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世恩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0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号郑盦。
潘世恩孙。
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数掌文衡典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
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
卒谥文勤。
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有《攀古楼彝器图释》。
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潘祖荫,字伯寅,号郑盦,吴县人。咸丰壬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谥文勤。
词学图录
潘祖荫(1830-1890) 字伯寅,号郑盦。
吴县人。
为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辅潘世恩之孙。
历任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以疾卒于位,赠太子太傅,溢文勤。
好金石,图书金石收藏甲于吴中,闻名南北,有"潘神眼"之称。
清史稿》有传。
李慈铭为撰《潘文勤公墓志铭》。
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
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及外集二卷、《滂喜民斋丛书》、《攀古楼彝器款识》等,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
维基
潘祖荫(1830年—1890年),字伯寅,一字东镛、凤笙,号郑盦、龟盦、龙威洞天主,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安徽歙县,为状元潘世恩孙,曾任晚清政府要职,赐谥文勤。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参加顺天乡试挑取[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019/?index=8 誊录] 。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获恩赏为举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选任为国子监学正学录。
咸丰二年(1852年)考上壬子恩科第一甲第三名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
后左迁侍读,入值南书房,任日讲起居注官。
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咸丰十年(1860年),上疏力保被弹劾的左宗棠,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光绪八年(1882年),任军机大臣;次年(1883年)正月,服父丧去职。
光绪十六年(1890年),忽感寒身,热汗不止,十一月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太子太傅,谥文勤 。
李平先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平先(1837年—?
年),字祖一,号梅村,一号声庵,行一又行二。
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邑南老乐乡人,民籍。
曾祖世辅,祖泽洪、父继渊,母谢氏;本生曾祖光普,祖钦、父逢泰,母尹氏;妻彭氏,子维驹。
* 同治三年甲子科本省乡试中式第108名,会试中式第170名,殿试三甲95名,钦点主事,签分兵部武库司。
* 光绪二年加同知衔,任广东省连州直隶州阳山县知县。
* 连州直隶州知州。
* 万州知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潘祖同,字谱琴,吴县人。咸丰丙辰赐进士,改庶吉士。有《竹山堂集》。
维基
潘祖同(1829年—1902年),字桐生,号谱琴,晚号岁可老人。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安徽歙县,清朝翰林、诗人。
出身苏州大阜潘氏文献世家,祖父潘世恩,父潘曾莹,从弟潘祖荫。
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户部左侍郎,因科场案罢官,充军新疆。
自此归田以书画、收藏古籍自娱。
家有藏书楼“竹山堂”“岁可堂”,藏书至4万馀卷,皆手自校雠一遍,分四部而藏。
藏书印有“旧史氏”、“还读书堂”、“梅逸道人”、“吟兰书屋图记”、“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之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等。
著有《竹山堂联话》、《竹山堂随笔》、《竹山堂诗补》及《竹山堂诗文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宣城人,字慧相,一字蕙纕,号实堂。
乾隆十七年举人。
官江苏震泽训导。
后保举知县,不就。
与袁枚、王鸣盛、钱大昕、翁方纲等人为文字交,曹振镛、潘世恩均从其授业。
有文集。
狄梦松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狄梦松(?—?),字文涛,江苏省镇江府溧阳县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潘世恩榜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中允、山西正主考,外放湖南学政,补贵州粮储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2—1852 【介绍】: 江苏吴县人,初名遵沂,字功甫,号小浮山人。
潘世恩子。
嘉庆举人。
官内阁中书。
道光初乞假归,从此不出,长斋礼佛。
诗文多忧时感事之言。
有《东津馆文集》、《功甫小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六
潘曾沂,字功甫,号瑟庵,吴县人。嘉庆丙子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功甫小集》、《闭门集》、《船庵集》、《江山风月集》、《放猿集》、《桐江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斌桐(1805年—?
),字秋士,号稗农,姚氏,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姓满洲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内务府正白旗汉军那龄阿管领下监生,道光乙酉举人,丙申进士。
后官兵部职方司主事。
常往来于吴越楚黔,遍历名胜。
赋桐的人品、诗词为时人所重。
刘锦藻在《皇朝续文献通考》里转引评价道:“斌桐隶汉军,以进士官中枢,贫且困不得迁,卒于官。
为人冷旧孤洁,尝往来吴越楚黔,其词沈微排侧,无世俗温峻之态,而散佚不得见存世”(此评语原引自潘曾玮《自镜斋文钞》中的《<还初堂词>序》,1887)。
著有《还初堂诗存》一卷附词(钞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又有《还初堂诗钞》刊本(内务府正黄旗汉军进士杨钟羲刻);《还初堂词》,潘曾玮(状元潘世恩之四子)重刻并作序(序文载潘曾玮《自镜斋文钞》,1887;据潘曾玮,其父潘世恩系斌桐丙申进士主考官,《还初堂词》钞本由其从旗人词人承龄与旗人进士杨能格处获得,而杨能格与斌桐系姻戚且进士同榜),序中引合肥徐懿甫评论:“秋士诗慷慨任气,多幽燕之声”。
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亦转述说: “姚秋士为人孤冷隽絜,不以时俯仰。
诗慷慨任气,多幽燕之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0—1883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初名曾鉴,字绂庭。
潘曾莹弟。
道光二十年举人,官内阁侍读,以父潘世恩年老,致仕。
工诗文。
有《陔兰书屋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三
潘曾绶,初名曾鉴,字绂庭,吴县人。道光庚子举人,官内阁侍读。赠三品卿衔。有《陔兰书屋诗集》。
词学图录
潘曾绶(1810-1883) 初名曾鉴,字绂庭。
吴县人。
潘世恩子,曾沂、曾莹弟,潘祖荫父。
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内阁诗读等。
以父年高致仕,引疾归养。
父丧终,不复出。
后以祖荫贵,就养京师,优游文史,宏奖后进,布衣萧然,无异寒素。
老病杜门,仅与李慈铭相往还。
工诗文和词,又軎弹琴。
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云其"为诗清丽有则,无贵介气。
" 生平事迹,见其自订《绂庭先生年谱》。
有《兰陔书屋诗集》、《花好月圆室词》等词集。
  周凯曾为绘《紫藤花馆填词图》。
  周凯(1779-1837) 字仲礼,号芸皋,清富阳县城宜家弄人。
少年时代曾向阳湖派领袖、散文家恽敬、张惠言学习古文。
嘉庆十年(1805)成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继任编修、国史馆纂修、提调等职。
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静淑(1892-1939) 名树春。
苏州人。
吴湖帆夫人。
出身簪缨世家,曾祖潘世恩,祖父潘曾莹,伯父潘祖荫,静淑为潘祖年的次女,1915年适吴大澄孙湖帆,诗画相得,有"管赵"之誉。
1922年静淑三十初度,其父以宋刻《梅花喜神谱》相赠,遂以"梅景书屋"名其居。
1939年6月29日突患腹疾,三日而殁,吴湖帆"几不欲生,遂更名日倩,号倩庵,取奉倩伤神之意。
"(倩即奉倩,三国魏荀粲字,荀妻逝,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
人物简介
潘静淑,1892-1939.6.29,名树春,吴门大画家吴湖帆夫人,苏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