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彝珍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绍基昔直史馆,恭录《高宗实录》,得四十册,欲以继《东华录》之后也。丙午充提调,因馆中照例进书,皆一二品大臣传,无三品以下传。虽经高宗屡次严旨申谕,史馆乃因循至今。因刱拟条例,欲遍蒐官书及前人文集,补办国初以来三品以下名臣各传。商之总裁穆师相,坚不见允,余即日辞提调矣。先是,办列传画一,见乾隆以前各传,于字号及家世箸述皆载入。嘉庆以后,则非官牍所有者,一字不许阑入。今次青所辑,指日成书。以后源源继之,岂非我朝一大掌故哉?研生于修《忠义录》之暇,蒐辑《沅湘文徵》,李小泉中丞复议修《湖南通志》,海华、恕堂、东墅、性农皆劬学箸书,期有传于后者。赞议古贤,斟斠时事,寒雨滴阶,尽欢始散。今日之聚,信非偶然,时余主讲城南书院之第三年也。
大清同治岁乙丑,二百二十有二年。
东南渐已埽妖祲,西北尚缓韬戈鋋。
三湘蚤脱兵火厄,老夫忝与文字缘。
清霜戒寒雪未落,残菊犹傲梅初妍。
呼尊折柬集俦侣,论文道古相磨镌。
平江李子秉特识,先正事略成巨编。
堪为国史补缺憾,亦令后学知古先。
是虽私书中律令,仰挹经心窥圣权。
溯惟纯皇屡申诫,立传贵采人才贤。
如何一例尚崇秩,三品以下咸缺焉。
因循故事不急敕,敷衍官牍多局蜷。
删除学术及家事,苟且画一尤歧偏。
小子昔直史馆久,伏读实录勤丹铅。
谓名臣传当补葺,官书别集堪溯沿。
时逢监修不省录,见谓多事转护前。
同馆诸贤尽太息,径辞提调身翩然。
后来使节牛马走,每念东华魂梦悬。
十年閒散猿鹤性,万里浩荡江湖天。
忽闻编摩志有合,不禁感激喜欲颠。
若非肝胆照今古,岂免煤麝随云烟。
取之贵博事愈尊,前有可守后乃传。
吾乡大启文献事,一座况皆才笔专。
汗青头白敢不勉,学衰道微谁与肩。
武功烜赫在区宇,会见中兴文事光气腾奎躔。
猎猎西风吹葛巾,行吟谁识凤池身。
镫窗促坐成新咏,月地联游得故人。
断酒年来呼恶客,读书夜分■({耳古})旁邻。
怀中磊落刊修笔,不屑虫鱼注李巡。
明月绿萝烟窈窕,游屐他时惯幽讨。
十年不踏枉人山,屡梦犹寻沅上草。
杨侯晚岁始相闻,香火旧缘应未了。
劳君妙语苦雕饰,叹我衰容日枯槁。
欲参兵选知已迟,拟上权书还不早。
置身天地成赘物,回首风尘甘却扫。
寇氛连岁澒衡湘,杀气弥天昧昏晓。
茗山橘洲非昔日,白骨青燐照蓬葆。
图书何法各无恙,保聚知君功不少。
我从去秋值播难,困守荒村逼冬杪。
乱将遄已方铤鹿,悔不先知有如鸟。
羲之痛夭剧缠心,柳子教蛮聊破恼。
所向招灾命真恶,有苗弗率城宁保。
弃官归去近欢迎,里燧重然复愁倒。
茫茫对此住又难,默默观吾运何巧。
羡君芝室傍桃源,比日安居得精考。
昨来远质乱馀集,此事已继南村老(谓相皋老人。)
可怜申甫求嵩高(「眼中人已矣,须向嵩高求。」性农近作中语。),何减文贞赋天宝。
我诗乃作故谬评,子意得毋不存稿。
固知贤者口无择,想见诗人影亦好。
过访非难一苇杭,相思叵耐九回绕。
会教太白遇贺监,终免孟郊悲贾岛。
寄言吾道方龙蛇,且止摆头莫轻掉。
人生踪迹如流水,到处渟洄不自持。
历历生平尘外梦,萧萧朋旧卷中诗。
酒阑云散无留影,月白山青又此时。
谏草堂前相见地,摩挲图画鬓成丝。
洞庭始波清入诗,盼君佳句来何迟。
西湖秋雁忽归处,老圃黄花待放时。
地迥楼光云不断,望深窗影日频移。
新诗枉赠岂易得,闭户高吟一枕欹。
大湖以南几能诗,极盛乾嘉生悔迟。
夕日蹉跎行复老,数公潇洒喜同时。
从容杖履重阳会,留滞江湖一棹移。
三日待君成怅望,隔江惟见数峰欹。
闭户著书谁过问,新诗寄自使臣槎。
江边冠盖纷诸阮,海外车书正一家。
铜柱岩荒生蔓草,石盘山远踏梅花。
徵题纪胜翻成怅,醉倚阑干北斗斜。
共 17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