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毕沅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受铭,号谷原。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工诗,与同县钱载、朱沛然等号南郭五子。为诗力求不蹈袭前人,时称为秀水派。有《丁辛老屋集》。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三
王又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刑部主事。有《丁辛老屋集》。
丁辛老屋集·金兆燕序
乾隆辛未之春,天子南巡至于浙江,谷原比部以诸生召试行在,赐中书舍人。是冬,入京供职,余以计偕居都门,时相过从,叠有唱和。然以作举子业应礼部试,未暇索其全集流览之也。谷原于甲戌登第,改官西曹,余时屡踬公车,往来仆仆,形迹愈疏。后谷原请养南旋,复于江淮之间时得继见,然川涂匆遽,得以樽酒论文者,亦无多日。谷原殁后,每于友人处得其零章断句,未尝不珍如拱璧,什袭而藏之。谷原之子敦初负奇才,能绍家学,新安曹君忍庵与敦初交好,酷嗜谷原之诗,索刊其集,以公同好。今年冬,敦初至扬州,捧是集索序于余,余读之数日始竟。谷原为人潇洒,尘壒之外,一言一笑,皆有天趣,其诗不专一家,然真趣流溢,颇似其人。后之人读谷原之诗,即可知谷原之人矣。明年春,敦初将入新安,以是集与忍庵校雠付梓。吾知挈榼提壶朗吟是编于天都峰下,必有猿吟鹤唳与云海松涛间发者,惜余不得连袂其间,一为秋菊寒泉之荐也。乾隆四十年岁在旃蒙协洽嘉平月,全椒金兆燕序。
丁辛老屋集·毕沅序
余自癸酉、甲戌间与老友谷原比部同居京师,其时过从无间者,为萚石宗伯、竹君学士、述庵方伯诸人。
萚石素与君齐名,而竹君、述庵则又余两人同岁生也。
官事多暇,销寒避暑,辄共联吟,然君每一篇出,则人皆敛手下之。
盖君才本大而约之,以归于切实,气最盛而敛之,以底于和平,削肤廓而见性情,汰尘腐而存警策,于汉魏六朝及唐宋诸家外,能融会变化,自成一家,而世之貌为李杜韩苏者卒莫能及焉。
至于取材于众所不经见,用意于前人所未及发,此又君之所独到,而亦吾党所共推者也。
余尝谓国朝之诗,浙中最盛,而浙中又莫盛于嘉禾,竹垞先生以沈博绝丽之才,主东南坛坫最久,不五十年而君与萚石继之,此三家者,均足以信今而传后,可谓盛矣。
君之诗曾梓于新安,为卷二十,然抉择不甚精,令子复又乞萚石阅定。
此本凡诗十卷,词二卷,今年复官河工,余檄摄鄢陵县事,因刊之于官署。
刊成,请序于余。
余自维少即以诗文为性命,迨与诸君交,而所业日以勤,所闻日以廓,自谓可长此友朋过从之乐。
乃忽忽三十年,君与竹君已皆物故,萚石亦老疾家居,惟余与述庵尚羁官守,而述庵又远宦滇南,旧时之友,无一得共宴谈而联砚席。
序君诗,竟又不禁有成连鼓琴、向生闻笛之感也。
镇洋毕沅
丁辛老屋集·吴泰来序
秀水王秋塍明府裒其尊甫谷原先生遗集,釐定为十二卷,将校刊于鄢陵官舍,而以序言属余。既卒读,喟然叹曰,美哉,洋洋乎其牢笼万象而麾斥八极也!可以惊风雨,泣鬼神。求诸古人成法,未尝以一字规模,而神明规矩,动与天合,其斯为精深华妙之诣乎!诗生于情,而寓于境。大抵廊庙之才,足以黼黻休明,而澄思渺虑,以穷夫天地山川云物之变,则不若山林閒旷之士有独得焉。此昔贤所以有穷而后工之论也。先生以续学巨儒,屡踬场屋,乾隆辛未之春,恭应南巡召试,名擢高等,遂登秘阁。甲戌成进士,改官比部。任事未几,即请急归里,筑丁辛老屋于长水之上,闭户著书,若将终身。而家贫多累,又复奔走大江南北,以笔耕自给。论者谓先生才望卓绝,已被特达之知,而为郎白首,未得窥承明著作之廷,以大展其夙负,重为惋惜。而不知先生旷怀高寄,视廊庙山林之遇,绝无芥蒂于胸中。故其出也,若鸿仪凤翥,偶然表见,而沉冥不返,又几于遁世无闷之君子。今集中篇什,大率皆登山临水、怀人感旧之作,造物者殆啬其遇以昌其诗也,穷而后工,其信然欤?余与先生忝侨札之契,自通籍以迄于今,生平出处,大约相仿,而垂老饥驱流宕于中州河洛之间,益与先生晚节相类。则今日序先生之遗诗,能无感慨于中而不能自已哉?长洲吴泰来。
丁辛老屋集·曹自鋈跋
谷原先生诗不名一体,而色色与古人相肖。《读庄子》则似渊明之《读山海经》,《游庐山》则似灵运之《过始宁墅》,《五代史杂咏》则似王建、花蕊诸宫词。其他伤离赠别、缠绵恺恻之语,无不直追古人而与之逼肖,然遗貌取神,非若有明王、李诸人生吞而活剥之也。嗣君敦初以其集示余,余反复读之不厌,深惧抄本零落,不足以永其传,乃授之剞劂氏,凡两月而工竣。就先生手定,自壬子迄辛巳,计诗一千三百馀首,离为十七卷。外有词四卷,先为橙里江君梓于邗上,兹复加删订,并作三卷,附于诗后,共二十卷。其馀杂著文集,以俟续刊。丙申仲夏,新安曹自鋈忍庵氏拜跋。(录入:顾青翎)
维基
王又曾(1706年—1762年),清朝诗人,秀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号谷原,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诗歌上与同乡万光泰、祝维诰相唱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2—1798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孝先,号友竹,又号茧亭,一号茧园,晚号澡雪老人,以居光福,又自署邓尉山人。
贡生。
曾入毕沅、陆耀幕府。
山水笔墨苍厚,工隶书,精篆刻。
有《茧园诗钞》、《西京职官印谱》、《烟墨著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一
徐坚,字孝先,号友竹,吴县人。贡生。有《茧园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北蒲圻人,字宾旸,号白莼。
诸生。
官蕲水县训导。
曾坐只轮车遍游五岳,毕沅题“海岳游人”四字赠之。
工诗,天才敏赡,诗逾万首。
沧海遗珠
张开东(1713-1781)字宾旸,号白莼。湖北蒲圻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蕲水县教谕。曾坐独轮车遍游五岳,工诗,天才敏赡。著有《白莼诗集》十六卷。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五
张开东,字宾旸,号白莼,蒲圻人。诸生,官蕲水训导。有《海岳集》、《白莼诗集》。
李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5—1796 【介绍】: 清山东安丘人,字仲方,号秋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历官湖北竹溪、孝感,直隶安肃、武清等县,为政爱民。有《文梓轩古文》、《于役诗草》等。
维基
李策,字仲方,山东省安邱县(今安丘市)人,清朝官员。
同进士出身。
李策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毕沅榜三甲进士。
授湖北竹溪县知县,当地民风彪悍,李策到任后,清理诉讼,积案一空。
改署孝感县知县,补直隶安肃县,不久改武清县知县。
李策为人刚介自持,对上司不曲意逢迎,遭人中伤落职。
嘉庆元年(1796年)赴千叟宴。
民国《安邱新志》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5或1727—1783 【介绍】: 清安徽休宁人,一作江苏上元人,字敬咸,别字东田,号未堂。
毕沅聘,主关中书院。
奏于朝,请格外奖用。
乾隆四十三年成进士,仍还关中。
旋入京师,任国子监学正。
教人以孝悌为先。
有《春秋测义》、《尚书涉传》、《史记协异》、《道德经解》、《师华山房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1810 【介绍】: 清江苏元和人,字光宇,号杜芗。
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五十六年,官至湖南巡抚。
六十年,黔楚苗民起事,晟会同毕沅、福康安前往镇压,驻辰州办军需。
嘉庆初,事渐平,加总督衔。
五年十月,调直隶总督。
六年六月,京畿久雨,永定河决。
坐奏报迟缓,革职逮问。
九年,累擢刑部尚书,调工部。
寻以前衍,降四品京堂。
卒于家。
维基
姜晟(1730年—1810年),字光宇,号杜芗,江苏元和人,进士出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擢为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出任江西按察使。次年超擢刑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授湖北巡抚,任内为台湾战事输送军饷。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荆州江堤崩溃牵连,被褫革顶带。不久,又召授刑部侍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出任湖南巡抚,任内善于治军,围剿盗匪。嘉庆二年(1797年)兼署湖广总督。嘉庆四年(1799年)冬,因剿灭苗民起事有功,加太子少保。嘉庆五年(1800年)实授总督,不久调任直隶总督。次年,京师周边久雨成灾,永定河决口,因奏报迟延被革职逮问,发河工效力。竣工后,授主事衔,在刑部行走。嘉庆七年(1802年)授刑部侍郎。嘉庆九年(1804年)兼署户部侍郎,擢刑部尚书。嘉庆十一年(1806年)以年老多病乞休,朝廷慰留。因刑部事物繁杂,特调工部。奏章再上,奉命解职在京养病。其后,因以前在直隶时失察藩库虚收之事,降为四品京堂。不久归里,卒于家。《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曾翼,吴县人,拔贡。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榜,兰州道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8—1801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实斋,号少岩。
乾隆四十三年进士。
官国子监典籍。
曾主讲定州、保定、归德各地书院。
少时习闻刘宗周、黄宗羲之学说,熟于明末朝政始末。
后为安徽学政朱筠幕僚,博览其藏书。
主修和州、亳州、永清等志,主编《湖北通志》,于方志之学颇具卓见。
又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又曾佐湖广总督毕沅纂《续资治通鉴》,并欲藉毕沅之力搜求遗书,编巨著《史籍考》未果。
后人辑其撰述,编为《章氏遗书》。
晚晴簃诗汇·卷一○○
章学诚,字实斋,会稽人。乾隆戊戌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有《章氏遗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3—1805 【介绍】: 清安徽怀宁人,本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笈游山人。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词学图录
邓石如(1743-1805) 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怀宁(今属安徽)人。书法家、篆刻家,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篆书成就最大。张惠言、包世臣都曾从之学书法。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书,以石如不至其门,力诋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踵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
黄鹤楼志·人物篇
邓石如(1743—1805)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
初名琰,字石如,以字行,号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
安徽怀宁(今安徽怀宁)人。
曾入毕沅幕,三年后辞归。
为碑派书法大师,开一代碑学之先声,影响深远。
《清史稿•邓石如传》载,湖广总督毕沅的幕僚多“裘马都丽,石如独布衣徒步”。
乾隆年间先后两次登临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二首;另有隶书《登黄鹤楼和毕秋帆韵》、草书《壬子秋日登黄鹤楼作,呈敬之先生正之》等书法作品存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4—1794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容甫。
幼孤贫,赖母授读。
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
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
以母老不赴朝考。
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
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
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
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
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
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
晚晴簃诗汇·卷一○○
汪中,字容甫,江都人。乾隆丁酉拔贡。有《容甫先生遗诗》。
词学图录
汪中(1744-1794) 字容甫。
江苏江都(今扬州)人。
21 岁中秀才,乾隆四十二年34 岁选为拔贡生。
一生困苦,靠做幕宾、卖文及教书生活,常年奔走,多交学者,如钱大昕、程瑶田、王念孙、凌廷堪、孙星衍、毕沅、刘台拱、章学诚等。
与王念孙、刘台拱为莫逆交。
王念孙在为汪中《述学》所作序云: "余与容甫交,垂四十年,以古学相砥砺,余为训诂文字声音之学,而容甫讨论经史,榷然疏发,絜其纲维。
余拙于文词,而容甫播雅之才,跨越近代,每自愧所学不若容甫之大也。
"乾隆五十五年被推荐参加文宗、文澜二阁《四库全书》校勘,历时四年,后因心脏病猝发死。
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汪中(1745—1794) 清代学者。
字容甫,号颂父。
江苏江都人。
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曾为毕沅幕宾。
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以文章秀美和解释经籍名噪儒林。
著述丰富,有《述学》等。
曾代湖广总督毕沅作《黄鹤楼铭并序》,序中介绍黄鹤楼“更制”的年代和大致的造型。
后由歙县孝廉方正程瑶田书石,嘉定州判钱坫篆额刻制成碑。
该碑被时人称为文章、书法、刻石三绝。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