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简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两扣云关记昔曾,重来诗眼倍晶明。
路移岩石中间入,人在洞天深处行。
玉盎虚明添翠色,霜钟清冽带秋声。
与君小摘涪翁句,留得青山不朽名。
赫世休祯在德门,再生贤媛佐明君。
潜龙密赞乾龙御,中壸俄升国母尊。
躬率六宫阴教肃,颜承三殿孝心敦。
鸡鸣每进盈朝戒,鱼贯深推逮下恩。
太姒徽音曾得嗣,周南风化已还淳。
天长共祝遐龄享,月驭翻惊瑞彩沦。
配德谁能明内则,资生无复仰坤元。
九原郁郁佳城闭,千古煌煌管史芬。
云拥蜃仪侵晓发,风传薤曲向空闻。
当时执绋无穷恨,只有群臣哭寝园。
顺王 明 · 金时习
七言律诗
① 在净寿院古寺虚阁。放一官隶役。岁奉其祀。州吏行之。见之惨。
天命人心既有归,王公来日出郊畿。
一身去国诚如脱,宗子伤亡盖已非。
宝马香车迎宠锡,观光顺化纳贤妃。
虽然古寺香灯冷,但见黄昏蝙蝠飞。
蚊川 明 · 金时习
七言绝句
蚊水沄沄绕古京,淘沙西下细无声。
还如敬顺归王化,卸甲投降不敢争(恰似敬顺王归化高丽之心故云)
次金藏台韵 明 · 具思孟
七言律诗
出城方觉兴偏幽,故向长筵掉玉舟。
欲绘山龙非妙手,且收霞鷔作遨头。
秪今词客悲黄叶,终古荒台枕碧流。
亡国遗魂应掩泣,区区祠庙尚依投(台上相望之地。有敬顺王庙。乃府吏所立者。王丽初。献地入朝。尚公主。因以庆为采邑。其后税不入国。为州人所私。遂德之以祀云。岂非区区之甚者乎。故结向及之。)
圣德渊宏格彼苍,垂颁玉带作奇祥。
可惜孱孙终未守,空将至宝献他王(真平王元年。神人降于庭曰。上帝命我。传赐玉带。王受之。及敬顺王降高丽。献于太祖)
呜呼。贤邪进退。系世道消长。士林之祸。自古有之。而未有惨于己卯。己卯诸贤之前后死若窜者甚多。而冲庵先生。受祸最酷。至今闻者心惊魄夺。见有寻师友谈道学者。辄掩口而相戒曰。不闻神武上变之事乎。士气萎靡而不振者殆数十年。憸小之凶于人国。乃至于是矣。逮乎仁庙末命复官。宣庙初年赠谥。人始稍稍知君子小人之别。一邦之士论乃定。然而新学后生。徒知己卯诸贤之为可师法。而其居家行谊。立朝言论。不能尽记于斩伐销铄之馀。多士慨然。恐久益无传。先生之孙金掌令声发。一日谓不佞曰。夫以吾先祖之卓卓。而墓道尚阙显刻。是实斯文之欠典。而不肖孙之责也。敢徼惠子一言。愿子图之。噫。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佞生晚。常恨未得趋承下风于函丈之间。今于不朽之托。安敢以文辞衰拙。不足以自效为解。而重孤慕用之诚乎。谨按状。先生姓金。讳净。字元冲。冲庵号也。新罗敬顺王之后。六代祖将有。版图判书。始家于报恩。曾祖讳浒。平泽县监赠都承旨。祖讳处庸。赠兵曹参判。考讳孝贞。户曹正郎赠吏曹判书。妣金海许氏。判官允恭之女。以成化丙午。生先生。生有异质。俊颖出人。学语便知文字。未十岁。已通四书。一经不待提诲。能自课勉。常语同游诸儿曰。大丈夫生斯世。偏小如此邦。不足为也。慨然有登东山之志。年十四。中别试初试第一名。辞以年幼。不赴会试曰。科举之文。不足学也。沈潜圣贤书。夜以继日。十五而孤。持丧悉遵礼制。事母夫人。至诚色养。十九。中司马。二十二。擢文科状元。旋拜正言。选玉堂修撰。赐暇书堂。历兵曹佐郎正郎副校理献纳。为养除忠清都事。召拜校理。荐吏曹正郎。又乞外出。补淳昌郡守。乙亥。章敬王后宾天。先生与潭阳府使朴祥上疏。请复立慎氏。伸无辜废处之冤。绝以妾为妻之讥。且言朴元宗等胁制君父。放逐国母。万世之罪人。今虽已死。明正其罪。使后世灼然知分义之不可犯。则人伦之本。正始之道。澄澈光明。如天地晦塞而开豁矣。疏上。台官以为邪论。力请鞫问。事将叵测。赖大臣之救。徒配于报恩之含琳驿。自是廷论角立。至丙子。始以先生言为是。交章请放。遂蒙赦还家。即往岭东。遍踏名区。仍入俗离山寺。读书三冬。无意仕宦。朝廷启请召还。丙子。叙拜司艺。丁丑。擢应教典翰。皆不赴。秋。升通政为副提学。陈情乞免。至于四五。时静庵赵先生与先生结道义交。最蒙恩眷。移书敦勉。上亦召旨络绎。先生不得已赴命。拜同副承旨。转至都承旨。俄命升秩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同知经筵事。旋授大司宪行副提学同知成均馆事。己卯。以大司宪归觐。上疏乞解职终养。不许。特升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又兼艺文馆提学。先生血诚控辞。每日晨起诣阙呈疏。不许则仍赴公衙。日日如是。殆数月而终不允准。至如兼带两馆提学。世所罕有。人益荣之。先生感激殊遇。与同德诸贤。竭诚建白。革弊兴化。如请罢昭格署。以正祀典。刊行乡约。以教民彝。讲明小学。以敦蒙养。创设贤良科。以收贤俊。追削靖国功臣之滥参者。以杜倖门者。皆流俗之所骇异。勋戚之所切齿也。群猜众怒。谗搆日积。洪景舟与衮、贞谋。先以不测之言。恐动宸听。请开神武门。称受密旨。潜纳小牍。胁召大臣。夜起大狱。先生与大司宪赵光祖等十八人。一时收系。供毕狱具。并当以死。首相郑光弼牵裾泣谏。太学生三百馀人。伏阙号哭。始许减死。论先生杖配锦山。锦距报恩百馀里。先生之母病危剧。告于锦倅。乞驰往面诀。还途。闻金吾郎押移珍岛。即偕还配所。权臣有修郤者。论以亡命拿鞫。置对狱中。裂衣帛上三疏。白见冤状。决百棍安置济州。翌年。论者又起而甚之。遂赐自尽。闻命色不变。呼酒快饮。移书兄弟。勉以善养老母。作绝命辞以见志。春秋三十六。明年辛巳。返葬于清州苦海山下。曾所卜筑之地。夫人恩津宋氏。进士汝翼之女。无后。取兄参奉光之次子哲葆为嗣。宣庙初。退溪先生入筵中。因上问启曰。中庙将兴三代之治。赵光祖、金净、奇遵等。协心赞襄。四方风动。见摈者搆捏。网打士流。皆由南衮、沈贞。上命夺衮、贞等爵。丙子。遣礼官致祭。赐谥文简。博闻多见曰文。居敬行简曰简。先生天分甚高。识见超迈。安和而庄重。敦大而辉光。孝友出天。至行纯备。学业精深。门路最正。笃信小学书。尊尚近思录。立言制行。动遵古训。平居。终日端坐。门庭萧然。绝无杂宾。唯与数三贤益。讨论奥义。专心于主静工夫。不问家人产业。驺直不入于门。禄俸先班于亲戚之贫者。不乐荣进。常怀急流勇退之志。雅好泉石。每遇佳处。倘佯忘返。萧然有出尘之想。奔义如不及。疾恶若将浼。于书无所不读。一挂眼终身不忘。文法西京。诗学盛唐。雄健俊逸。绝不沿袭陈言。惜乎。其在世苦短。遗失又多也。时新刊近思录。多士求序跋于诸贤。静庵固让于先生。其见重如此。退溪答人书曰。冲庵学问。高于人一等。有此见识。而终不得行其志。岂不悲哉。斯真定论也。世之论者。或云己卯诸贤负荷太重。设施无渐。不能调适时宜。以至于此。呜呼。岂其然乎。中庙立国于大乱之后。锐意更化。一新污习。简任贤才。虚己以听。此诚千载一时也。士生斯世。不遇则已。遇则当尽所学。岂可循常守故。苟焉而已。若其倘来之祸福。关时运系兴丧。天地之有所憾。于先生何预焉。虽然。天运无往不复。是非不待百年。列圣崇奖。儒林兴劝。以至于今。为士者皆知善之当为。恶之不可为。为善者虽死亦荣。不善者虽生如死。一线正论。终不泯灭者。伊谁之力也。铭曰。
道之将行,天笃降才,必厚其培。
道之将废,或泥或止,孰主张是。
我公之生,实际昌期,文在于兹。
行固天得,学主养性,心专居敬。
起自林泉,耸动簪绅,瑞凤祥麟。
抗疏惇伦,义正无偏,朝纲肃然。
清名俊望,屈而益舒,妙年尚书。
圣君注倚,贤友辅翼,若车推毂。
明良相遇,契合风云,夙夜经纶。
正色法筵,必称尧舜,有言则信。
庶几礼乐,将大有为,忌者惎之。
潜吹蜮弩,胁以三木,彼谗罔极。
赫日昼曀,繁霜夏陨,长夜泯泯。
畀之何丰,用之何啬,夺之何速。
绝命之辞,一团诚血,万古呜咽。
惟兹正气,日揭星明,凛凛犹生。
有山苍苍,有丘睪如,考槃之墟。
树之贞珉,芳徽如昨,过者必式。
昔余侍先君。见有博士金侯自太学来。其形毅然。先君颠倒迎礼之甚虔。呼廷龟拜于前曰。是汝外亲大父行也。去后亟称之曰。善人也善人也。廷龟时尚少。虽未敢请其详。固已藏之胸中。无何。人告侯亡矣。先君涕泣悲曰。噫。善人死矣。又曰。斯人也而止于是。信乎命之难穷也。侯之葬十有六年。其季子司艺庭睦。以状抵余曰。我父之亡也。不幸而家有忧。继而国有兵。不克有事于墓道。我惧先君之志行。将泯泯无传。而死亦有知。应悼其不幸于土中。子之知我。盖自子之先公。先公若在世。必不能无意于斯。今子能为文业其家。敢徼惠子之一言以文之。噫。不肖尝闻先子之言矣。又与司艺君从游最久。其敢以不文辞。按状。侯讳某字某。系出新罗之敬顺王。至丽。朝有讳就砺。出入将相。官至侍中。焯有声烈。书于太史。入我朝。有为黄海道观察使者曰素。是生仲行。官卒司宪府监察。监察生顺安县令效震。顺安生三和县令熙寿。三和生汉城判官义叔。以耋升爵。官号佥知。是候五代祖。考佥知。娶某之女。乃于嘉靖乙酉生侯。生三十一年而中司马。又十七年而擢文科补国子。升至博士。例迁殿中。出为昌宁县监黄海都事大同察访。入为刑曹正郎。嵚㟢十馀年。年六十一。始守德源府。明年没于官。侯天性至孝。奉养八十双亲。甘旨必亲具。怡愉之乐。至老不衰。其丧也。庐于墓。守松柏不离哭之。三年如一日。其祭之悉遵礼制。虽冬月必浴而后将事。斯其大者。而沈厚有器局。遇事游刃风生。临利害一听于义。治官接人。以诚以信。持是心不少懈。由是所至常有声。死后亲故哭之皆哀。其又可尚也。惟其抗直。不能俯仰顺时。卒淹屈以终。惜也。淑人赵氏。淳昌望族。县监叔瓘之女。贤有法训。侯亡哀痛过制。阕服月馀乃逝。以其年九月。合葬于安山西村。有丈夫子三。庭孝、庭友。其季即司艺。庭孝生二子。濯、澳。一女幼。庭友生二子。浣、演。庭睦无子。以演后。女五。长适朴清。有子曰𡌡。次洪有临。次生员申晫。有子曰明厚、白厚。次进士安克忠。有二女幼。次任翼之。有子幼。侯以尝有光国功。录原从。追爵弘文馆典翰。斯可谓之伸乎。司艺君妙年科第。才又俊蔚有誉。吾见其昌也。尝闻善人必大其后。先君之言。吾于是乎徵。是为铭。铭曰。
允矣金侯,茂行天启。
因心则孝,饬躬以礼。
不为外铄,中以自淑。
积之何丰,用之何啬。
所得者天,不得者人。
自古皆然,谁屈谁伸。
汉太史公与楚史氏有旧,往过楚史而问焉。
曰:昔我皇之定天下也,天怒汤克夏狂。
牿百二,建三章。
戈尽倒,壶争浆。
摧枯拉朽,捷于影响。
然而项王何人,乃独为兀。
辛勤抢攘,八年马上。
睢水之败,彭城之围。
中胸之厄,置俎之危。
自始迄终,兴机败绩。
靡不采记,昭载汗竹。
至若军霸上,宴鸿门之日。
众寡之势悬绝,屈大勇而能怯。
约婚之计,留侯筹之。
早谢之策,项伯谋之。
是用轻骑驰诣,出于仓卒。
扈不成行,骑不就列。
唯良、哙等,一二臣同。
虽有良史,未遑与从。
故拔剑起舞之一事,在国史未尽其详。
今史氏勿以触上为讳,又勿以成败论雄。
姑以当时之见,试为我覼缕。
史氏曰:诺,敬为子说。
始我王拥兵而入也,非不知约法之为仁,非不知杀降者之为非义,非不知掘骊山之为虐,非不知焚阿房之为暴。
第以位为上将军,功又冠三军。
碎邯郸百万,如舐糠锄芸。
使强秦自灭,是谁之力也。
使诸侯膝行,又谁之绩也。
岂不能捷径以疾驰,以天下为尽在己。
鹿将焉逃,所以徐徐入关则后之。
柰何不量势力,径自先入。
据关守要,反肆拒辙。
所以拔骊山焚阿房,非怒秦也,乃怒汉也。
矧如降王子婴者,不以玺绶出迎。
而乃与汉谋,厥罪难逭。
然则彼以不杀降除苛法,为恩于秦。
而此乃反之者,亦不外兵法以恩以威相反之术也。
于是陈兵四十万,次鸿门而耀敌。
嗟一卵与一毛,柰鸿炉与泰岳。
于是鼓骇天旗掩月垒,云布士虎列幄幕。
笼霄地欲狭,将军树纛天为低。
是日也,徊偟有人,草草容仪。
壁门朝开,谒者传辞。
乃以沛公之意,致命于将军幕府。
其略曰:获罪臣刘某,请送死于麾下。
始臣之先入,非敢自计。
一以为王前驱,一以为民除害。
是用府库之财,不敢自专。
宫室之居,不敢自安。
清逵道兮徯我后,迄于今几日。
而况金瓯一缺,群雄猬集。
纷纭觊觎,朵顺争嚼。
是以闭关,以俨锁钥。
备他盗也,何意之有。
谨以秦皇帝玺符,百拜献于左右。
方其时也,以王之深怒,何与项伯之严颊。
以王之大略,何容子房之巧术。
然王之量钜而仁弘兮,弄沛公于掌握。
颔谒者出,使招来前。
于时,沛公跧伏辕门,死息仅延。
冒威惊趋,三跌而颠。
拜叩庭除,顺王颐指。
倘有喑哑之一声,几自毙而不起。
遂延生而许平,伟大度之叵测。
鬼神为之颦呻,天地为之瑟缩。
臣僚为之耸汗,将士为之胁息。
尔乃作高会张大酒,乐动嵺嵑。
西日在岫,罚卮饮卒。
寿礼行毕,遂乃命沛公起,献舞于席。
命项庄偕,其执剑也。
霜铓虹直,雪锷电闪。
飞光掣杯,散彩翻幕。
蹲蹲兮凌乱,傞傞兮恍惚。
挥霍兮鸿翥,纵横兮凤跃。
持长兮入短,耀背兮照腋。
瞻在前兮在后,羌北指而西拂。
纵轻体以迅赴,影追形兮不及。
于是举玦者三,有一范增。
刘郎躯干,楚家性命。
挥袖里之青蛇,穷沛泽之神龙。
岂料夫贷咎刻之馀息,成万古之英雄。
纵一朝之残俘,为八载之强雠。
呜呼,苟内欲其必杀,岂其舞之秩秩。
势已蹴于鼎鱼,又何惮夫鈇锧。
其生也,其杀也,只在于一呼吸之间,则又何必足之蹈手之舞而后可杀也哉。
盖庄之舞,范之玦,皆偶然之发也。
为积威之所约,滋一时之惊惑。
如或有意于剑舞,以遂其机事,则以数里辟易之怒,岂被沮于翼蔽。
以千人自废之威,岂怯缩于裂视。
第惟我王之意,则以为俱是楚人,约为兄弟。
岂以争天下之利,终至忘一家之义。
且人既服其过,不宜有怒,是用释忿。
醉饱而还,以威以仁,若施冬春。
视婴儿而自如,曾不满乎一眼。
逮夫龙虎相啖,智勇俱困。
干戈十载,风栉雨沐。
哀我生灵,几多鱼肉。
兹乃以百战百胜之勇,为两全两得之计,于以返太公、吕后。
使父子而夫妇,而后请割鸿沟。
汉西楚东,无非至仁,无非至公。
奈之何忘我大义,背我大德。
乘我不戒,奄逞诡谲。
用良、平奸谋,乃曰急击勿失。
呜呼,非仁义不足,非智勇不及。
倘此时,不自决而渡吴江,如汉王间行趋灞上之举,则今日之天下,未可知也。
然丈夫幸免而苟容,曾所窃笑于当日。
谁知语马童而自刎,故令羞汉王鸿门潜遁之面。
至今乌江之风雨,应海鸿门之一宴。
尤可恨者,庄之一舞,非楚之有意于汉。
汉史之失其真,以项庄之舞,疑项王之心,非惑耶。
于是太史公盱衡而笑,挥手而止曰:史氏之见,是则是矣。
虽然,成败之数,在天非人。
故其入关之先,非汉自先,天实先之。
鸿门之翼蔽,非项伯翼蔽,天实蔽焉。
天又诳楚于彭城,非纪信诳而可免。
天又劝追于固陵,非良、平劝而迫战。
至于德亭长而自刎,或天假王手而使刎。
噫,天之绝暴而佑仁,若观火而不诬。
若然则增之玦,庄之舞,终逞其机。
必止于斩祛与中钩,又何损齐,晋之为霸。
况足下欲掩君过,反扬国恶。
拔骊杀降,虽出于怒汉。
而江中之事,又谁怒也。
汉王虽可怒,江中是可忍欤。
谈未卒,史氏赧汗百拜谢曰:子之笔法,董狐不如。
古人之咏存殁多矣。余少而立朝。厕迹文酒之间。承绪言于先辈。托契分于侪流者。亦非不多。而未尝知存殁之感矣。十数年来。零落殆尽。生存者又落落晨星。年龄向老。节序垂穷。萧条人代。举目无亲。或木拱而草宿。或棘荐而蓬飘。俛仰悲慨。安可无古人之咏也。遂拟杜工部作八哀。更效权石洲作四怀。藏之箧笥。不敢示人。时或自阅自宽。尔时丙辰阳月。
有美野塘翁,于吾大父行。
系出敬顺王,钱窦世谁抗。
三世阐甲科,魁星世争仰。
伟哉庆林公,入相而出将。
公生入其抱,人谓相门相。
玉山朗照人,风流兼器量。
时或露爽气,谐谑颇跌宕。
绝去崖异行,天赋非勉强。
鹏抟正妙岁,簪笔陪天仗。
平步立三朝,脚底无风浪。
曾拜天官亚,几作御史长。
晚践曳履班,礼部推宗匠。
宦成年艾后,二尊尚无恙。
愉色与婉容,外内甘旨养。
终南何崔嵬,公乃宅于上。
令节开寿酌,华筵压青嶂。
金钩映彩衣,鹤发随风飏。
芝兰列其前,人作神仙望。
爱客客满座,轮蹄几匹两。
逢迎辄倒屐,款曲倾家酿。
操纸诗已就,衔杯语益放。
津津眉宇间,长使黄气旺。
小子昔何知,童年陪几杖。
抚顶赐之坐,迷途指以倡。
令我开旧蒙,使我获新尚。
奚徒一言褒,每出中心贶。
因之随后尘,当席自退让。
却忆壬寅夏,新斋冒雨访。
门阑修彦会,薄具惭厚饷。
菀尔公喜笑,豪气老益壮。
我咏公即酬,公歌我仍唱。
侍酒至日暮,剧谈穷酣畅。
依依南迈日,别语心不忘。
俄然公厌世,斯疾诚旡妄。
归哭谢安门,虚堂间素怅。
玉树继摧折,新坟连旧圹。
乾坤莽回互,山水增悽怆。
一纪又二秋,萧条世已旷。
人间独伥伥,道途失所向。
九原难可作,临风默惆怅。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