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鸿章

相关人物:共 154 位
共 1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899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筱泉。
李鸿章兄。
道光二十九年以拔贡生铨湖南永定知县。
曾从曾国藩主饷运事。
同治间擢湖南巡抚,屡阻击太平军李世贤部及贵州苗教各军。
四督湖广,后移督两广。
以疾归。
卒谥勤恪。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瀚章(1821~1899) 晚清官员。
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号钝叟。
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兄。
以拔贡朝考签分湖南,曾任善化等县知县,累官广东布政使、湖南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两广总督赏太子少保衔。
卒谥勤恪。
有《合肥李勤恪公政书》等。
同治七年(1868),以湖广总督身份主持重建黄鹤楼,又奏请得旨在黄鹤楼后合建“官胡二公祠”。
瀚章、鸿章两兄弟在黄鹤楼赴宴时座位之争,也是士林一段趣话。

人物简介

维基
卢日新,字敬修,号小铭,广东东莞城内宝积巷人。
晚清官员。
卢日新自幼静慧,其家赤贫却勤学不辍,与同乡张金鉴友善。
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人同年进学。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金鉴中甲辰科进士,在礼部任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卢日新也考中丁未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进士,与张之万、李鸿章、沈葆桢等同榜。
任工部主事。
卢日新性格清高,在京师做官期间,闭门读书,不巴结上司,结果两次补缺机会都旁落他人,日新却安之若命,不以此为烦恼。
后来,日新以父母年老为由告归。
回乡后,讲学育人,不少学生得以考取功名。
当时日新已年过五十,双亲仍健在,他每日问安侍候,不辞辛苦,其孝行为人所称道。
光绪初年,父母相继去世,日新悲痛欲绝,不久亦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907 【介绍】: 清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任河南学政。未几罢归。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在杭州诂经精舍最久,达三十一年,寓苏州,所居名春在园。治经学以高邮王氏父子为宗。自云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成《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其余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诂经精舍自课文》、《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大师,声名远及日本。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春在堂诗编》。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浙江德清人。有《春在堂诗编》十五卷。
词学图录
俞樾(1821-1907) 字荫甫,一字中山,号曲园,又号绚岩。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编修。外放为河南学政,以事罢官。寓苏州,葺曲园,专意著述。精研经学子学,晚清名儒。亦爱俗文学。文简洁,诗似袁枚,词平中见奇。有《春在堂全书》、《春在堂词录》、文言小说集《右台仙馆笔记》、传奇《梓潼传》。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
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
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
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
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
从此不再出仕。
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
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
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
除了苏州的曲园之外,俞樾在杭州西湖边孤山的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
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
孙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
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
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皆进士。
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白齐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译作白聚文。
美国军人。
咸丰十年,与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任副领队。
同治元年加入中国籍,任“常胜军”(即洋枪队)领队。
次年,以索饷殴打中国官员等事,被李鸿章革职。
夺取高桥号轮船,赴苏州投降太平军。
不久,又脱离太平军至上海,转往日本。
同治四年,到福建漳州拟投太平军,未成。
被清军俘后,在途中船翻溺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82 【介绍】: 清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作雨生。
自廪贡生捐教谕。
咸丰初年,任江西万安知县,旋入曾国藩幕府。
同治初年助曾国藩、李鸿章筹办机器局,任苏松太道办理洋务兼任江南制造总局总办。
光绪初年官至福建巡抚,主持福州船政局,旋兼理总理衙门大臣。
抚闽时福州大水,济灾民数十万;又按乌石山教案,据理令徙教堂城外。
好藏书,精校勘。
有《持静斋书目》、《抚吴公牍》。
全台诗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别字雨生,一作禹生,又作禹笙。
广东丰顺人。
咸丰初,太平军入闽越,以廪贡生出办乡团,因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
同治初,李鸿章调主上海机器局。
历任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巡抚。
同治七年(1868)建议设立轮船水师,将沿海分为北洋(天津)、中洋(吴淞口)、南洋三个军区,其中南洋军区即以台湾为基地。
同治十三年(1874),被起用为船政大臣,后担任福建巡抚。
任中提出多项铁路、电线等现代化建设计画,可惜后来因经费不足而未能实行。
担任福建巡抚时,曾驻台五个月(1876年底~1877),在台期间,整饬吏治,绥抚生番,并鼓励内地居民来台开垦。
在北部试行茶业栽种,鼓励开采煤铁及石油,完成台湾府城到安平与旗后间的电线,为台湾最早的自有电线;又筹画建筑安平到打狗(今台南到高雄)的铁路。
曾豁免十馀种苛捐杂税,对台湾贡献颇大。
生平雅好藏书,多得宋元旧本,编有《持静斋书目》、《持静斋藏书纪要》。
又擅词章之学,著有《百兰山馆诗》、《抚吴公牍》、《牧令书纪要》、《百将图传》等。
丁日昌在台诗作仅一题二首,录于《恒春县志》及《百兰山馆古今体诗》。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0 【介绍】: 清安徽望江人,字豹臣。
咸丰二年进士。
改刑部主事。
从严树森、李鸿章镇压捻军。
光绪间官至河南巡抚兼署河道总督。
有《禹贡说》、《两疆勉斋诗文集》。
维基
倪文蔚(1823年—1890年),字豹岑,号茂甫,安徽望江县人。官至河南巡抚。倪文蔚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选拔贡,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联捷二甲第十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湖广司主事。同治十年(1871年),升刑部江苏司郎中。次年任湖北荆州府知府。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七,由广东按察使升任广西布政使。光绪八年正月二十四(1882年3月13日),升任广西巡抚。后改广东巡抚,兼理广东学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任河南巡抚,加提督衔。到任后治理黄河水患,光绪十六年(1890年)兼署河东河道总督。同年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90 【介绍】: 清贵州贵筑人,字子寿。
道光二十五年进士。
授编修。
同治元年入骆秉章四川幕府,镇压石达开军。
官至湖北布政使。
尝掌教关中书院、保定莲池书院。
又应李鸿章聘修《畿辅通志》。
官至江苏布政使,调湖北,遇事有不可,必断□以争。
有《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陶楼文钞》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六
黄彭年,字子寿,贵筑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北布政使。
维基
黄彭年(1824年—1890年),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祖籍湖南醴陵,进士出身。黄彭年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会试中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初年(年)随父赴贵筑(今贵阳)办团练,后入骆秉章在四川的军幕,有功不接受保荐。同治初年(1862年)刘蓉请其主讲关中书院。同治八年(1869年)授湖北襄郧荆道,迁按察使。光绪十一年(1885年)迁江苏布政使。光绪十六年(1890年)调湖北布政使,不久卒。《清史稿》有传,列于其父传后。
钱勖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无锡人,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35世孙。
咸丰五年举人,同治初年入李鸿章幕府,曾为浙江候补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75 【介绍】: 清江苏宝应人,字幼轩,号补帆,原名敦敏,字幼徇。
道光三十年进士。
授编修。
咸丰间在籍办团练。
同治间赴上海,入李鸿章幕府,治营务及厘金。
旋以道员留浙江,升任浙江按察使,官至福建巡抚。
在浙浚三江闸沙,泄山阴、会稽、萧山三县之水。
在闽设致用堂于西湖书院中,以经学课士。
光绪初巡视台湾,还省病卒。
谥文勤。
全台诗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补帆,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同治九年(1870)以广东布政使迁福建巡抚。光绪元年五月来台。见台湾人民有赌博、吸烟、锢婢等恶习,公馀之暇作歌以化之。因有〈台湾杂咏〉三十二首、〈续咏〉十二首等作,委由幕友何澄保管。十月因病内渡,卒于官,年五十有三,赠太子少保衔,以总督例赐恤,谥文勤。并命于福建省城、台湾府城两地建祠祭祀。光绪七年(1881),何澄将王凯泰旧作、马清枢〈台阳杂兴〉及何澄自作〈台湾杂咏〉合刊出版,称《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前有〈杨希闵序〉、〈龚显曾序〉等。〈杨希闵序〉谓:「王公诗清华婉约,深得古竹枝之遗;何、马二公诗综练谣俗、经纬风雅。山川之灵异、习尚之俶诡、物产之繁变,举可考而知。」以诗体言,〈台湾杂咏〉、〈续咏〉为七言绝句体,风格清丽。〈台湾杂诗〉多述时事、风物,针砭社会习尚,〈续咏〉则多咏历史、地理。龚显曾〈序〉,便一再提这一点:「凡制度沿革、道里远近、习尚俶诡、民夷纯杂,靡弗讽诗而得,不翅按图以稽。」「诗成自注,格非竟创;事靡不搜,典足参故。」如此呈现风土名物的诗歌,铺陈了诗人亲在「现场」的观察力,语言的叙述力,也留予后人可观的史料,足供参考。蒋师辙著《台游日记》,多引本书诗句,作为举證,可知该书影响力之所在。  《台湾杂咏合刻》有四种版本:一、清光绪七年(1881)杨希闵刊本,在中研院史语所、央图台湾分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处收藏。此本应为何澄当年原刊本;二、伊能嘉矩手抄本,该本作《合刻台湾杂咏诗》,由台湾大学研图特藏伊能文库藏,较杨希闵刊本少了〈龚序〉及题词。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于民国四十七年(1958)刊印,与刘家谋《海音诗》合辑,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十八种。此本系根据杨希闵刊本重新编印而成。该本两度重印。首先,大通书局影印出版,列为《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种(1984)。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收入《台湾历史文献丛刊》(1994)。四、台湾中华书局(1971)编印《台湾先贤集》,将《台湾杂咏合刻》收入第三册之中。而连横《台湾诗乘》中亦选录数首。现以央图台分馆为底本,对校其他诸本。(江宝钗、李知灏撰)
钱鼎铭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75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新之,号调甫。
钱宝琛子。
道光二十六年举人。
从父治团练。
咸丰间招募乡勇,配合清军镇压青浦周立春义军,攻下嘉定城。
同治初以李秀成进兵苏常,请命至安庆求援。
后参赞李鸿章军事,积功擢道员。
旋驻清江浦,主转运粮饷军需,以镇压捻军。
官至河南巡抚。
共 1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