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秀全

相关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16—1856 【介绍】: 清广西平南人。
武秀才。
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从洪秀全金田起事。
咸丰元年永安建制时任春官丞相。
定都天京后,率军西征,克安庆,封护国侯、豫王。
咸丰五年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
后随石达开出师湖北,转战江西,不久病死于临江。
一说死于杨韦事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857 【介绍】: 清浙江海盐人,字紫卿,一字晓沧。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咸丰间,以中允按试梧州,太平军突至,被执死。谥文节。有《斫砚山房诗钞》、《祥止室诗钞》、《读渔洋诗随笔》。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六
沈炳垣,字紫卿,海盐人。道光乙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左中允、广西学政。殉难,赠内阁学士,谥文节。
维基
沈炳垣(1819年—1857年),字紫卿,浙江海盐县人。
官至广西学政,咸丰七年(1857年)死于天地会反清起事。
沈炳垣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迁中允。
咸丰四年(1854年)出督广西学政。
广西自洪秀全起事之后,反清起事蜂起。
沈炳垣到任后,即与巡抚劳崇光商议对策,深得劳崇光器重。
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起事领袖陈开部连攻南宁,又陷浔州。
沈炳垣来到梧州,率知府陈瑞枝等固守。
八月,城破,沈炳垣服药自尽不成,被敌军囚禁,求死不能。
后来,他伺机给巡抚刘长佑密信,请其出兵来袭,密约城内民众夹击,结果事情败露,被剐。
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清朝政府追赠沈炳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予祭葬世职,谥文节,在桂林建立专祠祭祀。
黄再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54 【介绍】: 清广西桂平人,原名天申。
太平军将领,避太平天国“天”字讳改名。
曾读书史。
参加金田起义后,初任两司马,旋升卒长。
洪秀全命,编纂诏书。
定都天京后,升职同指挥,后迁地官副丞相。
清咸丰四年至湖北安民。
攻克武昌后,与石凤魁守城。
同年,武昌被湘军攻陷,以失守罪被杨秀清所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释祢修,字德镫。
姓袁氏,金陵人。
披剃天印山东霞寺,受具华山,继衣钵于灵谷慈善成。
性悲悯感物,平昔扶持忠义,周恤丧亡,引为已事,视若固然。
当咸丰初年,洪秀全窃据金陵,负隅死守,官军于朝阳门外,掘长壕困之,日事攻战,凡阵亡及军营病没者,多厝寺傍。
祢修悉书其姓名于册,使后有所稽考。
枯骸在野,拾而葬之。
事平请于曾文正国藩重建龙神祠,主寺三十馀年,寇至不去。
旧有《寺志》十四卷,深自护持,不敢失坠。
光绪乙亥,传法光莲。
静修一室,人罕得见。
寂于庚辰九月二十一日,年六十六,葬玉带桥之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7—1857 【介绍】: 清湖北黄梅人,字仲谦,一字逸斋。道光二十七年进士。终候选道员。太平军初起时,上书言平御事。后至江西筹饷,自请领兵出战,在东乡兵溃而死。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帅远燡,字仲谦,一字逸斋,黄梅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江西委用道。殉难,谥文毅。有《帅文毅公遗集》。
维基
帅远燡(1817年—1857年),字仲谦,一字逸斋,湖北黄梅人。
进士出身。
远燡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因父丧未能赴科举。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帅承瀛病卒,道光帝念及旧臣,特赐远燡为举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帅远燡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洪秀全等起事反清,远燡于咸丰三年(1853年)上书建言军事。
后通过纳赀获得道员身份,奏留江西办理捐输事宜。
咸丰七年(1857年),总兵李定被太平军石达开部困于东乡,远燡招募兵勇前往救援,战死,年四十一岁。
朝廷授予骑都尉世职,建专祠祭祀,谥文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15—1852 【介绍】: 清广东花县人,又名乙龙。
家道殷实。
自幼读书,经史、天文、历算、地理、兵法等书,无不涉猎。
以屡试不中,为塾师。
道光二十三年参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旋共赴广东各地传教。
又转往广西,在紫荆山一带组织织群众。
两次被捕,均以会众营救脱险。
后与洪秀全回紫荆山区,筹划起义,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拜为兄弟。
金田起义后,任后军主将。
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后,被封为南王、七千岁。
他创制“天历”,辅佐洪秀全订定军制、官制、礼制。
在向湖南进军途中,在全州城外中炮受伤;不久,在蓑衣渡遭清江忠源军袭击,伤重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7—1906 【介绍】: 清湖南益阳人,原名宏业,字剑生,号竞生。
因慕朱元璋洪武及洪秀全为人,改名洪业。
清光绪三十年赴日留学,次年加入同盟会。
不久,因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三十二年,因感怀国事,悲愤交集,投黄埔江而死,所遗《绝命词》,长达千字。
共 27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