杨冯韦丹。四君子游故四分迁善灭罪之说。所利益者多矣。坐甘露坛二十许年。剡浮震旦男女。获度者。一万五千馀人。元和十年。示微疾。十月己亥。化于庐山之东林寺。葬全身于南冈石坟。住世七十七年。安居五十五夏。门人等。树松柏。太原白居易为石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上恒。
姓饶氏。
临川南城人也。
童而有知。
志学之年发心舍家。
从母党在空门而求摄受。
教诵佛典日计千言。
壮齿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
而听涉精苦。
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
请隶于景云寺修习无亏亟淹年序。
南山事钞讲贯尤专。
贞元初徙居豫章龙兴寺。
与庐阜法真天台灵祐荆门法裔兴果神凑建昌慧琎游也。
埙篪合韵水乳相资。
法付王臣。
故与姜相国公辅颜鲁公真卿杨凭韦丹四君友善。
提振禁防。
故讲四分律。
而迁善灭罪者无央数众。
坐甘露坛二十许年。
十有八会。
救拔群生。
剡浮东震男女得度者一万五千馀人。
元和十年微云乖悆。
十月己亥化于庐山东林寺归全身于南冈石坟。
住世七十七年。
安居五十五夏。
门人等树松柏。
太原白居易为石塔铭云。
刘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杞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卢龙知县。魏忠贤柄政,诏父事之,入仕九年,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建四祠祀忠贤。忠贤败,诏仅罢官听勘。以御史高弘图劾,始被逮论死。
维基
刘诏(?
—1629年),河南开封府杞县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卢龙县知县,魏忠贤柄政,诏父事之,以知县三年而升臬司。
天启二年(1622年)升为山东佥事。
六年三月以关内道按察使加升为山东左布政使,管事如故。
寻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七年二月以山海关城壕告竣,加从三品服俸,赏银三十两、纻丝一表里。
与总督阎鸣泰等议于景忠山为魏忠贤建生祠,又请于西协密镇丫髻山各建魏忠贤祠,赐名崇功,于昌、通二州建魏忠贤生祠,昌平州赐名崇仁,通州赐名章德。
五月覆喜峰口功,加右副都御史,八月兵部叙宁锦功,升一级,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给与应得诰命。
又加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照旧巡抚,寻升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
崇祯继位,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魏忠贤败,十一月被弹劾罢官听勘。
崇祯元年二月,以御史高弘图劾,次年被逮论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19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镇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友善。及叔文主政,擢礼部员外郎,参与革新政治。叔文败,宗元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共倡古文运动,其文峭拔矫健。又工诗,风格清峭。有《柳河东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称“柳柳州”。
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
十二年任秘书省校书郎。
十四年第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
三年后调蓝田尉。
十九年闰十月,擢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
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实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集团核心人物。
同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二王”被贬。
九月,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长安,三月又贬为柳州刺史。
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
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种,以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为较早而完备。
柳宗元为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均有卓越贡献。
其诗今存163首,多为贬官后所作,各体皆有造诣。
内容较为广泛,风格丰富多彩;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讥刺时政之作如《行路难》、《笼鹰词》等,则用寓言笔调,含蓄犀利;伤悼友人之作如《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等,情意深挚,慷慨悲健;歌颂唐初反侵扰之作如《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伟,造语奇警。
而诗中为数较多者,则为抒写离乡去国后哀怨情怀之作,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寓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风格明净简峭,清峻沉郁。
柳诗中最为后人称颂者,则为描写贬谪生活而较为闲适之作,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夏昼偶作》等,明朗圆润,韵致悠扬。
苏轼称柳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当即指此。
柳集通行者,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本《柳宗元集》,诗文合编。
诗注本有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
研究资料有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正字,调蓝田尉。十九年,入为监察御史里行。永贞元年,擢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等革新。宪宗即位,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复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于柳州。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与刘禹锡交厚,且出处进退略同,世称“刘柳”。又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宗元少以功业自期,及受挫,久贬南荒,心情郁结,发之为诗,多忧愤之词。有《柳宗元集》三十卷。今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朝擢礼部员外郎。坐党王叔文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搜研之致,亦深远矣。俚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旧唐书本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东坡云: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苦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
扪虱新话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铄三古,下继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子厚一人而已。
《蔡宽夫诗话》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蔡百衲诗评》
柳柳州诗,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轻荡也。
《蔡百衲诗评》
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
《休斋诗话》
柳子厚小诗幻眇清妍,与元、刘并驰而争先,而长句大篇,便觉窘迫,不若韩之雍容。
岁寒堂诗话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
竹庄诗话
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
《臞翁诗评》
柳子后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后村诗话
子厚永、柳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思含凄怆。
后村诗话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韩可对垒,古律诗精妙,韩不及也。当举世为元和体,韩犹未免谐俗,面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岂非豪杰之土乎?昔何文缜尝语老汉老云:“如柳子厚诗,人生岂可不学他做数百首!”汉老退而叹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后村诗话
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儿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
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
沧浪诗话
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
诗人玉屑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瀛奎律髓
柳柳州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世言韦、柳,韦诗淡而缓,柳诗峭而劲。此五律诗,比老杜尤工矣,杜诗哀而壮烈,柳诗哀而酸楚,亦同而异也。
唐诗品汇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柳亦不偶然。
《唐诗品》
柳州古诗,得于谢灵运,而自得之趣鲜可俦匹,此其所短。然在当时,作者凌出其上多矣。《平淮雅诗》足称高等,《铙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鲜可追躅,而词饰促急,不称雅乐,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
《艺苑卮言》
柳州刻削虽工,去之稍远,近体卑凡,尤不足逍。
《艺苑卮言》
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
诗镜总论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
《诗源辨体》
子厚七言古,气格虽胜,然锻炼深刻,已近于变。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人皆学陶矣,学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从精深入也。
诗筏
严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历以还,诗多崇尚自然。柳子厚始一振历,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其初多务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韩柳诗选》
柳州诸律诗,格律娴雅,最为可玩。
《唐诗成法》
柳柳州诗属对工稳典切,情景悲凉,声调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严,但首首一律,全无跳踯之致耳。
说诗晬语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
《茧斋诗谈》
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人意。文词虽掩饰些,毕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柳文让韩,诗则独胜。
剑溪说诗
柳州歌行甚古,遒劲处非元、白、张、王所及。
剑溪说诗
八司马之才,无过刘、柳者,柳之胜刘,又不但诗文。其谪居自多怨艾意,而刘则无之。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无名氏:柳州推激风骚,兼能精炼。
《雨村诗话》
柳子厚文配韩,其诗亦可配韩,在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
《读雪山房唐诗钞》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屡见不鲜,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昭昧詹言
柳子厚才又大于梦得,然境地得失,与梦得相似。
《唐七律隽》
昌黎文独步千古,而同时柳州与之抗衡,韩文雄而肆,柳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至其诗则不然,韩诗雄而刻,柳诗雅而洁,柳州当弟视盛昌黎矣。柳州五言上追彭泽、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为高古,余诗则多芜音累句,张籍、王建一流入耳。虽甚奡兀刻划,实开宋人蹊径,近世俱尊宋诗而并尊宋诗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而柳州诗则无人齿及,因录之。
《岘佣说诗》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南涧》…作,气清神敛,宜为坡公所激赏。
《唐七律诗钞》
七律至大历间,开、宝浑厚之风鲜矣。……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刘、柳起而精神为之一振。
三唐诗品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
《石遗室诗话》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胡应麟只举《南涧》一篇,以为六朝妙诣,不知其诸篇固酷摹大谢也。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
何国衡,1949年生。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退休。
热爱对联文化,在各种书刊发表联作2000余副,获奖100余次。
发表文章30余篇,多副联作刻挂于景点。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江苏楹联》杂志副主编。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