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承瑞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梦鹤轩梅澥诗钞·序
余生也晚不获与乡先辈之治诗者联唫咏接謦欬每引以为憾而新学后生见闻尤浅自薄其乡以为无诗人吁何其谬也辽东诗人至金代始见称辽阳张浩然熊岳王黄华皆卓卓可传诵元代以湛然居士为尤著有清一代作者益夥熙朝雅颂集所载多数为辽东人顾不盛欤金铠近年以来每以搜求掌故之心表章文献之志旁蒐博采如戴遂堂李廌青陈石闾马雷溪曹楝亭朱海愚梦文子尹望山高章之沈香馀刘仙樵王雪樵诸家诗集罔弗购求其无刻本者则借钞之省内外友朋谭文艺喜购书知孳孳此事每代为留访驰书相告且有举以相遗者将伯相助惠我良多尤可感佩于是有金君息侯赠缪公兰皋诗稿之事稿系写本得于海王村书肆时公之曾孙太史东麟先生正编辑遗稿犹憾缺失余以息侯所赠者转送先生处俾以问世顷将付印属金铠为序不获辞公号梅澥别号兰皋沈阳人以善书名能诗精篆刻工写兰早年随宦江南与阳湖洪稚存交最笃归里后更与锦县金銮坡铁岭尚铁峰魏子亨辽阳王义门庄河多雯溪诸君时相唱和公诗不以锤幽凿险为能襟怀高澹天籁自鸣语语真挚至情流露能使读者如见其人今幸东麟先生之诵扬先芬昌明诗学而金铠以乡里后辈于搜访文献之馀获良朋之贶俾不至乡贤遗稿终于散失益当振刷精神专壹志趣将吾乡先辈著述遍事搜罗俾其传播使后之学者不菲薄先民而因以扩见闻奉为师楷其于吾乡之文化或不无小补耶辽阳袁金铠序
梦鹤轩梅澥诗钞·跋
捧读大集见猎心喜因不揣固陋吟七律四章 【 诗录于前】 缮写呈上先生如果见许即以为题词可也大集中佳处每不胜收择其言尤雅者录出非阿好也昔新城尚书为愚山作摘句图仆之去取敢比阮翁而先生之诗何殊尚白五古如自吟述略周爽亭印谱七古如行路谣纂辑诗钞自识石佛寺古松等作叙次详明沈郁顿挫大有古人风缘篇幅太长不能备录姑录近体如干于左五言如客怨传清笛闺情托远砧明月入秋水远钟敲暮烟叶尽山容瘦苔枯石骨寒杨花不入水飞过小平桥凉露坠高树素河明远天白剩幽岩雪青飞远岫烟不落言诠自然高妙都从韦柳门径中过来七言如漫成云我叹东风难作主拙鸠呼雨鹊呼晴暖日不消头上雪清宵常忆梦中人独酌云蝶梦自酣蛩自语鸦翻成阵雁成行书怀云明蟾当户夜将半落叶打窗秋欲深即事云诗草为嫌轻费纸每裁简尾入彫奁漫吟云方书不著医贫药人世虚传避债台咏武瞾云不似玉环贪作母清平一曲怨青莲咏半山云青苗竟使苍生困赢得人称拗相公山村云一片閒云过山去入帘秋色远峰多寄铁峰云收花入砚香生笔把酒当轩月满卮独酌漫吟云人情冷暖黄金尽诗句苍凉白发多夜坐云官酿初开陶令酒山园小熟戴公柑春郊即事云桑林雨霁鸠呼妇麦陇风和雉引媒夜坐漫吟云鬓雪不容诗笔扫愁城暂借酒兵开此例数十句雍容大雅寄意遥深要不愧作家手笔异日者輶轩下采收入诗筒未必不是一段韵事佳话不知先生以我为知音否也寿潜符芝敬识
梦鹤轩梅澥诗钞·跋
梦鹤轩梅澥诗钞者先曾王父助教公之所作也助教公性冲澹喜游佳山水幼侍先直牧公宦江南如金焦太湖胥江虎邱梅花岭露筋祠以及言林虞墓二陆故居均为足迹所到雷塘瓜步犹后焉举业之暇间为骚歌既秋试累见屈遂弃帖括专肆力于古工书翰善篆隶尤精写兰每作一花辄题一诗画既以书法行之诗尤得兰之趣时人有诗不如字字不如画之评实则未窥三昧非笃论也盖所为诗大旨本于敦厚温柔不喜填用故实得味恒在语言之外皮傅者但以寻常目之误矣集中纂辑诗钞自识一篇已道其详初从丹徒张秋渚江都贾汉庭游继赴北闱遇阳湖洪稚存于王家营一见倾倒遂订交同作吊谷城项王冢诗洪见赠有云邂逅得识张季鹰雅志不复矜飞腾其推重如此行年五十考补盛京官学助教官学接萃升书院近一时名士若锦县金銮坡铁岭尚铁峰辽阳王义门吉林沈香馀咸奉为骚坛牛耳继之者福介五符寿潜多雯溪倡和无虚日也魏子亨王雪樵最晚出尤泰斗视之九梅村听雨楼两集中并有崇奖之什独孙笠山谓诗多山林气其然岂其然乎国外人则朝鲜李鲁山金清山李桐渔朴晚悟函牍往还时相赠答贡使道沈阳有不识缪兰皋先生者至引为阙憾助教公本号梅澥以写兰故又号兰皋云以乾隆丙子六月生道光辛丑六月卒年八十六著有梦鹤轩诗钞二十四卷未梓为夫已氏借观遂致散失所存者首尾不完之初订本正编前六卷及续编后四卷又己亥未缮本一卷至嘉庆癸酉迄道光戊子并丁酉戊戌先后十八年之作胥付阙如矣共和癸亥入都齐先生照岩见示一函云书贾求价者仍正编前六卷也顾值昂用就家藏残阙者钞补归之越乙丑原函竟入袁洁珊先生手展转而仍归 【 润绂】 于虖噫嘻失而复得冥漠中岂真有主之者欤抑何巧也顾安所得如天之福已失之珠而尽还合浦哉盖不胜馨香祝之将付石印用缀琐言以志巅末共和丁卯曾孙润绂谨跋
梦鹤轩梅澥诗钞·跋
梦鹤轩梅澥诗钞者沈阳缪立庄先生之遗稿也廿四编卷比数花信之春风一百馀年莫仰冰壶之秋月名句摘于卷尾造凤腾辉大著富于等身全牛莫觏蕊舒花笔宴预竹林茅店鸣鸡壁写和陶之句金台走马门停御李之车披佣书东观之编刊投契北江之什黄河远岸青桁遥山一见心倾十年齿长凡倡酬之有作悉典丽以无前旗鼓相当金声玉振沆瀣一气地角天涯遗帙六篇选为四卷维名山之巨制列辽海之丛书惠播艺林光垂桑梓肉尝一脔即胜七日之香诗靳五言尚符长城之寄因检卷葹之集用彰报李之诗原字公俨足徵文献盖先称而后易讵今是而昨非恭校初成谨缀数语乌虖千年华表慰辽鹤之重来一梦沧桑谱江梅而弄笛岁次丙子序属仲春徒河后学王晖谨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性璞,字印含,姓王氏,吴人也。
与隐微理为同母兄弟,友爱天成,志趣不歧。
兄性好佛,遇有道场,尝切观摩,璞必相随,及肩恐后。
由是研心经咒,参访名宿,互为探讨,动则与偕。
居恒相谓曰:“安得名师而归依之?
”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古馨至苏,应香馀说戒之请,夜梦二蜂率小蜂无数飞投于怀,诘旦见璞兄弟怀香求具,适符其兆,古祖感念,因留意焉。
遂同至古林,终日与兄瞑息对坐,各有会心。
理依古祖,智慧聿启,德性坚定,命代说般若,颇开觉悟,因以紫衣、法物、著述诸书付之。
及理示疾,以席逊璞,辞之再四,理曰:“祁奚举午不避亲,赵祖让弟不私子。
我观四众谁可与言?
且既出世,志在弘法,更无他望,又何所嫌,汝其勿辞。
”崇祯十年,召见赐紫。
清室初兴,入主中夏,定鼎燕京。
世祖万机之暇,寻味释典,雅慕高僧,企璞道望,诏入京师,参访要妙,时契帝心,赐紫还山。
际遇两朝,恩礼有加,人或荣之,璞独伤焉。
以清顺治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示寂,寿七十有八,腊四十有四,塔于天隆玉环山后。
当古祖香馀说法之时,年已垂暮,而璞年最少,尝语人曰:“孔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一贯之传乃在后进曾子。
吾道其在璞乎?
”后接席十年,恪守祖训,大弘律学,四方景仰,卒如其言。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九
字圆圆,一字畹芬,武进人。有《舞馀词》。
众香词
小传:圆圆初为女优,名擅吴中,与某公子有生死盟。田皇亲购得之,公子遣盗劫之江中,误载他姬以还,盗再往,已有备矣,力战易归,已而事露,祸且不测,公子度不能争,遂以献,既至,无宠,杂佩梨园中。三桂以父荫入觐,皇亲出家伎侑觞,一见陈沅,问乡里,遂属意焉。酒半,则供奉者已易人矣,盖家伎有上次两班,初出供客,犹其次也。三桂频问陈沅,皇亲知其意,辇送旅中,时边报日急,三桂一宿驰去。既而流贼陷京师,陈沅已为贼部权将军某所得,三桂入关,首遣亲骑四出,悬重赏购归,宠之并嫡,宫中呼陈娘娘。壬子以前,时达官解饷至滇,官本吴人,娘娘召见便殿,问吴中某某无恙乎,皆平昔所交厚者,盖犹未忘情也。太仓吴梅村祭酒有《圆圆曲》纪其事。
妇人集
圆圆色艺擅一时,如皋冒先生常言:“妇人以姿致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鬟,难其选也。
蕙心纨质,淡秀天然,生平所见,惟圆圆一人耳。
”冒襄注:家伯兄有赠畹芬绝句“潇湘一幅小庭收,菡萏香馀暮色幽。
细细白云生枕簟,梦园吟夜不知秋。
”“秋水波回春月姿,淡然远岫学双眉。
清微妙气轻嘘吸,谷里幽兰独许知。”
小匏庵诗集
陈圆圆,于吴逆死衡阳,既遁迹为尼,滇城外瓦村尼庵尚存小影二,一少年靓装,一尼装,兵燹俱归羽化矣。因志一绝“读罢梅花曲,吴宫草不春。画图已零落,何况画中人。”

人物简介

三槐书屋诗钞·序
文必徵实,诗贵凭虚。然运实于虚文之道,能通乎诗,则其诣绝而其境超矣。余未能诗,而酷好音韵,如陶靖节不解音律,兴至抚琴,不自嫌其无弦也。廿年前,连城太翁馆余于府上,时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传,遂疏款洽。迨今年己卯,其封翁复处余以西席,而午亭公适家居待铨,因得闻议论,识风采焉。暇以诗册示余读之,喜其清新刻露,绝无饾饤陈因之气。回思数年前耳公之文名者久矣,孰知公之风雅!宜人如是乎。公作秀才时,乙丑在留都,迎銮献赋,与朝鲜奉使诸臣往复最久,酬和亦多。如朴慈庵、南济卿、李学山、金清山者,莫不恨相见之晚。至若宏文馆学士洪樗庵、尚书司郎高竹轩,临别赠言,有观君之才,及君之貌,绝非久留林泉下者,勉之勉之之语。然则人言岂欺我哉!年来东人之朝于京师者,凡遇锦人,尚思问公之起居,而公亦以远不及见言之,常怏怏焉。夫气类之感,不限方隅,而知遇之恩,多缘文字。人生患无知己耳,而公之为东人所器重如此,此岂乡曲之誉所可同日而语耶?余谓公之事业文章,他日当更有进,此特其嚆矢云尔。 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榴月下浣,芸亭刘鼎铭书。
三槐书屋诗钞·序
銮坡,字西侯,锦州镶黄旗汉军人,倜傥士也。肄业沈阳书院,天资颖迈,雄视文坛,与余订交四年矣。丙寅春,余补官官学助教,学舍与院相望也。于是时相往来,更复唱和,因出所作诗相质。阅其雕章琢句,自具性灵,而诗人温厚和平之意,盎然流露于楮墨间。异日者飞黄腾达,鼓吹休明,为吾乡振兴风雅,而启迪来兹,殆其人乎,殆其人乎。归其诗并志数语于首简。 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九月二十有三日,沈阳缪公恩梅澥氏题于梦鹤轩之南窗下。
三槐书屋诗钞·序
人之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存焉。
至于学识之浅深,似非气数之所得而拘也。
而余则以为人之愚智与人之穷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预必也。
何则?
人有意于为学,而苦于无自,及得一二良师友,而处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时,虽欲从之,末由也。
又有一人焉,未尝知学之为贵也,而有一二良师友为之诱掖之,奖劝之,其人亦渐与之,化而不自知。
至于生非其地,事非其为,而适然相遇,以至于多闻多见,而实非从前意料之所及者,是岂偶尔者哉?
嘉庆己未,余赴沈阳应童子试,与梅澥先生相遇于治中署前,见其春风和气,心识为有道人也。
乃蒙垂讯,遂同请谒。
时以同试故,并晤其二公子焉。
及余已游庠频年,肄业于书院,而梅澥又补官于右翼助教,花晨月夕,时亲就正。
犹忆尔时日从事于帖括,于声律,初非真知笃好,乃以公之奖劝与公之诱掖,若迫我而为之。
又有尚铁峰、沈香馀二君子,相为先后。
余虽简陋荒芜,难比诸万一,然而不畏难,不自是,是亦无弃予者焉。
今梅澥年近古稀,将己衰老,余亦久不获睹颜色,即铁峰香馀亦相处离索,求其日事切劘,如曩日之集思广益,岂可得耶?
又况人事日多,记性日拙,中夜自思,良可浩叹。
比之人亦孰不欲富贵,然而一命之荣,数金之蓄,欲求多焉,而卒未能,是固无如命何也。
因删录旧草,追忆往时,觉此景如昨,已难回首,自非忘情,能无盛衰之感,与今昔之慨乎?
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六月中浣,午亭金朝觐,书于京邸。
三槐书屋诗钞·跋
先高祖午亭公手写三槐书屋诗钞四卷,早岁为亲串萧某所假,虽先君子不知也。嗣以诸父过其家,获睹是书,归以语芳。芳惊喜,急请索回,幸未污损。岁辛未,游沈阳,藏之行箧,适缪太史东麟公自山左来。太史者,诗钞中缪公梅澥之曾孙也,于芳有通家之谊,因请为序,以付手民。诗卷甫投,而有九月十八日之变,芳仓猝西奔,太史亦去。沈阳非但剞劂无日,即此卷之有无,亦不可知矣。踰年归,询知太史所在,具函存问,得悉此卷无恙。惟太史则以年老力衰,寄回原诗,辞不为序。沈阳有刊行辽海丛书之议,芳以为言,承允刊入,属芳校其字。芳以先高祖不朽之盛事,自此乃不朽也,因忘其庸愚,欣然从事。校勘既毕,并识其始末如此,俾知撰述者固匪易,保存者亦不可忽云。癸酉冬,义州金景芳谨记。
维基
金朝觐(1785年—1840年),字西侯,号午亭,一号銮坡,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嘉庆戊辰科举人,辛未科进士。历任四川雅州府荣经县知县,崇庆州知州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