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三【生卒】:1623—1699 【介绍】: 清四川新繁人,费经虞子,字此度,号燕峰。少时远赴云南,奉父归蜀。后因战乱,奉父流寓泰州。其父邃于经学,密尽传父业。又奉孙奇逢为师,与王复礼、毛甡、阎若璩为友。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以教授、卖文为生。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皆力辞。有《弘道书》、《燕峰诗钞》、《古今笃论》、《中旨定录》等,其《荒书》纪蜀乱,载清兵屠杀川北居民事甚详。
费密,字此度,号燕峰,新繁人。有《燕峰集》。
人物简介
淩祉媛,字茝沅,钱唐人。光禄寺署正淩咏女,江苏候补知县丁丙室。生而颖慧,幼即通音律,能吟咏。归丁后,因母患风疾,动止需人,常归宁侍疾。母病剧,祷神以身代。未几,母果愈,而祉媛卒,年二十有二。有《翠螺阁诗稿》。
人物简介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晋三。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初举鸿博,不就试。治经史,熟于两汉,诗长于寄情之作。有《论古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
1859-1935,字小航,号水东,自称水东草堂主人,直隶宁河人。改良派人物,光绪二十年进士,是汉字改革的先驱者,任清政府礼部主事。著有《官话合声字母》、《小航文存》、《水东集》上下编等。
人物简介
施梅樵(1870~1949),字天鹤,早岁号雪哥,壮年改为蜕奴,晚号可白、捲涛阁主人,又号笠云山人、笠云草堂主人。彰化鹿港人。父亲施家珍为岁贡生,曾任福建福宁教谕。施梅樵性豪迈,重气节,天资甚高,读书过目成诵。光绪十九年(1893),以案首入泮。日本治台后,绝意仕途,日惟以诗酒自娱。与同乡洪弃生、许剑渔及苑里文人蔡启运共倡「鹿苑吟社」,又曾加入「鹿江诗会」,并担任「大冶吟社」顾问,积极从事诗教。中岁以后,流离转徙,到处设帐授徒,以期延续斯文于不坠。生平风流自赏,晚年生活困顿,牢骚抑郁,悉发为诗。〖参考施让甫〈施公梅樵家传〉,《鹿江集》,彰化:瑞明印书局,1957年;林翠凤《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中山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009年。〗 洪弃生认为施梅樵诗:「传诸他日,将在郑所南之间,拟于本朝,岂居赵瓯北之下。」施士洁谓其诗:「雄秀精深,各臻其妙。」〖以上两则见施梅樵《捲涛阁诗草》序,台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陈衍则以为梅樵:「才大心细,元气充溢,集中佳作,多入神化。」〖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大正十年(1921)门人杨尔材、袁饮湘、李樱航与其侄施石甫、施让甫共同刊印编校《捲涛阁诗草》。民国四十六年(1957)施让甫再辑《鹿江集》出版。施梅樵另有〈玉井诗话〉、《白沙诗集》、《捲涛阁尺牍》、《见闻一斑》、《读书劄记》〖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王国璠《台湾乡土文物浅说》,台北:北区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1982年。〗,除部份〈玉井诗话〉可见于《鲲洋文艺社报》外,其馀皆未见刊。民国九十年(2001)六月,高志彬将《捲涛阁诗草》、《鹿江集》重印,编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题为《梅樵诗集》,由龙文出版社出版。兹以《捲涛阁诗草》、《鹿江集》为底本,参考鹿港文教基金会所藏《施梅樵诗草》、《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鲲洋文艺社报》、《孔教报》、《台湾诗学》、《诗文之友》、《詹作舟全集》等报刊诗集编校增补。(杨永智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